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是如何煉成的   

邊看影片邊製作本文圖說時,想起這15年來魚缸養魚和水草的經驗,與上圖說法如出一轍。特別是寒流來襲的日子,水草遇冷則發、具有戰鬥性又不怕寒流的魚種,更是優游自在地穿梭於魚缸中。

魚缸3
上圖為2000年使用CO2鋼瓶,24小時打二氧化碳與空氣,寒流來襲還要使用加熱棒定溫在27度,否則漁會生病後死忙。雖為休閒樂趣,但也因過於花費心血照顧寵物魚水中植物園」後,卻無法放手讓其自行發展

魚缸1

中下兩張圖,則是讓魚缸成為一個自然的生態水塘,而不是人工水族館:

這幾年家中魚缸改為置重點於無需打二氧化碳的水草,因此在原來的珊瑚石中混入黑色水草泥與不會咬嚼水草根莖與無懼寒流的魚種(無需加溫棒)。成為15年來最省錢的魚缸盆栽,無須換水只要加水、不用清洗缸壁青苔、不用空氣機改用過濾水直接沖下後產生氣泡衝擊入水的原理;外加工具魚與工具螺,專責清理青苔魚類糞便與食物殘渣和啃食水草的蝸牛。無須用到有傷環保的化學配方藥物與肥料。每年水草景觀都不一樣,而花費僅需數百元而已。

魚缸2

物競天擇,是達爾文進化論的核心。生物互相競爭,能適應生活者以「適者生存」的方式保留下來。軍事將領的產生與生存也是一樣,只是區分平時和戰時而已。

誠如本文作者的感嘆:
我常想:如果當時不發生戰爭,又會如何?
如果不發生戰爭,兩人當然都能夠在蘇軍中平步青雲,帕夫洛夫還很可能走到朱可夫前面。
但戰爭發生了,不以人的主觀為轉移。戰爭撕去一切假面,對軍人做出最嚴厲無情的淘汰和篩選。


心勝

心勝 - 心勝則興,心敗則衰

金一南

解放軍少將/第十一屆中國政協委員


1952年出生於江西永豐,1972年入伍。曾赴美國國防大學和英國皇家軍事科學院學習進修,並代表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赴美國國防大學講學。曾任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長。2008年當選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現為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北京大學等多所院校的兼職教授,中國科學院中國發展戰略學研究會國防戰略委員會專家委員,《學習時報》專欄作者,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國防時空》子欄目《一南軍事論壇》節目主持人。

戰將朱可夫(一)——也曾是一顆隕落的新星 

金一南《心勝》二將軍是如何煉成的飛揚軍事2014   
發佈日期:2014年7月16日
https://youtu.be/kJn3GoZmYCk
若網頁無法觀看,則請點選YouTube連結網址,前往YouTube觀看。


上下兩部影片內容相同、網址不同,為避免某一網址被和諧故備份。

金一南《心勝》(二)將軍是如何煉成的
發佈日期:2015年8月26日
https://youtu.be/JAES6AHpS-4
若網頁無法觀看,則請點選YouTube連結網址,前往YouTube觀看。


戰將朱可夫(一)——也曾是一顆隕落的新星 

戰爭與和平是千古話題。失敗與勝利是千古話題。 

 

兩個千古話題之間,站著披甲執銳的軍人。和平時期枕戈待旦,戰爭時期橫刀立馬。 

 

但更多見的是和平時期未能枕戈待旦,於是戰爭時期也就無法橫刀立馬。 

 

因此,即使是在同樣經歷的軍人之間,失敗與勝利的悲劇喜劇也是連綿不斷。有些人因勝利其名字登上歷史的英雄榜,有些人則因失敗其名字被釘上歷史的恥辱柱。 

 

上一篇我們講到了蘇聯衛國戰爭初期那個悲劇性人物:西部特別軍區及後來的西方方面軍司令帕夫洛夫大將。這一篇我們講他的同伴、戰友,莫斯科保衛戰期間的西方方面軍司令朱可夫大將。 

 

朱可夫還用講嗎?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負盛名的蘇軍將領,他的名字即使在今天的俄羅斯,也與蘇沃洛夫、庫圖佐夫一樣,是勝利的象徵。 

 

但其勝利的軌跡依然值得思索,尤其是作為20世紀30年代蘇聯軍隊裡崛起的兩顆新星,當帕夫洛夫悲慘隕落的同時,朱可夫卻如此耀眼地冉冉升起,兩人命運的差異到底在哪裡? 

