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制-反制
兩岸陷敵對循環
柳金財/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兼澄正書院主任(新北市)
金門海巡隊日前將翻覆的大陸漁船拖回料羅碼頭,海巡署派專案小組對船隻蒐證勘驗。本報資料照片
台灣大選後兩岸互動似有急速逆轉趨勢,金廈海域爆發陸漁民遭台海巡船追查,致翻船造成兩漁民死亡。隨後中國大陸海警局發布常態化巡查,並強制登臨金門旅遊船檢查,藉以宣示主權及「以牙還牙」回應台追緝陸漁船。中國大陸政府嚴厲批判台採取海警船登臨盤查,以「強烈譴責」和「惡性事件」定性,其公眾及網路出現「反獨」邁向「反台」之民族主義、愛國主義及民粹主義聲浪。
台對越界陸漁船採取高強度查緝、認定其「越界」,但也激起陸登台船查緝。二○一七年至二三年,台取締陸抽砂船十九艘次、沒收十六艘次,查處非法越界陸漁船九一七一艘,扣留三九二艘及沒入八十三艘。中國大陸先是藉由軍演和啟動M503航路,聲稱不存在「海峽中線」;此次金門事件爆發後,陸已改變態度,不願默認金廈存在「禁、限制水域」的隱形之線。
民進黨政府對陸政策欠缺「兩岸公民社會本位」思考,陷入「壓制、反制」模式,未以大陸民眾為政策標的群體,反將其推向對立面,恐成為網民情緒宣洩口,增加網路武統聲量,致中國大陸對台政策只會更加強硬。尤其主張務實台獨的賴清德即將上任,兩岸情勢恐比蔡英文主張「維持現狀」更為嚴峻。
民進黨政府不僅未能與陸進行協商對話,反而持嚴厲立場拉高分貝批判陸方,未能持人道主義方式處理。中國大陸政府、網民及民眾卻因民族主義、愛國主義及民粹主義翻滾,甚至網民非理性建議:陸中斷向金門供水、派出海警在兩岸海域爭議區域護漁、擊沉台海巡船及繼續增加農漁水產品禁運、高築貿易壁壘及提高關稅、減少惠台措施、中斷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等,藉此打擊報復台灣。
兩岸政府曾立基於一中原則、九二共識等前提,在國民黨主政下從對抗隔絕邁向溝通交流;回顧兩岸協商,亦是從處理兩岸海上悲劇與漁業糾紛開始。一九九○年代台嚴厲打擊陸偷渡、走私,強硬處理兩岸漁民糾紛,曾爆發「閩平漁號」事件和「閩獅漁號」事件。儘管當時兩岸無法直接洽商,但最終雙方授權予紅十字會處理及善後,簽署《金門協議》。同意以務實、人道方式擱置分歧、解決爭端,此為後來兩岸兩會協商機制奠定基礎。此次金門海難應屬突發意外事件,但因兩岸已無一中原則與九二共識作為政治互信及重啟協商之基礎,兩岸陷入「壓制、反制」非理性互動。此必然導致大陸對台政策採取強硬手段,這有其回應內部民族主義及民粹主義的社會需求;民進黨政府則基於鞏固深綠選民支持,堅持台灣主權獨立,也強硬回擊。
且因民進黨兩岸政策的意識型態建構中,認為中國採取灰色地帶、灰色作戰及認知作戰,在此認知圖像下無限擴大化,純粹的漁事糾紛被標籤化具有政治軍事作戰意涵。在雙方陷入「壓制、反制、再壓制、反反制」政策運作模式下,若台大動作查扣陸船隻,也會遭致陸「以牙還牙」回應,掉入難以迴轉之惡性循環敵對狀態。
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兩岸政府已建立溝通協商機制,現卻因民進黨政府不接受一中原則與九二共識而無法協商對話,已悖離蔡英文總統所宣稱之「遵循中華民國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此次事件,陸不接受台畫出的「界線」,而是界定「漁民傳統捕魚區」,解決之道在於回歸兩岸對話協商,捨此而採取反制式政策,只會徒增衝突、增加兩岸關係的「易傷性」及「脆弱性」。
※ ※ ※ ※ ※
金門藍色公路「初日號」遭福建海警局強制登船臨檢約30分鐘,遊艇上約20餘名遊客看到身穿紅背心不明人士上船,紛紛轉頭了解情況。圖/旅客提供
【專家之眼】
舒緩中共海警登船臨檢壓力
關鍵在行動
楊穎超/銘傳大學副教授
大陸漁船在金門附近海域被驅離出意外事件,現已引起中共多艘海警船在金廈海域出沒,甚至登上我船臨檢,此事嚴重性升高,不可小覷。據報導指出,金門「初日號」遊艇十九日行經大二膽海域、五通水道附近時,遭福建海警局強制登船臨檢約三十分鐘,艇上遊客驚嚇不已,金門海巡隊獲報派遣兩艇前往護航返回。
兩岸在同一區域爭相執法,萬一擦槍走火,這責任無人可擔。由於金廈地方政府一向交好,漁民問題應該不大,最後結果極可能是像「初日號」的一般乘客倒楣,與我方喪失維護禁止、限制水域權力。然而,此事本質是違背兩岸各自法律的「三無」漁船出事,如果最終得到如此結果,對維護法治精神與政府形象來說,兩岸同受傷害。
那麼,此事該如何解決?目前輿論對事件惡化的歸因與解方,大多放在對話:事件之所以會惡化,因為沒對話;想解決,還是要靠對話。但是,此說既不準確,此路目前也不通。
說漁民意外需坐下來談不準確,是因為小三通之後就常有類似情況,如僅要解決相關事宜,地方政府、紅十字會、漁會都有相關機制可以處理,不用中央出面即可做到,此事越演越烈,顯然不僅是漁事問題而已。
至於說對話此路不通,是因紅綠各有堅持。中共稱九二共識是兩岸對話協商的共同政治基礎,堅持九二共識,兩岸就可以開展溝通對話;我陸委會主委則持續呼籲,大陸當局不要預設前提與我早日恢復溝通對話,共同為兩岸良性互動創造有利條件。
兩岸也就因此僵持至今。但問題是否無法解決?倒也未必。這可以分兩部分來談:
一、兩岸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民共互不信任久矣。2016年蔡英文總統發表就職演說,稱尊重1992年的歷史事實,新政府也會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其他相關法律,處理兩岸事務。在傳聞民共有溝通過之後,中共最後還是認為這是一份「沒有完成的答卷」。事後證明,蔡政府掏空中華民國概念,統治七年多後改稱中華民國台灣,形成下任總統大選足以公開質疑憲法的底氣。現在綠營再想把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搬出來稱願遵守、願對話,可信度恐怕不高。
二、光說無益,中共可能更想看到綠營政府做了什麼動作。這可見於中共國台辦年前例行新聞發布會,在談到ECFA能否繼續生效實施問題時指出,「端視民進黨當局推行什麼樣的兩岸政策路線,包括能否正視民意關切,採取切實舉措解除對大陸歧視性貿易限制。」如果採取切實舉措可以解決ECFA繼續生效實施問題,似乎暗示中共更在意綠營政府做了什麼。
綜合言之,十九日中共海警船在金廈海域出沒,其實留有餘地,畢竟他們並未跨過我禁止、限制水域,但登船臨檢一事,實已打破雙邊默契,把兩岸關係推向不可測的風險,現在就看民進黨政府如何切實採取行動,以化解可能出現的危機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