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競博士(前中權軍艦艦長):


編按:宣傳片段中其中一架殲16帶著實彈升空。其左引擎艙下方似乎也掛帶著光學 /紅外吊艙。(網絡圖片)

【軍事博評】
張競:
從台海軍演談兩岸宣傳戰

2024-05-30 12:26:18  香港輕新聞 Lite News Hong Kong

張競
中華民國榮民,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曾任海軍中權軍艦艦長,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績優畢業,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在大學執教國際關係等政治學門課程。勤於媒體針砭時政與探論國際現勢,亦經常接受媒體電訪;偶爾出席政論節目,評論政軍議題。著述文稿課題廣泛,獲得讀者極多迴響。 

5月23日至24日中國大陸解放軍東部戰區,宣布在台海周邊實施「聯合利劍-2024A」演習。在演習期程內,解放軍戰機與艦艇在各個演習海域與空域密集活動,但整個過程究竟代表何種軍事意涵,各方感受與解讀落差甚大。

但不可諱言的是兩岸透過大眾媒體與網路社交平台,發布多項影像資訊,在宣傳戰線上針鋒相對,絕不相讓互別苗頭,確實受到相當關注與轉傳。但從各項宣傳戰手法與成品觀察,吾人發現諸多值得思考與探討空間,在此為《輕新聞》讀者解說如下,敬請批評指教。

張競博士(前中權軍艦艦長):
編按:今次演習的範圍,相對於2022年8月時的演習,包圍圈似乎更大而且包得更「緊」,而且也包含了前出西太的兵力,威懾與警戒假想敵(美國)干涉的味道更濃烈。

首先就兩岸發動整個宣傳戰源頭觀察,基本上都是從官方媒體作為起點,但就黨政體系來說,都是透過文字論述宣達立場表達姿態,誠然還是有研究者會從其中媒體管道、論述文字以及版面位置進行分析。但平心而論,除非是特定代表即將開啟戰端之特定論述,諸如北京方面在以往數度對外開戰前,在《人民日報》特定版面刊出「不會坐視不管」、「不會聽之任之」以及「勿謂言之不預也」,否則很難會讓兩岸社會大眾感受到情勢到達嚴重地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ZZkar0dt3E
若網頁無法觀看,則請點選 YouTube連結網址,前往 YouTube觀看。

編按:以乎是部份UP主自己制作的片段,以反駁國軍國防部門與名嘴的說辭,不過當中也有不少錯誤,例如有指是日本空自戰鬥機多年前的追蹤影像,但……10年前何來殲16D型電子戰鬥機?當時該機可能還只在細部設計階段啊。

兩岸宣傳戰激烈交鋒戰線集中在雙方軍事媒體,不論是透過海報、動畫或是軍事動態影片,都卯足勁輪番上陣,並且獲得其他媒體轉載,亦成為兩岸軍事社群關注討論題材。特別是大量運用軍事儎台所攝製之動態影像,不論是報導本身應對行動狀況,抑或是提供相互對峙時觀察對手所獲樣態。

依據雙方所公布報導影像,許多關注軍事人士迅速提出分析評論,其中包括識破各項軍事儎台所進駐營區或是機動路線,還有從影片對比相關地形地貌與地物,確認相關機動進駐之戰術陣地。甚至當公布自稱透過軍事偵蒐裝備或是空用目標尋獲莢艙(targeting pod)所攝製影像後,更是引發多方發言就此影像真偽或是經過何種處理過程,透過網路社交平台進行論戰。

張競博士(前中權軍艦艦長):
編按:台軍的宣傳有不少都是由網軍或名嘴作進一步誇張化。由一般AN/AQQ-33紅外光學對地標定系統的清晰度看來,相對模糊得多且見不到任何戰術資料的的轟六和殲16D影像,其實顯示它們距離很可能有12-15公里左右,而且影像是飛機帶回去後再進行放大及後制的。事實上距離相隔這麼遠,除非有人開雷達或雷射測距,否則解放軍的戰鬥機或轟炸機當然沒有什麼動作了,況且不要忘了中方的預警機和支援隊隨時就在100至150公里外呢。再講已有軍事專家指正指正到狙擊手系統在對空時更多只作為遠距光學監察及錄影用,而非射控,且方框之處更多是狙擊手系統上的影像追蹤框,就像一般相機或攝錄系統的影像追蹤功能,和什麼瞄準鎖定根本毫無關係。(網絡圖片)

此等論展焦點集中在此種刻意釋出影像資訊,是否曾刻意經過降低解析度處理,抑或是將所攝製視頻信號過度放大,造成影像邊緣模糊,同時為何影像周邊未曾出現相關資料讀數顯示;論戰觀點更被製成簡短視頻到處流傳,成為宣傳影片顯著擴散效應。不可否認許多分析評論確實是惡意誤導,但經過網路分享轉傳四處流竄後,顛覆公信力產生負面效應,絕對不能低估其影響力。

當然亦有分析評論指出,從影像十字線對焦部位,可以分辨究竟是透過熱像比對進行追蹤鎖定,抑或是依據目標整體影像,以對中追蹤(centroid tracking)模式,還是採取前緣(leading edge)或後緣(trailing edge)模式,掌握目標動態並進行運動解算。總而言之,直接對外公開釋放偵蒐裝備或是目標標定追蹤裝備所獲得之視頻信號,等於將機密資訊對外公開,對比宣傳效果與引發負面評論,實在是殺雞取卵不擇手段,另生枝節只能說是咎由自取。

