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駛離香港港口的中國遼寧艦。(湯森路透)
紀永添專欄:遼寧艦頻繁穿越台海 對台灣不全然是壞事
紀永添 ※作者為軍事研究者
2017年07月20日 上報
日前中國航母遼寧艦又穿越台灣海峽,前往香港參加香港回歸中國20周年紀念活動,而在其回程時,被發現美軍的神盾級驅逐艦也尾隨在遼寧艦之後,進入台灣海峽,而形成美、中、台三方軍艦同處台灣海峽的罕見情勢。
同時媒體也報導美軍駐紮於沖繩的電子偵察機,在進行例行性的情報偵察飛行時,未依過去常走的路線,走台灣東部海域,再繞經巴士海峽進入南海,反而罕見地直接穿越台灣海峽,再加上美軍軍機未開啟軍用識別系統,導致台灣與中國的戰機都緊急起飛監控,更添台海上空的緊張情勢。
對於中國近日頻繁地以航母、長程轟炸機穿越台灣海峽,甚至繞行台灣本島一周的行動,許多人認為這是中國想要將台灣海峽變為內海,好進一步控制台灣,而美軍神盾艦與偵察機的不尋常作為,則是想要藉由執行公海自由航行權來反制中國的這項企圖。
這樣的看法其實並沒有錯,但是若我們將視野放更大,或許可以進一步洞悉中國這些行為背後的邏輯思維與整體戰略佈局。因為事實上,有此困擾的並不止是台灣而已,中國的軍艦近年來也常常繞行日本本島,就在今年的7月3日,一艘中國軍方的情蒐船闖入日本津輕海峽,而這也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在接下來的7月15日與17日,又分別發現有中國巡邏艦入侵日本領海。
美軍也有意藉執行驅逐艦的公海自由航行權來反制中國。(美聯社)
中國海軍戰略意圖顯而易見
雖然在日本海上保安廳的驅逐與警告後,這些巡邏艦都立即離開,但也讓日本政府對中國提出了強烈抗議。同時中國今年還首度於海外長期駐軍,在位於非洲之角的吉布地,建立了海軍的後勤保障基地,而中國的艦隊在穿越蘇黎士海峽前往波羅的海與俄羅斯進行聯合演習時,也第一次在地中海進行了海上操演。若把中國的這些行動全放在一起看,中國海軍發展的戰略意圖就顯而易見了。
發展海權通常都是為保護其海外貿易利益,英國如此,美國也是如此。中國正如火如荼地推動一帶一路的海外投資計畫,以運用其國內過剩的產能,並拉抬目前相對疲弱的經濟,同時擴張中國的影響力。但問題在於一帶一路的這條新海上絲綢之路上,有很多國家的情勢並不十分穩定,投資這些國家有很大風險,中國必需擁有能保護其投資利益的能力,才能確保自己不會血本無歸。
中國官方媒體也從不諱言中國近年來不斷投資收購各國港口,就是要保障這條海上貿易線的穩定與安全。吉布地位於非洲之角上,控制紅海的出入口,戰略地位重要,除了可以確保由阿拉伯半島進入印度洋的能源供應線安全,也能補給經由印度洋、紅海與蘇黎士運河進入地中海的中國船艦,因此中國的海洋佈局是由黃海、東海、台灣海峽、南海,一路經印度洋到地中海,構成完整的新海上絲綢之路。
所以將格局放大來看,中國並不止想突破第一島鏈,應該說突破第一島鏈是中國一帶一路的基本功課,否則中國將無法確保新海上絲綢之路的安全。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入侵日本領海、遼寧艦幾次穿越台灣海峽、擴建南海島礁、積極拉攏菲律賓的戰略意圖,就很容易理解了,其實都是為了保障未來中國兩支新航母艦隊的活動空間。
累積操作大型航母的經驗
眾所皆知,遼寧艦只是訓練艦,其老邁的船體已不耐遠航,主要的功能是累積中國操作大型航母的經驗,因此遼寧艦最多只能到香港,或繞行台灣一圈,但等到中國的兩艘新航母到位,勢必會一路往南航向東南亞,經麻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抵達吉布地進行補給,甚至進入地中海或大西洋,除了展示中國的全球影響力,也宣誓中國有能力保護在新海上絲綢之路上的投資,這才是中國在這一連串看似挑釁行為背後的真正戰略目的。
