編按:軍營並不是不適合建設光伏板的地方,但至少部分建築物(如重量較輕及恒溫要求較高的倉庫)似乎並不適合建設光伏板。(網絡圖片)
【軍事博評】
張競:
從營區建物裝設光電設施談隱蔽偽裝
2024-01-31 15:37:15 最後更新日期:2024-01-31 15:54:24
張競
中華民國榮民,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曾任海軍中權軍艦艦長,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績優畢業,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在大學執教國際關係等政治學門課程。勤於媒體針砭時政與探論國際現勢,亦經常接受媒體電訪;偶爾出席政論節目,評論政軍議題。著述文稿課題廣泛,獲得讀者極多迴響。
最近臺灣社會因為軍事營區內建築物上裝設光電設施引發外界批評,諸多評論者認為在營區設置此等設施,將會曝露軍事設施樣貌,有利於敵方偵蒐作業並確認目標,甚至產生特定標靶效應。國防單位面對如此質疑,則是強調機密營區不會設置光電設施,而某些特定車輛棚架僅供裝甲車輛操課空檔暫停使用,並非真正具備防護力之抗炸掩體。
其實在營區設置光電設施或是在軍事設施與營區旁邊設置風力發電設施,在全球各國並不乏先例。但同樣作法會在臺灣社會引起負面批評,真正原因其實是整個國家能源政策原本就備受質疑,相關圖利特定對象維護利益輸送傳聞不斷,同時在民間土地尋找設置光電與風力發電設施,由於產生許多影響環境負面效應,產生嚴重阻力後進展相當不順利。所以在執政高層強力主導下,要求國軍配合政策提供營區建物,透過標租程序以利廠商設置光電設施,自然就會引發嚴重質疑。
編按:若果邊境是密林地帶,雖然會阻礙部隊前進,但密林也可以好好隱藏部隊,可作為先鋒部隊潛伏發動攻擊的地方,而且只要隱藏熱能較好,當時紅外衛星也難以發現森林中的軍隊活動。左圖為1970年代東西德的邊界,右圖為1979年東德邊防部隊巡邏時的照片。圖片來自連結1及維基百科
既然是談到營區設施曝光問題,先讓吾人檢視基本定義;依據國軍軍語辭典,【隱蔽】:「凡使人員配材隱匿或假裝而避開敵軍觀測時所採之行動均屬之;亦即指運用偽裝及(或)掩護、遮障等技術,使敵無法知悉我軍各種設施、裝備或活動之部署、性質、存在或目的等。」以及【掩蔽】:「利用天然地形地物或人工設施,以避免敵之觀測及射擊。」
基本上來說,依據【地形】:「地貌、地物的總稱。」再加上【地物】:「地上不動性的物體,包括自然物與人為物。」以及【地貌】:「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狀態;…」與【人為地物】:「係指人造地物,如公路、橋樑、建築物、運河等。」等定義;顯然此等光電設施係屬於附設在地物外部表面,足以改變其外表特徵之外加物件,但卻無法改變整個地貌與地物基本特徵。
編按:一些需要進行迷彩處理的建築物,如果又加裝光伏板,那戰時會嚴重影響迷彩的隱藏效果。(圖片來自連結)
特別是目前在營區內裝設光電設施之建物本身,參照【偽裝】:「為隱藏我軍設施、裝備及某項活動的真實景況,所實施的變裝隱蔽作業,使敵人無法辨認或造成誤認,以達欺騙目的。依使用材料可分『人工偽裝』與『天然偽裝』 。」以及【混跡】:「偽裝基本方法之一。將偽裝材料適切配置於目標或週圍,使目標與背景相揉合,防止目標明顯而暴露。」兩項定義,顯然在質疑裝設光電設施會讓建物成為標靶前,應當先檢視原本此等建物是否曾設置偽裝,並且採取混跡隱蔽手段,才能公允判斷光電設施是否會產生此等負面效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OubRKETdhc
若網頁無法觀看,則請點選 YouTube連結網址,前往 YouTube觀看。
編按﹕一種為軍事設施提供流動營房與倉庫設計的公司,展示其「示範單位」。
假若原本營區內此等建物本來外觀頂部就是光鮮亮麗,此時裝設光電設施應當是會影響其美觀,但卻不會降低其偽裝程度或是瓦解相關混跡措施。不過在此必須提醒,改變營區建物外觀樣態是否會增加其受到敵方威脅程度,基本上要分別從是否將會讓敵方更容易偵知與定位,其次就是依據敵方所適用非導引與導引武器來思考,對於非導引武器射擊計算彈道是否會有正面效益,對於導引武器感測器來說,建物外觀改變後,是否將產生強烈目標效應,有利其追蹤、鎖定與導引?
