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解放軍10架戰機2017年7月20日進行遠海長航,國防部首次發布2張由空軍拍攝的中共轟6K軍機照片。(國防部提供)
共機擾台兩岸爭制腦權 輿論戰場兵家必爭
2018/01/03 中央社 CNA
中共軍機艦近年不只提高出海頻率,解放軍更一改過往低調態度,高調宣傳。學者分析,中共提出「制腦權」概念,未來不只是空戰,看不見的輿論話語戰場更是兵家必爭之地。
國防部106年國防報告書,首度完整公布中共機艦遠海長訓的次數和航線圖。從前年8月到去年12月中,共機艦共有25次擾台。
相較於過去兩年平均一年4次出海,解放軍近1年來頻頻出動飛機前往西太平洋,隨著周邊國家如日本、南韓或台灣開始主動公布解放軍飛出第一島鏈的訊息,解放軍也開始高調宣傳。
解放軍去年11月22和23日連續2天進行跨島鏈遠海長航訓練,中國空軍官方微博「空軍發佈」24日就發布照片,照片中轟6K戰機向著肉眼可見的遠方山脈飛行。新浪軍事報導,照片裡的群山,從地貌特徵及所經路線推斷,極可能是台灣玉山山脈。
12月11日,解放軍出動轟6等型機多架次續行遠海長航,中共空軍隔天立刻在官方微博「空軍發布」稱轟6K等軍機11日展開「例行性常態化體系遠洋訓練」,飛越宮古海峽、巴士海峽,並罕見使用「繞島巡航」一詞。
「空軍發布」並同步發布多張照片,配上圖說「繞島巡航!巡航什麼島?大家說說看!」照片中顯示一架轟6K與兩架殲11編隊飛行。
不只主動公布,解放軍公布訊息的腳步也越來越快,12月18日早上傳出共機出海訊息,解放軍立刻在下午公布中國空軍於18日出動轟炸機、殲擊機、偵察機等多型多架戰機,成體系飛越對馬海峽赴日本海國際空域訓練,並且稱這是檢驗遠洋實戰能力。
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助理教授林穎佑分析,解放軍除了透過密集的飛航演訓來測試台灣空防、戰管、地勤能力之外,也配合文宣干擾,此種虛實結合的新攻勢可能會更頻繁地出現在未來的台海攻防中。
林穎佑說,從國共內戰時期,共產黨就知道文宣的重要性,延續到今天的數位時代,宣傳戰數位化,他稱之為「數位冷戰」,因共產黨牢牢掌握媒體和網路,這樣的宣傳就變得非常有效。
對於解放軍加大宣傳力道,林穎佑認為可分為對內和對外兩大因素。他說,解放軍日前才傳出貪腐傳聞,這類宣傳對內可以向大陸人民展現解放軍軍容強盛;對外,解放軍提出「繞島巡航」,就是針對台灣而來。
林穎佑指出,在現在兩岸互動密切的狀況下,中共透過所謂「五毛黨」在網路大肆擴散,利用這些虛虛實實的訊息,達到威嚇台灣的效果。
林穎佑說,中共曾在2014年提出「制腦權」的概念,認為經歷陸、海、空權、制網權、制電磁權的較量後,透過媒體與宣傳的制腦權會是未來重要的戰場,「未來不再是空戰而已,看不見的輿論話語戰場更是兵家必爭之地。」
國防部發言人陳中吉表示,對這些外在威脅如中共解放軍在微博發布照片,還有不管是實戰化或是例行化的跨島鏈長航訓練,軍方會適時應處,不懼戰、不求戰,在空機和地面部隊都做好應處準備,解放軍釋放出來的照片不排除有文攻武嚇意味。
陳中吉說,民國105年解放軍也發布過類似照片,中華民國國軍對保衛海空域安全,絕對有信心、有能力,不需要為了幾張照片有任何不安紛擾。
前飛官:空情全面掌握 憂制空戰略保守
2018/01/02 中央社 CNA
中共解放軍軍機近月來頻繁進行遠海長航訓練,我退役空軍飛官認為,共軍進行防禦性前出第一島鏈演練,距成熟尚有一段時間;應憂慮者反而是我方制空權戰略太保守,顯得示弱。
對於共機遠航,國軍能否全程掌握。曾擔任第一個IDF中隊中隊長、飛過F-104與幻象2000的退役飛官,現任國防大學技術級助理教授王長河指出,國軍對台灣周邊的空中動態,全掌握得一清二楚,且空軍是24小時日夜備戰,這點國人真的不用擔心。
台灣資深媒體人、中共解放軍專家亓樂義也指出,裝設在新竹樂山的鋪路爪長程預警雷達,偵搜範圍遠達3300公里、直達新疆;且200公里內的超低空巡弋飛彈與無人飛行器都可偵獲,「更何況是戰機,這絕對沒問題。」
中共空軍戰機近年頻出第一島鏈演訓,目的是實現由「國土防空型」轉向「攻防兼備型」戰略,而從昔日的陸上空軍轉為「海疆」空軍,將對戰機飛行員帶來何種挑戰?
