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我認為,國民政府在大陸失敗,蔣委員長最對不起的人,第一,是大陸的老百姓,第二,是抗戰歷史真相及抗戰中犧牲的二千餘萬的無名英雄。 

《郝柏村還原全面抗戰真相》:
對日抗戰一旦中國打敗,就是亡國 

2020/01/19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文:郝柏村、何世同

抗戰戰果對中國及世界的影響

我們看完八年全面抗日戰史真相應可瞭解:

中國如何取消百年不平等條約,收復失土;
中國如何從次殖民地晉升為戰後世界四強之一地位;
中國如何從百年積弱的農業社會成為現代化富強國家。

中國的八年全面抗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唯一的正義戰爭,是亞洲的主戰場。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向中、美、英、蘇等同盟國宣布無條件投降;九月二日上午,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在靠泊於日本東京灣的美國密蘇里號(Missouri)戰艦甲板上,向太平洋戰區盟軍統帥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將軍呈遞降書,二戰正式結束。

麥克阿瑟首先在降書上簽名,依次簽名的是美國代表、海軍五星上將尼米茲(Chester William Nimitz),與中國代表、國民政府軍令部部長徐永昌上將。其後,才按英國、蘇聯、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荷蘭、紐西蘭代表的順序,陸續簽名。由此簽署順序,可見中國在這場戰爭中的份量與地位。

更重要的是,在這些受降國中,中國是唯一的農業國家,也是唯一的黃種人國家,更是唯一剛擺脫列強不平等條約桎梏的次殖民地國家。就戰爭性質而言,對其他工業國家是霸權爭奪的戰爭;對農業中國則是反侵略、爭生存的正義戰爭。因此,我們的勝利成果最為珍貴,對中國、乃至全世界,都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中國人驕傲地「站起來」了

現在中國人在世界上站起來了;然而,究竟是什麼時候站起來的?

總有人認為,是一九四九年中國共產黨在國共戰爭中戰勝中國國民黨,取得大陸政權,讓中國人站起來的。其實不然,因為那是一場「中國人打贏中國人」的戰爭,輸贏只在改朝換代,或轉移政權,中國還是中國。而真正讓中國人站起來的戰爭,是「中國人打贏外國人」的八年全面抗戰,這場戰爭一旦中國打敗,就是亡國。

抗戰之前,列強在全中國劃分勢力範圍,東北、熱河、台灣為日本強占,關稅由英國人掌控,外國船艦停泊穿梭於中國海域與內河,外國人犯罪中國法庭不能審判,外國在中國擁有租界,可自由通商販毒,並享有片面最惠國待遇。加上鴉片戰爭以來,五次對外戰敗的鉅額賠款、利息,中國經濟幾乎崩潰,使得我們國窮民貧,主權不完整,成了比殖民地還不如的次殖民地。這種列強的剝削、掠奪與屈辱,中國人忍受了一百年。

抗戰軍興後,我們獨力對日本作戰四年多,一開始美國不聞不問,英國還落井下石。及至太平洋戰爭爆發,我們成為同盟國的一份子,不但牽制了日本陸軍的主力,使其不能轉用於太平洋戰場,還進入緬甸協助英軍作戰,慢慢贏得盟國敬重。開羅會議期間,蔣委員長與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邱吉爾平起平坐,開始建立我們應有的國際地位。

抗戰勝利之後,我們廢除了百年不平等條約,收復失土,擺脫了列強的欺壓與控制,從次殖民地一躍而為世界四強之一,並成為聯合國的創始會員國,中國人終於驕傲地站起來了,這就是我們抗戰勝利對中華民族的最大貢獻。中共今天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中,享有具否決權的常任理事國席位,正是中國國民黨領導八年全面抗戰勝利的成果。

