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醫護3

讓戰場上的兄弟們少流血不犧牲  2013年10月10日 重慶日報

李曙光:
一位半生耕耘於軍事醫學科技的“老兵”,40年孜孜鑽研戰場救護裝備。
他研制的全身掃雷防護裝具被列為聯合國指定裝備,創下世界軍事史上階段性掃雷零犧牲的奇跡。
他研制的系列裝甲救護車填補了我軍戰場救護裝備空白。而這一切隻為一個執著的夢想——

人物檔案

李曙光,第三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野戰外科研究所第九研究室主任,多項技術成果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將中國軍隊的戰場衛生救護技術推進到了國際前沿。本人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國家發明專利3項,外觀設計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4項,連獲“八五”“九五”“十五”全軍后勤重大科技成果獎,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

57歲的李曙光,有著人們想象中的標准軍人形象:1米85的個頭,身板筆挺,硬朗的臉龐上,眼角嘴角布滿野外工作留下的痕跡,目光專注而銳利。

他不愛聊天,不願多談自己的榮譽。在他的辦公室裡,幾張裝著鏡框的獲獎証書擱在書櫃一側牆角,旁邊放著試驗場穿的專用鞋,鞋幫上沾滿了泥點。辦公桌上各種資料摞得老高,鼠標旁有個塑料袋,裝著熬夜吃剩的花生米。惟有書櫃裡整齊擺放的三個裝甲救護車車模,特別引人注目。

這些車模正是李曙光多年潛心研究的系列裝甲救護車模型。救護車上安裝有北斗衛星定位和創傷急救輔助診斷系統,能將傷員的血型、武器致傷情況、傷情分類等情況隨時傳給后勤,為后方醫院接診救治提供准確數據,同時也能為指揮員隨時掌握前方減員情況提供具體准確的數字。幾台車合起來,就是一個戰場救護所。

目前,系列裝甲救護車的試驗車已通過海上鹽霧和風浪、高原地帶、沙漠地區以及極寒區域等多項實地考核,“十二五”前期將定型生產。

“我常年在部隊,戰士們給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李教授,打仗犧牲我們都不怕,就怕受傷致殘,可遭罪了’”撫摸著車模,李曙光的目光投向遠方:“所以我就想,無論如何得把戰場救護裝備搞好,讓戰場上的兄弟們少流血、不犧牲。”

採訪話題由此打開,帶著我們回溯過去的點點滴滴。

解放軍醫護2


1、
面對殺機四伏的雷區,李曙光第一個穿上防雷裝具,對戰士們說:“兄弟們,你們不要擔心,今天掃雷我先上!”

1997年12月上旬,位於雲南邊陲的老山偏馬地區,密林裡散發著陰濕的寒意。這是令人為之色變的雷區,一平方公裡有上萬枚地雷。

應掃雷部隊指揮長李智倫邀請前去調查的李曙光,至今忘不了目睹的慘狀:“那裡幾乎遇不到四肢完好的村民。有的村子裡人腿加起來沒有人頭多。很多戰士在掃雷中受傷致殘,那都是十幾二十歲的年輕人啊!”

當時掃雷部隊的護具很簡陋,衣服就是加塊鋼板,防雷鞋是又寬又長的氣囊,對爆炸防護能力極其有限。李智倫希望,第三軍醫大學野戰外科研究所能研制出性能可靠的防雷鞋。

做完調查返回后,李曙光一頭鑽進實驗室。他把設計標准定為能防住當量50克TNT的地雷,穿著時能爬50度的山坡。

別小看小小的防雷鞋,涉及到生物醫學、力學、材料學、結構學等多門學科,李曙光在實驗室一呆就是28天。28天后,他帶著2.5公斤重的鞋子直奔邊境做防雷試驗。

一聲沉悶的爆炸后,鞋子完好,模擬人腿安然無恙。戰士們沸騰了,將他高高地拋在空中:“我們有真正的防雷鞋了!”很快,這種防雷鞋在掃雷部隊中推廣開來。

1998年端午節前一天,李曙光接到李智倫電話,對方語氣沉重:“老李啊,有個壞消息,上級要求‘掃雷不能殘不能傷’的指標怕是完不成啦!”

李曙光心頭一沉:“咋了?沒防住?炸壞戰士了?”

