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ng

 

圖:【翁履中觀點】報告蔡總統,美國人不想為台灣打仗怎麼辦?

★ ★ ★ ★

1.png
作者指出,有了《臺灣關係法》,美國政府必須堅持在維持和中共政權的外交關係時,也必須堅持「臺灣的前途將以和平方式決定」。圖為總統蔡英文接見「美國在臺協會」(AIT)主席莫健。(資料照,取自總統府)

黃奎博觀點:台灣納入美國軍演的紅線與地雷

2019-04-13  風傳媒

黃奎博   *作者為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副院長、外交系副教授。

《臺灣關係法》未來展望

美國國會立法40年之後,促進美國在西太平洋外交、經濟利益的《臺灣關係法》(Taiwan Relations Act,屬美國國內法)仍一字未動的存在,而且仍繼續成為美國臺海政策的基石之一。

《臺灣關係法》讓美國政府得以持續與臺灣島及澎湖列嶼的人民維持外交以外的諸多關係,包括「提供防禦性武器」,以及「抵抗任何訴諸武力、或使用其他方式高壓手段」危害到臺、澎等地的安全與生活制度。

《臺灣關係法》也規定美國政府可以和根據在臺、澎地區法律所成立的組織與機構,包括美國官方不承認的中華民國政府,甚至包括「任何接替的治理當局」互動。換言之,這個法律也為美國政府保留了彈性,萬一中華民國政府被中共政權以外的政治組織或機構所推翻或接替時,美國政府也可依該法繼續與治理臺、澎地區的政治組織與機構打交道,以維護與促進美國利益。

根據《臺灣關係法》所成立的美國在臺協會(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簡稱AIT),總部設在距華府只有一橋之隔的維吉尼亞州阿靈頓郡,有若干設計是仿效1972年12月日本與中華民國斷交後,以民間團體身分成立、總部設於東京的交流協會(Interchange Association(Japan))。AIT臺北處的處長等於是美國駐我國的最高代表官員,率領美國政府官員與我政府進行官方互動。AIT的功能幾乎與美國其他的大使館一樣,其大約450位職員的規模,則是美國北京大使館的一半。在可預見的未來,剛搬到臺北市內湖新址的AIT顯然將繼續肩負維持及開展對我國實質關係的重責大任。

2.png
美國在台協會AIT內湖新館。(資料照,蘇仲泓攝)

此外,有了《臺灣關係法》,美國政府必須堅持在維持和中共政權的外交關係時,也必須堅持「臺灣的前途將以和平方式決定」。這樣雖然不是百分之百的保障了臺、澎地區的安全,但對這個地區的人民而言,至少是美國願為和平解決臺灣前途而背書。

依據主張和平決定臺灣前途的《臺灣關係法》,美國可以鼓勵或催促兩岸政府進行政治協商,也可以選擇不介入,以免激化臺海局勢;美國可以協助臺灣「維持足夠的自衛能力的防衛物資及技術服務」,也可以某些更積極的形式介入臺海局勢。美國政府無論怎麼做,只要臺、澎地區的安全與生活制度不受外力脅迫而改變,美國在西太平洋的外交及經濟利益又不致受損,都符合《臺灣關係法》立法意旨。

另外要注意的是,《臺灣關係法》因為內容有頗大的彈性,讓美國行政部門有許多自由心證的地方,有時可見美國行政部門據以作出讓中共政權認為違反兩者間三公報的行為,但該法不是讓美國政府激化對北京當局關係的法律工具,因為該法規定美國要「維持及促進美國人民與臺灣之人民間廣泛、密切及友好的商務、文化及其他各種關係;並且維持及促進美國人民與中國大陸人民及其他西太平洋地區人民間的同種關係。」

3.png
蔡英文總統接見總統「美國在臺協會」(AIT)主席莫健。(取自總統府)

最後,去年在美國另行通過的《臺灣旅行法》(Taiwan Travel Act,2018年3月)、《亞洲再保證倡議法》(Asia Reassurance Initiative Act of 2018,2018年12月)與我國有關的部分,都不超過40年前《臺灣關係法》的規範內容。但此刻正於美國國會等待審查的《臺灣保證法》(Taiwan Assurance Act)草案,主張將臺灣納入美國主導的軍事訓練演習中,卻有可能逾越《臺灣關係法》劃定的範圍。

