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昇華 臉書
于昇華
預備班11期,陸官校42期,步兵雜學科。足跡踏遍本外島大部分地區,三個月兩次500公里,摸熟北部山區,主管師對抗兩次,所有中南部的大溪全下去穿插砂石車進出道,方便用兵。70年金馬自衛隊回台閱兵少校總教官【前後,都是上校級擔任】。編寫解嚴後海岸巡防班哨手冊,成全國範本。上過外傘頂洲。中壢事件時,中壢師戰情官、第一次抗議時,台北衛戊師中興橋守備營長。澎湖漢光一號演習,正規登陸及空降地武德守備指揮官。30年前的馬祖,澎湖,台灣地形瞭若指掌。有在駐地留下工程奇事。北竿的軍魂發電廠進出道、中壢雙連坡重慶八號大炮掩體、金門二士校改建戰鬥營洗滌工程、澎湖山水高地參觀台。
寫作經史:幾乎,寫作的作品,總是以多面向,大視野的俯視開場,又用同時報導方式呈現,使讀者既錯身在兩個甚至多種動機迥異,撲朔迷離的事件裏,又浸淫於詭譎懸疑,緊張刺激的小說情節中,背景更是都以發生在台灣和所有外島的軍旅,以及當今和歷史的真人真事貫穿,讓讀者有著似曾相識的臨場感以及不可思議的真實感!烴爆的連串事件導火線,直接引燃了故事的烈焰。每個故事高潮迭起的熱力和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讓讀者再也「無法享受」看結尾就知事件的快閃感!如果讀者照著書上所述,上網查看,更會驚訝很多資料的正確性。恍惚間不禁要問,真有這回事嗎?!從無意中因為(疑青峰命案【抱歉不能直書】)奇異,又正逢農曆年,於是趁機振筆疾書,寫下了【誰殺了上校】一書。蒙書華書局約稿,三個月完成了四十萬字的【戰計畫~~攻略澎湖】一書,開創了台灣軍事預言書的先河。在香港和北美多種文字出版,也隱隱然成了研究台灣戰爭的軍事工具書。之後戲作【軍中求生手冊】更獲年青朋友喜愛,當成軍中摸魚的教科書。事隔十年,同時出印了【殺戮戰場台北101(誰殺了上校第二集)】,【野戰之狼成吉思汗】,【活棺人(穿越小說)】,再印【台灣阿甘(書局要的名字)】,【奔襲台灣救國軍】編成【玄機圖】(誰殺了上校第三集,310000字)未付印。承網路 曾彥霖 朋友幫忙,在臉書開了[于昇華軍史讀書會~奔襲台灣救國軍],變成寫作貼文之處。常敍軍旅心得和軍事未來發展淺見。承蒙網友不棄,貼出的像樣作品都有幾千的讀者涉獵,上萬的也不在少數。
嗯,看看德式參謀本部戰術教育的通達性。
用口語化編寫的這本想定。
看懂了。您也是參謀本部一員了。
恭禧。
★ ★ ★ ★
我在民66,67年初看,步校高級班,能摸索,不太懂。
進陸院出來後,就看懂了。
佩服德國式教育的細緻性。
這些書是有緣者得之。
我是和同學老郭一起,在楊梅高山頂,搜索集訓隊時,去牯嶺街找到而買的。
當時中尉,剛畢業3個月。
當時是想,先有再求好。
哈。機緣。隨著我打師對抗,漢光等等。惠我良多。
哦,又
在編造電腦兵棋時,我對兩位博士,十幾位理工碩士講解如何把軍語像[攻擊][轉進][地區防禦]等等,從軍團級,師級到班的部隊符號和攻擊,防禦及火點的圖示時,
就是福至心靈的拿這本書翻出來講解。
博士將書帶回清華大學,用影印機和圖像攝影機,做出白紙,再由他們教幾十位大學,大專電腦資訊系學士們編寫符號及各種行動的程式。
圖型全部是向量化,才能在電腦上跑。
像攻擊指向就是箭頭,防禦就是大大小小的蛋,戰鬥地境線是什麽表達法,FEBA等等英文代碼意思是什麽,要在作戰圖什麽地方。
哈,快半年多到一年。完成了。含作戰區全單位作戰計劃都電腦文字化了。
讓新加坡李顯龍部長稱奇。
後繼無人。
落幕。
臉友留言彙整:
Arthur Kuo
德式指參作業與美式,可以說是大異其趣,前者因為有高素質的專業軍官團,所以計畫命令內容,非常「簡明扼要」;而後者主力,是由民轉兵的短期服役軍官,所以內容可以說是「巨細靡遺」。以排長下達口述命令為例,國軍受到日德軍事教育影響,以現地下達為原則,熟練的排長,完整五段命令下達,需時不到3分鐘。而美軍的排長口述命令標準:預備命令Warning Order 15分鐘,作戰命令OPODR要45分鐘,差異極大。