王長河從自身經驗指出,陸地與海上的視覺差異在於,陸地上有山川河流與地平線等地理座標可做方位判準,但在海上是「海天一色、星空與燈火一同」,沒飛過者對判斷高度會產生疑慮。
另一挑戰是戰機。王長河以繞島長航為例指出,不論從巴士海峽或宮古海峽前出第一島鏈進入西太平洋後,有危安顧慮,若共軍戰機出現問題,「實際上並無備降機場,這是一個十分冒險的訓練行動。」
再進階則是低空與夜間飛行。王長河表示,戰機在海上長時間飛行會有結鹽問題,易對機械造成影響;超低空飛行會受海浪影響,而夜間飛行則有目視易生錯覺等問題,這些因素都需要長期訓練方能逐一解決。
目前共機前出島鏈遠訓仍在雲層以上的高空域。王長河認為,共軍是在做「防禦性的前出」,而非攻擊性前出;亦即,解放軍目前是在試探、在嘗試,「我覺得距離成熟還有一陣子!」
但這不代表我方就能輕敵鬆懈。王長河說,從共軍的遠海長航訓練看,也展現出一股自信;若跟昔日作對比,背後是中共整體軍力大幅提升後產生的自信。
在過去,共機進行海上訓練都會先派遣漁船至海上定點待命,目的是讓戰機識別與確認海上方位。王長河指出,以前最多是數架戰機逼臨海峽中線,現在前出島鏈則是太空有北斗衛星作導航定位,海上有軍艦作護航,並採取護航、轟炸、預警等多機編隊,完全是兩個不同時空環境。
再以海峽中線為例,王長河指出,昔日共軍飛行員很清楚,越過中線會有被擊落風險,都抱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在飛行;但現在共軍也清楚明白,台灣戰機不會先開火、不敢先打,「那我還擔心、怕您嗎?」
對於共機頻繁進出第一島鏈,我方應如何看待?王長河套用中共「實戰化」的訓練詞彙表示,共軍自己也給了國軍一個目標,「這是一個練靶的機會」,就是讓我們軍隊有事情做,有一個很明確的假想目標。
儘管戰事真正發生時,不存在任何機艦可自由進出釣魚台海域與巴士海峽的可能性。但作為出身自「漢賊不兩立」年代的退役飛官,王長河還是認為,我方仍謹守在「戰術防禦型」空軍,限制自己在一畝三分地的空域裡頭轉、沒有跳出去,會顯得我方「示弱」。
作者認為,2018年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就是共機繞金馬地區飛行、以及衝過海峽中線。2017的繞島主要是對美日秀肌肉,另外就是讓島內恐慌及麻痺。2018恐會以繞金馬一圈來施壓,並測試台灣對大陸第一線的防空機制。圖為中共空軍發布背景有疑似台灣玉山的轟6K轟炸機飛訓照片。(取自微博@空軍發布)
觀點投書:共軍軍機迫降台灣?還不如設想共機跨海峽中線!
2018-01-04 風傳媒
鍾鎮宇 *作者為服務業人士
最近在臉書上的軍武相關社團,有個議題非常熱絡、就是「若共機迫降台灣」的探討。其中很多人認為有可能,且還可以從中獲取對岸戰機資訊的論調。但本人持相反看法,認為迫降台灣機率極低、就算真迫降也無法獲得多少資訊。「此話怎講」 你會這樣問,因為「兩岸關係」並非與美日關係。
先以對岸戰機的性能來論,不論是噴射或螺旋槳系列、都可以長途飛行。大多的演訓都在有效航程內訓練、鮮少有最大航程的飛行測試。例如最近的所謂繞島飛行,不論是轟炸機、電偵機及轟炸機等的飛航距離、對其都不是問題。就算機件出了問題,都可以直接飛回自己的基地、沒有需要迫降台灣的可能。而有人提出上次美軍的案例,但該次的美軍F18是從南海地區飛回日本、且美台軍事上是有盟友角色的,才可以迫降台灣且派人來修理。就算共軍軍機也從南海飛回,有問題最近的共軍基地還有海南島。能飛到海南島就可以降落,何必再多飛往台灣來迫降? 若真有共機要迫降,我們也因該是戰機升空伴飛、且呼叫他們請離開領空。能飛到台灣,轉個彎就回大陸的基地、共機要迫降台灣,這機率還遠比共機衝過海峽中線來的低太多。
還有網友提美日14年前那次撞機後,美軍EP3迫降大陸機場後被拆解竊取機密案例、認為若共機若迫降台灣也比照辦理。但很可惜的台灣無法照辦,因為台灣不能提供對岸任何藉口。假若共機不論何理由迫降台灣,台灣方面絕不可任期戰機降落軍用機場、而是轉降一般民用機場。機場要立即清空關閉,且軍警要派人戒護共機人員不得出機場且監視行為。而告知對岸僅讓拆卸人員來台,一樣監控下拆卸飛機在由民間公司協助運送至港口、船運裝載後到金馬地區交付對岸卸貨,絕不可能讓共軍派軍方軍人與運輸機運零件來台灣。能不能拆共軍的戰機? 答案恐怕是「不」,因為這種動作會提供對岸對台動武的藉口。大家都知道對岸想盡辦法要「師出有名」來解放台灣,今天你拆卸共軍軍機他們可以說「這是台獨勢力對祖國宣戰的表示」、剛好提共他們無所不用其極想解放台灣的最好理由。更別說只要你台灣「怠慢」他們的機組人員與飛行員,他們就可以在那邊小事化大來施壓、別說你不懂對岸「同胞」的思維。所以最好的辦法,若共軍軍機喊需要迫降協助,我方最好就回「本國無法提供貴機所需之協助,請改道離開並注意行為,避免不必要之誤會而導致不可控制之情勢」。
最後要說的是2018年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就是共機繞金馬地區飛行、以及衝過海峽中線。2017的繞島主要是對美日秀肌肉,另外就是讓島內恐慌及麻痺。2018恐會以繞金馬一圈來施壓,並測試台灣對大陸第一線的防空機制。而再來就是戰機會故意衝往海峽中線,然後貼中線飛行後「不小心」越界後飛回去。配合環球時報的論調,高調報導台灣的戰機升空攔截、然後機組人員回嗆的對話拿出來炫耀。且這種情況會變成常態,迫使蔡政府在兩岸政策上要讓步、對九二共識,兩岸一中有所妥協。
作者質疑,民進黨若不穩住兩岸,一味「提防」統戰,又如何提防得了更多赴中國大陸就學、就業的青年?(新華社)
多維觀點》解放軍戰機繞台:紅綠對決現跡象
郭雪筠
2018-01-07 風傳媒
