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ey Chao
國內兩大軍事雜誌《尖端科技》與《天生射手》專欄作家。
之前我們會一直覺得,軍方人員的戰鬥創傷模式會和老百姓不一樣(至少前者有防護裝備),因此不知道是否該將戰術戰鬥傷患救護TCCC的作法延用到民間,而這篇研究給了我們一些答案
它是以美國境內的民間濫射事件(Civilian mass shooting events,CMSE)為樣本,來了解其中的創傷模式,進而能在日後做出更完善的準備
本研究是以送往佛州勞德戴爾堡一級創傷中心的兩起槍擊案傷患為研究對象,記錄其創傷模式以及接受到的治療
結果在到院的十九名傷患中,其死亡率為五成五;
而傷患當中也有五成五,至少有一處肢體受傷與兩處主要血管傷害
六成三的傷者會需要骨科手術
三成二會進加護病房,其中一半需要長期用呼吸器
結論是單從事件中的肢體創傷案例,就證明止血訓練是有必要的(槍傷傷患入院後的治療,也會需要各項專科醫師的準備與協助)
★ ★ ★ ★
Casey Chao
國內兩大軍事雜誌《尖端科技》與《天生射手》專欄作家。
這篇是討論在較長後送時間的狀況下,戰傷止血方式的文獻
雖然止血帶與止血敷料的效果與救命能力都有相關研究;但這是在後送時間短於兩小時,甚至不到一小時的狀況之下(美軍與北約)
但是在斯里蘭卡的偏遠地帶甚至戰區,後送時間會長到四至六小時;而以他們的經驗,肢體末梢因血管創傷而出血的情況,可利用紗布填塞來處理
而在後送時間超過兩小時之際,他們更利用所謂升級版的氣球填塞法(upgraded balloon tamponade),來讓未受傷的部份仍能獲得血液灌流,這樣不同的作法,除了能控制失血,也減少了在後送時間延長的情況下,損失肢體的風險
斯里蘭卡能,我們應該更要能才對
臉書網友留言:
夏宜強
現在我們綁止血帶的位置也改成ㄧ律在肢體上段
謝分享,看一篇學一點。講到美國醫療費用的昂貴,這些人出了醫院不是更要被扒了一層皮嗎?
講到槍傷,想到Thunder Ranch的Clint講過的一件事。
他說,在美國,一個家庭遇到需要用槍自衛的機會比需要用滅火器的機會來的低。從這個思路推。在台灣,一個家庭需要叫救護車的原因是什麼?還一樣是燒燙傷嗎?
上文承蒙 Casey Chao 先生同意,引用他的「臉書」系列文章,特此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