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網友們將「軍事專家在那裡」與「談治校理念」兩文對比後,即可看出問題癥結。

--------------------------------------------------------------------------------
軍事專家在那裡
ET東森新聞報 2003-04-08 陳東龍
--------------------------------------------------------------------------------
美伊戰爭打得如火如荼,這麼多天以來,各類軍事專家紛紛爭著竄上各媒體高談闊論、談笑用兵,現在眼看巴格達即將上演一場大巷戰,這場仗也進入關鍵時段,身為軍事理論實踐機關的國防部,如此多的軍學家竟然連一句話也不吭,任憑一堆「專家」搶鏡頭,甚至誤導國人的軍事認知。國防部口口聲聲要落實「全民國防」,自己卻躲起來偷笑別人外行,這種作風實在令人失望。

「全民國防」這個口號從當年蔣仲苓當國防部長時就已喊得震天響,甚至還因此有退役將領共組「國防軍事研究學會」,期望一般國人能走出軍事無知的現況,國防部也利用各種機會闡述「全民國防」的理念。

眼前,美伊之戰打得精彩,觀眾看到戰場砲聲隆隆、也看到各類軍事專家紛紛爭著竄上各媒體高談闊論、談笑用兵,這些「軍事專家」忙著沙盤推演,相信絕大多數的「軍事專家」根本沒學過大兵團作戰及軍種聯戰理論,但他們卻可以當著電視向全國收視觀眾講解軍 事作戰!甚至還進一步講授「仗要怎麼打」!

要談這種野戰戰略範疇,不是一個只會背出武器性能諸元的人就可以的。只能說,台灣人真是軍事無知到不行。

進一步的看下去,這些「軍事專家」沒有經過大戰略、國家戰略、野戰戰略等階段的學習,卻能針對大兵團作戰及軍種聯戰的理論講得口沫橫飛,孰不知許多用兵上的原則會誤導國人的軍事認知! 我們常說中國大陸是走資訊封閉政策,但至少人家還是邀請相當具有學術地位的專家、學者或解放軍國防大學的高級教官出面講解,這比起台灣重視排場、化妝、道具及打上獨家現場字幕的花招,顯然更有內涵。

只能說,造成台灣這種「大鳴大放」景況的,是來自國民的國防無知與媒體惡鬥。但既然如此,難道國軍學術單位真的都沒有人願意出來,以真正軍事學術的立場來講解這場戰爭嗎?國軍軍官經過長久的軍事學術薰陶,難道找不出幾個可以藉此良機向全國人民做一個機會教育?

國防部口口聲聲要落實「全民國防」,現在自己卻躲起來偷笑別人外行,這種作風實在令人失望。

其實,由國軍的風氣不難推測,就算趕鴨子上架推出幾位真正學有專精的軍事理論專家出面解說,這些人還真是怕講錯會鬧笑話,甚至因而影響到自身爾後的陞遷。

不管怎麼說,近 2 星期來,一堆「軍事專家」忙著上電視、上廣播、接受專訪,現在眼看巴格達即將上演一場大巷戰,這場仗也進入關鍵時段,身為軍事理論實踐機關的國防部,如此多的軍學家竟然連一句話也不吭,平白放棄這個宣教的大好機會!

想想,政府要建立「全民國防」的理念,現在看起來,還是淪於口號。

ET東森新聞報 2003-04-08 陳東龍

--------------------------------------------------------------------------------
談治校理念
2001年 國防大學校長 陸軍上將陳鎮湘 (網友 mike 摘轉 )
--------------------------------------------------------------------------------

副校長、各位學部主任、學院院長、教育長、主任、各位同仁:

個人到學校來一個月又十四天,我認為有這個機會跟國軍的菁英在一起共事,感覺到非常的高興,也希望盡一己之力,跟大家共同努力來建立我們國防軍事、國防安全的專業、權威與不可取代性。出來的,所謂「得天下之英才而教之」,是一件快樂的事,而在座的各位,更是由這些英才當中選拔出來擔任師資的功能。能夠有機會來跟大家共事,我非常的珍惜,所以我願意跟大家一起來努力,在以往歷任校長、教職官所打下基礎的這個原則之下,與大家共同努力,來強化、突破、進步。我們可以了解,今天任何一個企業單位,不進步、不突破、不創新、缺少競爭力,那就是失敗的,會被淘汰的。今天,我們的「軍事」如果不進步、不突破,將來,戰爭是無情的,我們不能期待到那一天再來給我們考驗的,我們必須現在就打好「必勝」條件的基礎,所以我願意跟大家一起共同來努力。