近幾個月以來,解放軍戰機繞台成為台灣社會中的熱門議題,也提高了台灣內部對於中共負面情緒的上升。有媒體立即引用某軍事專家的看法,表示「這是在為武統作準備」,有媒體也隨即安撫民心表示「有美國軍機在側,中國不敢輕易動手,文攻武嚇罷了」。這些眾說紛紜都掩蓋不了兩岸如今實力懸殊的政治現實。解放軍戰機繞台,是一點點地將這些動作「常態化」以逐步改變情勢,是測試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動作,當然也是給台灣政府的壓力和警示——台灣政府若要全面倒向美日,中國大陸不會沒有動作。對於這情況,全面執政的民進黨或許知道,但全無辦法。蔡英文上任至今,國民黨仍倒在地上幾乎爬不起來,各小黨未成氣候,但民進黨掌權仍有不小的被威脅感,這些威脅的來源已不是從前的「藍色」,而是來自對岸的「紅色」。
過去一年多來親綠媒體的報導關鍵詞裏,「中國威脅」可說排名前三,其背後兩大因素是藍營的衰落和中國的崛起。日本媒體人本田善彥在觀察2016總統大選後,寫下個人觀察,他發現藍營支持者對國民黨敗選已無昔日的焦慮和不安,許多人說風涼話:「等著看蔡英文如何面對中共」;而綠營支持者則表示,「以後民進黨一黨獨大,國民黨永遠爬不起來,只能做中共的附庸」,霎時間,本田善彥發現,過去台灣傳統的藍綠對峙已經逐漸轉變為「紅綠對決」。
「中共在台灣社會已擁有隱性但不可忽視的存在感,甚至某些方面已開始取代國民黨代表的泛藍勢力。中共在目前台灣社會還不成為正式選項,大家對北京政權的目標和特性也心知肚明,但潛意識裏卻開始不反對它,甚至暗地對中共有期待的台灣群眾比外界想像的多。」本田善彥在2017年1月的發言,經過蔡英文近一年的執政後,跡象不但沒有消退,反而越來越明顯,綠色在台灣內部開始對抗的已經不是藍色,而是紅色。
總統蔡英文。(蘇仲泓攝)
台灣內部的「紅綠對決」矛盾
「紅綠對決」的涵義並非是「支持統一」的政黨對上「支持獨立」的政黨,畢竟急統急獨在台灣目前都屬於小眾,其所代表的意義是民進黨往後不論是執政或選舉,敵人已不再是國民黨,而是整個中國大陸對台灣各方面的影響力。「紅綠對決」的跡象在2017年尤為明顯,主要促成因素有兩大點。
首先是國民黨的式微。如今的國民黨找不到自身定位,無法像民進黨和時代力量一樣,尋求本土和年輕人的支持,也無法如新黨成為「統一」的代言人。2017年的國共論壇最終「難產」,國民黨喪失兩岸話語權,也失去扮演與中共和談的角色,甚至國民黨目前仍在「中國國民黨」和「台灣國民黨」的定位反覆徘徊,懷抱一定中華情結、對台獨或民進黨不滿的深藍,對於「本土」吳敦義所帶領的國民黨也多有不滿。
如今的國民黨面對民進黨毫無還擊之力,多數藍營選民對國民黨再起也無多少冀望,許多人遂轉向「等大陸來收拾民進黨」的想法。中共收緊台灣國際空間、軍機繞台等,對於憋屈已久的藍營支持者可說是出了一口惡氣,大有「以前說馬政府不行,我看你蔡政府能如何」之感。也因為國民黨「不中用」,根本算不上民進黨的執政壓力,影響力日增的中國大陸反而更讓綠營有危機感。
國民黨黨中央(陳明仁攝)
再者,大陸在經濟和國際的崛起讓鄰近的台灣產生強烈對比,「一帶一路」不論成功與否,「中美關係」不管有多少危機,確實能給在外交上一無所獲、在國際上逐漸失聲的台灣帶來不小的失落感。加上大陸致力挖掘台灣人才,越來越多台灣年輕人頻繁往來兩岸,都逐步加重網上對於「中共收買台灣」、「和平統一會如何」的討論聲浪。
現階段對多數人而言,「被統一」的討論聲浪只能算是一種「危機處理」,並不代表有「被統一」的意願或準備,更多的是,人們基於生存本能、面對現實的一種回應。但是明顯的兩岸對比、越來越多的討論聲浪對民進黨仍造成不小壓力,當民進黨一心算計選舉時,在台灣內部更加容易招致「人家在發展經濟、台灣人才不斷流失,你民進黨在做什麼」的質疑。
若往更遠的未來去推測,大陸持續開出具有吸引力的薪資,越來越多年輕人大學畢業就往北京、上海謀職,習慣持台胞證走遍大陸和往返兩岸,如此久而久之,對中國大陸的「異樣感」還會有多大?對台灣的內部民眾來說,身邊越來越多同學和親人去大陸謀生,同儕習慣用淘寶購物,還一同收看《爸爸去哪兒》等大陸節目,面對種種中國符號已見怪不怪,而大陸更成為工作與生活中一個隱藏或務實的正常選擇,「紅色」很可能會從一種強烈政治符號演變為生活習慣。即便如此,離「想被統一」還很遙遠,但這種「習慣」對大陸是很重要的第一步。
民進黨難再「選擇性迴避」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
民進黨因為顧慮選舉基本盤,當前對兩岸仍採取「選擇性迴避」的做法,為了告訴支持者「民進黨不會屈服於中共」貿然躁進,蔡英文日前甚至作出了支持「印太戰略」的明顯選邊,將台灣劃向大陸的對立方。美國在亞洲已沒有絕對的主導權,日本亦急著與中國和緩關係,此刻台灣若不思考如何撫平兩岸對立的裂痕,反而在特定議題上火上澆油、刻意作秀,對窘困的處境並無益處。從台灣禁用大陸一次性護照,到大陸官員赴台須簽「四不切結書」,以及中共十九大後中共軍機多次繞台可以發現,兩岸關係惡劣所引發的「紅綠角力」不只體現在過去扁政府的「打壓台灣國際空間」,而是蔓延至台灣人民的生活、雙邊往來,甚至是軍事層面。當然,兩岸仍在容許限度內互釋善意,如中國大陸給予台商、台生的種種優惠措施,或台灣放寬陸配親屬探視權、用兩岸紀錄片溫情喊話等。但若民進黨政府仍持續迴避兩岸關係,甚至不智地明顯站到美日一邊,那就難保不會出現「紅綠對立」進一步影響台灣社會的情況。
回顧2017年,台灣媒體不分藍綠地多次報導「中共對台灣青年的新統戰」,報導的背後揭露台灣沉悶已久的經濟困境,民進黨若不穩住兩岸,一味「提防」統戰,又如何提防得了更多赴中國大陸就學、就業的青年?民進黨若不直面台灣的國際困境,不體悟到國際政治在過去20年已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一味地譴責「中國打壓」,對台灣困境能有多少改善?