李智倫停頓兩秒,忽然笑了:“不要擔心,有個孩子是踩上雷了,但他穿著你設計的鞋,就大腳趾有點撕裂,別的都沒事。”

乍驚乍喜下,李曙光還有點不放心:“趕緊把那孩子送來看看。”

這名叫侯偉杰的小戰士很快被送到第三軍醫大學野戰外科研究所。李曙光反復檢查,確証他安然無恙,1米80的小侯成為世界上首個在實戰中著防雷鞋觸雷無恙的幸運兒。

但是,防住TNT當量的50克地雷並非終點。掃雷專家告訴李曙光,TNT當量210克的地雷才是世界上威力最大的防步兵地雷:“爆炸后可炸翻一輛小轎車,TNT當量50克的地雷在它面前,還沒一個屁響。”

李曙光開始鑽研針對TNT當量210克地雷的防雷鞋。然而第一雙樣鞋送到廣西雷場作實爆檢驗時,模擬人腿被炸得稀爛。

“當時真是眼前一黑。”李曙光說,那幾天他就在排雷場邊轉悠,腦子裡不斷回放著各種參數、材料、制作工序:“反復想問題出在哪兒。”

一位戰士因戴手表掃雷被訓斥,給了李曙光靈感:“按照規定,掃雷不能攜帶金屬器械,因為磁性雷會感應到金屬而爆炸。防步兵地雷有500多種,對人體的殺傷部位各不相同,僅依靠防雷鞋防不住全身,防雷裝具必須對戰士從頭到腳進行防護才行。”

反復論証后,李曙光重新確立設計方案,最終研制出全身掃雷防護裝具。

又一次防雷試驗中,面對殺機四伏的雷區,戰士們有些猶豫。李曙光二話不說,第一個穿上防護護具,對戰士們說:“兄弟們,今天掃雷我先上!”

“李教授!”戰士們擁上去抱住他:“你為我們費了這麼多心血,我們信得過你!”

多次試驗証明,這套裝具的頭盔防護級別達到了64級,面罩和防護服能防止0.72克鋼球650米/秒的撞擊,防雷鞋防TNT當量50克的地雷不造成損傷、防TNT當量100克地雷隻致輕傷、防TNT當量210克地雷不出現外傷性截肢,防護能力可覆蓋目前大多數塑制防步兵地雷、中小型詭雷和未爆子母彈,在世界上絕無僅有。

第一次雲南邊境大掃雷時,我軍致傷、殘、亡達數百人。而採用全身掃雷防護裝具后,第二次掃雷行動無一人致殘和死亡,軍事效益達到1個億。

2000年,總裝備部、總后勤部防護裝具定型鑒定會將該防護裝具列為全軍作戰裝備,這也是我軍后勤衛生系統第一項列入作戰裝備序列的衛生裝備。之后,這套防護裝具又被列為聯合國人道主義掃雷指定裝備,20多個國家至今仍在使用。

解放軍醫護1


2、
為了獲取兩棲裝甲救護車性能試驗結果,李曙光冒著危險親上演習場;為解決裝甲車內降噪問題,他在50℃高溫密閉空間裡體驗了90分鐘。他告誡團隊成員:“搞軍事衛生裝備必須不怕苦。今天我們吃點苦,明天打仗少流血。”

2001年夏,浩淼廣闊的南海,一場軍事演習大戰猶酣。

戰機掠海呼嘯,炮聲震耳欲聾,鐵甲劈波斬浪。兩輛涂著紅十字標志的兩棲裝甲救護車緊隨登陸部隊泛水推進,第一時間搜救傷員。濃濃硝煙中,一個模糊的身影緊隨裝甲救護車記錄著什麼,距他不過十余米處,一顆炸彈轟然炸響。

“他是誰?不要命啦!”指揮員火了。

“他就是研制兩棲裝甲救護車的李曙光研究員,正在採集裝備技術參數。”一位了解情況的參謀回答。

演習結束后,指揮員找到李曙光,首先感謝他為部隊所做的努力,然后嚴肅地批評他不應該把自己置於危險環境下。

對於這樣的批評,李曙光虛心接受,卻堅決不改。隻要有合適的試驗機會,他仍然沖在最前面。

2011年夏季的一天,經過完善的兩棲裝甲救護車再次進行試驗。突然間狂風大作,烏雲四合,扎在岸邊的帳篷都快給風卷走了。

“趕緊找人抱住帳篷杆,新型兩棲裝甲救護車隨時待命下海!”試驗隊參謀長即刻下命令。

按照試驗要求,除救護車駕駛員外,還必須安排2個人隨行,一人坐在車頂觀察前部海況,一人在艙內觀察液壓油情況。

“我去車頂觀察!”一個高大的身影站起來,參謀長定睛一看,連連搖頭:“老李你不能去。你是主要科研人員,出了事我負不起那責任。”

李曙光一邊拿救生衣一邊說道:“這裡面誰也沒我有經驗,再說我水性不錯,你就放心吧!”