 

最初看上去,他們兩人相同之處甚多:同時出任最早的坦克試驗團團長,同時擔任大軍區司令,同時被授予大將軍銜,同樣深受史達林信任,同樣在蘇軍中享有崇高威望。甚至在希特勒入侵蘇聯最初的困難歲月,他們的遭遇表面看也有些相同。19417月初,帕夫洛夫因其指揮的西方方面軍全軍覆滅而被執行槍決。同月底,朱可夫因提出放棄基輔,被解除蘇軍總參謀長職務。 

 

同一個月,史達林培養的這兩顆新星似乎都已隕落,失去了他的信任。但朱可夫與帕夫洛夫不同的命運,恰恰從這些表面看來似乎相同的地方開始。 

 

帕夫洛夫被槍決,源自他出於種種原因,錯誤地估計判斷了眼前這場戰爭。朱可夫被解職,則源自他對戰爭的嚴酷性和局面的嚴重性不但做出正確判斷,而且敢於堅持自己這一判斷。當時作為蘇軍總參謀長,他認為在西方方面軍覆滅、德軍已經形成中央突破的形勢下,堅守烏克蘭的西南方面軍雖然作戰卓有成效,但在整個戰線上形成一塊巨大的突出部,容易陷入德軍從南北兩個方向的切入合圍,所以必須儘快後撤,放棄基輔。 

 

烏克蘭是前蘇聯的糧倉。基輔是俄羅斯文明的發源地。戰爭爆發以來,西南方面軍作戰一直是整個蘇軍中最好的,頂住了德軍向烏克蘭的強力進攻。這種情況下朱可夫竟然提出放棄基輔的建議,史達林的第一個反應是:你在說什麼?把基輔交給敵人?!第二個反應是:簡直是胡說八道! 

 

此時朱可夫本來可以像他的繼任者沙波什尼科夫那樣,只要統帥做了決定就不再吭氣,反正天塌下來也不用自己扛——雖然建議不被採納,但已經盡到職責。  

朱可夫之所以不是理論精深但行動猶豫的沙波什尼科夫,其真正的可貴之處就在這裡。他一個人堅持自己的意見,為此寧可放棄總參謀長職務。

他真的失去了這個職務,被派去擔任預備隊方面軍司令員。
 

後來的形勢發展如他所言9月上半月,德軍發起基輔戰役。史達林命令不惜任何代價守住基輔,使蘇軍部隊未能及時撤出包圍圈,龐大的西南方面軍後方被德軍兩個裝甲集群的南北對進所切斷。德國人使用的方式與兩個月前圍殲帕夫洛夫的西方方面軍幾乎完全一樣,不過這次蘇軍損失更為慘重:明斯克對帕夫洛夫西方方面軍的合圍,使蘇軍損失了將近30萬人;德軍基輔一役對西南方面軍的合圍,蘇軍損失兵力達60余萬之多。即使二戰結束後,該役也仍然被德國陸軍戰史稱為“世界戰爭史上最大規模的陸上合圍戰役”。
 

正是通過這一役的慘重損失,讓史達林真正看出了朱可夫的價值。
 

當時的局面確實異常嚴峻。在德軍的裝甲突擊下,很多蘇軍將領沒有完成他們對史達林做出的許諾。他們未能按時到達指定位置,未能及時阻止德軍挺進,未能掩護好友鄰側翼,未能實現先前一再保證堅決實現的反衝擊,德軍一次又一次出乎蘇聯領導層預料地向前挺進,首都莫斯科面臨的危險與日俱增。在這種情況下,朱可夫被從列寧格勒保衛戰戰地緊急召回接掌西方方面軍,肩負起指揮莫斯科保衛戰的任務。史達林簽發的命令中說:“在莫斯科以西六十二英里到七十四英里的防線上,保衛首都的任務已交給朱可夫負責。”
 

這無疑是朱可夫一生中責任最重大、任務最艱巨、考驗最嚴酷的時刻。特別是當第五、第四十三和第四十九集團軍放棄莫紮伊斯克防禦地帶的主要防線、德軍在蘇軍防線中部地區實現縱深突破後,莫斯科的緊張氣氛達到高峰:到處是檔焚燒後留下的焦黑紙灰,外交使團按蘇聯政府安排離開莫斯科退往古比雪夫,驚慌失措的人群謠傳德軍坦克隨時可能沖進莫斯科市區。搶劫的場面也出現了:有人沖進商店搶劫,還有人搶劫運載罐頭食品的卡車,更有人偷偷燒毀黨證,摘掉家中的史達林像。
 