如果中國在對日戰爭中戰敗投降,或蔣委員長有軍閥思想,與日本妥協,然後聯手打共產黨,世界歷史將是另一回事,中國必然永遠成為日本的附庸。

換言之,中國國民黨領導的國民政府,讓中國人站起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政府,讓中國人強起來、富起來。也就是說,今天中國富強起來的堅實地基,是國民政府打下來的;而宏偉華廈,是人民政府蓋起來的。這是中華民族歷史一棒接一棒的成果。朝代有興衰,政權有更替,在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中,國共兩黨前後傳承,展現近代中華民族復興的夥伴關係。

一九四九年中共打贏了國共戰爭,大陸對這段歷史要怎麼寫?我沒有意見。但早年中共基於對蔣委員長及中國國民黨的仇恨,全盤否定了後者在抗戰中的領導與功勞,歷史絕不會接受的。此乃中國自外於二戰的主角地位,無怪乎歐美等西方國家忘記中國曾是同盟的角色,甚至日本政府對侵華歷史終未能深切檢討與誠心道歉。

我認為,國民政府在大陸失敗,蔣委員長最對不起的人,第一,是大陸的老百姓,第二,是抗戰歷史真相及抗戰中犧牲的二千餘萬的無名英雄。

中國今天已是世界「超強」,也應該有超強的氣度;縱然在國共戰爭中與國民黨積了仇恨,但七十多年過去了,血濃於水的民族感情,應該已經衝破了黨派間的舊隙。因此,我很希望大陸新世代的領導人,能完全放棄內戰史觀,本實事求是的精神,將抗戰歷史放在各黨派之上,還給中國抗戰歷史的原本面貌。相信這不僅無傷於中共在大陸的執政,更會贏得全世界所有炎黃子孫的支持與向心。

2.jpg

一九四五年九月九日,在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大禮堂舉行的中國戰區受降典禮全景。(國史館提供)|Photo Credit: 遠見天下文化

喚起世界被壓迫民族的自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不論戰勝國或戰敗國,除了中國是農業國家外,其餘國家都是工業強權,在美國密蘇里號軍艦上接受日本投降的九個受降國中,也只有中國是黃種人國家,其他八國均為白種人國家;由此,正可突顯中國在二戰是唯一反侵略的正義戰爭,不同於各列強國家的爭霸與利益的爭奪。

中國作為一個戰勝的受降國,更對戰敗國完全沒有領土野心,真正表現了中國的王道精神。因此,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對淪為列強殖民地的弱小民族而言,起了很大的示範與鼓舞作用,喚起了他們民族自決的意識,鼓舞他們紛紛起而爭取獨立;從印度、緬甸、東印度群島、馬來亞,向四周幅射擴大,終於摧毀了西方列強幾百年來對全球的殖民統治。

這是我們抗戰勝利,對世界人權的偉大貢獻,具有重大意義。

★ ★ ★ ★

1.jpg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如果以九一八事變為抗戰開始時間,是自外於二次大戰,實乃自貶抗戰的光榮與驕傲。所以,吾人必須清楚瞭解,局部抗日行動與八年全面對日抗戰,絕不可混為一談。

《郝柏村還原全面抗戰真相》:
中共稱九一八事變是抗日戰爭起點,我難以苟同

2020/01/19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文:郝柏村、何世同

九一八事變並非全面抗戰的開始

中國的抗日戰爭打了八年,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八年全面抗戰」。這是被世人公認了八十年的事實,但中共卻認為,中國的抗日戰爭是從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算起;對此,本人難以苟同。

甲午戰後的中國抗日行動

從滿清政府甲午戰爭割台,至七七事變爆發,中華民族面對日本的侵略,採取了三個層次、不同形式的反擊行動:

一、民間反日或排日活動

借集會、遊行、示威、抗議等方式,表達對日本侵華民心激奮情緒的一種非武裝行動,雖持續發生,但不能算是「抗戰」。

二、局部戰爭或武裝抗日行動

中、日間的第一次戰爭,是一八九四到一八九五年的甲午戰爭,但實際仍為局部戰爭,甚至大多數中國人不知此事。一九二八年五三慘案發生時,國民革命軍退出濟南,繞道北伐,未與日軍發生衝突。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東北軍未行抵抗,只有馬占山、馬占海組織的義勇軍作自發性的武裝抗日行動。

