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ey Chao
國內兩大軍事雜誌《尖端科技》與《天生射手》專欄作家。
這篇文章(Stop the Bleed: 8 pitfalls to avoid in hemorrhage control)原作者為Peter T. Pons,出身MD的他,目前為科羅拉多大學醫學院緊急醫學部的教授
為因應近年來多件隨機槍手案例,而由白宮發起的<控制失血>全國活動,這兩年來獲得了相當的注意與支持:這類攻擊事件,再加上針對伊拉克與阿富汗戰役的傷亡研究,已經讓我們洞悉到,創傷後可預防死因的最主要項目,便是沒有控制失血(無論是內出血或外出血)!在處理心肌梗塞的狀況時,我們常說”心肌就是時間”,而在創傷也是類似的—我們現在終於更了解到”紅血球就是時間”,也就是對於創傷患者而言,每個紅血球對於其最後能否生存,都至關緊要!
也因為對此有了了解,有幾項原先被忽視的出血控制技巧,如今已成為訓練民眾成為反應人員/公共安全人員,甚至在各級醫療人員的醫療教育計劃中,幾個重要的項目:這裡面包括了以往只限於在手術室才使用的技巧—如對出血的位置採取填塞施壓,以及過去常被否定的做法—也就是使用止血帶!
除了使用止血帶外,填塞傷處也是重要的止血技能
雖然這些控制失血的技巧並沒有特別難以學習或掌握,但仍有一些處理之際應該避免的缺失,否則將會對創傷患者的最終後果,造成負面的影響
1.在發生危及性命的肢體末梢出血時,未使用止血帶或等待太久才使用
幾十年來的傳統教育都認為,在控制手臂或腿失血時,使用止血帶是最後的選擇,只有在所有其他的方法都失敗時,才該考慮使用止血帶;即使如此,在使用止血帶的時候,施救者往往是極度地不願意且謹慎,因為顧慮到最後可能導致受傷肢體被截除
關於止血帶有許多傳統的迷思,但反恐戰爭中的美軍案例卻逐漸在打破它們
但過去15年來戰場經驗,卻顯示採用建議的/民間的止血帶是安全的:美軍的資料顯示,在進入低血容性休克前就使用止血帶的創傷患者,其生還機會是那些發生休克後才使用者的9倍!此外,資料也顯示止血帶可以安全地使用在受傷的肢體上達2小時,而不至於有截肢的顧慮:事實上在美軍當中,沒有因為使用止血帶達2小時(含以內),而導致截肢的案例
而這段時間不僅遠大於多數美國創傷患者在市區或郊區所能獲得醫療的時間,也代表只要人員有接受過訓練,就不該在肢體出現危及性命的大量失血時,對使用止血帶有所遲疑—止血帶不再應該被視為控制失血的最後手段,而是首要選擇
2.沒有將止血帶繫緊到讓末梢脈搏消失
無論何時,在使用止血帶控制肢體末梢失血時,應該要緊到完全無法感覺到末梢脈搏為止,此舉才能確保,沒有血液能越過止血帶流入肢體末梢
這樣做法有兩個重要的原因:首先,若血液能流過止血帶,那代表傷者持續地在失血,這樣就完全沒達到使用止血帶的目的;第二,若止血帶沒有緊到足以妨礙動脈血液流動,那仍很可能會阻礙靜脈血液流動,而增加腔室症候群的可能性,而導致肌肉與神經的損傷
3.未使用第二條止血帶
在多數的案例當中,使用一條止血帶就能控制失血;但有些狀況是,即使止血帶已經儘可能地轉緊,但仍不足以控制失血,這類案例通常是發生在傷處位於肢體末梢,而止血帶已經固定在大腿上的情況
有時候傷者會需要兩條止血帶...因此再加上你訓練用的...你覺得可以永遠一條止血帶闖江湖嗎?
經驗顯示一條止血帶有可能無法控制失血,或是消彌末梢脈搏—例如當傷者大腿較粗壯,或是本人肥胖的情況,這時候應該不要遲疑地使用第二條止血帶:將其置於第一條止血帶上方相鄰處並轉緊,直到不再出血為止
4.間歇地鬆開止血帶
幾十年來,急救課上都會教導,只要當止血帶使用在肢體上時,每15-20分鐘就該將其鬆開,以便血液重新流動至受傷的手臂或腿:這個觀點是認為,因為血液重新流動至該處,讓新鮮氧氣可以供應,所以讓傷處更能承受止血帶,組織能存活更久;但如你所想的,放鬆止血帶的結果就是傷者又開始流血
除非兩個小時的限制已到,且手邊有其他替換器材,否則任意鬆開止血帶可能反而讓傷者更慘
在反恐戰爭初期,美軍也建議採用間歇性鬆開止血帶的做法,但結果是差點因累積失血而害死好幾名士兵,最後軍方改變了這項方式!目前的建議是一旦使用止血帶並繫緊後,除非出血的部位能以其他器材來加以控制,否則便不應該放鬆或卸除!