史達林決心堅守莫斯科。但莫斯科能否真正守住,他並沒有把握,特別是過去堅守基輔的決心不但未能實現,而且還遭受到空前損失,這對這位蘇聯最高統帥的決策信心不能不產生重大衝擊。此時的史達林已經相信,在朱可夫那裡能夠聽到真話。
 

形勢也發展到了最需要真話的時刻。德軍在加里寧方面軍第三十集團軍的地段取得突破,決定莫斯科存亡的時刻到來。在這個最關鍵的時刻,史達林親自打電話給朱可夫,不加任何掩飾,提出他平時最不願意說出、內心深處最痛苦的一個問題:能不能夠守住莫斯科?他對朱可夫說:“我懷著內心的痛苦在問你這個問題,希望你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誠實地回答。”
 

史達林要求朱可夫不是以一名蘇軍高級將領、莫斯科保衛戰的主要指揮者,而是以一名共產黨員的身份回答這個問題,其分量之沉重,即使那場戰役已經結束了64年,今天依然能夠像鉛塊一樣沉甸甸地感覺出來。
 

僅僅三個月前,朱可夫堅持要求放棄基輔,並因此失去總參謀長職務。此時面對史達林以共產黨員對共產黨員的坦誠,朱可夫沉默了一會兒,一字一句地回答最高統帥:“我們能夠守住莫斯科。”
 

真是危難時刻。真是字字千鈞。
 

朱可夫軍事生涯中先後指揮了無數個戰役,包括輝煌的攻克柏林大會戰,但沒有哪一次戰役像莫斯科保衛戰這樣關鍵,沒有哪一句話如“我們能夠守住莫斯科”這樣字字千鈞。
 

一句古諺語說:“性格即命運。”帕夫洛夫與朱可夫的差異當然不只是性格,但兩人的命運在戰爭中被岔開,永遠不再會合。
 

我常想:如果當時不發生戰爭,又會如何?
 

如果不發生戰爭,兩人當然都能夠在蘇軍中平步青雲,帕夫洛夫還很可能走到朱可夫前面。
 

但戰爭發生了,不以人的主觀為轉移。戰爭撕去一切假面,對軍人做出最嚴厲無情的淘汰和篩選。
 

我又想:如果歷史能夠重新開始,又將如何?
 

如何歷史能夠重新開始,帕夫洛夫肯定會對他的觀點和做法做出大幅調整,向他的同事和戰友朱可夫靠攏;那麼希特勒的軍隊就不可能如此順利地長驅直入,悔過的帕夫洛夫同樣可以享受到英雄的輝煌。
 

但歷史無法重新開始。
 

這正是歷史的莊嚴和悲壯。
 

朱可夫也不是從來不犯錯誤的天才。後來人們把他的種種缺點羅列出來,如驕傲、專橫、跋扈、“波拿巴式人物”等等。主觀上說,那是因為他的毛病也不少;客觀上看,那是因為戰爭已經過去,和平已經到來。

在災難危重、艱難困苦的戰爭時期,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支軍隊能夠有這樣的軍人挺身而出,那是民族有幸,國家有幸,軍隊有幸。

強勢拉姆斯菲爾德(一)——擁有最多“最”的美國國防部部長

這個人不是軍人。  

卻比任何美國軍人都執著地鼓動、進行、堅持戰爭。 
 

這個人擁有眾多“第一”的頭銜: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國防部長(1975年,43歲);美國歷史上最年長的國防部長(2006年,74歲);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兩度擔任國防部長的國防部長(第13任、第21任)還有什麼呢?喜歡或不喜歡的都對他留有深刻印象,僅僅就為這些充滿機緣條件的“最”? 
 