此外,一九三二年一二八淞滬之戰,戰場僅在上海;一九三三年長城各口之戰,範圍不超出冷口至古北口之間的長城地帶。這些與日本的戰爭或武裝衝突,性質上都是「局部的」,時間都在日軍侵華的蠶食階段,結果中國均以屈辱妥協、或簽定停戰協定收場,故也不能算「全面抗戰」。

此外,台灣割讓予日本之前,即於一八七四年發生過原住民抵抗日本入侵之「牡丹社事件」;甲午割台之後,島內同胞多次起義武裝抗日,如一九七年北埔事件、一九一五年余清芳起義(噍吧哖事件)、一九三年霧社事件等,惟都屬於局部、短時間性質的武裝抗日行動。

三、全面對日抗戰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爆發蘆溝橋事變,全國同胞「地不分東南西北,人不分男女老幼」,全體起而抗日,戰線綿延一萬公里,戰場廣達五百萬平方公里以上;這是日本開始改用鯨吞戰略侵華的時期,也是中華民族全面對日抗戰的開始。

2.jpg
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八日至三月三日的淞滬之戰和次年三月十二日至三月二十四日的長城喜峰口戰役,都是局部性的抗日戰爭。|Photo Credit: 遠見天下文化

局部抗戰與全面抗戰不可混為一談

八年全面抗戰重要特質有二,一是全民、長期、連續的對日戰爭,絕非中途妥協、停戰的局部戰爭。這場戰爭,一直打到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取得最後勝利才停止。

其次是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關係。歐美學者基於「重歐輕亞」的傳統觀念,常以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德國入侵波蘭作為二戰開始時間,但這僅是歐洲大戰的爆發。又以一九四五年五月八日納粹德國投降為二戰結束日期,其實也只是歐洲大戰的終止而已,軸心國之一的日本還在頑抗。亦即,歐美國家以歐洲大戰的開始與結束當成二次大戰的起始與終止,完全是西方列強歧視中國,故意使用錯誤歷史的緣故。

事實是,從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中國全面對日抗戰為二戰開始時間,迄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投降,才是二戰結束的日期。中國是二戰期間,亞洲戰場的主角,成為二戰四強之一。唯有中國八年全面抗戰是以貧窮落後國家,對抗帝國主義反侵略的正義戰爭,不但恢復失土,取消不平等條約,且與英、美、蘇同為聯合國的創始會員國。

更有人認為,中國是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才對日宣戰,時間晚於一九三九年九月三日,英、法對德宣戰而爆發的「歐戰」。所以即便中國參加了二戰,也應從對日宣戰之日算起。

此一說法,故意忽略中國已經單獨對日本作戰四年五個月,發生過十三次大會戰的事實。其實宣戰並非交戰的必要條件,歷史上不宣而戰的戰爭非常多;以日本為例,至少就有日俄戰爭、侵華戰爭及一九四一年進攻英、美遠東殖民地的南方作戰,都是不宣而戰;難道這不算戰爭嗎?

至於七七事變發生,中國起而全面抗日的時候,沒有對日宣戰的原因,是中國當時並不知道這場仗要打多久?更不知道列強外交走向與國際局勢會如何變化?中國是一個貧窮國家,為獲得外援,建立國際交通線,與利用租界的保護作用,選擇了不宣而戰,實在是明智的考量。

進一步看,如果堅持以九一八事變為抗戰起始日期,可想國際間更不會承認這是二次大戰開始的時間點。更何況張學良的東北軍是不戰而退,任由日軍占領東三省,其間也僅有馬占山等義勇軍的局部抵抗而已。這與八年抗戰一開始即全民動員、轟轟烈烈投入的淞滬會戰,相差安能以道里計?