其次,我想我們「國防大學」,是國防的大學。我一來就跟相關的同仁做了說明:國防大學是國防的大學,不是一般的民間大學,我們必須要在國防軍事與國防安全方面具有「權威性」、「專業性」跟「不可取代性」,而這些工作不是由我們用嘴巴說就算的,也不是由我們自己認定就算的,有些事情是要由我們的績效、是要由我們的軍事論述、討論、蒐集等累積出來的。如果學官他們具備了這樣的專業的能力,他的表現能夠勝任他的職務,這樣才能夠被我們的國軍同仁們所肯定,才能夠被社會大眾所肯定,也才能夠被國際所肯定,這樣子,才符合我們所謂的專業性、權威性跟不可取代性。我想,如果我們想要符合這個目標,我們必須先要跟我們的部隊相結合,也就是跟三軍相結合,要溶於一體,他的問題,凡是屬於軍事學術方面有關理論的、原則的問題,我們應該義不容辭地來協助他,幫他解決,或給他一個正確的答覆。軍事教育不能夠脫離三軍,今天部隊是在進步的,是在改革的,我們應該隨著部隊的步調來做調整、做改革。國軍在「戰略指導」上有三次重大的改革:所謂「攻勢作戰」、「攻守一體」與「守勢作戰」。那麼,我們的「教育改革」有沒有按照這三個層次,作重大的改革呢?國軍去年已經完成了「精實案」,而我們的教案、相關的準則,有沒有在精實案的「完成」、「同時」或「之前」跟著改革?我們的「課程設計」是走在部隊改革之前?還是走在部隊改革的同時?還是在部隊改革之後根本沒有跟上?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加以重視的。如果軍事教育不能夠跟上這個改革的步調,我們所訓練出來的學官到了部隊,將會是一個不適任的幹部。我以一個陸軍的部隊長來說明,當年陸軍是以步兵師為單位,後來他改成了聯兵旅,也許在這個改變的當時,這個學官正在受訓,當他畢業回去的時候,部隊已經從師改成聯兵旅了,有關聯兵旅的課程他一天也沒有上過,試問這個學官到了部隊,他是不是會覺得陌生?他會不會是不適任的?所以,希望我們所有的教官、師資、所有的教材,都不能跟部隊脫節,甚至於有些工作,一定要走在部隊的前面,而不是走在部隊的後面。國軍對於用兵方面,有一個標準的思維程序,就是所謂的「打、裝、編、訓」。這個所謂的「打」,就是我們台澎防衛作戰的「作戰指導」,因為這個題目涉及的範圍比較廣,我們今天不在這裡討論。而「如何打」?如何「打勝」?要怎麼樣去選擇我的裝備?選擇裝備之後,要怎麼樣去編組部隊?編組部隊之後又如何去做訓練?訓練的項目有那些?這個思維程序是正確的。那麼,我們培養人才的工作,根據這個思維理則,經過討論,加以歸納,我個人認為是「打、才、選、育」。這個「打」是不變的,打什麼樣的仗,需要培養什麼樣的人才,是非常重要的。今天三軍都在強調「戰力整合」,而且各軍種總部已經將未來五到十年的戰力整合完完整整的完成規劃,這些規劃完成之後,屬於我們教育方面應該加強的課目,例如在「指參」階級的教育應該具備什麼樣的條件?具備什麼樣的素養?在「戰略」層次的教育應該具備什麼樣的素養?在「戰研所」這個階層又應該具備什麼樣的素養?我們的相關課程有沒有跟著去調整?同樣的,我們未來需要什麼樣的科技人才?他的量跟質的要求,跟以前是不是不一樣的?如果是,你應該如何來強化這些人才的培育工作?這些就是我們的中正理工學院、國防管理學院應該來加以強化的。回溯民國五十幾年,我們在學校讀書的時候,一般還沒有什麼電腦,但是這些設備現在連小孩子都會玩了,那麼我們這些重要的軍事幹部隨著科技的進步,對於先前沒有學過的東西,應該在什麼樣的層次,應該在哪一個階層作必要的補強,這些都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因為部隊需要這樣的人才,需要這方面的知識,結果沒有地方讓他去學,都要靠在職訓練,這是不對的,不正確的。當然不能要求全部都在指參學部以上階層來補強,但是我們要積極跟軍種協調,來連接。理工學院要站在科技的立場提出建議。