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圖來源:台積電)
全球穩定關鍵,
中研院吳介民提出「矽盾 2.0」概念
2024 年 10 月 01 日 7:00 TechNews 科技新報 Alan Chen Alan Chen
由於台灣半導體產業在全球供應鏈的重要性,「矽盾」一詞成為台海安全的熱門詞彙,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吳介民近期提出「矽盾 2.0」概念。
吳介民首先指出,近年競爭越趨白熱化的晶片民族主義,半導體供應鏈引不僅是科技競賽,而是美中爭奪世界霸權的核心要件。
其中台灣身為全球九成以上先進晶片的製造國,就處於美中爭霸的關鍵點,而台灣先進的半導體產業,因重要性被稱為「矽盾」。
矽盾是否真能保護台灣?
矽盾護台這個概念目前在各國政府、智庫和國會中是一項仍在辯論中的議題,支持方認為由於台灣半導體產業在全球產業鏈中不可替代,因此若台灣陷入戰火將會對全球經濟造成毀滅性影響,迫使歐美強權必須介入台海確保台灣安全,這也是矽盾一詞的由來。
但也有觀點認為正因為台灣對半導體產業鏈的獨占,讓全球經濟容易因為地緣政治陷入危機,因此美國將會強迫台灣半導體產業多元化,而分散後的半導體產業代表台灣重要性降低,矽盾終究會被削弱。
此外,也有觀點認為矽盾對中國的嚇阻作用不高,因為統一台灣是中國數十年來的核心利益之一,並不會因為顧慮半導體產業帶來的影響而退縮。
此外,中國雖然也在發展半導體產業,但攻擊台灣對歐美先進國家的經濟破壞可能大於中國,因此這種不對稱破壞也可能減少中國對矽盾的顧忌。
矽盾 2.0
吳介民指出,為了解決台灣供應鏈地位所帶來的脆弱性,美國盼重建本土晶片生產能力,降低過度依賴單一地點的風險。
不過重建無法快速解決問題,因為半導體製造回流極為複雜、昂貴且耗時,在其他國家複製台灣半導體生態系,不但成本高昂且挑戰性極高。
在各國新晶圓廠能夠投入運作前,世界將繼續依賴台灣的半導體,因此在台海爆發軍事衝突將引起全球災難,這就是為什麼矽盾仍然至關重要,有鑑於這項風險,目前國際社會當務之急仍然是「確保台海安全」。
要讓台灣免於中國灰色地帶戰略威脅,確保台海戰爭不爆發是不夠的,台灣應該要能夠更廣泛地融入到國際體系中,這也是吳介民「矽盾 2.0」的概念。
台積電國外設廠:應視為台灣影響力延伸
矽盾 2.0 指讓台灣更融入全球供應鏈,台積電近年的國外投資,如美國亞利桑那、日本熊本和德國德勒斯登的新晶圓廠,不應該被視為會削弱台灣矽盾的政策,而是台灣影響力的延伸。
這些新投資不但符合歐美日等民主國家的利益,且能夠增加台灣與這些國家的經濟相互依存度,供應鏈多元化之後也能夠提高全球經濟韌性,降低因台灣因素導致的衝擊。
台灣與全球民主社會的相互依賴程度越深,經濟安全合作的必要性就越迫切,國際社會目前對台灣的支持網路主要是由雙邊和非正式模式進行,但這已不足以因應近年日益複雜的地緣政治。
若台灣能夠擴大多邊機制參與,對美國及盟友都將得利,而這些機制將讓台灣企業在全球舞台上有發言權,使台灣能夠更公平的參與國際事務。
因此為了打造安全、有韌性的半導體生態系統,需要一個全面戰略,「矽盾 2.0」為提升台灣在經濟安全中扮演的角色提供路線圖,台灣的成功是全球穩定的關鍵,證明半導體相互依存的世界中,台灣安全就是所有人的安全。
●Silicon Shield 2.0: A Taiwan Persp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