目前我國與美國的軍事合作未有任何公開的明文規定。《臺灣保證法》前述的提案內容或許可以《臺灣關係法》廣義解釋之,亦即要求將臺灣納入美國軍演與訓練符合美國應「使臺灣能夠獲得數量足以使其維持足夠的自衛能力的防衛物資及技術服務」條文中所稱的「技術服務」。但倘若中共政權視此為美國將臺灣「軍事盟邦化」的一步,可能使臺海出現重大變數(例如中共進一步武嚇或逼使臺灣方面上談判桌),恐怕是《臺灣關係法》立法諸公當時未能預料或樂見的。

★ ★ ★ ★

photo.jpg

美軍麥康貝爾號驅逐艦。(美國海軍官網) 

美參議員提案促美台軍演,VOA訪台灣學者:已觸及兩岸紅線,恐形成新台海危機

2019-03-27  美國之音 / 風傳媒

美國參議院共和與民主兩黨的一些參議員星期二提出議案,謀求加強美國與台灣的關係以及提高台灣在國際社會的地位。

參議員外交關係委員會中的民主黨資深參議員梅南德斯和共和黨的柯頓和克魯茲等參議員共同提出了「2019年台灣保證法案」,授權川普政府審視國務院有關台灣關係的指針,並要求國防部爭取在軍事訓練和演習中包括台灣。

在此前已經成為法律的台灣旅行法案中,美國國會認為美國在對台灣關係上實行的自我限制對美台關係造成負面後果。

星期二提出的「2019年台灣保證法案」要求國務院的對台關係指針應以「深化和拓展美國和台灣的關係」為目的,還要求國防部努力讓台灣參加雙邊和多變的軍事演習。

習近平自從在中國掌權之後,對台灣進行了多方面打壓,包括不斷派出軍機和軍艦對台灣繞島巡航,還在今年年初的一次講話中表示決不承諾放棄對台灣使用武力。美國參議院這項法案有關推動台灣參加軍演的內容無疑會令北京不快。

台灣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系教授陳鴻瑜對美國加強與台灣關係、保障台灣安全表示沒有問題,但是認為台灣與美國舉行軍事演習不宜一蹴而就。

他說:「要保證安全的方式有很多種,非常多種,可以先開始軍艦的互相訪問,友好訪問,諸如此類的,採取一個漸進的方式。不要一下子就舉行軍事演習。」

陳鴻瑜教授說,即使台灣參加軍事演習也最好從多邊演習開始,例如在東南亞的很多多邊演習,這些美國可以正式邀請台灣參加。他還說,多年以來,台灣與很多國家都沒有軍事合作關係,如果舉行沒有明確定義的雙邊軍事演習,不免會引起區域的緊張,北京也會有很激烈的反應。

陳鴻瑜教授說:「現在的問題是比較敏感的。台灣不想跟中國之間有任何的衝突。 所以希望,如果是美台之間的雙邊,那要看是哪一類的演習,因為怕引起兩邊關係的緊張。因此要看美國的這個法案怎麼的界定,美國和台灣之間的軍事演習,如果只是人道救援,這個應該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台灣政治大學教授、軍備控制與國際安全專家袁易認為如果未來美國行政部門同意這項參議院議案的方向,會有發生危機的可能。

他說:「軍售的問題已經行之多年,說實在的,新意不大。但是做兩軍的軍演,勢必會觸及到兩岸最根本的紅線。如果說走到那一步,我估計就會形成新的台海危機。」

不過袁易教授表示,目前還只是國會的舉措,還要觀察行政部門的意向,而且很可能是國會議員著眼於美中台這個三角關係的行動。

他說:「從1979年以來,也歷經了無數次所謂的危機、或者說是轉機,美國國會對台灣進行極為友好的倡議也不是第一次了。基本上是在目前的台美、或者美中台三角關係裡,有一個聯動的跡象。我是說跡象,因為基於美中關係目前屬於一個比較緊張的低潮,有一些參議員想使用這個機會,把美中台這三個關係串在一起。」

中國在南中國海咄咄逼人的態勢引發周邊國家以及美國的關切。美國在南中國海進行了多次自由航行行動。中國除了表示抗議外,還派軍艦跟踪美國艦隻,其中一次中國軍艦從美艦前方幾十公尺的地方試過,險些發生相撞。

此外,美國和中國目前正處在貿易戰的休戰期,雙方高級官員一直在進行談判,但北京至今仍然沒有接受美國提出的知識產權保護、阻止網路盜竊以及進行結構改革等要求。

美國與台灣自從1979年以來不再有正式外交關係,但是根據美國的台灣關係法,有保障台灣安全的法律義務。美國是台灣軍備的主要提供者。五角大樓說,自從2010年以來,美國向台灣出售了150多億美元的軍備。

眾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中的資深共和黨議員麥考爾計劃在眾議院提出加強美台關係議案。在參眾兩院都通過的法案最後須經總統簽署才能成為法律。

★ ★ ★ ★

photo.jpg
圖片來源:網路

【翁履中觀點】報告蔡總統,美國人不想為台灣打仗怎麼辦?