我也曾經跟許多人談過這個問題,我在陸軍總司令任內,對所有博士班進修畢業的成員都予以約見。有一次,我約見一位化學博士,台灣大學化學博士的素質是很好的,考進去也不是很容易畢業的,他的論文是「台灣杉根的研究」,我問他這個題目是誰叫你寫的?他說是指導教授,我沒有話講,他個人對不對?他個人完全正確,因為沒有人告訴他怎麼學?學些什麼東西?今天他拿到了這個博士學位,而他的論文我一頁都看不懂。各位,那我問你,他要到哪裡去就業?要到哪裡去工作?這個研究的論文到那個部隊能用到?部隊上用不到啊!最後,只好以他的學歷到陸軍官校去當個教官而已,他最後的結果就是退伍。這是不是一種浪費?那我們是不是應該對這麼一個人才在他進修前先給他一個導向,針對我們未來科技發展的走向,我們部隊需要那方面優勢的人才,在這部分我們先做認定,在選才上給他一個正確的答案。在這個治校理念說明會之前,剛開過早餐會報,早餐會報的用意是「溝通觀念」,在會報時聽了理工學院的報告,就是以後考研究所的時候,考生要帶著研究計畫來口試,讓考生說明讀這研究所的原因和目的?你準備到我研究所來從事什麼樣的科技研究?我們希望理工學院的研究所要能充分發揮三軍的功能,也就是針對三軍現有的武器、裝備,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向,對於要進修屬於科技方面的人才,我們應該先行告知他,你應該學什們。那些是屬於專精部分的可以培養,台灣有這個能力,我們就培養。那些東西是台灣不能做到的,我們只能培養介面人才,那就培養介面,我們弄一個單邊掛勾,這些東西仍然能夠為我所用。千萬不要既沒有專精人才,又沒有介面人才,也沒有基礎人才,那麼你的裝備、科技、武器性能都會落空的,是危險的,我們有再多的錢,買再多的裝備,都將會是無用的、無效的,就算短時間可以用,長時間也是一種浪費。所以我們用什麼樣的人才,要怎麼樣的選擇,到底這個人才是在國內訓或是國外訓?是軍中自己訓還是委由民間來訓?我們要做一個最有利的選擇與安排。同樣的,我們的軍事領域的課程設計也要注意到。各位要知道,今天的社會是處於一個有些是不變的,有些是常變的,有些是天天變、月月在變的環境,我們該變的還是要變,不能說該變的不變,我們除了所謂的「反共、反台獨」是不變的以外,其他很多的東西都要跟著部隊的進步來變,如果不變,就會被淘汰。這一點是我在這邊要特別做重點強調的;因此,今後我們的課程設計應該每一期都要做一個檢討與修正,你要經常跟軍種去協調、結合,不要跟部隊老死不相往來,讓他感覺你跟他毫無關係,這樣的話,部隊有什麼需求你不知道,你有什麼功能部隊也不知道,那你還有什麼存在的價值?所以,我跟理工學院講得很清楚,以同樣的科系你會比台灣大學好嗎?不會的!但是我們軍中有很多的科系、很多的專才是民間不做的、不學的,這些不可取代的科系、專才你要訓,如果你的教育能量不能訓專精的科技人才,就要訓介面人才,這個介面人才能幫你找到專精人才,你才能掛勾,掛上去你才能用。最近理工學院提報「潛艦關鍵技術」的報告,我感覺獲益良多,未來海軍要獲得潛艦,需要建立什麼樣的人才?二一四、二0九這種德國潛艦到底優點在哪裡?需要什麼人才才能滿足未來建軍的需要?這是我們要思考的,我們要預先培養這個人才,因為不是現在用,未來五年、八年、十年之後的需求我們現在就要培養,如果我們現在不培養,到時候我們就沒有人可用,那些畢業的人才民間有嗎?沒有呀!所以「打、才、選、育」是非常重要的。我也請各位老師要不斷的進步,不斷的研究,我們不要走在部隊發展的後面,而要走在部隊發展的前面,要走在部隊的前面,就要先去接觸部隊、了解部隊。部隊有哪些是合理的,有哪些是要改進的,要即時的、正確的去做研究,以滿足、符合部隊的需要,而所培養出來的學官,到部隊去之後要成為一個受肯定、被歡迎的幹部,而不是到這裡受訓被認為是一種浪費,所以個人特別就「打、才、選、育」作了以上的解釋。