其實真正給此人留名的“最”,是其擔任國防部長期間,在世人眾目睽睽之下指揮調動美軍打了兩場戰爭——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侵入兩個國家——阿富汗和伊拉克,推翻兩個政權——塔利班政權和薩達姆政權,實現美國長期耿耿於懷的兩個夙願——進入中亞、掌控海灣。 
 

先看阿富汗戰爭。阿富汗地處中亞,蘇聯解體後,中亞被美國戰略學界稱為世界上“最後一塊戰略真空地帶”,力求進入而不可得。這個夙願“9·11”後被拉姆斯菲爾德實現了:進入並佔領阿富汗、駐軍吉爾吉斯和烏茲別克斯坦。中亞大門從此無法對美國關閉,“最後一塊戰略真空地帶”從此不再真空。 
 

再看伊拉克戰爭。伊拉克地處的海灣地區,是全世界最富石油儲藏的地區:伊拉克的儲量為世界第二,旁邊就是世界儲量第一的沙烏地阿拉伯、儲量第三的伊朗、儲量第五的科威特。在該地區完成堅固的軍事存在,是美國半個世紀的夢想,這個夢想又被拉姆斯菲爾德實現了:佔領伊拉克全境,牽制沙特、威懾伊朗。科威特則更加順從,長期令美國頭痛的阿拉伯石油輸出國組織(OAPEC)也變得噤若寒蟬,收一箭數雕之效。 
 

如此“戰績”,的確是自1947年美國依據“國家安全法”設立國防部長一職以來,任過該職的所有人皆自歎弗如的一個關鍵之“最”了:最富美式攻擊精神、最富實際攻擊成效——2001107日向塔利班宣戰,1112日佔領阿富汗首都喀布爾,36天推翻一個主權國家的政權;2003320日向薩達姆開戰,49日佔領伊拉克首都巴格達,這回時間更短——20天推翻一個主權國家的政權。如果說20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美國還多以策動政變的方式,顛覆那些它不喜歡的政權的話,那麼新世紀則是以赤裸裸的和不折不扣的武力了。在這些“全武打”中,拉姆斯菲爾德首當其衝。 
 

伊拉克戰爭得手後,這位據說“身體奇好、精神狀態奇佳”的國防部長更進一步提出“10—30—30”的作戰構想,即一旦美國決定在全球某個地區動武,美軍必須能夠10天內部署到該地區、30天內摧毀敵軍、第二個30天再完成重組,做好到另一地區執行下一次任務的能力。此設想一出,全球譁然。20世紀60年代美國的設想是打“兩個半戰爭”:在歐洲和亞洲各打一場大規模戰爭,同時在亞、非、拉地區應付一場小規模戰爭。到了70年代,由於越南戰爭的重大損耗,再打“兩個半戰爭”已力不從心,指標不得不大大下降,變為打“一個半戰爭”,即準備在歐洲或亞洲打一場大戰,同時在其他地區打一場小仗。冷戰結束後,恢復過來的美國戰爭指標再次上升,克林頓政府提出要打“兩場大規模戰區戰爭”,即在東北亞和中東地區各打一場大仗;小布希政府上臺後覺得克林頓的胃口還不夠大,要調整“兩場戰爭”的指標,但誰也沒有想到調整出個拉姆斯菲爾德的“10—30—30”計畫出來。依照此計畫,美軍必須在70天內打完一場仗並且完成投入下一場戰爭的全部準備,這真是前所未有的野心和胃口,無怪乎歐洲輿論驚呼:美國在準備一年進行五場戰爭! 
 

就在這些猜疑、感歎、驚呼、憤怒之中,拉姆斯菲爾德上升到其威勢頂峰,然後是權勢頂峰。 
 

就美國國內政治來看,國防部長歷來不是顯眼角色,在內閣中居於國務卿、財政部長等要角之後。但拉姆斯菲爾德入主國防部後,不但在五角大樓大權獨攬、說一不二,而且靠其咄咄逼人的個性以及與總統布希和副總統切尼的特殊關係,很快將制定外交政策的權力從國務卿鮑威爾那裡搶了過來,弄得那位前四星上將一而再、再而三做出“以大局為重”的妥協;然後又通過戰場實績一次又一次向國會要求追加撥款,把個財政部長也貶成了美國大兵的帳房先生;最終超過所有內閣成員,使自己成為布希政府中實際上的第一閣員。在國內如此霸道,在國外他也不是謙謙君子。伊拉克戰爭前,英國爆發史無前例的百萬人反戰大遊行,美國最堅定的盟友布雷爾首相面色凝重,眉頭緊蹙,拉姆斯菲爾德只撇撇嘴說:即使我們的英國盟友不參與,美國一家也要把仗打到底。就是這句話,使布雷爾有一陣頗下不來台。這種唯我獨尊、剛愎自用的習性和誰說也不行、誰勸也不聽、一意孤行的意志,使美國《時代》週刊用“五角大樓軍閥”(Pentagon's Warlord)一詞來描述他,也使其頭頂諸多個“最”之上又添加了一個“最”:美國歷史上最有權勢的國防部長。 
 