對於中國的這種企圖,今日的全球海上霸主美國、極端仰賴麻六甲海峽能源供應線的日本、自認為是印度洋區域龍頭的印度,並不是完全沒有任何警覺。日本在2015年加入了美國與印度的例行性聯合演習,並在今年7月於印度洋的孟加拉灣,進行了史上規模最大的三國聯合海上演習,反制中國勢力進入印度洋的意圖非常明顯。
面對這樣的圍堵,讓中國更迫切渴望擁有能夠自由進出大洋的可靠航道,以免被困在第一島鏈中,因此不斷威嚇台灣,想讓台灣屈服,並使中國航母通過台灣海峽的情況形成慣例。對中國來說,最重要的關鍵目標是確保一帶一路的計畫成功,台灣只是中國整體計畫中的一小片拼圖,只是台灣的戰略位置實在太好,讓中國無從閃避,若未能成功打開台灣海峽這個航道,未來中國的新航母艦隊就只能硬闖日本列島之間的狹小海峽。
所以當日本抗議的中國情蒐船與巡邏艦侵入日本領海時,中國反嗆日本要「習慣這件事」,而對於台灣,則不斷以機艦遠航訓練為名,試圖讓遼寧艦穿越台灣海峽的情況變成常態。
美台斷交以來最大外交突破
對美國來說,中國目前是既合作又圍堵的對象,畢竟棘手的北韓問題可能還需要仰賴中國的協助,美國並不樂見美中雙方的關係陷入直接衝突,所以採取的是一邊圍堵又積極宣誓自己有能力控制海上航道的方式,破壞中國所希望建立的未來航母路線。
這些手段包括美軍在南海海域多次執行自由航行權,不承認中國宣稱擁有的那些島礁具有領海權,同時派遣神盾艦與電子偵察機進入台灣海峽,其目的就在展示美國仍然緊緊控制這些海域,而美國參議院與眾議院也分別在新一年的國防授權法中,要求讓美台雙方的軍艦可以停泊於彼此港口中,就是為未來進一步於台灣海峽圍堵中國而預做準備。
對台灣來說這樣的情勢並不全然是壞事,畢竟一個地方的戰略地位會重要,其先決條件是情勢必需緊張。台灣雖然是防堵中國海上勢力擴張的重要樞紐,若中國仍然進行著過去的韜光養晦政策,台灣也盼不到美國參眾兩院一起提案,讓美台雙方軍艦可以停泊於彼此港口這一美台斷交以後最重大的外交突破。
雖然未來中國的兩艘新航母將會對台灣形成極大的軍事壓力,但反過來說,當中國的這兩艘新航母,為了維護新海上絲綢之路的投資安全而遠航到印度洋、紅海、甚至是地中海時,中國威脅論就不再是個遙遠的名詞。
在過去,歐洲國家與中國沒有直接的地緣利益衝突,又垂涎與中國通商的利益,因此往往倒向中國,但當未來中國的航母艦隊開始進出地中海,並介入歐洲本身與周邊事務時,中國勢力的擴張就是直接而可見的問題,而這就可能給了台灣突破的機會。
宣傳中國威脅已近在眼前
因為台灣是從源頭扼止中國並提供中國海軍艦隊情報的最佳地點,台灣除了可以提出新的說帖,遊說這些國家,表明台灣知道並理解各國與中國進行商業往來的利益考量,但當中國的勢力已經擴張到家門口時,各國會需要能抗衡中國壓力的槓桿,而與台灣發展更緊密的關係,就是最好的選擇,協助台灣就是支持自己的利益。
當中國正在大張旗鼓地宣傳其一帶一路的遠景時,台灣可以選擇對此有利益衝突的國家,搭著順風車展開遊說,強調未來中國的新航母艦隊將會隨著新海上絲綢之路而擴張,受中國勢力威脅的將不止是台灣,而台灣可以提供情報與外交上的合作,一同面對這樣的威脅。
這其中最好的例子就是印度,印度因為北方邊界問題與中國長期支持其宿敵巴基斯坦,而與中國不時交惡,每次兩國的關係陷入緊張時,印度就會積極加強與台灣的交流合作以做為反制。
台灣也可以進一步對已經與中國有利益衝突的大國進行遊說,讓這些國家的社會輿論明白未來的衝突情況可能會更嚴重,畢竟中國目前宣傳一帶一路仍然以商業投資為主,其背後所會出現的軍事擴張,並不被一般社會大眾所瞭解。
