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引用自網路。
單親家庭的直屬長官
將就讀國中的獨生子
交給您輔導
您該麼辦?
民國78年左右,在我任職中校中隊長時,單親家庭的上級直屬長官,將就讀國中的獨生子,於暑假期間交給我輔導兩周。
這兩週於週二固定時段的上午,我讓他坐在學員用的投幣式公用電話旁,打給「救國團」張老師的「諮商輔導」志工專線,雙方談話約15~30分鐘,下午則陪他前往台北火車站附近的耕莘文教院「付費諮商」面談50分鐘(3百元台幣)。
後來他返家,於週二上午時間,也都會自己打電話給固定的張老師志工姐姐,下午則會向他父親要錢前往耕莘文教院,找「付費諮商」那位他認識的大哥哥。
為什麼我會這樣做?
請看我於2002年01月01日,在個人部落格所寫的「經驗與感謝函和回信」。
※ ※ ※ ※ ※
謝謝你!張老師、諮商師、資策會、中央大學、○○○
我任職連長後因高級班受訓表現不錯,而奉命由外島調至兵科學校擔任軍事課程「教官」一職 。一下子從 24 小時待命的「外島野戰部隊」回到「錢多、事少、離家近」的教育單位「上、下班」時,那真是人間一大樂事啊!然而也正因為如此,整個人方纔有時間靜下心來「檢視」軍旅生涯的過往。這期間我開始嘗試於下班後,用家中的電話尋求「救國團」張老師的「諮商輔導」三個月。在諮商輔導結束前,我曾經問過和我諮商的年輕女性張老師:「為何在電話的諮商過程中,有多次沉默不語?」該位張老師回答我:「她無法想像一位陸軍上尉的價值觀與標準遠超過........。」當我榮昇上校軍階的時候,除了親人之外,我最想告知的人就是那位「張老師」,可惜我從不知道她的名字。謝謝您,張老師!我已經從當年的上尉成為一位上校了。
其後,於少校軍階時也曾於台北接受過「付費諮商」,在幾次的諮商中方纔將「人生過往的垃圾」從潛意識中逐步的清除了,而在諮商師的誘導下纔又瞭解「人」內心的「善與惡」。
成為資深中校後因為一個機會而到了「中央大學」接受「資策會」辦理,為期三個月的「資訊系統分析班」訓練。借用「軍事心理學」專欄作者 Irish先生所說的一段話:「對於一個十五歲就獻身軍旅的人而言, ○○大學無疑是一個截然不同的環境。在這兒我如同一個新生的嬰兒一般,張開眼看這個世界,事事皆讓我感到新奇。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強烈地感受到學術自由及多元開放的學習環境,這讓我充份地體會到:開放而自由的學術環境,正是知識進步的原動力」。
受訓期間我運用每週五晚上慕名前往台北「○○○」自費接受了「○○○○○○○班」訓練,當時萬萬沒想到○○○訓練,會在我往後的工作上產生了莫大的助益。因此退伍後任職民間企業時,我又自費參加 ○○○的「○○○班」與「 ○○○班」,以期結合工作上的需求。而每隔一段時間,我都會申請回到 ○○○擔任「學長」,如此就可再次免費充電乙次。也因而有幸「自費協助」 ○○○,成為登陸上海的第一批學長之一。當然, ○○○訓不是沒有缺點,但是我從來沒有「利用旁人的熱誠」!
任職民間企業一年左右,我又自費12萬台幣參加了資策會的「網際網路資料庫班」的訓練,原因無它,只因為又可回到中央大學受訓五個月。五個月的受訓生活印證了一句話,「人到中年以後,能到大學生活一段時間,那可真是享受啊!」
當此「歲末年初」回首往事時,不經深深感謝人生旅途中的張老師、諮商師、資策會中央大學訓練中心、○○○等單位與個人,因為你們不但豐富並強化了我的軍旅生涯與成功的中年轉業外,更重要的是為我開創了一道嶄新的「人生視窗」。特此致謝!
--------------------------------------
救國團「張老師」回函:
--------------------------------------
您好
謝謝您的來信
您的來信對我們來說是一份士氣的鼓舞
因為32年來我們在電話的這一端盡力的工作
扮演著陪伴支持解惑的角色
每位曾與我們交流過的人
多年後願意給我們消息
告訴我們這一段因緣的下半段
我們都很開心
謝謝您
我們將繼續秉持初衷
提供更好的服務給需要的朋友
祝福您
一切順利
新年快樂
救國團 張老師 敬啟 91.01.02
----------------------------------
○○○「學長」回函:
----------------------------------
肇宜:
去年一起到上海,在我的人生中是一個很大的衝擊,有了許多反省的空間。
看到了上海居民的生活與動力,讓我有更多的警醒,與你在上海的晤談,更寬廣了我的視野,也給予我自己有更大的動力,這真是一個非常難得的人生經驗。
謝謝你!
○○○ 2002年1月2日 PM 01:21
-----------------------------------------
軍事心理學「版主」回函:
-----------------------------------------
姓名 / 暱稱: Irish
E-mail 信箱: ooo@ms52.hinet.net
張 貼 主 題: re: 借用您的一段話
張 貼 時 間: 2002/01/02 21:42
內容:
看完您的文章,讓我深有感觸。
不知道部隊中的長官那一天才能瞭解,「心理輔導」並不是針對「有病」的人,而是讓健康的人更健康,讓追求成長的人更「成長」的方法。它就像維他命一般,不是「病人」吃的。
我相信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有三個要素—道德、智慧與理想。而在三者之中,有一種核心的動力,那就是熱忱。智慧、道德、理想、與熱忱這四者似乎剛好代表宗教或哲學上的真、善、美、聖。對我而言人生至真莫過於智慧、人生至善莫過於道德、人生之美莫過於理想,而這三種要素的動力來源,則是人生至聖—熱忱。
看到您的心路節錄,我深深地對您追求自我成長的勇氣毅力感動,而這也是我一直欠缺的。在我的人生旅途上,過度強調智識的追求,而忽略了人格的培養一直是個很大的盲點,我期許自己有天有像您一樣追求成長的勇氣。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