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國軍漢光33號演習實兵操演(AP)
兩棲登陸、海上封鎖、戰略轟炸
解放軍攻台3方案,台灣A2/AD見招拆招-解放軍
2017/11/23 風傳媒
閻紀宇
今年10月中共十九大讓習近平二度登基,成為中國自毛澤東之後最強勢的領導人,各方開始揣測他有無可能在「兩個一百年」(2021年、2049年)來臨之前出動解放軍,武力解決「台灣問題」。對此,一位美國學者從軍事角度做了深度分析,認為在可預見的未來,無論憑藉的是兩棲登陸、海上封鎖抑或戰略轟炸,中國都不可能以武力征服台灣。
但是斷言解放軍的「不可能」有賴於兩個前提。首先,台灣有決心運用自身的「反介入/區域拒止」(antiaccess/area-denial,A2/AD)力量;其次,美國持續強化台灣的A2/AD軍力,當台灣的後盾。對於東亞地區其他擔心中國主權聲索(maritime claims)、蠶食鯨吞的國家,這兩個前提同樣成立。
貝克利(Michael Beckley)是美國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甘迺迪政府學院(John F. 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研究員、塔夫茨大學(Tufts University)政治學助理教授,他日前在《國際安全》(International Security)期刊發表專文〈新興的東亞軍力均勢─中國的鄰國如何遏制中國海權的擴張〉(The Emerging Military Balance in East Asia - How China's Neighbors Can Check Chinese Naval Expansion)。
貝克利寫道:「我發現東亞地區正出現一種軍力均勢,美國一方面能夠加以強化運用,一方面不會對自身軍力造成太大的風險。而且這樣的軍力均勢將長期保持穩定,因為中國的軍力投射(power-projection)不足以克服鄰國的A2/AD軍力,前者的代價遠遠高於後者。」
「反介入/區域拒止」不是中國專利,美國可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簡而言之,A2/AD就是在特定區域內限制、阻止第三方勢力的介入干預。歷來關於A2/AD的討論多著眼於中國對抗美國,亦即中國如何拒止美國干預西太平洋(東亞)地區的衝突,或者讓華府因為干預代價過於高昂而自我設限。不過近來包括霍姆斯(James Holmes)、吉原俊井、克列賓涅維奇(Andrew Krepinevich)等學者建議,美國與其亞太盟國要對付中國,大可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貝克利也是此道中人,他指出:「美國不必再掌控東亞海洋地區,而應該協助中國的鄰國拒止中國在這個地區獲取制海權與制空權。承平時期,美國必須對中國的鄰國提供援助與軍備,來強化他們的A2/AD力量。一旦戰爭爆發,美國應提供這些國家情報與後勤支援,若絕對必要,對中國派赴海外作戰的部隊實施有限度的空軍與飛彈攻擊。」
簡而言之,這套戰略一方面讓中國無法獲取決定性的軍事勝利,藉此嚇阻中國染指包括台灣在內的鄰國;另一方面,也讓中國確信在開戰之初,其本土不會遭到美國大規模攻擊,不必急遽升高與美國的軍事對抗,藉此增進所謂的「危機穩定性」(crisis stability)。
東亞各國是否願意抗衡中國擴張?是否具備抗衡中國的能力?
當然,任何戰略都有其弱點,這套A2/AD戰略也不例外,它必須經過兩道試煉:中國的鄰國是否願意長期(甚至無限期)抗衡中國的軍事擴張?這些國家是否具備抗衡中國擴張的能力?