張競博士(前中權軍艦艦長):
編按:比較特別的是,是次演習暫時缺乏實彈射擊演習,也沒有發佈什麼飛航警告。相對而言,美方的應對也相當低調。除非吃慣「三自民」的內宣大餐,否則發現這些訊息的人必然會對中美兩軍幕後的接觸有所懷疑。(網絡圖片)

說實在話,「聯合利劍-2024A」演習從開頭起就是高調出場,整個演習目的就是希望威嚇台灣,產生社會效應與政治影響力,因此整個軍事機艦運動軌跡與動態保密,就相對起來並不重要。正因如此,兩天演習期間內,雙方不斷透過新聞媒體,發布部隊動態訊息,其中包括共軍海上艦艇接近台灣北部特定離島海域,空中戰機在座艙內能夠目視台灣特定地形特徵,雙方海上對峙後,迅速公布對方艦艇編號與艦名,甚至還將相互喊話信文,納入新聞報導內容。

張競博士(前中權軍艦艦長):
編按:岸防反艦導彈的佈置,同樣有洩密的風險,例如陣地轉移與佈置時間等,很可能讓解放軍得知怎樣改進偵察及發現手段,同時亦調整合適的火力反制時間;當然,是次發射更可能引起民眾相當不好的疑慮——台軍在酒店附近佈置陣地,甚至撤退時躲到酒店的泊車設施的話,豈不是像烏克蘭一樣藏兵於民,更容易引來解放軍的攻擊及民眾更大的危險?

尤有甚者就是戰機掛載狀況,防空與反艦導彈部隊機動狀況與配備武器,許多在正常軍事思維下,不宜對外揭露資訊,此時都被運用做為宣傳戰材料,由此更加證明此次「聯合利劍-2024A」演習期間,兩岸對壘交鋒主戰線其實就在宣傳戰場,相對上各個戰機與艦艇活動操演狀況,其實就不是那麼重要。

正因整個演習過程各種軍事動態資訊相當充分,甚至軍事機艦運動軌跡亦遭致曝光,因此就有外籍軍事觀察家依據媒體公開報導,參照軍事分析者公布資訊,繪製出相當詳細雙方機艦對峙地點與相關動態。不過說實在話,在當前資訊社會中,俄烏戰場實際交戰動態,雙方地面部隊推進狀況與戰鬥影像,亦是相當透明;所以「聯合利劍-2024A」演習雙方動態,被報導至相當詳盡,其實毋須感到意外。

張競博士(前中權軍艦艦長):
編按:海警的參與則相對更為柔性,強調自己有能力對領海進行執法行動及保護領海安全等。

張競博士(前中權軍艦艦長):
編按:福建省連江縣的東引島,距離沿岸甚近,也是「聯合利劍-2024A」演習最北部的演練地區,且由海警負責。由於該島上有台軍的基地,即使海警只相當於海岸執法力量,威懾意味仍然很高。(網絡圖片) 

只要深入思考,解放軍在宣布演習時,大陸海事主管機關未曾發布航行警報,民用航空管理機構亦未發布飛安通報,更遑論射擊通告或是要求民用艦船與飛行器,不得進入操演區以免影響軍事活動。同樣台灣亦未根據大陸媒體所公佈演習區域示意圖,發布相關航船布告或是飛安通報,確實是讓人難以理解。

對於台北方面來說,對方都已經大搖大擺侵門踏戶逼近台灣本島海空域,進行各項軍事操演,海事航政單位與飛安管制機關如此沉得住氣,未提出任何警示通報,難道兩岸存在默契,完全理解「聯合利劍-2024A」演習,基本上就是不會影響民用航空與海上運輸安全,到底是演習還是演戲呢?

張競博士(前中權軍艦艦長):
編按:南部戰區的官宣特以繁體字展示其對台的壓倒性優勢,不過對於島上強大的信息繭房,作用似乎不大。(網絡圖片)

既然兩岸在本次演習大打宣傳戰,許多宣傳資訊亦特別修潤論述文字,顯然大陸運用正體字發布海報,台灣拿出簡體字文宣,基本上就是希望讓對岸看到。但是許多媒體報導內容,若論其是否能夠威嚇對方,恐怕真正效果相當有限,但卻有可能讓本身能夠一逞快意感到開心,甚或是產生誤導讓民眾認為安全無虞假象。

若要論起宣傳戰,發動宣傳攻勢傳送各項資訊後,必須依據訴求對象指向性,進行成果驗證與調查。這種理則與發射武器後,隨後就要觀測彈著,進行各項修正,同時在對目標造成實際殺傷後,亦要進行後續戰果鑑定作業許多宣傳作為雖然讓本身感到很爽,但卻只會讓兩岸關係更加惡化,甚至還變成對方嘲弄恥笑目標。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gqGqB2PwFA
若網頁無法觀看,則請點選 YouTube連結網址,前往 YouTube觀看。

編按:相對於演習的官宣,民間軍事博客製作的視訊可能對島上民間的影響更大。

短短兩天軍事演習,幾乎不可能扭轉兩岸當前軍事態勢,對於相互間之觀感,大改也很難獲得任何具體效應。假若希望運用軍事演訓活動,作為讓對方產生社會效應與政治影響之載體,恐怕發動宣傳作為後,審慎調研與評估實際效果,才應當是避免兩岸死結愈來愈緊,鴻溝愈來愈深最重要關鍵所在。要是透過軍事演習進行宣傳戰,不能產生威嚇約制作用,反而製造出怨恨、鄙視或是變成笑柄,那才是弄巧成拙適得其反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神仙、老虎、狗 的頭像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