因此,中國八年全面抗戰是二次大戰的開始,也是二次大戰勝利結束的戰場,是與英、美、蘇四強聯盟,對付軸心國作戰的主角,這是全中華民族世世代代的光榮。如果以九一八事變為抗戰開始時間,是自外於二次大戰,實乃自貶抗戰的光榮與驕傲。所以,吾人必須清楚瞭解,局部抗日行動與八年全面對日抗戰,絕不可混為一談。

3.jpg

★ ★ ★ ★

下列文字引用網址:
https://www.books.com.tw/web/sys_serialtext/?item=0010841280&page=3

內容簡介

  ★來自「抗戰老兵」郝柏村第一手的記錄,還原中國近代史上最重要的抗戰實況。
  ★ 收錄抗日戰爭史的重要文書、珍貴史料照片,以及20餘場重要戰役的攻防示意圖。

  「我是一個全程參加過八年抗戰的老兵,對抗戰有一份親歷的感受;但自一九四九年國共戰爭之後,這一頁中華民族最偉大、最壯烈歷史的真相,受到了很大的掩蓋與扭曲,令我內心感到十分難過。」──郝柏村

  八年抗戰是一場改變中國發展的總體戰,其影響政治程度之深遠,迄今仍餘波不斷。有鑑於此,郝柏村先生以一個「抗戰老兵」的身分,重新檢視這段可歌可泣的抗戰史,詳細記下大小戰役的幕後點滴,輔以大小戰役的作戰圖,還原了這場戰爭中國軍的作戰軌跡,這不只是緬懷過去的血淚與榮耀,更是還原抗戰真相的重要紀錄。

  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於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中國對日本的反侵略戰爭,結束於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的投降。其間,中國打的時間最長、犧牲最慘重,對世界人類的貢獻也最大。遺憾的是,這段轟轟烈烈、可歌可泣的史實,不僅被英、美等西方國家刻意忽略,更由於政治立場的分歧和歷史的糾結,在兩岸遭到不同程度的隱埋、淡化或扭曲。

  有鑑於此,「抗戰老兵」郝柏村近十餘年來,傾心傾力挖掘八年全面抗戰歷史的真相,不僅努力爬梳相關文獻,並親自到二十二場會戰現場探勘。本書是郝柏村繼《郝柏村重返抗日戰場》後的最新力作,隨著一幅幅抗戰歷史圖像的建構與還原,讀者將能深刻了解八年全面抗戰對中華民族的意義,及其在世界歷史上應有的定位。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郝柏村/口述

  一九一九年生,江蘇鹽城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十二期砲科、陸軍大學二十期、三軍聯合參謀大學、美國陸軍砲校高級班、美國陸軍參謀大學畢業。陸軍一級上將。曾任中華民國總統府侍衛長、陸軍總司令、參謀總長、國防部長、行政院長、中國國民黨副主席等。

  相關著作有《無愧:郝柏村的政治之旅》、《郝總長日記中的經國先生晚年》、《八年參謀總長日記(上)、(下)》、《郝柏村解讀蔣公日記:一九四五∼一九四九》、《郝柏村解讀蔣公八年抗戰日記:一九三七∼一九四五(上)、(下)》、《郝柏村重返抗日戰場(增訂版)》、《郝柏村回憶錄》(以上均為遠見天下文化出版)

何世同/編校者

  一九四七年生,湖北鄖縣人。陸軍官校三十七期、三軍大學陸軍指揮參謀學院一九七七年班、戰爭學院一九八
年班。歷任戰爭學院戰略教官、外島步兵旅長、空降特戰旅長、空降特戰中心指揮官等軍職,一九九年晉升少將。一九九四年退役後,先後獲得淡江大學法學碩士及中正大學歷史博士學位;曾任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講座、崑山科技大學專任教授,二一二年退休。著有《戰略概論》、《中國戰略史》、《殲滅論》等專書。