其次,說到「如何建立我們的研究群」。一個教官,主要有兩樣工作:一是教學,一是研究。教官不能視教學為唯一的工作而忽略了研究,偏重一方的結果,就會落伍。所以教官除了在課程設計上要不斷精進外,在專業領域的研究上,要建立所謂的「專業性」。今天我們拿陸軍學部為例,「陸戰」你不能陌生,如果在陸戰的研究上還不如民間的一個學者的話,那是很可怕的。在座的各位有誰敢挑戰經濟學者?有誰可以挑戰法律學者?有誰能挑戰農業專家?但是為什麼社會上有那麼多人可以挑戰我們軍事?不是別人行,而是我們的專業領域不夠專精,這一點我願意和大家一起研究。譬如說「阿富汗戰爭」,美國特種作戰突擊行動失敗了,陸軍學部有沒有針對這個問題成立研究群馬上來進行研究?你研究的結論是不是比記者研究的結論要完整,要來得正確?我們不一定要公布,可是我們至少要有這個研究的資料。當所有媒體及政論家都在討論這個問題,而研究方向和資料不正確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向部長報告,召開記者會來說明:按照軍事的立場是這樣子講的,這樣才是正確的,提出來向大家澄清。如果我們沒有這個研究,到時候拿得出來嗎?當街頭巷尾都在討論了,結果你卻還沒有這個敏感性。所以早餐會報時我提醒:每個單位、每個人要有職業及工作上的敏感性。你職業的敏感性、工作的敏感性就是你穿了這身軍服,你要對這個工作重視,在別人不注意的地方,你要注意。有一個笑話:古時候有一個劊子手,看到人以後就習慣性摸摸人的脖子,人家問他:「你為什麼摸他的脖子呢?」他說:「我看哪裡好下刀呀!」,這就是職業的敏感性。那麼我們當一個軍官或醫生,就對這方面要有職業的敏感性,當這些專業事務出來時,我們要振奮,要有興趣哪!千萬不要別人都有興趣,你卻沒有興趣,別人都在探討、研究,你卻還沒有著手,那你會是什麼專業啊?永遠也專業不了。所謂「興趣」是培養的,興趣是可以後天努力的,興趣不一定都是天生的,而且多半不是天生的。所以,我希望我們在教學以外,各學部都要成立若干個研究群,這個研究群不是應付誰的,也不是給誰看的,這是你份內的工作,是你該做的。研究群從研究的內容來支持你的教學,從研究的內容來滿足、符合你的專業性。我們要將這個研究群看做是警戒待命部隊一樣,你有任何的突發狀況,我馬上去做,你雖然沒有部隊,但是這個研究群和研究成果就是你的資源。那我們校部各單位按層級成立相關的研究群,智庫掌握大戰略、國家戰略這個層級,有任何重大的問題出現以後,根據國家戰略的層次,屬於那一個研究群的範疇,掛上勾後就能產生正確的結論出來,那麼這有什麼不好?對你沒有損失呀!也是你份內的事情呀!所以我們為什麼不做呢?這是可以做的。也許各位先前已經做了很多了,現在稍加歸納、整理一下,然後繼續去努力。我們就以「九一一」一個事件來說,九一一這個事件可以說牽涉到各個層級,大到國家戰略、大戰略,小到戰術、戰鬥、戰技都有。我曾經在戰略學部專報時也提過,我們希望,看什麼事情要非常深入的去探討,我們以九一一這個事件來看好了,九一一恐怖份子「賓拉登」為全世界所唾棄,沒有錯,但是這個事件是一個最典型成功的特種作戰,各位承不承認?那我們研究他的起源、經過、佈局、人員選拔乃至於他所有的行動準據,我們不敢講是天衣無縫,但沒有大的差錯,然而這個行動可以在不同的時間順利的登機,可以在相差很少的時間同時對目標發動攻擊,我們有沒有研究他是怎麼成功的?他造成的戰果出乎他意料之外,這一件事情是不是值得我們加以深入研究?反過來說,美國怎麼失敗的?也值得研究。美國不是一個不重視情報的國家,那為什麼他在那麼多的關節上都疏忽了呢?這個也可以研究。紐約市遭受到攻擊,各位在媒體上看到的,我也在媒體上看到兩個重大的決心:一個是紐約市長朱利安尼下達撤離曼哈頓,我那時就感覺到這是一個非常不得了的決心,所以他後來成為時報雜誌所謂的「風雲人物」,那絕對不是隨便得來的。在整個危機處理的過程中,我們有沒有深入了解他都做了什麼樣的配套措施?他做了什麼樣的重大決心?為什麼都是正確的?為什麼紐約市民都是肯定的?這個危機處理的過程跟經驗,是不是值得我們學習?是不是值得我們研究?可不可以作為以後我們的參考?九一一美國被突襲完了以後,美國政府一連串的措施,從不到一個鐘頭的時間下令全美的飛機停航,各位,全美的飛機比我們高速公路上的車子多的多啊!流量大的多啊!這不是一個簡單的決心,別人怎麼下這個決心?別人怎麼做到了?我們有沒有做這方面的研究?乃至於他後面成立的國內安全局,這個決心是不是至當的?是不是正確的?乃至於下達決心突襲阿富汗的這個軍事行動是不是正確的?是不是至當的?這一系列問題都值得我們檢討、研究。美國出兵阿富汗,在極短的時間之內就能投注下去,是怎麼做到的?是怎麼成功的?為什麼在三個月之內阿富汗政府會被瓦解?當年的蘇聯有地利之便,戰力也是絕對優勢的對比,為什麼蘇聯失敗而美國是成功的?我們有沒有去加以研究?所以,我舉九一一的例子來做參考。前不久我看了一部電影─ 「黑鷹計畫」,那是美軍在索馬利亞的一個戰鬥。試問:我們的圖書館有沒有這個資料?我們教特種作戰的老師有沒有注意到這方面的訊息?有沒有蒐集?有沒有整理?有沒有分析?有沒有研判?我們有沒有從中獲得經驗?如果你不能將別人的教訓變成你的經驗,那是非常可惜的,那是不對的。所以我們不僅僅是在教學方面要去努力,我們在軍事研究上面,像剛才我所講的,都是值得我們探討的。今後,我們希望世界上發生大大小小的問題,凡是牽涉國防安全跟國防軍事方面,尤其是與我們有關的,要列為優先處裡,要列為即時處理;與我們沒有那麼急迫的,要加以研究。這個輕重緩急、時間的分配,我請各院、各學部的主任自己來掌握。我們了解,很多事情都是漸進的,像「九一一」這種突發的事件是很少的,漸進的事件並不難掌握,但是如果平時沒有準備,沒有這個研究群,那麼你找誰來做都將是個負擔。希望大家將這個「研究」當作是一種「興趣」,將來我們在這方面要鼓勵,值得參考的研究結果,要掛名在圖書館,記載是你某人的成果,這是一種榮譽,將來這些成果就是我們智庫的資料。