陸委會主委張小月要求對岸立即停止相關飛航行動,如陸方一意孤行,一切後果自負。 記者陳柏亨/攝影
【重磅快評】恐懼屠城?台灣放心轟六K卻大罵民航機
2018-01-05 聯合報 主筆室
大陸民航總局網上宣布完整使用M503航線,陸委會主委張小月可謂暴跳如雷地要求對岸「立即停止」相關飛航行動,指控對岸「刻意以民航包裝對台灣的不當企圖」,如一意孤行,一切後果自負。
先不論張小月的擔憂合不合理,但其口吻的強硬程度卻十分罕見,「立即停止」、「後果自負」都已近似於哀的美敦書的宣戰示警,可以說是蔡英文政府一年半餘以來,對於彼岸最聲色俱厲的譴責。
我們不妨來對照一下中共進行遠海長訓陸委會對其戰機繞台的反應,去年八月密集繞台首次發生時,陸委會說,「亞太情勢複雜而敏感,共軍不應藉由各種機艦巡航升高區域緊張情勢」,「陸方應自我克制」,並請國人「放心」。
如此強烈反差令人納悶,前者是民航的正常飛航,後者卻是戰爭機器的直接抵臨,陸委會竟然前恭後倨,對真正的威懾隱忍自抑,對無辜的民航怒目以對,實超乎常人想像。
中共空軍前年12月曾公布其轟六K繞台時所攝得的玉山頂峰照片,如以其搭載的長劍10或是鷹擊100巡弋飛彈,早就可以輕易攻擊台灣任何一個角落,何以不論國防部或陸委會都落落大方地表示都在監控範圍之內,不必擔憂,卻對滿載一般旅客的民航飛行,大張旗鼓地譴責?
唯一的解釋似乎是,台灣人的心靈裡依然充滿著「木馬屠城」的恐懼,以至於民航機竟比轟炸機更顯得可怖萬分!
如果記憶猶存,2015年對岸即已獲國際民航組織准許,取得M503與鄰接性質的W121、W122、W123四條航路的完整飛航權利,當時由於我方抗議,於是自廢武功地只飛M503的往南單向航線,此番不過是收回其所釋出的善意而已,但在國際的民航規範上,對岸顯無任何逾越或不法之處!
其實無論是其戰機突出西太平洋,或民航飛行在海峽之間增設航線,都是中國大陸崛起的必然結果,一個巨大量體的國度在經年累月的成長與躍升後,原有的空間日漸不敷使用,自必不斷膨脹、外溢。就如同大象長大後,不可能以同一個柵欄去限制牠的活動,過去以冷戰的思維所劃設的島鍵或虛擬中線,也正在步向它的終結。
很顯然,蔡英文政府依然循著冷戰的思緒,繼續用一個過時的牢寵戰略試圖去監禁對方,卻突然發現這些早就不管用了,於是當事實俱陳於眼前時,頓時大發雷霆起來!
深一層論,民進黨以及其教育的支持者所曾經企冀的台獨,亦是源自於冷戰的格局,唯有冷戰的邊界被堅定地固守著,台獨才真正成為一種可能;但冷戰格局正在陷落與崩解之中,台獨也只能變成徒託空言的幻夢!
張小月凌厲而嚴峻的譴責,由於無法在國際間得到任何同情與聲援,只能成為一次無端的情緒宣洩,並將很快成為膾炙人口的飯後談資。
世人畢竟難以理解,罵民航機卻不罵轟炸機,台灣政府究竟是怎麼想的呢?
【重磅快評】小灣呼叫陸兒…「門都沒有」能怎麼辦?
2018-01-08 聯合報 主筆室
小灣呼叫陸兒...「門都沒有」能怎麼辦?
深夜時分,陸委會透過臉書發布了一張「黑熊小灣及熊貓陸兒」的「line對話截圖」,未料立即引起廣大「反響」。幾小時後貼圖雖撤,但已有網友截圖,得以讓這則再精典不過的貼圖永續留傳:
小灣:你知道木頭的門叫做?
陸兒:木門啊
小灣:那你知道兩岸通往和平的門是什麼?
陸兒:?
小灣:是我們
陸兒:(回了一個笑臉貼圖)
這則對準年輕族群設計的KUSO圖文,不過就是個「腦筋急轉彎」式的冷笑話,乍看無甚問題,但深思之,卻怎不讓台灣人民冷汗直流:莫非咱們應對對岸施壓的方式,除了總統文青稿,就剩「腦筋急轉彎」?