目錄

自序
第一章 重返抗日正面戰場的意義
第二章 帝國主義對中華民族之侵略
第三章 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策略
第四章 九一八事變發生的背景與過程
第五章 日軍蠶食期間國民政府的抗日策略
第六章 西安事變的歷史背景及影響
第七章 國民政府全面抗日的基本戰略─持久作戰
第八章 抗戰勝利的主因
第十章 正面戰場第一時期戰役─以空間換時間
第十一章 正面戰場第二時期戰役─持久消耗
第十二章 正面戰場第三時期戰役─聯盟作戰
第十三章 敵後作戰
第十四章 海軍與空軍作戰
結語  抗戰戰果對中國及世界的影響 

自序

  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歷史上是空前的,距今已八十年,但世界學術界對於二戰起於何時?終於何時?似仍無定論。近年英國學者芮納.米德(Rana Mitter)教授著作《被遺忘的盟友》(Forgotten Ally: China’s World War II, 1937-1945)一書,客觀論述中國在亞洲戰場對二次大戰的重要性與貢獻;作為二次大戰亞洲戰場的代言,米德教授對中國遭盟友的遺忘、忽略深感遺憾與痛心。我認為,一個五百萬平方公里的戰場,經歷八年血戰,流血犧牲人數達二千二百萬人,逃難者五千餘萬人,四億人流淚的悲慘歲月,竟被歷史遺忘了,這是二十世紀文明世界的恥辱,作為現代文明國家更不應因執政黨的更迭,改變過去的歷史真相。

  就中華民族立場而言,中國戰場是二次大戰歷時最久,始於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對日本的反侵略戰爭,終於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投降止,二戰戰事開始與結束都是在中國戰場,與米德教授著作所述是一致的。我們中華民族是二次大戰最重要的東方主角,唯有中華民族是首先發難的反侵略正義戰爭;而歐美日等列強都是爭霸,如果以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德國入侵波蘭為二戰啟始,終於一九四五年五月八日德國投降日,這是西方列強傳統「重歐輕亞」的錯誤結論。

  中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主角之一,獨力抗戰四年多,主導亞洲大陸的戰爭而取得世界四強之一的國際地位,並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然因一九四九年中國大陸政權移轉,而把中國戰場的歷史真相掩飾,甚或隱埋。

  過去八十年中,國共兩黨分分合合,雖造成中國人民慘烈的悲痛,但就復興中華民族而言,兩黨路線不同,目標卻是一致的,都是大中華民族統一主義者,只有制度的差異,而無統獨的分歧。

  中華民族的復興與八年全面抗戰的歷史是不可分的,抗戰全期國共兩黨均以「抗戰必勝、建國必成」號召全民奮起,展現一致對日抗戰的意志與信心。國民政府領導抗戰勝利,取消百年的不平等條約,奠定了中國復興的基礎;人民政府則領導中國現代化發展的榮景。

  國共兩黨使中國取得了世界強權的地位,完全是中華民族現代化的夥伴關係,而非敵對關係。國共兩黨必須確認,我們是一百五十年來復興中華民族的主角,就中國國民黨而言,不但推翻了幾千年來的專制政體,並贏得抗戰的勝利;中國國民黨在台灣執政,更終結了槍桿子出政權的歷史,是對民主中國的偉大貢獻。

  從中國長遠的歷史來說,幾十年的分歧與矛盾就微不足道了,如同德法兩國本為世仇,現為歐盟合作的主體是一樣的。再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為例,德國於一九一八年十一月十一日向法國求和,簽訂《康邊停戰協定》而結束一戰,至二
一八年一戰結束百年之際,世界近八十個國家領袖共同出席了在法國舉辦的紀念活動,當年敵對的各國早已放下仇恨,彰顯西方國家對歷史的尊重。因此,中國八年全面抗日戰爭的歷史應該受到重視,戰爭歷史真相需要還原,為免除兩岸歧見、共同合作,現在正是重整抗戰歷史、重建抗戰紀念的時候;好比建造高樓大廈,國民政府打好復興中華民族的地基,人民政府從而建起民族復興的高樓,兩者是無法切割的。