智庫的功能跟圖書館是不一樣的,圖書館是被動的取閱、索取,而智庫是主動的提供資料給決策者參考,換言之,你給我,我呈給部長,你的研究成果應該是這樣子。我對智庫的解釋或許不一定正確,因為我看不到一個非常完整的解釋。我認為「智庫」是「知識加上經驗,加上智慧」的結晶,對於國防軍事、國防安全有關的事項加以蒐集、加以整理、分析、研判,達到可以運用的階段,這個成熟的資料存到資料庫,這就是智庫的資料。所以智庫的資料,不光是你們五、六個人的功能,各學部所有的資料,都跟你有關,都是你的資料庫,智庫要對整個國家戰略、大戰略的全般態勢進行分析,完成之後,你要擬定「每個月」的進度跟「每週」的進度。譬如說:布希訪問東北亞,為什麼先到日本,再到韓國,再到中國大陸?智庫的成員可以先討論、研究,這是跟我們有切身關係的東北亞安全,他為什麼在這些站會講這些話?然後衍發的後續狀況,為什麼產生邀請胡錦濤訪美?這一連串的問題,雖然跟國防軍事沒有直接關係,但是跟國防安全有關係。我們湯部長訪美,訪美之前我們應該站在我們國防安全、國防軍事的立場提供他一個能夠在整個過程中應有的完整資訊,但是我們失去了這個先機。我希望以後我們對這些重大的行動,在行動之前就要提供他們資料。我們智庫是部長的智庫,不是其他單位的智庫,這一點要搞清楚。其他單位有其他單位的智庫,政府機構有政府機構的智庫,外交單位有外交單位的智庫,國民黨有國民黨的智庫,各單位智庫都是以滿足本單位需求為主軸。雖然互動關係我們不能排斥,然而主從關係也不要搞錯了。我們國防軍事和國防安全主軸的這個智庫,一定要滿足這個智庫的作業需求。所以在這一方面,我也要特別勉勵我們智庫的成員,我對大家很有期盼,我們各研究小組我賦予一個名稱叫做「率真小組」,我們整個學校也是率真小組。