在一般人早已退休的年齡,他卻進入了其事業的頂峰。 
 

他以為從此都是頂峰,有永遠的頂峰。

幸運的拉姆斯菲爾德忘記了:他的頂峰恰好與冷戰結束後美國力量的頂峰重合,或者更客觀地說,他恰恰借助了美國力量的頂峰。當他說“在反恐戰爭中,美國享有不受限制的自由”的時候,以為憑藉先進的軍事技術、強大的軍事能力能夠解決所有問題的時候,嚴重危機的隱患就由他自己悄悄埋下了。 

 

他志得意滿、忘乎所以,忘記了戰爭是政治的繼續。  

 

截至2006年底,美國在伊拉克已經花費3500億美元軍費、付出了24 000名美軍死傷的代價,不但未能消除恐怖主義、建立“民主樣板”,反使一個具有重要地位的國家陷入了生靈塗炭、亂象環生的內戰,爆炸、刺殺、槍戰、炮戰成了家常便飯。三年零八個月之前,美軍第三機步師沖進巴格達,在電視攝像機鏡頭前拉倒薩達姆塑像的時候,誰能想像到伊拉克今天的亂局?20061126日,美軍在伊拉克作戰的時間,已經超過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1348天的作戰時間,戰爭費用在2005年就超過了朝鮮戰爭的開支,2007年超過越南戰爭5310億美元的紀錄。這不但成為美國進行的最昂貴戰爭之一,而且結束之日遙遙無期,已經成為一場難以脫身的戰爭。新加坡報紙發表了一篇頗有特色的評論:《越戰傷了驢,伊戰倒了象》。認為以驢為象徵物的民主黨在200611月美國中期選舉中大勝,是因為以象為象徵物的共和黨陷入了伊拉克戰爭泥潭。由國會授權成立、民主和共和兩黨外交政策專家參與的“伊拉克研究小組”提出的報告說:“伊拉克局勢非常嚴峻,而且還在惡化。暴力的規模和殺傷力越來越大,針對美國軍隊的襲擊以及美軍的傷亡情況繼續以驚人的速度增加。伊拉克人民正在苦難中煎熬。”  

 

這一切,拉姆斯菲爾德難逃干係。他的地位與美國力量一起上升,也必然要隨這一力量的衰落而跌落。尤其是在導致美國力量的過度損耗中,他難辭其咎。2006118日,他從權力頂峰跌落了:被迫辭去國防部長職務。在白宮總統辦公室發表辭職感言時,他說了一句連自己也十分陌生的話:“伊拉克戰爭是一場幾乎沒有人理解的戰爭,是一場人們備感陌生的戰爭。”幾年前、幾個月前甚至幾天前,自己那些信誓旦旦的話語,一瞬間似乎連自己都忘到九霄雲外去了。  

 

四天之後,《洛杉磯時報》一篇名為《拉姆斯菲爾德自己造成的創傷》的評論,給了他一個美式的“蓋棺論定”:  

 

“唐納德·拉姆斯菲爾德曾有機會成為美國偉大的英雄之一。他在危急關頭執掌國防部,具備很多令人欽佩的才能,這些都是成功的必備條件。然而,與歷史上的悲劇英雄一樣,他的缺點是傲慢和固執,這不僅導致了他的下臺,還使他畢生的努力毀於一旦”;“拉姆斯菲爾德為這一失敗付出了沉重代價。他不會以改革美軍的國防部長而名留青史,充其量也就留下個差點輸掉伊拉克戰爭的名聲。更糟糕的是,他的頑固不化毀掉了地面部隊。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的軍事設備損壞殆盡,士兵們也已精疲力竭。部隊為了保證訓練只得輪流使用坦克和悍馬軍車。美軍遭遇著一場空前的危機。與拉姆斯菲爾德在2001年上臺時所掌管的那支軍隊相比,他所留下來的這支軍隊的實力和戰鬥力已大大下降”。  

 

20061215日,美國國防部舉行告別儀式。儘管總統布希、副總統切尼在發言中依然對拉姆斯菲爾德充滿溢美之詞,稱讚他是美國歷史上最了不起的國防部長,但新任國防部長蓋茲回答參院諮詢“美國是否正在打贏這場戰爭”時,張口就是一個異常沉重的字眼:“不!”  