裝甲救護車緩緩駛入海中,所有試驗隊員都在岸邊屏息觀看。助理研究員張平心有余悸地回憶,咆哮的大海顯示出驚人的力量:“裝甲車在海裡成了一葉扁舟。”

突然一個巨浪扑來,整個車體差點被掀翻。坐在車頂的李曙光身形一個趔趄,眾人齊聲驚呼。

“萬幸李教授反應敏捷,一把緊拽住救生繩,才沒被海浪卷走。”張平說,李曙光頂著浪頭,不停用對講機通報著海裡各種試驗參數。

“等他們平安返回,每個人都激動得快哭了。”張平說,全身濕透的李曙光卻笑著表揚駕駛員小郭,說幸虧他及時減速,否則車真可能被拍翻了。

總部如此評價兩棲裝甲救護車,該車填補了中國軍隊戰場救護有編無裝的空白,各項性能均達到國際同型裝備領先水平,可以隨時根據戰斗傷員情況進行兩棲伴隨救護及灘頭定點救護,解決了戰士在戰斗中沖得上去、受傷后救得下來的問題。

不畏艱險、勇挑重擔的精神,已經融入了李曙光的血液。他常常告誡團隊成員:“搞軍事衛生裝備必須不怕苦。今天我們吃點苦,明天打仗少流血。”

2009年7月初,重慶已經進入了高溫“桑拿天”。為了降低救護裝甲車內部噪聲,為傷病員創造舒適救治環境,李曙光帶著學生做起了試驗。

裝甲艙室沒有經過裝飾、沒有隔音措施、沒有空調和通風措施,是一個悶熱無比且十分顛簸的“桑拿室”。

學生張平自告奮勇先上,結果2.5km的跑道隻坐了6圈,就被強烈振動和刺耳噪聲折騰得夠嗆,一下車便吐了。

李曙光一個人鑽進艙內繼續試驗,足足跑了90分鐘、25圈才停下。小張看得目瞪口呆。

李曙光下車時還面帶微笑,但明顯走路有點晃,有脫水症狀。小張測試艙內溫度,發現最高溫竟達到了50℃,噪聲值最高達到120分貝,超過人體正常承受值。

張平連忙把李曙光送去耳科檢查,確診他耳朵已出現輕微失聰。檢查一完,李曙光跳起來直奔研究室:“我一個正常人都受到傷害,傷病員怎麼辦?我們要把噪聲作為救護艙改進的第一目標努力攻關,把噪聲值降下來。”

這是國內首次把裝甲車內部裝飾融入到裝甲車整體設計,李曙光對比了百余種隔音材料,反復調整救護艙內裝飾方案,還多次到車間指導,改進裝修工藝,加強較大噪聲點的隔音手段。經過研究改良,救護裝甲車艙內平均噪聲值明顯降低,達到使用要求。

解放軍醫護4


3、
從“摻沙子”進研究所成長為軍事醫學研究專家,李曙光從未放棄自己的堅持:“我所有的科研,一切都是為了人,一切都是為了戰士的生命。”

李曙光走上科研這條路,有些陰差陽錯。他的祖父兄弟5人,有3人在抗日戰爭中犧牲。向往有一天自己也能像祖輩一樣馳騁疆場,是李曙光從小的夢想。

16歲那年,李曙光入伍當兵,新兵訓練三個月后,被分配到我軍某研究所當戰士實驗員,為專家們提供服務保障。

“我當時是‘摻沙子’進去的。”李曙光向我們解釋,上世紀七十年代,專家集中的機構往往會安排進一些“工農”,這就叫“摻沙子”。

一開始,李曙光很有情緒,找到領導要求重新分配到作戰部隊。研究所老主任鼓勵他:“軍人不是個個都上戰場,但不論干什麼都是為了打仗,科研能出戰斗力啊……”

領導的開導讓年輕的李曙光陷入沉思。他發現,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在各個部隊廣泛應用,深受官兵歡迎:“我慢慢明白,搞科研同樣能為打得贏做貢獻。”

夢想種子落到心裡,就深深扎下了根。李曙光從專家那裡借來專業書籍,不分晝夜充電學習。一年后,他被保送到南京理工大學學習。

之后幾年,李曙光因編制調整單位被撤編,被分配到汽車管理學院任教員,課余時間仍不斷學習科研知識。1986年,第三軍醫大學野戰外科研究所向李曙光伸出橄欖枝。

當時不少人勸他,你又不學醫,在醫科大學沒有競爭力,何況,搞軍事醫學科研危險大、見效慢、不實惠,不要為此耽誤了前程。

李曙光卻對自己的選擇有著獨特理解:“戰場上士兵的生命,就是我軍堅不可摧的戰斗力。如果用科技手段讓戰場上的兄弟少流血、不犧牲,我願為此全力以赴!”