第一個問題不僅涉及地緣政治,也涉及個別國家的國內政治,相當複雜。貝克利的論文聚焦第二個問題,分別探討6個層面:東亞是否會出現中國版的「門羅主義」(Monroe Doctrine)、中國武力征服台灣的可能性、中國能否掌握東海地區的制海權與制空權、中國能否主宰南海地區、中國軍事現代化的前景、美國國防政策應如何調整。
解放軍武力犯台先決條件:奇襲摧毀台灣海軍、空軍與飛彈戰力
台灣與中國的軍事對抗是貝克利此文的重中之重。首先,貝克利探討一個關鍵問題:解放軍無論實施哪一種攻台方案,都必須先做到一件事:在開戰之初以空軍與飛彈的奇襲先聲奪人,摧毀台灣的海軍、空軍與飛彈戰力,全面掌控台灣地區的制空權與制海權。
對此,貝克利指出,雖然中國建構了龐大的飛彈軍力,但解放軍實在不可能一開戰就粉碎台灣的防禦能力。台灣擁有先進的早期預警防空系統,可以即時將戰機分散到全台的軍用機場、民用機場與高速公路戰備跑道,避免被解放軍一舉全殲。
此外,台灣的陸基機動飛彈系統以及海軍水面船艦與潛艦,都能打擊解放軍部隊,中國不可能在第一擊就吃乾抹淨。美國在1990年至1991年波灣戰爭(Gulf War)對上伊拉克、1999年科索沃戰爭(Kosovo War)對上塞爾維亞,都還無法獲取這種絕對優勢,何況是軍力與美國仍有差距的中國對上軍備遠比伊、塞兩國先進的台灣。
解放軍武力犯台方案之一:兩棲登陸戰
如果北京當局鐵了心要攻打台灣,貝克利詳盡分析了解放軍武力犯台的3種可能方案:發動兩棲登陸戰直接入侵、佔領台灣;封鎖台灣周邊海域和港口,扼殺台灣民生經濟;對台灣進行戰略轟炸(strategic bombing)。
對於解放軍直接入侵台灣的可行性,貝克利指出,一場兩棲登陸戰要成功,進攻方有3項條件缺一不可:掌握制空權、送上登陸地點的兵力要壓倒守方、登陸後的部隊增援速度要比防禦方更快。史上規模最大的諾曼第登陸戰與韓戰時的仁川登陸戰,美國與盟邦同時掌握3項優勢,但仍蒙受慘重損失,可見兩棲登陸戰確實是最困難的作戰方式。
兩棲登陸戰在今日尤其難上加難,因為入侵部隊還沒有抵達海岸,防禦方就能夠以精準導向武器將其殲滅。電腦兵棋模擬顯示,當解放軍部隊在中國沿岸港口集結,或者開始橫渡海峽,台灣軍方只需發射50枚精準導向飛彈,就能擊沉12艘解放軍的兩棲登陸艦。
就算中國從一開戰就對台灣五雷轟頂,因此掌握制空權,但是台灣只有10%海岸適合部隊登陸,當局可以選擇幾個關鍵地區集結重兵,因此解放軍不可能在登陸地點取得人數與增援的優勢。貝克利估計,解放軍渡海時至少會折損一半兵力,渡海後又將面對擁有先進裝備、決心迎頭痛擊的台灣部隊,毫無勝算可言。
那麼美國的角色呢?貝克利認為美軍有多種作法可以選擇,既能夠有效遏阻解放軍的犯台攻勢,又不會讓自家水面船艦與非匿蹤戰機受到中國A2/AD戰力威脅。五角大廈估計,只需動用1萬磅至2萬磅彈藥,就能夠在台灣灘頭全殲來犯的解放軍,而且一架B-2幽靈式(B-2 Spirit)匿蹤戰略轟炸機或者一艘俄亥俄級(Ohio-class)核動力潛艦就可以執行這項任務。
解放軍武力犯台方案之二:海上封鎖
解放軍也知道直接入侵難度與代價太高,那麼何不出動潛艦實施海上封鎖,禁止商船駛入台灣7個主要港口,甚至炸毀這些港口的設施?畢竟台灣的糧食(60%)與能源(98%)都極度仰賴進口,這麼做將扼殺台灣的經濟,迫使台灣在短時間內屈服。
貝克利認為,解放軍海上封鎖否奏效,取決於兩個因素:中國斷絕台灣的糧食與能源到無以為生的能力,以及台灣民眾承受苦難的意志。貝克利指出,海上封鎖看似來勢洶洶,其實成效有限,解放軍頂多能阻斷台灣1%到6%的海運。就算解放軍真的做到完全封鎖,現代化國家應對物資短缺、號召人民團結對外的能耐不可小覷,中國想要「扼殺台灣」沒有那麼容易。
