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指出,在93軍人節前夕,憶起在官校教書時最喜歡第七節下課後至黃埔湖畔看夕陽,尤其是從「先烈塔」眺望碧草如茵的校園,黃埔賓館旁扶疏倒影,綠鴨白鷺相映在斜陽外。(作者提供)
觀點投書:黃埔湖畔的英雄與懦夫
2018-09-02 風傳媒
廖念漢 *作者曾為陸官講師,現為奇策盟文宣部主任
懦夫在真正死去前就已經死過多次。勇者只品嘗一次死亡的味道。—莎士比亞
在93軍人節前夕,憶起在官校教書時最喜歡第七節下課後至黃埔湖畔看夕陽,尤其是從「先烈塔」眺望碧草如茵的校園,黃埔賓館旁扶疏倒影,綠鴨白鷺相映在斜陽外。操場上,橄欖球隊一如40年前奔馳廝殺,同學黃興祿的嘴唇幾乎咬穿,仍用舌緊抿著傷口,淌著汗水與血水不肯離場,有一年沒拿到冠軍,隊長帶著全隊理光頭爬進官校大門…,我初次體驗到甚麼叫做-「黃埔精神」。
坐在石階梯上,回想起學生住過的「百韜樓」,官校十棟如棋盤般的樓舍,均是以壯烈成仁的將領命名,而黃百韜這位英雄,是唯一「非黃埔系」的將領,為何他能贏得第一任校長-蔣介石之青睞?
民國十四年四月十五日黃埔陸軍軍官學校教導第一團第一次東征後全體官佐合影於梅縣。(取自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個有英雄卻不知敬重、愛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藥的!--郁達夫
官校學生樓名分兩種,一是以「抗日」殉國的英雄為名,如戴安瀾(黃埔3期)。另一是「剿匪」成仁的英雄為名,如劉戡(字麟書-黃埔1期);邱清泉(2期);熊綬春(3期);戴之奇(4期),胡長青(4期),張靈甫(4期);蔡仁傑(5期);戴雨農(6期);黃百韜(陸大特別班3期)。
上列十位烈士除戴安瀾、戴雨農外,其餘八位均曾參與抗日及剿匪戰爭,最年輕為戴安瀾38歲,最年長為黃百韜48歲,沒人超過50歲。有人說歷史是由勝利者所寫,因此在中華民國忠烈祠內的「剿匪英雄」,在中共早期則稱之為「蔣匪走狗」。如在孟良崮力戰殉國之張靈甫將軍,就曾被中共汙衊私生活腐化,是「蔣匪為美帝國主義培植的得意走狗」。對他在抗日戰爭中,成為「跛腳將軍」的英勇事蹟隻字不提。
戴笠(取自維基百科)
1979年之前,中共對國民黨抗日歷史是完全隱匿的,且死於國共內戰的國軍將領,不但不是英雄,而且還加以醜化。以黃百韜這位在「徐蚌會戰」戰敗自戕將領為例,在中共官方所所拍攝《大決戰-淮海戰役》中,像一位昏庸剛愎的司令官,不懂兵法戰術,輕易就誤入共軍口袋戰術。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于謙
黃百韜是否戰將?答案是肯定的,是否逃竄中被流彈擊斃,答案是否定的。黃在國民黨內是唯一「四無」的高級將領(無派、無系、無根基、無靠山)。其如無赫赫戰績何以掌領十萬大軍之虎符。有人說黃百韜像三國時的五虎將-黃忠,在戰爭末期出名,同屬臨陣當先、馬革裹屍的老將,實為貼切。
黃打仗,有兩個特點,韌和狠,就像官校橄欖球隊一樣,勇猛剽悍堅持到最後一秒。所謂韌,就是能夠堅此百忍,以意志力戰勝恐懼的臨界點,也就是說換了其他將領早就崩潰了。譬如豫東戰役,有解放軍「智多星」之稱的粟裕,用盡洪荒之力非要殲滅黃而後快,但是黃卻能在華野的人海戰術下,與解放軍血戰八晝夜仍屹立不搖。
作者指出,黃百韜這位英雄,是唯一「非黃埔系」的將領。(作者提供)
當陣地快要被突穿時,黃突然想到曾國藩的一句名言-「善弈者,每於棋危劫之時,一面自救,一面破敵,往往因病成妍,轉敗為功,善用兵者亦然」。頓悟後,他突然攀躍上一輛坦克車,握住車長的機槍高喊衝殺,率領著四輛坦克發動逆襲,創造國軍史上第一位中將帶隊衝鋒的先例,他的參謀長死勸活拉都無法阻擋。
這一幕讓所有官兵看傻了眼,回神後,全部跳出散兵坑,一起跟著坦克車前進衝殺,將蜂擁而至的敵人,一波波打趴在陣地前緣。最後全軍收縮在帝丘店周圍的村子裡,數萬官兵只能喝混濁的泥水,食物藥物也都極度缺乏,換了其他指揮官恐怕早已豎白旗,但黃憑藉個人指揮道德,鼓舞了全軍官兵戰鬥意志,最後終於等到援兵的到來。
