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70~80年前後,因政戰推行「軍政交流」政策,國軍的部份輔導長由「陸官畢業生」調派擔任。
國軍連隊輔導長領導行為之研究
寫於:1999年 六月 17日
陸軍官校正期班畢業擔任「輔導長 」者,較其他班隊畢業的輔導長,其所屬連隊的一般士氣較高。
陸軍官校正期班畢業的輔導長,其「體恤型領導」傾向高。
(上文摘自─民國73年6月政戰學校政治研究所論文『國軍連隊輔導長領導行為之研究─陳力行撰』P118及P138頁)
上述論文中作者提出了研究見解,然就筆者個人七年的官校就讀生涯(期間擔任實習輔導長2年)及畢業留校任職排長、副連長二年之經驗深知:
官校連隊的輔導長(政戰學校畢業)在學生的心目中與認知上,一直是擔任「母親、褓母、律師、白臉」的體恤性角色,而有別於官校畢業學長所擔任的「排、連長」的「父親、警察、法官、黑臉」之領導角色,因而此項長年累月「潛移默化」中潛意識的認知,成功地影響了學生畢業後在軍旅生涯中「職務角色」的扮演。
而政戰學校的各級幹部皆是由政戰學校畢業學長擔任,其所扮演「父親、警察、法官、黑臉」之領導角色,而「母親、褓母、律師、白臉」的體恤性角色,則變成由陸官校調任的中上級幹部來扮演。這就是為什麼中上級的政戰幹部領導風格較趨向於「體恤型領導」的原因了。
1999年 六月 17日 星期四(原稿張貼於陸軍官校「部隊經驗談」網頁內)
延伸閱讀:
高天瑞:兵器連輔導長
在我任職基層的年代,部隊推行「軍政交流」制度,讓陸官生歷練連輔導長,也讓部份政戰幹部歷練指揮職。經過短期「連輔導長職前講習」,當了半年排長乙職的高排長,調到高坑兵器連擔任連輔導長。
讓陸官生當連輔導長,簡單的說就是要嚴父扮慈母,轉換工作角色。此政策立意甚佳,但執行起來,花樣百出......
http://chaoyisun.pixnet.net/blog/post/49179090
- Dec 10 Thu 2015 10:37
對「政戰學校政治研究所論文:國軍連隊輔導長領導行為之研究」補充兩點看法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