類似的貼圖內容,在兩岸風平浪靜時期,或是用於朋友同學間,相信會讓人會心一笑;然則,在兩岸局勢愈來愈緊張、對岸頻頻軍機艦繞台、又突然宣佈M503航線北上及相關銜接航線啟用的時刻,陸委會發此圖文,除了神經大條、不長眼,還有什麼好說的。
就算再怎麼短視,也當知我高層為了M503航線一事,五日才召開總統府國家安全會議,認為這是對岸片面改變台海現狀,並對東亞區域的和平穩定造成衝擊;總統蔡英文也推特發文,指大陸近期各項片面的舉動都無助穩定,應該避免這樣的行為。
甚且,就在陸委會貼圖前幾個小時,蔡總統才召集包括陸委會主委張小月在內的國安部會首長,研議對岸逕行啟用M503爭議航路等議題,怎麼看都只有「情勢嚴峻」足以形容,何來搞笑空間?
不過檢視蔡英文的五項裁示,說對岸片面啟用爭議航道是對區域安全的破壞挑釁,再要北京善盡區域責任,儘速與我恢復協商...,既已視對方為流氓,卻又寄望流氓跟我們好好談,如此邏輯不是搞笑是什麼?
更進一步言,蔡總統不是矢言「維持現狀」?如今看來更像是個冷笑話,陸委會的臉書小編不過是順此邏輯鋪陳,小編內心的OS只怕是「跟著蔡總統拿兩岸和平開個小玩笑有錯嗎」?
事實證明,自蔡英文上台後兩岸事務幾乎停擺,陸委會形同「廢了」、與對岸根本就處在「門都沒有」的狀態。
民進黨立委蘇巧慧提案要把「大陸事務委員會」改名為「中國事務委員會」,根本就多此一舉。如果養那麼多人、花那麼多納稅錢的陸委會只能貼貼搞笑圖,豈還有存在的必要?還不如給無力呼叫「陸兒」的「小灣」一個痛快吧!
中方畫設新航線,M503航路距海峽中線僅7.8公里,我方仍希望透過兩岸協商管道,尋求中方將新航路西移。(飛機圖片:王俊博提供/影像合成:風傳媒)
陳朝平觀點:抗議M503航線,照見台灣國防防線崩蝕?
2018-01-06 風傳媒
陳朝平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大陸啟用M503航線北上運行及相關銜接航線,陸委會痛批陸方片面撕毀承諾,一切後果自行負責。
狠話容易說,接下來呢?
2015年1月中,台灣反對陸方開通M503航線的理由是距離海峽中線僅有幾浬之遙,不利於我方的空防與安全。冷靜想想,台灣的立場和說詞,很虛,虛到站不住腳。
海峽中線是冷戰時期兩岸默契下形成的虛擬中線,並非真正能隔離兩岸軍事衝突的防線,而中線的存在,全賴默契。事過境遷,兩岸由衝突走向和解,進而展開三通,直到中國大陸變成台灣最大的投資市場、最大的旅遊市場、最重要的貿易夥伴時,而大陸觀光客也成了台灣境內旅遊市場的最大客源時,虛擬的海峽中線是不是早就應該Delete、Re-set了?
海峽中線的「存在」對兩岸直航也是一大困擾。
國防部公佈蔡英文政府上任來第一份國防報告書,對解放軍自去年中以來長航演訓的日期、次數、機型、航線有詳細說明。
馬政府時期,兩岸航班最多時多達890班,民進黨上台後兩岸航班銳減為每周500多班,無論如何,每周500多班、每月2000多班的兩岸航班,為了繞過這條冷戰時期留下的、荒謬的虛擬中線,要額外燒掉多少航空燃油?要多耗費成千上萬旅客多少時間?又要增加各個航空公司多少不必要的成本?多消耗的航空燃油,難道不也是空汙的來源嗎?
軍事專家表示,M503航線將會壓縮台灣空防的反應時間,增加空防的負擔與壓力,也擔心陸方軍機偽裝民航機奇襲台灣。這樣的顧慮,乍聽之下,或許有些道理,仔細想想,卻是杞人憂天。
陸方啟用M503航線,關鍵原因在於近年來海峽西岸航班需求大增,原有航線過於壅擠。曾經在香港、廣州、深圳、廈門等地搭機北飛的旅客,十之八九都有班機延誤的經驗;而班機延誤,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搭機旅客暴增,空域交通過於繁忙所致。M503航線雙向啟用,目的在紓解空中交通,新航線的使用者除了大陸籍的航空公司外,也包括國際上各國籍的航空公司,試問,有哪一個國家的民航當局會拿自個兒和國際的航班、航機、旅客和商機來開玩笑呢?
至於說M503航線距離海峽中線太近,影響台灣空防,其實也有點似是而非。兩岸真要爆發戰爭,事先一定會有徵兆(諸如部隊調動、導彈的移動、沿海居民的遷移、領導人的強硬談話乃至於貨幣的大幅貶值等等。連金正恩這樣的非典型領導人和美國以及南韓攪和半天,發射了N枚導彈,兩韓之間迄今非但沒有開戰,反而越發地向和談的路上走去!)真有戰爭徵兆顯現時,民航班機早就減班停飛,兩岸空軍自然還可以依照冷戰時期訂下的虛擬中線相互監視防禦。
2015年8月22日,南北韓在板門店自由之家舉行高級別會談,左為北韓首席代表黃炳誓,右為南韓首席代表金寬鎮(AP)
軍機偽裝民航機?坦白說,當導彈可以遠端直擊若干戰略目標,我實在看不出有甚麼必要要讓軍機偽裝民航機?照台灣某些憂天杞人的邏輯,兩岸直航都應該停飛了,因為,誰也不能保證對方的民航機會不會滿載著斬首部隊和武器彈藥,飛到對方的民航航站樓裡,對嗎?
