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ey Chao
國內兩大軍事雜誌《尖端科技》與《天生射手》專欄作家。
寫在前面:截至去年八月的戰術戰鬥傷患救護指南,依舊告訴我們,在第一和第二階段是不會做心肺復甦術的-因為施救者風險高,傷患不會有起色,而任務也被耽擱;在第二階段唯一該為心肺功能終止者做的,是兩側胸部的穿刺減壓,以確認他是真的失去生命徵象;而非因張力型氣胸而失去其心肺功能
這篇文獻是調查在戰場環境設定下,創傷性心肺功能停止者在接受心肺復甦術後的狀況,並找出能預測其生還的因子
在民間到院前的環境設定下,發生創傷性心肺功能停止後還能生還的比率,據研究往往低到0-2.6%,因此很多人認為對這類傷患進行急救是徒勞無功的
本文獻是藉由對美國國防部的創傷紀錄研究,來找出八年(2007-2014)來在戰場上,曾接受過心肺復甦術救治者;另外更將傷患是在到院前或入院後才發生心肺功能停止,來進行分組,然後將兩組間的傷勢,後送時間,急救方式與到院前經歷程序進行比較與評估
結果的變數包括了生還至除役與生還達一個月;至於分類變數則以chi-square或Fisher's exact tests來進行分析;而連續變數則經由Wilcoxon tests來取得;至於生還因子的評估則藉由迴歸分析來進行
結果是
1.在582位傷者中,有75人生還達一個月(佔13%),且所有的生還者都被後送離開戰場
2.上述生還達一個月的75人中,有23人是在到院前即出現心肺功能停止;而52人是在入院後才發生心肺功能停止
3.在入院後發生心肺功能停止的傷患中,心肺復甦術搭配靜脈注射藥物和其生還達一個月是有關的
結論是在戰場環境下,那些接受了心肺復甦術的傷患有13%能活到一個月;在這份與戰鬥相關的創傷性心肺功能停止研究中,那些到院後才發生創傷性心肺功能停止的傷患裡,預測其生還的因子除了接受心肺復甦術外,也包括了經由靜脈注射藥物
臉書網友留言:
感謝特南大分享
剛好我有知道兩個國內創傷OHCA的數據
新北市消防局統計在104年創傷OHCA康復出院率0.96%,207人中只有2人 GCS15分出院
林口長庚醫院則統計2009年1月到2014年12月,創傷ohca 310人,只有5人存活出院,且僅1位意識清楚康復出院,是胸部穿刺傷併發張力性氣胸及大量血胸
然後今天去某醫學中心上課 和外科醫師閒聊
他才說到Trauma造成的ohca是不用做CPR的
不過目前好像還沒聽到有任何一個國家的EMS單位這樣做
希望未來有更多研究或是指引可以參考
Casey Chao 謝謝您的國內資料參照
太客氣了😁
Casey Chao 不 我說真的 許多資料如果沒有國內對照 許多決策者是既不信也不用的 如果國內外能同樣證實某些觀點 那對於改變就會有更大的效果
非常中肯!
除非法律能讓急救員現場決定是否繼續急救,不然我們還是要壓到進醫院移交呀.....唉
剛剛沒講清楚抱歉
醫師的意思不是不急救 而是創傷ohca 不做CPR這件事
其他的還是做
他有講一個原理但我不太記得了
以後有討論到再分享
不過這些都還不是現行的標準做法
我發現霧隱大儒會斷句真的有差
在下看特大的長文從來不覺得擠跟累(手機) 但某些粉專寫手的排版跟斷句
讓文章即使比特大的文還短 但仍看得很不舒服
Casey Chao 不敢當啊
今年不知道何時出新版呢,不過看他們出AAR reporting, 應該可以蒐集到更多實際的資訊
上文承蒙 Casey Chao先生同意,引用他的「臉書」系列文章,特此致謝!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