我是一個講求務實的人,我願意將我過去的經驗做一個簡單的報告。大家都了解「九二一震災」,整個地面部隊在第一時間投入,各位,這不是偶然的!在座也有陸軍的幹部,我八十八年二月一號到陸軍總司令部,在任內第一件事,就是提出「應急戰備」,第二就是「動員戰備」。優先的是應急戰備,應急戰備首先是強化指揮所的功能,強化戰備整備,以及強化戰備部隊的功能。這兩項戰備功能能夠結合,就能執行所謂「內防突變、外防突襲」,就防內、防外而言,什麼是「外」?什麼是「內」?從海岸線由外面來的,從空中來的敵人就是外;向後、向內就是內。界定好以後,再了解「內防突變」,什麼是變?突變就是天災人禍,人禍我們先不談,什麼是「天災」?那些重大的災害足以影響整個老百姓生命財產的安全,這些大到部隊不能掌控的時候,你就必須投入,應如何投入呢?我要求有重大災害的時候,各級部隊長就第一個要到現場去了解。所以九二一震災,第一時間投入部隊是這樣投入的。當初是在二月一號開始要求,在七月底以前,我叫作戰署去檢查,合格之後我稍微安心一點,不幸的九二一震災出來了,所以,所有的部隊在第一時間都出去,然而為什麼有的地方到的晚,有的地方到的早?那是因為災區太大了,光是南投、埔里這個地方,三個步兵營進去就完全撒下去了,根本就沒有兵力兼顧其他地區,所以有些地方部隊到的時間先,有些地方部隊到的時間晚,但是在第一時間通通要到達現場,能達到此一要求的原因,就是前面要求的這些戰備前置工作、行動準據、戰鬥程序都在之前已經律定了,沒有理由做不到。所以我願意以這個經驗告訴大家,讓大家把經驗轉換過來,我們站在學術單位應該做什麼呢?要做樹立我們「研究群」的工作,研究群平常研究好之後,任何突發狀況一來,只要一掛勾,就可以用了,你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絕、完整的資料、合格的資料、有深度的資料,我們自然可以在第一時間提供給我們決策單位這些正確、完整、有時效的資料。希望以後我們研究的成果不要不如一個記者小小的電腦資料庫,那我們的智庫就栽跟頭了。各位看看我們每天的報紙,對重大的事件,如果中國時報記者有許多的報導而聯合報記者一個都沒有的話,那麼他馬上就會受到警告,假如你再兩次、三次的沒有了,那對不起,請你走路,我換一個人來接替,事實就是這樣子。今天工商社會的競爭就是這樣無情的,所以就逼得記者平時蒐集很多這一類的資料,加以蒐集、整理、研判,沒有事情發生的時候,反而是他工作最忙的時候,等事情發的時候,他就掌握第一時間,那就是看本事了,誰平時功課做得多,誰平時資料蒐集得完整,誰的眼光前瞻正確,誰報導出來的資料就正確。