5.使用急造止血帶
當手邊沒有民用的止血帶時,許多人會試圖以現有的材料,去製作急造止血帶,例如使用皮帶,布條,繩索或鞋帶,但事實是急造止血帶不僅時常無法控制失血,甚至會衍生後續的問題
舉例來說,用皮帶來當止血帶通常不會成功,因為皮革太硬而無法被適當地旋緊來控制失血;而布條,繩索或鞋帶雖然通常能緊到足以控制失血,但材質通常是較薄較窄的,當所有的壓力集中在那樣小的區域當中時,通常會導致下方組織(如神經)的傷害;最後,許多急造止血帶並無法被繫緊到阻擋住動脈的血流,而只能作為靜脈用止血帶
急造止血帶真正的問題在於,你必須要兼具適當的器材,正確的知識與足夠的時間才能完成
傳統關於急造止血帶的教學會告訴你,把一條三角巾捲或折成大約2吋寬,然後再以某種轉桿將其旋緊;而多數民用產品,尤其是被美軍方面建議採用的幾款,都至少達到1.5吋的寬度,並附有轉桿:寬的止血帶不僅較能為傷者所忍受,也較不易造成下方結構的傷害
而實際上,急造止血帶需要具備相關程序的知識以及練習,才能及時完成;假使你沒有練習急造止血帶,或手邊沒有適當的材料,我的建議是乾脆以雙手直接施壓
6.以具止血成分的繃帶填塞傷處後,就假設狀況已受到控制
具止血成分的繃帶是民間即可取得的產品,通常是以含高嶺土/甲殼素成分的紗布捲;當以這類產品填塞傷處時,有幾個重點必須要記住:
A.首先,一定要能目視到出血點,若傷處都是血,那應該先輕輕地將血擦掉,以便能看到傷處出血的血管
B.第二,必須將繃帶放在目視的出血點上,並在填塞傷處的過程中持續施壓
像這樣傷處都是積血的狀況,若沒有先吸乾或舀出積血,再多的繃帶,也可能變成盲塞
C.儘可能將最多的紗布都填塞進開放傷處,這類產品多半長達12英尺,你的目標是想辦法讓這卷紗布全塞進傷處
D.第四,當傷處填塞完成後,必須在填塞完畢的傷處上方持續施壓至少3分鐘:因為這類產品不會自動生效,而有賴於你直接施加壓力,且也唯有填塞與直接施壓一起,才能控制失血!經由儘可能地以紗布填塞傷處,然後在上方直接施壓,才能讓壓力向下影響到出血的血管
E.最後,當施壓達3分鐘後,若失血已受控制,便應以彈性繃帶包裹該處,以確保填塞物不至移動;假使依舊在出血,那應該在上方填塞更多的紗布,並再度直接施壓(附註:譯者在2017年赴美接受NAEMT的TECC訓練時,會建議這時將原先填塞的材料移除,然後再重新填塞--因為持續出血代表原先的填塞物並沒有壓在出血點上方...請各位參考)
7.讓傷者的不適與痛苦影響你做必須的事
上述失血控制的處理(無論是使用止血帶,填塞傷處或直接施壓)會造成傷者不適與疼痛,許多人應該不會感到意外—近來軍方的報告顯示,即使士官兵們因爆炸截肢而導致須使用止血帶時,通常會認為止血帶造成的疼痛比傷勢造成的更嚴重!
鼓勵傷者和說明處理,和其他的急救技能是一樣重要的
但你不該讓傷患的疼痛與不適,影響你採取控制失血的必要步驟—告訴傷患你知道自己將做的事會給他們帶來疼痛,但此舉對於挽救他們免於失血是必要的,若情況許可,應儘快給予止痛劑
8.當手邊沒有止血帶或填塞器材時,不採取任何行動
若你沒有控制失血的器材,或是它已被用完時,還會做些甚麼?缺少止血帶或具有止血成分的繃帶,並不代表你應該放棄控制失血,即使沒有任何裝備,出血狀況通常能夠被控制甚至停止!
以雙手和體重在傷處上方直接施壓,對於減緩甚至阻止失血是有效的方法;而你能指出的唯一缺點,也就是這種失血控制方式需要時間才能生效,在許多案例中,會需要長達10分鐘甚至更久的持續施壓,才能夠阻止血液的流動,並讓出血點形成所需的凝固!最重要的事,在這段期間裡千萬不能放鬆壓力,然後觀察是否生效!因為鬆手只會讓出血再度繼續,並枉費原先所達到的一切效果
在意外事件現場,沒有器材並不代表無能為力
若手邊沒有具止血成分的繃帶,用一般的紗布甚至乾淨的布,也能夠進行傷口填塞,這兩者其實和具止血成分的繃帶同樣有效;但主要的差異在於時間—不像具有止血成分的繃帶(多數必須直接施壓至少3分鐘),用一般紗布或布料填塞傷口,需要直接施壓更長的時間
沒人應該死於無法控制的失血
就如同哈特佛協議提倡增進民眾在濫射槍手事件中的存活率一樣,沒人應該死於無法控制的失血,相關的技術與處理已在歷年的武裝衝突當中被證明有效—因此避免應用當中常見的錯誤與缺失,將有助於訓練有素的醫護人員與採取反應的民眾,增進失血傷患的生還率
上文承蒙 Casey Chao先生同意,引用他的「臉書」系列文章,特此致謝!
- Jul 11 Wed 2018 16:20
Casey Chao:控制失血時應避免的八項缺失
延伸閱讀:
Casey Chao:五個關於止血帶的迷思與警用急救包
Casey Chao:關於CAT止血帶的兩三事
Casey Chao:關於RATS止血帶的幾件事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