這是一次巨大挑戰——李曙光此前學工科,從事的是武器裝備研究,是“攻”;現在研究軍事醫學防護,是“防”。180度大轉彎,讓李曙光遇到了“致命傷”。

怎麼辦?從頭來!已過而立之年的李曙光一邊插班和比自己小10多歲的學員一起學習,一邊協助專家教授做實驗。

同班同學鄭輝昌說,李曙光坐公交車都要背好幾頁英文單詞:“我們都叫他‘tall li’(意為大李),一是因為他年紀大、個子高,二來就因為他最刻苦。”

3年下來,李曙光順利完成8門醫學基礎課程學習,各科成績名列前茅,為研制野戰防護裝備奠定了堅實的專業基礎。

上世紀90年代,軍事醫學被視為冷門,不少人試圖從研究室調到臨床工作,李曙光依然埋頭潛心研究。在第五屆國際生物力學大會上,李曙光的論文《強擾動條件下血液動力學的變化研究》得到美國生物醫學工程執行主席李仁師高度評價,李曙光獲得了一個赴美國霍普金斯大學留學深造的機會,對方承諾提供優厚的物質生活條件。

然而李曙光謝絕了:“我的事業在中國,祖國需要是我的最高選擇。”

多年來,李曙光的日程表中沒有節假日,就連春節也大都在基層部隊和工廠中度過。他自嘲說“我是五一節生的,注定一生是勞動受累的命。”

高強度工作讓他常掉頭發,同事們很是心疼,他卻說:“掉點頭發算什麼,隻要沒掉腦袋,我就繼續干下去。”

曾經在他門下攻讀博士的關長勇記得,一次在實驗室裡,他和李曙光討論做什麼課題,提到沒有論文發表就很難畢業。李曙光當即變了臉色:“你不要成天老琢磨論文,你是軍人,軍人是干啥的?是要打仗的,做我的學生,就要踏踏實實做點有用的東西。”

關長勇有點不服氣,但沒說什麼。

幾天后,關長勇送實驗報告到李曙光辦公室,見他正在整理陳列櫃裡的防雷鞋、防護服。看著學生好奇的目光,李曙光語重心長地說:“這是為掃雷官兵研制的防護裝備。我所有的科研,一切都是為了人。記住,做軍事醫學可能一輩子也發表不了多少論文,但是,你的每項研究都連著戰士的生命。”

“這句話,我會記一輩子。”如今也在軍隊醫院任醫生的關長勇說。

本版圖片均由第解放軍三軍醫大學提供

 

(來源:大陸重慶日報)
http://cpc.people.com.cn/BIG5/n/2013/1010/c87228-23143300.html

延伸閱讀:
從國醫新生入伍訓看解放軍戰場救護與軍陣醫學@ 神仙、老虎、狗
http://chaoyisun.pixnet.net/blog/post/61204450
2015從入伍生團訓練100%過關談鄭捷隨機殺人事件@ 神仙、老虎、狗
http://chaoyisun.pixnet.net/blog/post/61135531
美軍新兵第一堂正式的通用技能課就是野戰急救而不是作戰的戰技
http://chaoyisun.pixnet.net/blog/post/61780711
軍警醫學急救新知:美國大兵受傷同伴卻不急救只對他「打針」
http://chaoyisun.pixnet.net/blog/post/62277382
美軍華裔退役士官Allen Lin:模擬實戰狀況下的戰場急救訓練
http://chaoyisun.pixnet.net/blog/post/63649585

Casey Chao:急救裝備
http://chaoyisun.pixnet.net/blog/post/62005567
Casey Chao:五個關於止血帶的迷思與警用急救包
http://chaoyisun.pixnet.net/blog/post/62004259
Casey Chao:十個出血控制的迷思與骨盆中槍後的效應和該怎樣急救

http://chaoyisun.pixnet.net/blog/post/62004967
Casey Chao:從海豹部隊軍醫寫的 Battle Ready 談 戰術醫療
http://chaoyisun.pixnet.net/blog/post/62005204
Casey Chao:對於國軍政戰文宣與戰鬥心理學和戰鬥醫療人員的一點管見
http://chaoyisun.pixnet.net/blog/post/6200462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