再舉二戰時期,德軍隆美爾與美軍巴頓的裝甲師為例,前者師部參謀群只有7人,參謀還要親自操作打字、譯電報務,而後者有超過200人,還有專屬的文電中心。
于昇華
哦,聞所未聞。太感謝了。
從沒往這方面想。
只認為,參謀本就該有本職學能的必需修養,像填寫空攻,空偵格式。一般,都交給營訓練士師空業兵寫。
Arthur Kuo
隆美爾的主指揮所,根本就是不折不扣的機動指揮所,人雖少、功能齊全。
被稱為「猛瑪象」的隆美爾機動指揮所。
隆美爾善於利用「指揮官作戰意圖」與「全程作戰構想」,只要這些就夠了,其餘的就交給下級去發揮了。
于昇華
我們師長只要下達決心
十分鐘內作戰計畫出爐,旅,直屬營長拿了就跑,去弄他們的作戰會議。
20分鐘內全本作戰計畫出爐,分發到各級,人事後勤部門開始作業。
事實上,德國作戰計畫非常周延
一本打第一,二次歐洲西線戰爭計畫,是史利芬用十多年完成了,快十萬多字,外邊沒有賣,誰會要純軍事寫作。
我在67年,看完了。
其他,就是看大家寫的戰史記說了。
德國或是世界參謀本部,出自德國的後勤部。
美國沙漠之戰,就是用6個月屯集60萬人,60天戰爭物質。
空中打20天吧
地面作戰96小時。
Arthur Kuo
陸軍的兵棋推演系統,後來逐次精進,從陸勝1號、升級到陸勝2號,功能與精細程度,直逼大型多人連線策略電玩,非常仿真生動,而且全部中文化,但運算速度要求與資料庫建置,硬體也越來越龐大,也常常會當機,用到了民國96、97年後,逐漸被美國的JCATS所取代。
于昇華
哈,這方面就不是真知。
96,97年,差了我快15,16年之外,
當年還是以40MB最新硬碟當伺服器,已完成台灣向量化地圖及兵棋系統和裁判系統。
師對抗時,除了雙方師級自己準備電腦和連線外,統裁部就是我這群自帶電腦的官兵擔住。
機動裁判組是總部給的手提電腦(可能您沒看過,就是一個比現代桌式電腦還大的移動式286電腦)
當,機動小組長,崔萬靈少將,聽我簡報和教導大要後,一測試,就講了句話
[完全不用人員來計算了。立刻就有答案。]
沒錯,操作是教他們帶來的電腦兵(大學兵),我們教的是碩士少尉帶台,青,交,成,中央的大專兵。
民間大學的學術倫理很強,尤其帶隊碩士級外,更是名校出身非資訊科。
哈,您說的陸勝應該經過野外長期考驗吧。
就不知,在實兵對抗中,信息靠什麽傳輸。
我是調派FM 200及營級的C46,47搜索部隊77等有無線和多波道。
全程兩個師級(當時師有17個以上營級)距離在200公里外真正執行。
其實,沒那麽難連(戰搜連)營(所有營)級只是傳輸些簡要數據,就成。
像,各單位位置,向量式兵棋上畫出攻防圖,就成。
整套系統三個部分組成,
向量式地圖(含有我定出的八個地物,像河道,丘陵地,城鎮等),這完全影響實際攻防速度,像平地,步兵,每小時是250公尺。(裁判勤務是依據)
兵棋符號(含所兵種作業圖上標示,如阻絕,工事堅固度)(又是裁判勤務,構工強度依時間算,一天,防禦戰力加強三倍,二天以上戰力加強五倍)
裁判系統是整合以上圖示兵棋和兵力火力運用後,立刻演算
如,攻防者射出105炮(彈幕),81炮(可單發計射點),向敵陣地。
依據賦予射高,方位和標定彈著點(沒有演進到裝藥這些專業),
裁判系統立刻抓出對方在兵棋系統的位置而立刻算出彈著和戰損
依據裁判勤務,彈著下,步兵是1死4傷,其他兵種一死三傷。
於是,裁判系統會立刻算出,這個連隊,是誰死誰傷。
這個往昔是隨隊裁判和機動組裁判隨心所欲而指定。
裁判系統不是玩笑。
我依據連隊編裝表(每單位都有,而美軍原就賦予編裝代碼,每個兵幾乎都不一樣,像班長,彈藥兵,機槍射手,破壞兵)
排出,全連所有人的中彈概率,
也就是說,假定一個步兵連132人中,連長,副連長等都是單一,所以擊中率是132分之1。
排長3人,擊中率是132分之3。
系統用機率列出。
於是裁判依此,要連隊和營上作業
怎麼完成兵員補充申請,怎醫療實作和後送,怎麼產生代理人,怎麽完成軍墓勤務,
也就是同時演練了實作的各種文書申請和醫療實作。
這一切,統裁部都能看到。
所以當李顯龍國防部長問,從第一線發現敵情,到傳到統裁部要多久時間?
