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
知名作家、海軍備役上校,曾任艦長。
獵雷艦 vs 潛艦 2019/04/15
由於獵雷艦是弊案,監察院主動展開調查,監委詢問海軍時,某高階將領說:獵雷艦不重要,海軍沒有需求。
監委是軍事門外漢,聽了這句話,會有何感想?
如果是我,會產生以下兩個聯想:
1. 海軍先前的決策是錯誤。
2. 明明沒有需求,卻列為優先建案,莫非另有所圖?
或許這就是調查小組,最終對海軍當初的決策將領提出彈劾的原因之一。
今天我想針對這句話,談一談獵雷艦的需求性。
需求是一種比較。
拿什麼比較?
當今最熱門的話題──潛艦。
潛艦
潛艦的重要性無可言喻,以致無論要冒多大的風險,耗費多少預算,決策者也一往直前,毫不猶豫。
可是,潛艦具備以下三個缺點:
1. 價格高昂:籌購已是一筆天文數字,整體後勤又是一筆天文數字。
2. 潛艦不適合「速戰速決」型戰爭:未來兩岸若產生衝突,那會是三、五年長期、全面的抗戰,或幾個月、幾週,甚至幾天的局部性戰爭?
3. 潛艦的優點是隱密,缺點也是隱密:一艘潛航的潛艦,別說敵人,自己的作戰中心都很難確定它的位置。因而派遣潛艦鎮守第一線,潛艦艦長必須面臨「戰或不戰」的決定。果真如此,你能相信一個海軍上校的判斷力?你放心把「和、戰」的權力交到他手中?
一次大戰,德國潛艦擊沉盧西塔尼亞號郵輪,造成198名美國人死亡,進而點燃美國參戰的導火線──此應為所有潛艦艦長銘記在心的教訓。
獵雷艦
獵雷艦的功能是清除水雷。
水雷布放的海域多半是「海運頻繁的近海」,這區域海底不乾淨,特別是台灣周邊淺水區,水質混濁,視距往往不到幾公尺,再再增加獵雷的難度。
不單我們,全球海軍都差不多。
2012年9月,美國與30盟國於中東「霍爾木茲」海峽進行掃雷演習,總共布放29枚水雷,兩週演習結束,找到的水雷不到一半。
獵雷的難度是因為在「水下」,就如同反潛,也在水下。
由於都在水下,「獵雷作戰」與「反潛作戰」的難度都不低。再加上相對於潛艦,水雷的造價只是九牛一毛,以致水雷成為「封鎖作戰」常用的手段。
例如二戰期間,美軍在日本近海,兩週內布放12,000枚水雷,重創包括海鷹號航母等65艘軍艦,605艘商船。
水雷不單可用於攻勢──封鎖敵人港口、水上航線;還可用於守勢──布放於自己海域,阻礙敵人登陸。
例如韓戰期間布放了3,000枚水雷,1991年波灣戰爭期間,伊軍布放了一千多枚水雷。
幾乎可以這麼說:只要發生區域衝突,水雷就是不可或缺的要角。
水雷封鎖還有一特色:它不是「兵戎相見」的衝突。
所謂兵戎相見就是:雙方展開實兵對戰!
水雷封鎖呢?
沒有「你一拳,我一腳」的流血衝突,而是偷偷布放水雷,封鎖海上航線,製造民心恐慌、社會動亂,進而重創經濟。
未來兩岸爆發衝突的可能型式,是全面、長期的流血戰爭,或封鎖海運、打擊經濟,不見血式的水雷作戰?
更別忘了,對岸擁有十萬餘枚水雷,數量高達全球三分之一!
獵雷艦是標準防禦性兵力,符合「防衛台灣」的國家戰略。
潛艦是標準攻擊性兵力,稍有不慎,足以挑起戰端,捅出類似德國擊沉盧西塔尼亞號郵輪的大簍子!
如果你是決策者,海軍建軍的優先是獵雷艦或潛艦?
原文網址:
http://yellowriver69.blogspot.com/search/label/58%3A獵雷艦%20vs%20潛艦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