編按:9K720短中程彈道導彈,有光學導引頭打擊日間目標,可保持異常高的精度。若果有”搶眼”的建築物,甚至可供彈內電腦進行三角定位,以進一步保持命中率。(圖片來自連結1及連結2)
其實為能掌握裝設光電設施是否將產生前述效應,透過「反覘」作業就能夠理解到底在建築物外部裝設前述設施,會不會增加威脅風險。當然就目前運用空拍機與無人機已經相當方便,甚至透過公開來源獲得衛星圖像,吾人都能夠比較營區建物在裝設光電設施前後所產生之影像差異,並且就此評估是否更會讓敵方更容易確認建物位置。
至於因為裝設光電設施是否將會會增加目標效應,有利於敵方導引武器完成接戰程序,這就必須運用與敵方武器導引系統同類感測器,分別從可見光、紅外線與夜視影像,甚至再加上雷達影像等感測器效應,來判斷增設光電設施後,對於營區建物會不會讓其更容易遭受攻擊,其所承受威脅程度是否因此提升?許多最初直覺判斷經過感測器與實地反覘作業,往往會得到意外結果,因此還是要以科學方法才能公允加以裁決判斷。
編按:包括BGM-109 BLK II以後型號在內的大量空對地彈械,都加裝了數碼光學影像地圖比對系統(DSMAC)來進一步確提高拿中率。理論上,若目標或目標附近有明亮明顯的光學標識,光學辨識系統的命中率可進一步提高。(圖片來自連結1)
不過在此亦要特別提醒,假若深入思考前述【混跡】定義,其實若要談到營區建物加裝光電設施後所受到威脅程度,不妨看看營區周邊建物是否到處都已經裝設光電設施,假若真是如此,堅持不從眾加裝光電設施,在外貌樣態反差對比下,反而更會讓營區與其內部建物曝光。
以往曾有討論要籌購戰車與裝甲車輛在野戰機動過程中,處於駐留狀態時,必須架設偽裝網所需規格,其中要能夠反制紅外線與夜視影像感測器,將使製作成本急遽提高。此時就有人指出,在相關戰術待命位置周邊,到處都是農業網室栽培作業所架設防蟲紗網,相關售價與成本低廉,同時架設亦不困難,最重要的是與周邊各個農地作物栽培網室完全相同,這就如將一粒沙子投到沙灘,或是將樹枝放在樹林內難被察覺,當然事後此種觀點是否被採納,就要看後續實地進行反覘作業,才能有所定論。
編按:光伏板設置位會吸收相當熱能,不但可能成為較顯著的熱訊號,而且也可能影響建築物下面的室溫,若果是倉庫的話,更可能影響當中的儲存環境。(網絡圖片)
總而言之,在營區裝設光電裝置真正問題核心,其實是在於是否經過環境評估,是否會增加建物溫度,會不會沒有發出多少電,但卻要花更多冷氣空調電費。當然透過相關租賃商約,能否讓營區用電費用獲得減免或是折扣,這亦是思考方向。在居住營舍頂部架設此等光電設施,對人員健康是否會有潛在影響,這些都是必須思考防範重點。
至於機密營區建物不裝設光電設施,這種政策更是個只能做不能說;如今對外公開宣布,豈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嗎?其實在營區裝設光電設施,還要考量其反光炫目是否會影響戰機起降,在教練場周邊是否會影響訓練效果,同時還要想到當裝設光電設施之建物受到攻擊後,光電板碎裂噴射,會不會在無意間增加殺傷效果,其實這些問題才是真正應當憂心,但卻更是難以驗證之關鍵重點所在。
編按:正在競投美軍基地流動核能供電系統計劃的HOLOS車載核能發電系統。美軍開始發展基地用流動核能系統,更多是為了海外基地有更獨立的電力供應,同時該系統也易隱藏,不容易受破壞,且發電能力遠較光伏板大得多。(圖片及資料來自連結1)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