容我說句大不敬的話。如果解放軍的轟六、電戰機都能飛過台灣海峽、宮古海峽,繞台飛行順帶將玉山攝入鏡頭裡,我實在看不出M503航線的威脅會更大!說真格兒的,若是擔憂中共軍機會穿越「海峽中線」奇襲台灣本島,那麼,位在「海峽中線」以西的金門馬祖豈不早就淪陷「匪區」一萬遍了?
不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在現代科技化戰爭,所謂的「有以待之」,決不是一條虛擬的中線,也不是多那30秒、一分鐘的軍事行動反應時間。
21世紀國防的最佳防線,在境內,不在境外,那就是用開放的心胸、追求和平繁榮、締造公平公正的社會、尊重不同世代、不同族群的記憶和意見。
當我們大聲抗議M503航線時,恰恰照見了我們境內的國防防線已經崩蝕了!
M503航路啟用 陸方要負什麼「後果」?
2018/01/08 中廣新聞網
繆宇綸
大陸方面在元月4號,送給台灣方面一份「大禮」,逕自宣布啟用沿海峽中線以西飛行的M503南向北航路,並同時啟用W121、122及123三條橫向的聯繫航路,陸委會主委張小月和民航局長林國顯在陸委會發表聲明,表達強烈抗議,張小月說『飛航安全是國際社會首重的基本要求,中國大陸在沒有經過兩岸溝通即啟用相關航路,我們認為不僅違反2015年3月空運小兩會達成的協商結果,而且在同一天啟用四條航線,是刻意以民航包裝對台政治、乃至軍事的不當企圖,也有改變臺海現狀的疑慮。因此,政府嚴肅看待此一影響兩岸關係及飛航安全的事件,並已向對岸表達強烈的不滿與抗議......』
M503航路早在2007年就已劃定,但一直沒有啟用,2015年陸方啟用,當時兩岸還有溝通管道,經過協商,陸方同意只先啟用北向南航路,橫向的三條W航路則不啟用,何時啟用則有待雙方溝通『但是對岸在沒有經過雙方協商下片面逕行啟用,是完全沒有遵守國際民航規範,也罔顧飛安,不尊重台灣的草率做法,我政府呼籲各方相關民航公司不要使用這個此安全還有嚴重疑慮的航線!』
張小月並要求對岸必須立即停止相關飛航行動,並儘速協調雙方飛航單位啟動溝通,以確保飛安及民眾福祉『如果陸方一意孤行,將必須承擔任何影響兩岸關係的嚴重後果!』
林國顯則表示,三條W聯繫航路對台北往馬祖,以及台南、高雄往金門的航路會有衝突,在起降時必須相互避讓,以免發生飛安問題;2015年兩岸協商M503北往南航路時,陸方允諾「盡量往西帶」,張小月則表示,這樣的立場表示,是為了飛航安全,陸方逕自啟用,對往來飛機旅客的飛航安全,會有相當的影響。
這條航路啟用後,已有幾個陸籍或港籍航空公司班機使用。站在陸方立場,開闢並啟用M503航路,主要是因為大陸民航業飛速成長,像是珠三角就有廣州、珠海、深圳、香港、澳門等機場,華中和華南地區「塞機」情況嚴重,包括上海、福州、廈門等地,班機在空中或地面排隊已成常態,因此才需要開闢沿海的A470以外的航路。
M503和三條聯繫航路,都在上海飛航情報區內,只要國際民航組織同意,台灣沒有置喙空間,M503和A1等國際航路差異不大,從單向變成雙向飛行影響有限,倒是三條橫向的W聯繫航路,對防空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壓力,但也不至於會如部分媒體所說,會有「機密看光」的問題,而且現在民航機上都有識別器,在飛行過程中會不斷對外播送身分識別碼,民航機的速度、爬升率也和軍用戰鬥機不同,因此使用這三條航路的民航機,理論上我方並非無法辨別,但也不排除有電偵機或電戰機這樣的慢速機,偽裝成民航機飛行這條航線,因此還是會形成一定的壓力。
多數人通常分不清楚領空、防空識別區和飛航情報區的差異,領空有國際法上的地位,防空識別區要視該國的空防能力,爭取防空縱深,雖然沒有國際法地位,但是該國防空實力的象徵,飛航情報區則由國際民航組織管理,只要註冊核可了就是合法的,而所謂的「海峽中線」則是冷戰時期,美國逕自劃設的「勢力範圍」,同樣不具國際法地位。過去我空軍戰力遠超過對岸,因此雖有海峽中線,但我機活動從不受中線拘束,可說整個海峽都是活動範圍;1999年「兩國論」既出,共軍開始嘗試出海,中線由虛轉實,2001年南海撞機事件顯示共軍徒有膽量但沒實力,才有後來一連串的現代化建軍行動,如今共軍羽翼漸豐,2013年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2015年劃定M503,當時兩岸還有一點互信,因此陸方還願意承諾非經協商,不啟用三條W聯繫航路,而今逕自宣布,表面上看,一條劃在上海飛航情報區內的航路,台灣本來就無從置喙,實際上代表陸方在處理與台灣相關的事務時,已經因自身綜合國力的增強,逐漸走向「我說了算,不跟你談」的方向,不在意台灣的反應。像是陸方推動卡式台胞證、給予在大陸求學、就業、創業台灣人國民待遇,納入「五險一金」保障等,大陸方面不但都是單方面宣布政策,同時揚棄過去組團採購、契作式的「讓利」,改採「你來,就有優惠」的「直銷」式讓利,台企也許限制愈來愈多,但台青卻可以在當地就業創業,這一切作為,顯示陸方的自信,而自信來自多年累積的實力。M503航路啟用,當然會給台灣空防帶來壓力,但國際現勢本就是以實力做後盾,兩年多前兩岸領導人還能風光會面,兩年後台海卻被學者認為可能成為第三次世界大戰的起火點,孰令致之,值得思考。陸委會要陸方「自負後果」,但問題是台灣豈有講硬話的實力?難道不怕被人看破手腳,知道你只是走夜路唱戲,為的是給自己壯膽?
