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對台軍演是「臨時起意」?
專家抓包這點最可疑:
嘴炮比火炮強
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張競表示,此次中共軍演是臨時起意的可能性高,「雙方嘴炮會比火炮強」。(資料照,顏麟宇攝)
中國解放軍東部戰區宣布,4月1日起在台島周邊展開一系列軍演,對此,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張競在《中天新聞》節目上表示,此次軍演是臨時起意的可能性高,「雙方嘴炮會比火炮強」。
張競指出,此次中國軍演未發布管制海域和預定海空域管制消息,也未發布實彈射擊通報、航行警報和飛安通報,因此他估計這次演習並無實彈射擊;而且,此次軍演沒有演習代名,因此此次演習為臨時性發動的可能性相當高。
張競大膽假設,中國是預定航經海域經過台灣周邊,穿越巴士海峽進入第一島鏈之外,要在西太平洋活動,而共軍知悉動態曝光,就配合國軍已偵獲的動態,趁便發布實施台島周邊聯合演習,國台辦也立刻發布「罐頭」新聞稿;演習無代名,正是因為演習為臨時起意,事先並未進行長期規劃。
而針對中國國防大學教授張弛表示,這次演習沒有代名,是因為相關演練已是一種新常態,對解放軍來說已是家常便飯,張競則指出,解放軍有相關國防管理單位,進行演習須根據代名申請油料、後勤、經費和人員等,因此認為張弛說法「太外行」。
張競認為,中國對台因不斷進行演習且無明顯改變,導致心理震攝力低,效益逐步減少;台灣方面,執政高層與國安團隊雖緊張積極應對,但一般民眾卻未受明顯影響,今日台股大漲584點,就可看出並未受到演習震盪,兩岸之間的交通、台灣過境的國際航班和對外航運也未受到影響。
對於張弛提到此次軍演聯合作戰有「精打要害」、「奪取制權」目的,張競表示,海軍軍艦出港本來就會動用到許多不同軍種的支援,只要一有動作,「那就是聯合作戰」,他也不理解所謂精打要害和奪取制權的說法,因為此次軍演沒有真槍實彈,台灣的海空交通並未受到影響,難以驗證實效。
張競表示,解放軍之所以現在採取行動,是因為兩岸關係近期產生變化,尤其在總統賴清德提出國安17條後,「賴清德究竟是為了應對國內的政治需求,還是想惡化兩岸情勢的發展?」賴情德曾在就職演說中提到,維持兩岸和平是兩岸間應負起的責任,但現今的所作所為是否能促進兩岸穩定,應要反省思索。
張競
中華民國榮民,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曾任海軍中權軍艦艦長,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績優畢業,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在大學執教國際關係等政治學門課程。勤於媒體針砭時政與探論國際現勢,亦經常接受媒體電訪;偶爾出席政論節目,評論政軍議題。著述文稿課題廣泛,獲得讀者極多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