2019-03-22 奔騰思潮

翁履中 / 美國德州Sam Houston州立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 

如果友邦受到敵國入侵,向台灣請求出兵救援,你願意支持政府派出台灣子弟,冒生命危險赴海外參與戰事嗎?台灣或許永遠不會被問到這個假設性的問題,可是我們卻一直拿同樣的題目問美國,而且還不等對方回答就自己給了答案。

根據美國杜克大學執行的台灣國家安全調查(Taiwan National Security Study)今年初公布的最新資料顯示,有百分之六十八的台灣民眾相信,只要台灣不主動挑釁中國,但卻遭到中國以統一為目的發動戰爭,美國一定會出兵力挺。而就算是因為台灣主動宣布獨立引發中國對台動武,也有將近半數的民眾認為,美國會基於捍衛民主價值來協防台灣。不只是一般台灣民眾有這樣樂觀的看法,連執政的民進黨政府都表示認同。然而,在樂觀的期待背後,政府其實並不是對現況完全無知,只是為了對抗中國,刻意不把美國協防台灣的各種先決條件向民眾說清楚,講明白。

今年二月,蔡英文總統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記者專訪的時候就表示,台灣要有承受第一波攻擊的能力和心理準備,因為在第一波的攻擊之後,國際社會應該就會援助台灣,不會看著台灣人民傷亡仍棄台灣不顧。總統的分析,其實並不是全無道理,由台灣承受第一波的攻擊,或許真的能讓美國和西方民主國家願意提供支援。只不過,台灣爭取的不僅是公開發言對入侵者發出譴責,還要真正願意出兵相挺,因此,台灣所要承接的攻勢,恐怕程度要比想像當中更嚴重,因為只有在傷亡透過媒體傳送到國際社會引起討論之後,西方民主國家才能以人道援助的理由,師出有名的介入台海爭端。不過,如果真的打算以人道救援為由,要求美國協助守護台灣民主,甚至爭取台灣國際地位的突破,我們還必須考慮美國民意是不是真的認為台灣值得守護。

雖然美國民眾對國際情勢的判斷或許並不精確,但是他們對於戰爭的利益考量卻不是完全無知。根據美國芝加哥商會針對美國民意與外交政策所做的長期民調,當民眾被問到支不支持美國出兵對抗中國入侵台灣?只有百分之三十五的美國民眾支持出兵協防,這個結果是各種美國可能涉入的海外衝突之中,獲得支持度最低的一項。同一份調查裡,有超過六成以上的民眾支持協防南韓及日本,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民眾支持為了日本對抗中國,卻不願意為了台灣與中國撕破臉,很明顯的,相較於協防美國在亞洲的其他盟友,美國民意普遍並不認為出兵保護台灣是符合美國利益的決定。(見下圖)

圖一:美國民意對出兵海外衝突區域的看法 (1986-2018) 

1.png
資料來源:美國芝加哥商會民意與外交政策調查年度報告(Chicago Council Survey: America Engaged, 1986-2018)
出處:作者彙整製作


川普就任以來,美國與中國的關係緊張,在華府政界不分黨派都認為要對中國更為強硬來保護美國利益,在美中有矛盾的氛圍中,美國對台灣的支持程度或許會增加,但卻絕對不會是沒有上限的兩肋插刀。因為就算華府起風了,美國政府對台灣的決策還是要看民意是不是也願意支持台灣才行。

從台灣角度來猜測美國對台海爭端的反應,大多數台灣民眾總認為美國會出手相助,可是,從美國民意來看,恐怕情況並不樂觀。回到最初的問題,如果台灣被要求出兵海外救援友邦,你支持嗎?如果你也覺得,為了其他國家犧牲並不符合台灣的利益,或許就能理解為何台灣沒有依賴美國的理由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神仙、老虎、狗 的頭像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