  現在中國大陸是由中國共產黨執政,但執政的基礎就是抗戰勝利,沒有抗戰勝利也就沒有中共執政的可能。在中國大陸,兩黨的建國路線是有歧異的,但是建國目標是一致的,現在強調恢復抗戰歷史真相,對於中共所堅持的基本路線應是沒有影響的,爾後國共二黨基本路線如何統合,將在未來歷史演進中達成此一目標,所以我們希望中共年輕世代的領導人,應使爾後世代中國人以抗戰勝利為中華民族永誌的光榮。

  現代的中國已是世界強權,對全球人類應有很大的貢獻,如果不公開討論抗戰歷史,即漠視中國振興富強的原因,實不符大國的地位。中華民族堅持抗戰第一、抗戰到底的決心,並獲得最後勝利,國際地位由次殖民地躍升為世界四強之一,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絕非憑空造成。

  我認為,現在國共兩黨要共同還原抗戰歷史真相,發揚我們的國格,邀集全球的學者公開研究抗戰歷史,並站在全中華民族的立場,站在學術良知的立場,站在客觀的立場,站在對人類及世界影響的立場,中國人應能廣泛地接受各種論點,對中共政權不會產生任何不利影響,反能顯示現代領導階層恢弘的氣度,並為全中國人民世世代代共同景仰的一代。

  本書的撰述目的,希望此書能成為年輕世代必讀書冊,使其瞭解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真相。本人已達期頤之年,無力撰寫全文,但因親歷抗戰,對其勝敗得失的印象如昨,故提示抗戰歷史重要綱目,由年輕的歷史博士何世同將軍筆記著述,全文經本人複核,歡迎讀者指教。
 

郝柏村  謹識 二一九年三月三十日

內容連載 

我是一個全程參加過八年抗戰的老兵,對抗戰有一份親歷的感受;但自一九四九年國共戰爭之後,這一頁中華民族最偉大、最壯烈歷史的真相,受到了很大的掩蓋與扭曲,令我內心感到十分難過。雖然我在抗戰時是初階軍官,但在爾後所受戰略教育薰陶下,得以身歷其時的軍事素養;特別是近十餘年來,我仔細閱讀了蔣委員長八年抗戰的日記,解讀蔣委員長的苦心煎熬與鐵一般的意志,刻骨銘心地體會他堅持「抗戰第一」、「抗戰到底」的心路歷程,這使得我對抗戰的歷史,也得到比一般人更深刻的認知,遂產生了還原八年全面抗戰歷史真相的強烈使命感。
 
自兩岸開放交流以來,我一直就有一個到大陸的抗日戰場緬懷先烈,憑弔死難,並找回八年全面抗戰歷史真相的心願。慢慢想到,雖然抗戰結束超過一甲子,當年戰場的交通、地物、地貌及一些小的地形必然會改變,但是空間距離和山系、水系等大的地形卻不會變動,許多抗戰遺蹟、烈士埋骨處還保持原狀,可去實地查訪瞭解,以作為還原被隱埋歷史真相的基礎。於是自二
一四年四月開始,我展開了六趟重返抗日正面戰場的旅行。
 

抗戰歷史真相被隱埋的原因
 
八年全面抗戰的勝利成果,是全中華民族歷史與文化所累積的資產,非一黨一派的成就,應為全民所珍惜共享;任何扭曲、隱諱與淡化,無異於全民族的精神自殘。但其真相卻受到隱埋,究其原因,不外以下各端:
 

西方國家對中國的歧視
 
長久以來,西方國家普遍以一九三九年的德波戰爭,作為二次大戰開始的時間點,故意不將中國的抗日戰爭算在內。其原因,除了西方列強重歐輕亞的偏見,與種族歧視的傲慢之外,也應與英、美、蘇等國在二次大戰期間都對中國做了許多違反正義與道德的「不光榮」事情有關。如果將中國抗戰排除在二次大戰之外,就無損這些國家在戰爭中所宣稱的正義形象與既得利益。
 