除了印度 還有蒙古
若能突顯這個議題,讓這些國家的選民明白未來的中國威脅已經近在眼前,對於民選國家來說,將可以有效牽制親中的候選人與政策。這最明顯的例子出現在最近的蒙古總統大選中。
當蒙古的社會輿論對於中國的勢力擴張出現疑慮時,其結果就是由主張要防範中國的候選人當選。對台灣來說相對重要的美國、日本等國,也早已有一部份人對中國有所疑慮,若能進一步讓其社會輿論相信中國的全球擴張與威脅是事實,那對台灣將會是非常大的助力。只是國際宣傳一直是台灣最弱的部份,如中央社的英文版就常常與目前政府的政策方向相左。
另一方面,對台灣最重要的當然是台灣的安全,雖然對外台灣可以利用這樣的情勢來爭取更多的支援,但對內來說,也應該利用這樣的情勢來避免台灣陷入大國競爭的可能危險之中。
中國的對外政策往往是內部需求的延伸,當一帶一路是目前中國解決經濟問題與國家發展的最重要政策時,台灣也可以讓中國明白,台灣無意成為中國的絆腳石,阻擋中國發展,台灣對遼寧艦的軍事反應都是為了確保台灣的安全。
中國必需要思考,台灣雖然無力與中國進行全面對抗,但要敗事絕對有餘,中國是否有必要讓情勢升級到兩敗俱傷,必需傾全軍之力壓制台灣以打開通往大洋之路,還是有其它雙贏的方法。
台灣政府可以採取兩手策略,同時對北京釋出這樣的訊息,讓北京自己去權衡是否要將時間精力耗在壓迫台灣,硬打通第一島鏈,還是傾全力去發展目前最重要的一帶一路上。
對台灣來說未必是壞事
台灣是一個民主國家,其最大的優點就是百家爭鳴,針對同一個議題,鷹派與鴿派的意見同時出現在報紙的同一版上很正常,台灣一手因應中國未來的新航母威脅時,一手向北京釋出這樣的訊息,並沒有什麼好奇怪的。
而在未來,遼寧艦也一定還會再次穿越台灣海峽,而再次經過時,採取什麼樣的部署與航道,就是北京的答案,若持續採取威脅挑釁,則台灣的回應就是更緊密的軍事監控,並主動發布監控情況與影片,向國際強調中國的威脅擴張,對內搶占媒體戰的先機;若中國選擇偃旗息鼓、平靜通過,則台灣也不必大張旗鼓,只要保持低調,強調一切都在監控中即可。
而最好的情況是兩岸最後能形成默契,中國擁有保障新海上絲綢之路的航道,台灣能解除越來越沉重的壓力。至於美中間的大國競逐,台灣可一方面支持美國的行動,一方面理解中國的需求,靜觀其變即可。
這看似矛盾的兩手策略,其實是互相為用,可視北京的反應來靈活調整。軍事永遠是政治戰略的延伸,在軍事上雖然可以採用一些方法來限制中國航母的航道並展示台灣反制的能力,將對方的威嚇程度降到最低,但最後的關鍵還是這樣的軍事反制措施能否為我方帶來長遠的利益。
台灣的最大利益是安全與繁榮,因此一方面積極加強防務並爭取外援,一方面降低緊張情勢以避免衝突,才是台灣最重要的戰略目標。
台灣應該要努力讓中國明白,台灣無意與中國為敵,也不想阻礙中國的發展。因為中國的一帶一路會不會成功,一切都還言之過早,畢竟這個計畫的風險極大,就算成功,中國成為新一代的海上霸主,直接衝擊美國在全球的商業利益,兩強相爭下,台灣的戰略地位說不定會變的更重要;而若失敗,中國恐怕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來恢復元氣,這對台灣來說,也不一定是件壞事。
本文出處:http://upmediawebmag.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21141
延伸閱讀:
遼寧艦南海演訓(1/2):中蘇海軍核潛艦為何需航艦護航?
遼寧艦南海演訓(2/2):中國海軍是否將步上前蘇聯的後塵?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