更何況看看歷史,過去200年來,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在敵方封鎖之下交出主權。想要讓台灣成為歷史先例,中國必須指望大多數台灣人意志非常脆弱,或者一心追求兩岸統一。根據貝克利對台灣社會的觀察,這兩個條件都是空中畫餅。
因此,台灣一旦面對解放軍的封鎖,至少可以撐上幾星期甚至幾個月,讓美國有充分時間籌畫如何干預。華府有諸多非軍事干預選項,例如對中國祭出金融制裁,或者封鎖中國軍力鞭長莫及的麻六甲海峽(Strait of Malacca),阻斷其80%的原油進口。如果真的要動武才能解除封鎖,以美國的反潛作戰能力而言,解放軍完全不是對手。
解放軍武力犯台方案之三:戰略轟炸
對台灣的大城市與基礎設施發動大規模轟炸?貝克利認為這個方案比海上封鎖成效更差。歷數軍事史上的14次戰略轟炸行動,沒有任何一次對戰局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原因與海上封鎖類似:國家應對困境能力與民心向背。
再者,史上那14次戰略轟炸行動的任務目的,大部分都是阻止敵方繼續採取某種行動(例如繼續作戰),因此理論上有理由狂轟濫炸。相較之下,中國動武的最終目的是併吞台灣,讓台灣成為中國繁榮的一省,讓台灣人成為忠誠的中國人。因此,將台灣炸成廢墟、讓成千上萬台灣百姓血肉模糊,北京局所為何來?
美中兩強東亞對峙,遏阻擴張與避免大戰同樣重要
東亞受到中國軍事威脅的國家不只台灣,這些國家都是美國的盟國或友邦。如今東亞漸成美中兩強對峙的格局,美國既要遏阻中國的軍事擴張與侵略,又要避免衝突發生後急遽升高為兩強正面決戰,甚至是世界大戰、核戰。
貝克利認為,華府當務之急是一方面強化這些國家的A2/AD力量,讓中國不敢輕易染指;一方面減少在中國鄰近地區的軍力部署,轉移至東亞周邊地帶的基地,降低美中兩軍擦搶走火的風險,防範解放軍的先制攻擊,讓中國知道美國無意在危機爆發初期攻擊中國本土。
一旦中國與美國的東亞盟邦發生軍事衝突,美國應該以漸進的方式為盟邦挺身而出。如果衝突規模不大,華府可以考慮金融制裁、貿易禁運、網路戰等非軍事、不流血的手段。近年以美國為首的盟邦迫使伊朗接受核子協議、遏阻俄羅斯併吞烏克蘭,都可以見出這類手段的成效。
如果衝突升高為戰爭,貝克利建議美國「在後領導」(lead from behind),為東亞盟邦提供後勤、情報等支援。除非萬不得已,美軍可以對中國在海外作戰的部隊,發起有限度的空軍與飛彈攻擊,憑藉的則是部署在第一島鏈的潛艦、匿蹤戰機、陸基機動與岸基飛彈,它們較不易受到中國A2/AD軍力的攻擊。如果這麼做還不夠,美國可以考慮「水平」升高對中國的軍事壓力,亦即開闢新的戰線──例如封鎖麻六甲海峽,而不是直接將部隊投入主戰場(垂直升高)。
遏阻中國軍事擴張,台灣是東亞戰略的重中之重
對於遏阻中國在東亞的軍事擴張,貝克利認為台灣的重要性無與倫比。攻打台灣一直是解放軍頭號作戰任務,相關備戰工作消耗掉中國約1/3的國防預算。中國併吞台灣之後,數十艘軍艦、數百具飛彈系統、數百架戰機、成千上萬兵力與數十億元軍費,都可以自由運用。
不僅如此,中國可以利用台灣這艘「不沉的航空母艦」向西太平洋投射軍力,對日本與菲律賓進行海上封鎖。最重要的是,中國的「內戰」從此結束,全世界唯一的華人民主政體從此消失,中國共產黨的正當性如虎添翼。因此,台灣可說是東亞的重中之重:台灣人的台灣,將是抵擋中國擴張的海上長城;中國人的台灣,將是中國發動侵略的戰爭基地。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