 

拉姆斯菲爾德走了。雖然黯然神傷,但頭上依然頂著左一個右一個“最”:最年輕的、最年長的、最有權勢的、最富攻擊精神的、任職次數最多的美聯社記者伯恩斯說,僅僅只差了10天時間,拉姆斯菲爾德就能創造另一個“最”:打破越戰時期美國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創造的任職時間最長的紀錄。 

 

也許拉姆斯菲爾德最不想打破的就是這個紀錄。越南戰爭迄今為止依然是美國的噩夢。麥克納馬拉活一天就要檢討一天。他決不想重蹈覆轍。正式辭職之前,拉姆斯菲爾德完成了一份機密備忘錄,建議布希對伊拉克政策進行重大調整,其中甚至規劃了“上策”為何、“下策”為何等等,細緻且周全。但這份備忘錄的真正目的已經不是建言獻策了,而是暗中埋下的那句伏筆:不管做出任何決定,都要表明這些決定是“實驗性”的,“這樣我們就能隨時在必要的時候對策略進行調整,而不必承擔失敗的責任”。  

 

一直到了這個時候,拉姆斯菲爾德才想起來不能做麥克納馬拉。他終於意識到了面臨的災禍和解決伊拉克問題的艱難。他想抽身便走,身後儘量少留痕跡。  

 

但為時已晚。中國有句老話,叫作“露多大臉,現多大眼”。現在不要說全世界了,即使在美國,如果要為伊拉克戰爭選出一位元標誌性人物,美國媒體也承認:大多數人會選執著的和頑固的拉姆斯菲爾德。  

 

“暴風雪結束了”,這是拉姆斯菲爾德離去之前,給五角大樓同仁留的最後一封電子郵件。他平素喜歡引用英國首相邱吉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一句名言:“勝利不是最後的結局,失敗也不是最後的宿命,重要的是勇氣。”  

 

他對邱吉爾的話信以為真了,以為憑藉他的個人勇氣和美國國力,就能夠達到一切、克服一切。當他終於明白美國力量的有限性之時,他的勇氣也竟然像冰雪那樣開始悄悄融化了。  

 

應該責怪邱吉爾嗎?既然勝利不是最後的結局,那麼失敗必然是最後的宿命。  

 

現在坐在家裡的拉姆斯菲爾德,未來只有在回憶錄中解脫這一切、辯白這一切了。他擁有如此眾多的“最”,回憶錄肯定暢銷。有人以成功影響一個國家,也有人以失敗影響一個國家。拉姆斯菲爾德無疑屬於後者。不管他本人願意不願意,時間和歷史會做出這樣的記憶。 

 

多少年以後、多少代以後的美國人會不會說:21世紀初,我們有個最狂妄的人,叫拉姆斯菲爾德?  

 

他的最後一個“最”。

本文出處:http://tushu.junshishu.com/Book22976/Content1179805.html

#########################


將軍是如何煉成的1

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當年明月」,對於名將是怎樣煉成的論點如下述。

【名將是怎樣煉成的】: 

在成為名將的道路上,他們要經歷六個坎坷,讓我們以六個年級來標明他們,只有戰勝眼前的坎坷,才能升入下一個年級。 

一年級:要學習的是軍事理論。

二年級:學習的內容是實戰。

三年級:要學習的是冷酷。

四年級:要學習的是理智。

五年級:是最重要的一個年級,要學習的是判斷。

六年級:這個年級要學習的是堅強。

這才是真正的名將之路,一條痛苦、孤獨、血腥的道路,在這條路上,能信任和依靠的人只有你自己。

所以當不成名將的各位,完全不必為此而悲傷失望,因為這工作不是一般人能幹的,甚至可以說,不是人能幹的,諸位普通學員,還是回去做老百姓吧,那才是快樂的生活。

引用自:http://www.bestory.com/novel/10/98455/38376.html 

==============

名將是怎樣煉成的

==============

如同前面所說,我們會對曆史中某些本質性的東西進行分析,當然了,還是用我的方式。

很多人都羨慕名將的風采,也很想體會一下在戰場上指揮千軍萬馬的感覺,所以軍事論壇里往往人滿為患,很多軍事迷都恨自己沒有出生在金戈鐵馬的年代。

但實際情況是,曆史上的名將畢竟只是少數,大多數的都是類似三國志游戲里面的小兵,上陣不久就被殺死。而且名將絕不是那麼容易煉成的。

在下就此談一下看法,因為這也有助于我們了解後來的明朝大將們的成長過程和經曆及明朝軍事制度的一些問題。

在成為名將的道路上,我們要經曆六個坎坷,讓我們以六個年級來標明他們,只有戰勝眼前的坎坷,才能升入下一個年級。當然,有些天才同學不需要經過這六個年級,生下來就會打仗,也是有的,不過極少,我們可以忽略。