站在和別人談其他項目的立場,可能我們沒有辦法跟人家比,我們也不必跟人家比,但是如果要談國防安全跟國防軍事方面,我們沒有理由輸給別人,這一點我是非常在意,當然我們不是一天就能做到的,但是必須要有目標,我們不能在國防軍事的專業方面輸給記者群,輸給所謂的專家學者,如果是這樣,那我們就不是這方面的專業,如果我們的專業能充分表達出來,自然而然別人就會公認你有權威性。我希望今後我們所提出來的專業資料,能做到缺你這個單位的資料,長官就沒辦法下決心,這才夠權威,才有不可取代性。譬如說:像海軍作戰,若潛艦的指揮官沒來,他能不能下決心?不能下,這就是他具備有不可取代性。拿陸軍作戰而言,若軍團裝甲旅的旅長沒有到,部隊長能不能下決心呢?他不能下,因為那個不可取代性的人員沒到。如果今後有屬於軍事理論、軍事學術、軍事安全的,假使我們國防大學沒有去,別人卻輕易就下決心了,那我們這個招牌就砸掉了,各位懂吧!這就是我所講的「不可取代性」。我們一定要做到這個地步,而不是我們自己講的,要別人來認定。當然我們不指望一天就做到,但是兩年、三年、五年,你總有個期限吧!那就要考驗我們各學部的主任,你自己訂定一個標準,訂定你的期程,所謂「有計畫、有步驟、有準備、有標準、有效率」的去推動,這才能做到我所講的專業性、權威性,進而做到不可取代性。所以希望我們所有的幹部,要用敬業的精神來克服,大家要努力創新跟改革,該改的一定要改,該增加的就要增加。「適度的壓力是進步的泉源」,我們從小到大都是成長在壓力下面,但是適度的壓力是進步的泉源,沒有壓力的幹部、沒有壓力的單位是會自甘墮落的。今天的社會為什麼會競爭的那麼利害?那就是有生存的壓力呀!所以別人所說的「即時經濟」、「即時企業」、「即時科技」都在講究「即時」,我們如果還沒有考慮到「即時」這兩個字的話,就非常的危險,會被淘汰的。各位,我們不能忽略中共的進步。我決不懼敵,但更不輕敵。所以我希望大家要互相勉勵,我們不要以為敵人會在那邊坐以等待,我們應該比敵人努力的更多,我們才有多一分的勝算。以上是我對工作上的一些問題,提出來跟大家探討,希望今後我們培養的幹部,要達到所謂的「指參風範」,養成自律的精神,真正培養「將校的風範」,培養「指參的素養」,這些東西要靠我們長期的努力,希望五十週的訓練成果,能在他的軍旅生涯中永不變型,這就是我們的品質保證,如果還沒有出去,或是他畢業回到部隊之後,所學的馬上都忘了,或是用不上,或是不會用,那我們的教育就是失敗的。回溯到民國六十二年,我在指參學院受訓,在訓期的一年多時間裏,我們非常的忙碌,也有很多的怨言,但是今天回頭想一想,當初的壓力,都是正確的。我在爾後將近三十年的時間中可以說是受用不盡。我希望大家了解與其讓學官現在講你、埋怨你,不要讓他在以後的學習過程中或是執行任務的過程中來怨恨你。所謂「嚴師出高徒」就是這個道理。我們「走讀」是希望他「讀」,而不是希望他利用這個時間去做別的事,如果他有做別的事情的時間,表示我們的課程規劃、課程設計方向有問題。我也希望,爾後我們的學官不要只曉得抄襲,只曉得運用別人的資源,這是錯誤的、不正確的。希望各學部在這一方面都要更加努力。我們各學院也要盡力改正以上的缺點,不要讓學官產生嚴重的紀律問題,甚或在學習方面不能獲得效果。「君子務本」,我深切相信國防軍事、國防安全是我們的本務。今天,我利用這機會提出以上治校的理念以及我個人對這些問題的看法供大家參考,我願意在我軍旅生涯的最後這幾年時間中,來跟大家共同努力,我感覺是一種榮譽,也是一種興趣,我希望每個人都能拋除己見,我們在軍中服務的期間,可能有長,可能有短,但是我們如何的讓工作勝任愉快,「勝任」絕不是偶然的,勝任要靠我們不斷的充實自己,你才能夠勝任。我也希望我們大家凡事「問心無愧」,所謂「無愧」,就是在這個職務上面,你有沒有盡到該盡的義務?我們不要「三分校內、七分校外」,那就完了,這樣子,國軍也就沒有希望了,因為連國軍的菁英在這邊都這個樣子的話,那國軍就真的沒有希望了,我相信這種情形不會發生,但是我們要防止。最後,我們要不斷的突破自我,這才是進步的泉源。以上幾點,跟大家共同勉勵!完畢。

國防大學校長 陸軍上將陳鎮湘

2003年
神仙、老虎、狗
http://www.wretch.cc/blog/chaoyisu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