中國早於2015年即宣布M503航路。(中國AG600飛機/湯森路透)
投書:M503-中國開始清理兩岸外交戰場
2018年01月07日 上報
夏若蟬 ※作者為公務員/社民黨黨員
中國在未與我國事先溝通協商之前提下,片面啟用M503北上航路及W121、 W122及W123銜接航路。我國政府從陸委會到民航局,除要求對岸立即停止相關飛航活動外,並盼儘速與中方溝通,稱「如陸方一意孤行,將必須承擔影響兩岸關係的嚴重後果」。
持平而論,受限於當前國際情勢下,我政府能夠反制作為的能力實在有限,除了被動提升防禦態勢外,僅能於文字上表達嚴正抗議。其實,這起事件不啻為一全民了解參與國際組織重要性之契機,政府應善加把握。
強化參與ICAO正當性
當前外交部之國際參與部分,除了行之有年卻未見成效的每年9月聯合國大會案外,最重要的就是世界衛生大會(WHA)、國際民航組織(ICAO)及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
以三年一次的ICAO大會為例,外交部皆會擬定說帖並請各駐外館處籲請駐在國政要以致函或發言的方式尋求支持,甚至拍攝了微電影向外宣介「無縫天空」(seamless sky)的重要性。平心而論,無縫天空是極佳之訴求,惜宥於當前國際政治現實下,我國於有意義參與(尚非申請成為締約國會員)ICAO上仍只能徐圖進展。
2013年時任民航局長的沈啟好不容易首度以「理事會主席特邀貴賓」的身份受邀出席第38屆ICAO大會,當時距離上一次我國出席ICAO大會已經有42年之久。惟2016年在蔡英文總統上台及中國全力封殺之情況下,我國未能受邀出席第39屆大會。M503航路事件不失為我政府良好契機,向外界加強說明參與ICAO之必要性,同時向國際社會強化我爭取出席2019年第40屆ICAO大會之訴求與正當性。
ICAO功能
我政府爭取有意義參與ICAO最有力的論點在於飛航安全,這當中包括取得即時飛航資訊。ICAO做為一聯合國專門機構(specialized agency),在ICAO公約憲章第84條訂有爭端解決(settlement of disputes)機制,第85條訂有仲裁程序(arbitration procedure),第86條訂有上訴條款(appeals),甚至第87及88條訂有懲罰(penalty)條款。
儘管ICAO公約適用對象為締約會員國(contracting State),兩岸之間的航路爭議目前未能適用,但政府當可利用此契機,向外界善加說明我國以長期而言參與ICAO的必要性。換言之,在兩造同為ICAO會員的前提下,航路的規劃應得雙方同意,航路的取得亦需要獲得ICAO準許,如有爭議,ICAO理事會(Council)可適當介入。
而今日因我國並非ICAO會員,而中國在明確取得ICAO准許劃設M503航路前提下佔有法理優勢,我國政府雖表示將告知ICAO,但所謂告知,實際上是以何種形式而又具備多少效力,吾人皆知毋須持有高度期望。但倘能以此契機,向外界說明ICAO之功能及運作機制,亦能爭取更多外界認同及對我國艱難外交工作之支持。
非操之在我之外交紅利
再者,中國事實上早於2015年即宣布M503航路,當時由於馬政府時期兩岸關係和緩(對比今日「冷和」),我國在國際參與上的確得到許多「紅利」(dividend),前述之WHA及ICAO與UNFCCC皆然,我代表團多能獲得某種程度的參與(儘管是在中國的默許善意下)。
以2015年M503航路為例,當時由於我國民眾的反彈,中國政府作出了片面讓步,亦即M503僅開放南向航路,且實際飛行時向西移六浬(約11公里)。今日,中國對於蔡政府迄今未見善意,奇襲宣布啟用M503北上航路及其他三個銜接航路,我陸委會及民航局亦苦無籌碼反制,足證兩岸關係之長期發展及我國際參與,萬不能依賴中國單方善意,否則將對國家安全造成嚴重傷害。
中國涉台及外交兩系統之靈活運用
最後,中國此次啟用M503航路的內部決策機制,亦值得我方注意。中國前任駐聯合國特命全權大使劉結一數月前轉任中國國台辦副主任,目前盛傳將接掌國台辦。熟習國際組織運作之劉氏,深諳我國在國際組織參與之外交弱勢。此次突襲,料準我方將無法有效尋求ICAO或其他國際組織有效反制。
近年來,從王毅到張志軍,中國外交系統及涉台系統人馬互調,逐漸反映在對台政策越趨靈活。我國外交系統因長年不得參與國際組織,在國際組織的實務經驗(包括組織規章及議事規則)等歷練有限,且常侷限於正名或抗議矮化之層次。此雖為我國外交人員之非戰之罪,但面對中國涉台系統轉以清理外交戰場來向我方示威,我方應如何因應,甚值外交及國安系統思量。
中國片面啟用M503:空軍擬將IDF常駐澎湖,美媒籲川普派出航艦
2018/01/06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中國4日突然宣布啟用M503北上航線及相關銜接航線,距中國沿海最近的澎湖IDF中隊是否改為全年常態部署?空軍官員今(6)日說,只要有需求,隨時可配合,這是其中一個選項。
為強化台海空防戰力,軍方慎重研議,將每年夏季前進部署到澎湖的IDF戰機中隊,調整為全年常態部署,以爭取空防預警時間。