好了,名將學校開學了,第一個年級要學習的是軍事理論。所有想成為名將的人,必須要學習一些經典的理論知識,包括孫子兵法、吳子兵法等等,只有在積累了大量的理論知識後,你才能跨入下一個年級,但這個年紀有一個很特殊的規定,因為有些同學家里窮,買不起書本,所以他們只能在實戰中去學習這些理論。他們之中的優秀代表就是李云龍同學。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實在沒有說錯的,這些在實戰中學習理論的同學將可以跳過第二個程序,直接進入第三個程序。

我們還是和大多數同學一起,來看看第二個年級要學習些什麼,第二個年級學習的內容是實戰。這是極為重要的,那些理論中學習的優秀者如果不能過這一關,他們就將被授予一個光榮的稱號--紙上談兵,這個稱號的第一個獲得者是趙括同學,授予者是二年級的年級主任趙奢。

我們來解釋一下為什麼實戰如此重要,這是因為雖然軍事理論都是高年級的學長們經驗總結,但由于他們寫這些東西的時候,情況和現狀是不完全一樣的,在實戰中,如果照搬是要吃大虧的。趙括同學就是沒有學好,才不能畢業的

作為一個學員,想成為名將,一般都是從小兵干起,當然除了高干子弟外,比如趙括同學,由于年級主任趙奢是他父親,所以他一開始就是大將,這是不妥當的。

因為只有戰場才能讓一個人成為真正的名將,他必須親手持刀去追擊敵人,見識戰場的慘烈,明白人被刀砍是要死的,了解你不殺我,我就殺你這條戰場上永不過時的真理,知道所謂打仗就是以性命相搏,他們才會明白什麼是戰場,什麼是實戰。

大多數學員會在這一關被淘汰,他們會改行,一生當一個軍事票友,這對他們來說並不見得是一件壞事。

而留存下來的那些學員,在殘酷的實戰中逐漸了解了戰爭的規律,開始真正走上名將之路。

好了,我們帶領剩下的學員來到三年級,三年級要學習的是冷酷。

成為一個名將,就必須和仁慈、溫和之類的名詞說再見,他必須心如鐵石,冷酷無情,當然曆史上也有很多以仁出名的儒將,但請大家注意,他們的仁是對士兵和老百姓而言的,對敵人他們比誰都冷酷。

所謂仁不帶兵,義不行賈,冷酷不是殘忍,不是殺戮無辜的老百姓,而是堅忍,比如你的一個很好的朋友觸犯了軍紀,但你為了執行軍紀,一定要殺了他,只有這樣,你才能控制軍隊,即使他是你最要好的朋友,甚至是你的親人,你也要這樣做。

這才是真正的冷酷!

學員們將在戰場上學會冷酷,他們可能都是善良的年輕人,平時從不與人爭吵,但當他們走上戰場,親眼看到自己的同鄉和戰友被敵人殺死,或者身負重傷在地上痛苦的呻吟,他們會被憤怒和痛苦所鼓動,毫不留情的殺死一切與自己敵對的人,給地上的傷兵補上一刀,然後一個人在尸體旁邊喃喃自語,就在這地獄一般的環境中,他們變了。

從殺雞都怕見血到敵人的腦漿和鮮血濺到身上渾然不知,從溫文爾雅到冷酷無情,他們在殘酷的環境中畢業了,不合格者將被淘汰,而那些心如堅石的人將進入四年級的學習,他們離成為名將越來越近。

四年級要學習的是理智,這也是極為重要的一個環節,我們作為普通人,生活中會被許多事情左右自己的情緒,比如買彩票中個二等獎幾百塊,你也會高興半天,要是炒股票賺了大錢,就更不用說了。那麼如果你玩的游戲是以人命為賭注呢?你會有何反應。

當你在極度緊張的環境中與敵人僵持了很長時間,突然敵人退卻了,你能遏制住心中的激動,先判斷形勢再去追擊嗎?當你抵擋不住敵人的進攻,全軍即將崩潰時,你能及時冷靜下來,發現敵人的弱點嗎?

