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看這篇文章之前,請先看看網友在本站一針見血的留言:

林正義、林正誼、林毅夫這個三位一體投共的金門馬山連連長,
對中華民國與國軍最大的傷害,
是使得高學歷者就此無法讓當時軍方的高階重用,
也讓當年高學歷者無法進入當時的軍事體系。
因而阻礙了國軍的進步,讓國軍封閉的像一灘死水。
但是他在對岸的功勞足可抵消「小小國軍」的不長進。
http://chaoyisun.pixnet.net/blog/post/12738115#comments

哈佛.jpg  

黃介正:哈佛大學的軍人榮譽勳章 【聯合報/2011.06.20 】

兩個月前,筆者曾經任職的美國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寄來一封通函電郵,檢視後卻赫然發現:執學術界牛耳的美國哈佛大學,是僅次於西點軍校與海軍官校,第三多校友獲頒「軍人榮譽勳章」的學府。

「軍人榮譽勳章」(Medal of Honor)是美國總統代表國會全體議員,授予軍人最高的榮譽。該勳章極難獲得,美軍官、士、兵必須具備超凡的英勇事蹟,以及冒死執行,甚至超越上級交付任務的特殊功勛,才有機會獲頒。

哈佛大學畢業校友在美國與國際政、學、商界的優異表現,舉世聞名;但以一個非軍事院校,其校友卻能因投筆從戎,並累積獲頒「軍人榮譽勳章」第三多的紀錄,哈佛大學應當更受世人尊敬。

其實我國也有很多投筆從戎的典範:對日抗戰首位殉國將領佟麟閣出身天津直隸法政專校;空軍烈士沈崇誨畢業於清華大學;負傷不退戰死的張自忠出身濟南法政專校;孟良崮戰役壯烈成仁的張靈甫,以及陸戰隊前司令孔令晟均出身北京大學;現任國安局特勤中心主任吳東林以預官留營擢升到將軍博士。

目前我國未受外國侵略,無需號召「十萬青年十萬軍」,也無赴死衛國的客觀條件。但在兩岸關係漸趨改善,且沒有立即發生戰爭危險的時候,並不意味周邊沒有軍事威脅,故仍需要規模適當的軍隊來捍衛國防安全。然而,近年來由於經濟型態、社會環境、軍事科技以及人口結構的改變,政府遂逐漸調整軍隊徵募的比重,在不違憲法兵役義務的前提下,冀望推動全募兵制度。

筆者自二○○六年起,利用在各大學授課演講時進行的隨機調查中,針對是否願意被招募加入國軍的問題,幾乎沒有同學舉手。未來募兵之難可以想見。

美國與日本是我們熟悉的兩個友邦,一個是常年海外征戰的世界超強,一個是受到非戰憲法制約的經濟大國。美日也是實行全募兵制多年的國家,其對於軍人待遇之優渥,著實讓我們瞠乎其後。即使如此,兩國的兵員招募工作,仍常常勉強達到預定目標。

美國總人口約為三億一千一百萬人,總兵力約為一百四十三萬人,占全國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四六;日本總人口約為一億兩千七百萬人,自衛隊總共為廿三萬餘人,占全國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八;而且美日兩國都還另有龐大的軍工企業做為後盾。

反觀我國,如果依照美國的比率,我國可以募兵約十萬六千人;倘依照日本的比率,我們可募兵則僅約四萬一千人。這些兵員數量,實在很難負擔台澎防衛作戰的需求。換言之,我們要在募兵上達到比美日更高的比率,挑戰可想而知。

帶領美國邁向冷戰最終勝利的雷根總統,在一九八○年總統競選最後階段發表電視演說:「和平源自於實力,經濟、軍事與戰略的實力。當實力消失,或敵人認定你沒有實力,和平就喪失了。我們必須以實力建構和平,絕無他途」。這就是雷根總統「Peace through Strength」名言的由來。

哈佛諸君敢於投筆從戎,就是為了捍衛美國立國精神與國家利益。我國知識分子當也明白「建軍才能避戰、實力才能維和」的道理。國軍是兩岸協商談判的後盾,也是維護我國永續安全的保證。支持國軍我們才能與對岸「坐著談」,而不是「跪著談」。

(作者為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 【2011/06/20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