一八年五月,我到倫敦參訪已闢為博物館的「邱吉爾戰時指揮所」,居然在館內書店中找不到一本關於中國參加二次大戰的書籍;我請他們再找找看,他們才拿出一張蔣委員長在開羅會議中,與羅斯福、邱吉爾的合影照片。

又如,英國當代兵學大師李德哈特(B.H. Liddell Hart)撰寫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History of The Second World War),被視為二次大戰戰史最權威之作,但書中隻字未提中國的抗戰。一九四二年二月,中國曾派遣精銳部隊十萬人,編組遠征軍入緬協助英軍作戰,並在仁安羌(Yenangyaung)解救英軍七千餘人,李書亦僅以「在英軍東西翼上還受到中國部隊的支援」寥寥數字,草草提到中國軍隊而已。凡此,不但悖離了價值中立的治史基本原則,也反映了西方國家故意忽略中國抗戰貢獻的傲慢偏見態度。
 

日本篡改侵華歷史
 
由於受到西方國家故意不將中國抗日戰爭算在二次大戰內的影響,連戰敗國的日本都有樣學樣,極力篡改歷史,以清洗其侵略罪行,諸如不承認南京大屠殺、不對慰安婦道歉、其政要頻向靖國神社戰犯牌位行禮等,使得我們八年全面抗戰的歷史真相更加晦暗不明。
 
一九七
年十二月七日,西德總理勃蘭特(Willy Brandt)頂著刺骨寒風,在波蘭華沙「猶太人死難紀念碑」前,向二次大戰期間被納粹德國屠殺的猶太人下跪道歉,反映了德國人戰後對侵略罪行真誠的懺悔與認錯,但日本人卻始終未曾面對歷史,好好反省過。
 

國共內戰的餘波
 
抗戰勝利已逾七十年,七十多年來兩岸關係的形成,其實是抗戰與內戰的餘波,且與抗戰與內戰的真相息息相關;但抗戰歷史在兩岸間都同遭不同程度的隱埋。事實上,抗戰是國民政府領導的,是一九四五年以前的歷史,國共兩黨始終同在抗戰陣營,雖然主從不同,但其貢獻是一致的,都應該認同抗戰歷史才對。
 
不過就中共而言,由於國共內戰的關係,尤其在一九四九年以後,初期反蔣餘恨極濃,不願彰顯蔣領導抗戰勝利的風光,而淡化隱埋抗戰歷史,乃人情之常,可以理解。惟影響所及,在大陸的年輕人長年接受官方訊息,也形塑了刻板印象,無從瞭解中華民族這段悲壯歷史的真相。因此我認為,國民政府撤退到台灣,最大的損失,應該不是失去在大陸的政權,而是抗戰歷史的真相沒有了;這在中華民族歷史上,才是最無可彌補的損失。
 
長期對年輕世代灌輸不正確的抗戰歷史,即在否定現代中華民族復興的起源。權力可以撰寫現在客觀的歷史,但不能改變掌權前的歷史,否則歷史將貶低其國格。

我以為,大陸現任年輕領導人,應以雍容大度面向全球;我們是二次大戰中唯一為正義而戰者,復興了中華民族使國家強盛,對此不但要有光榮感,更應積極去還原這段歷史的真相。
 
就國民政府而言,在失去大陸治權退到台灣後,由於國共戰爭失敗之痛,出現強烈的反共、仇共意識;對於抗戰歷史,只論國軍在「正面戰場」的功勞,忽略中共在「敵後戰場」的貢獻。這雖亦是可以理解的人情之常,惟同樣也淡化隱埋了一些抗戰歷史的真相,令人遺憾。
 
雖然大陸到現在,基本上還是在內戰史觀的思維下詮釋抗戰歷史,有些封閉。但我相信,蔣、毛之間的仇恨,隨著時間的流逝,以後會慢慢消失,屆時也就什麼都可以談了。因為,一個現代世界強國的後代,對內戰的恩怨是沒有任何情感包袱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