空軍IDF中隊是夏季時間進駐澎湖執行「天駒駐防任務」,中共軍機有任何動靜,IDF第一時間升空攔截。冬天因東北季風強勁,不利部署。這名空軍官員說,目前空軍還沒調整為全年常態部署,但如果有需要,隨時可配合調整,這是其中一個選項。
官員說,現在氣候異常,有時澎湖冬天天氣也很好,會按任務需要進駐。空防任務爭取時間很重要,澎湖IDF中隊距離近,一有動靜,可立即執行任務。
中國4日突然宣布啟用M503北上航線及相關銜接航線,行政院大陸委員會與國防部等相關部會表達堅決反對陸方使用未經協商的航路,要求立即停止相關飛航活動。國防部表示,如果侵入海峽中線以東區域、威脅台灣空防安全者,國軍必定攔截、警告與驅離。
中國突襲啟用M503「北上」航道,民航局約談業者停飛否則「後果自負」
國家安全會議昨天上午召集會議研商,總統府說,國安團隊目前正保持密切關注,並預作各項應處準備,同時與區域各方保持聯繫,確保國家與區域安全穩定。
共軍對台動作頻,美媒建議川普派航艦嚇阻
近來中共解放軍軍機頻頻繞台,又片面宣布啟動M503北上航線,引發台海緊張。華盛頓觀察家報發表評論認為,中國正拉高對台壓力,美國應派遣航艦打擊群接近台灣,嚇阻中國。
中國解放軍戰機近來頻頻繞台,又片面宣布啟動M503北上航線。總統蔡英文認為,中國近來的片面舉動影響區域穩定。政治評論家羅根(Tom Rogan)今天在華盛頓觀察家報(Washington Examiner)撰文指出,中國軍方的這些舉動讓人擔憂,也擔心這是入侵台灣的前置作業。
羅根認為,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應該下令美國航空母艦打擊群接近台海,提供台灣保證、嚇阻中國。此舉同時亦可提供美國海軍一個在中國附近珍貴的演訓機會。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在新年訓令中要求解放軍官兵要「不怕苦、不怕死」,這也讓羅根擔憂,習近平在鞏固國內勢力後,有意擴張中國在海外的影響力。
羅根指出,中國在南海建設軍事設施、拒絕對北韓施加有效壓力,都顯示中國意欲排除美國勢力。習近平堅信台灣獨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障礙,讓人無法排除中國對台灣展開新一波侵略的可能。
在這樣的情勢發展下,羅根分析,中國已經在試水溫,美國不可袖手旁觀。他呼籲川普,應該密切關注中國舉動。另外,川普也應仔細了解台灣向美國提出的軍售需求內容。
羅根也指出,川普應當鼓勵美國在歐洲、亞洲、太平洋與中東盟友對中國近來的舉動表達關切。法國總統馬克宏下周將至中國進行國是訪問,積極行動的時機已然成熟。
華郵專欄作家:美盼台國防開支增加一倍
華盛頓郵報網站今天刊出專欄作家潘文(John Pomfret)撰寫題為「中國真能拿下台灣?」的專文,主要引述東西文化中心(East-West Center)資深研究員丹尼.羅伊(Denny Roy)與塔弗茲大學(Tufts University)教授貝克力(Michael Beckley)近來的研究,兩人都質疑中國以武力犯台的能力及意願。兩人都認為,中國無法以武力順利統一台灣。
潘文曾任華郵北京分社社長,除專研中國,也關注兩岸事務,對中國的對台立場及台灣的政治與社會演變都有瞭解。他說,川普政府在首份國安戰略報告中,凸顯美國在印太戰略中對台灣的重視,更強調美國會維繫美台雙邊的「強健關係」,信守《台灣關係法》下的對台軍售承諾。
潘文還透露,儘管總統蔡英文宣示,希望台灣的國防預算能增加至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3%,然而,根據川普政府官員透露,美國希望台灣的國防開支能儘速增加一倍。
潘文指出,中國持續軍事現代化,將1/3軍事預算都用於台海戰爭的準備,美國和台灣必須持續合作,加強台灣的防衛能力。
他引述貝克力從戰爭歷史的角度分析,中國如果對台灣想採取「封鎖、入侵及戰略轟炸」這3種策略,都不會成功,原因是過去200年的戰爭史中,沒有任何一個透過封鎖方式、迫使一國交出主權的成功案例,1940年,美國封鎖日本,切斷97%資源進口,最後仍得靠兩顆原子彈結束戰爭。
如果解放軍入侵台灣,貝克力估算,中國第一天能派出最多的兵力為2萬6000人,之後每天約派出1萬5000人,但台灣也有自己的軍事部署,包括早期預警系統、沿海岸置火力、地雷及反艦飛彈等。
他更說,只要美國派出8艘潛艦,就能瓦解解放軍約4成的兩棲部隊兵力、「儘管可能會失去1艘潛艦」。
羅伊則指出,就算中國以軍事方式戰勝台灣,也將失去和平,更損害中國自身經濟及在亞洲的地位,他更以美國在阿富汗和伊拉克面臨的問題為例,提醒中國應思考借鏡。
《蘋果日報》報導,潘文也指出,根據學者從歷史角度分析,北京很難打下台灣,而即便真的占領台灣,也將面臨兩敗俱傷的慘況。
貝克力教授則是詳細分析中國對台灣採取的各種軍事策略可能性,但他認為,「台灣擁有事先預警系統以及部屬在沿岸的大砲、先進地雷及反艦飛彈。台灣還有快速部屬15萬兵力的能力,且台灣海峽僅10%適合進行兩棲登陸攻擊。」
延伸閱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