我按下歷史回顧鍵,立刻出現原因回報時間和現在時間差
[要兩個小時]
我們有權跟在身邊的,都一付不屑一顧狀。
李顯龍想了約一分鐘,說了句
[很快]
我看過配合演習的星光部隊突擊隊統裁部。
當我們開完會解散後約1個小時
二處處長找我,手上拿著星光部隊申請書
他們要實兵突入敵前,偵測明天他們大部隊進攻路線。
要在夜半,用美洲豹帶十多人分三地飛降偵察。
嚇死了,寶寶。
我們是兩個師在夜間調動部隊
他們竟然要夜間空中機動投入實兵。
我指著地圖胡說八道,什麽都是電線和各種種植田有插竿等等
就是,會,死人。
確實難,要通知台電全區停電。
我們演習有戰損實務,所有人員機件損毀或死亡,我負責簽定。
看著突擊隊中校裁判長篤定的說法
我只想兩個字
戰損
原來我都在幫著打假仗。
Arthur Kuo
部隊電腦指裁系統,與兵棋推演系統,兩者應該是完全不同的工具,後者是用在指揮所演習對抗,而前者應該是用在實兵對抗操演時的裁判作業,用以取代或輔助人工仲裁,竊以為這是兩套各自存在的系統。
于昇華
這就是事情複雜化的開始
您能提出卓越見解,表示您真的知道裁判在兵棋或實兵對抗中的作用,更可能有許多實務。
黃仁宇講了大數據,我聽進去了。
別管什麽兵棋,用另個名詞
[[量化]]
如何?
請問,是不是都是同一套的裁判勤務?
兩者唯二不同就是,
一,室內靜態雙方對陣和室外實兵實練
二,指揮所演習可以跟上課想定一樣,跳著操演,像,給狀況,寫作戰命令,接著繳券討論。我從軍校到最後漢光兵推,執行太多次了。
中國成語就叫[運籌帷幄]。
(喔,說句白話,我做電腦兵棋,也看中共解放軍書,他們預想的電腦實務,書名竟然叫[運籌帷幄論])
這從起始全般概況,接著就是打遭遇戰,然後就是雙方一攻一防,再來就是攻守易勢。
不論雨夜寒冬,都能在室內操。演習課目躍進。
而實兵對抗就是實兵實做。只有狀況誘導,更有時空範疇。
譬如遭遇戰兩軍,繼續下去就是一攻一防,再次攻防前,都要調整實兵到實地,才能檢驗攻守戰力。
所以,指揮所演習或實兵演習,差異只在是不是實作。
裁判系統都是同一套。
至於兵棋為何不能結合實務?
別忘了,在民國七到八十年代,風行電腦師。
美國發起的,全師都電腦化。
日本更以第七師吧(他們的天下第一師)全面寫程式。
您再想想,是不是就是個WAR GAME!!!
您的電腦指裁和兵棋系統,一定都要有地物地貌的地圖,更要有 詳細的部隊編成,武器系統資料,更要有射擊能力和戰損資料。
所以,這些基本資料就是建立在
向量式地圖
結合地圖的兵器和作戰符號
可以演譯出地形和兵力及火力三者造成推演雙方的戰損和申請補充作業。
所以沒有所謂實兵和指揮所之分,更沒有電腦指裁和兵棋推演之分
更跟指揮所演習和實兵演習這兩種訓練部隊作戰方式,沒任何關係。
電腦兵棋是稱謂,重點在戰力所依賴的時空力如何表達。
我不看好美軍的戰區系統,沒別的
烏克蘭已經証明虛有其表,因為,鳥克蘭的部隊基本參數跟本沒建立
怎麽跑程式!
同一問題,放到台灣
您
相信國軍戰力能量化嗎?
又陸總玩電腦的,和我幾年前長談一次,本想報導。
算了,爛到肚子中好了。
他只講,中科院和陸總部兩排將星校級對陣討論
完全各說專業術語
一邊搬出的是程式設計無所不能,有錢好辦事。
一邊講的是軍語各種需求,尤其是對方完全不知的作戰計晝,裁判勤務。
結果就是,,,,
雞同鴨講
上文承蒙 于昇華 與 Arthur Kuo 先生們同意,引用他們的「臉書」系列文章,特此致謝!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