是的,這太難了,我們都是凡人,都有感情,容易激動,而我們的學員們就必須保持冷靜和理智,在任何時候都不被感情左右,就如同賽車一樣,賽車是一項**四射的運動,然而車手卻必須保持絕對的冷靜。

這就是四年級學員要做到的,能過這一關的人,已經很少了,剩下的精英們,我們繼續前進!

五年級是最重要的一個年級,在這個年級里,學員們要學習的是判斷。

這是名將的重要特征,不需要理由,不需要依據,你能依靠的就是你自己的判斷。你要明白的是,你所掌握的是無數士兵的生命,而所有的人都等著你拿注意。

小兵只管打仗,遇到問題,他會問伍長,伍長會問百戶,百戶會問千戶,千戶問指揮,你就是指揮,你還能去問誰?!

在士兵的眼中,你就是上帝,就是主宰世界的神!他們能否活下來就看你的了!

兵法之所以奇妙,關鍵在于一個變字,所謂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海!戰場是一個瞬息萬變的世界,決斷只在一線之間,進攻還是防守,前進還是退卻,都要你拿注意,在你身邊也許有一大群參謀,但他們往往並不站在真理一邊,決斷的還是你。如果參謀比你高明,為什麼要你當主帥?!

如果你能從那變化莫測的世界中,發現其中的奧妙,並就此做出正確的決斷,那麼恭喜你,你已經具備了名將最主要的素質。但是還有一關是你必須通過的,只有過了這一關,你才是真正的名將。

現在我們來到最後一個年級,這個年級我們要學習的是堅強。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學習內容,所謂勝敗兵家常事,不過安慰自己而已,打了敗仗,死幾萬人,你能承受這樣的心理壓力嗎,你怎麼去面對那些士兵的家人,怎麼有臉去見將指揮權交給你的上級?那是幾萬人命,不是幾萬只雞!

然而你的選擇只能是堅強,即使你屢戰屢敗,但必須屢敗屢戰!我們可以想象,當你數次敗在同一個人手下時,你會畏懼這個人,所謂的恐某症就是這麼來的,即使你有著傑出的軍事才能,不能戰勝自己的軟弱,還是不能成為名將的。

而那些最優秀的人能夠從失敗中爬起來,去挑戰那個多次戰勝自己的人,這才是堅強!

當你具備了以上所有條件後,你就成為了真正的名將,但還有一點,是你必須具備的,那就是運氣。

說起來似乎有點滑稽,這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沒准就在你萬事俱備,准備大展身手時,一支冷箭射來,就此死掉,那才是比竇娥還冤,你的一切抱負和能力都無法展現了。戰史上只會這樣記載,某年某月某日,某某人在戰場上被不知名小兵射死,其人具體情況不詳。

所以名將之路是一條艱苦的道路,非大智大勇,大吉大利之人不能為。

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在這變化無窮的戰場上,要想成為真正的軍神,你必須在一次次的殘殺中幸存下來,看著周圍的人死去,忍受無盡的痛苦,在戰爭中學習戰爭,努力獲取那不為人知的奧秘和規律,經曆無數次失敗,有勇氣從無數士兵的尸體上站立起來,去打敗對手

這才是真正的名將之路,一條痛苦、孤獨、血腥的道路,在這條路上,能信任和依靠的人只有你自己。但只要你走到終點,光榮和勝利就會在那里等待著你。

無論是徐達、常遇春、王保保還是後來的戚繼光、袁崇煥都是這樣的名將,他們就是這樣成長起來的。他們完全有理由為自己的成長經曆而驕傲和自豪。

所以當不成名將的各位學員,你們完全不必為此而悲傷失望,因為這工作不是一般人能干的,甚至可以說,不是人能干的,諸位普通學員,還是回去做老百姓吧,那才是快樂的生活。

明朝那些事兒 -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8%8E%E6%9C%9D%E9%82%A3%E4%BA%9B%E4%BA%8B%E5%85%92

明朝那些事兒 在線觀看(全集)
http://www.bestory.com/book/book98455.html


延伸閱讀:

國家戰爭勝利渺茫的原因:關鍵時刻,關鍵人物的戰略思維出錯

2009年解放軍「政工上校戴旭」:
對中國軍隊直言提出2030年前的戰略問題檢討

戴旭:C 形包圍--內憂外患下的中國突圍

手榴彈「實彈」投擲:
解放軍「新兵」與國軍「軍校入伍生」現況比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