第二是黃夠狠,絕不婦人之仁。戰況緊急時,凡是失陷的陣地,他不管上面還有自己的部隊在作戰,一律集中重炮進行轟擊,他說:「這樣可為作戰不力,失陷陣地者戒」。其韌、狠如此,故黃率領整編25師能夠轉戰千里,所向披靡。粟裕曾言,在一對一同等兵力下我非黃的對手。相信連陳毅、劉伯承都是如此,因為他們都曾是黃的手下敗將。
黃指揮的重要戰役計有:蘇北攻堅戰、南麻增援戰、豫東戰役等七大戰役。尤其是南麻戰役,使共軍徹底喪失沂蒙山區根據地,使華野進入最黑暗的艱苦時期。此役之後,黃贏得了-「百戰黃沙」的榮銜,
但所付出的代價是,中校營長、上校團長傷亡超過60%。
由於黃在豫東戰役立下頭等功,蔣介石親自為他佩戴《青天白日勳章》,這項殊榮讓黃這位行伍出身的雜牌軍將領感激涕零。據說,蔣曾問黃,你是黃埔軍校子弟嗎?黃回答不是,蔣拍拍他的肩膀說-「從今天開始你就是了…」;並頒給他一張總統府特別通行證第18號。
我自橫刀向天笑 去留肝膽兩崑崙 -譚嗣同
淮海戰役爆發後,黃升任第7兵團司令官,率部7萬人在「碾庄」被華野重兵集團包圍。黃在無險可守的平原上堅守了十五天,給華野造成了近10萬的巨大傷亡,戰局膠著之際,還曾讓粟裕緊張昏了過去。這比起湯恩伯的25大軍,在上海保衛戰只打了二周;王耀武10萬之眾,藉堅固的濟南城牆也只守一周,形成了強烈對比。
在「活捉黃百韜,全殲黃兵團」的政治動員令下,最後一刻終於來臨,在直屬部隊全都打光之際,黃解開口袋,徐徐的拿出總統府特別出入證,在背後書寫著-「1949.11.22黃百韜盡忠報國」,交予副軍長楊廷宴,囑其交給南京蔣總統,然後掏出配槍,高喊中華民國萬歲的同時,子彈已穿過頭顱。黃沒有驚慌亂竄,沒有死於流彈,而是從容的自我了斷,楊做了最佳見證。
至於歷史上多所陳述黃臨終前,有為何不架設浮橋等三個想不通的問題,隨著時代的變遷,答案已解密,那就是國防部作戰廳長郭汝槐,與參謀次長劉斐中將都是潛伏的共諜,他們把國防部擬定的作戰計畫(命令),副本同時傳到西北坡毛澤東辦公桌上,這個影響力絕對是不容忽視的。
直白的說,當年解放軍贏得勝利是靠「情報戰」,而非沙場上的「真槍實彈」。前金防部司令官劉玉章上將在《戎馬生涯五十年》一書中曾述及,蔣介石有次問他,為何東北60萬大軍,唯獨你的52軍能全軍破敵且撤出遼瀋,這位「常勝將軍」低著頭回答,報告校長:「因為學生沒有遵照國防部的作戰命令」。
英雄與懦夫就在一顆子彈 一念之間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爾今爾後,庶幾無愧。多少黃埔的英雄與懦夫,都在滾滾長江浪花中滔盡。傅作義、張治中等黃埔降將,也不過比黃百韜多活了二十年,卻在文革時期受盡毛澤東的奚落與羞辱;而湯恩伯病死在日本時,蔣介石對這位昔日頭號愛將,自言自語說:湯如果死在上海該多好!。英雄與懦夫,就在一顆子彈,一念之間。
作者指出,希望「823砲戰」是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最後一仗。如果炮聲再響,那將是徐佳青的台灣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戰爭,而黃埔湖畔漣漪不起,因為已無英雄與懦夫。(資料照,陳韡誌攝)
因為沒有了中華民國 民進黨的台獨戰爭 黃埔湖畔將無英雄與懦夫
最後,誠摯的盼望,海峽兩岸永遠不要硝煙再起,萬里青山埋的都是張自忠、戴安瀾的忠靈骸骨。至於「823砲戰」,希望是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最後一仗。如果炮聲再響,那將是徐佳青的台灣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戰爭,而黃埔湖畔漣漪不起,因為已無英雄與懦夫。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