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jpg

photo.jpg
《偷畫男孩》劇照。 圖/IMDb

 

《偷畫男孩》:
服從權威或追尋自由,
哪個才是「善盡職責的快樂」?

15 Jan, 2021 聯合報 鳴人堂 吳思恩

歷史上的德國曾是資本世界和共產世界的交界:引發歐戰的納粹作為極右的代表,與日後受制於蘇聯的東德鮮明對照,然而這兩種看似格格不入的意識型態,卻都曾以相同的教條規範人民。這段歷史也成為今日電影創作的兩種面貌,一為納粹對於藝術的詆毀,二為蘇聯對於創作的限制(例如第91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德國代表《無主之作》),兩種對藝術創作的迫害都指向同一個原因——極權。

《偷畫男孩》(The German Lesson)即是將鏡頭聚焦於「極右」的一部電影。本片改編自德國作家齊格飛藍茨(Siegfried Lenz)的作品、世界50大小說《德語課》(Deutschstunde)。《德語課》取材自德國表現主義畫家埃米爾諾爾德(Emil Nolde)在納粹時期遭到「禁畫」的真實事件,是戰後德國最為著名的小說之一,更被德國中學列為必讀經典。

本片採倒敘的方式,由在少年感化院的西吉被要求寫一篇題為〈善盡職責的快樂〉的文章開始,但他卻不知道該如何下筆,思緒也飄向了早已逝去、在二戰期間發生的肅殺揪心的往事。「善盡職責的快樂」這句話貫串全片,片中每個身為「德國公民」的人,都在努力克盡己責,但不是每種盡責的方式都與國家利益相符合。

人要選擇服從,亦或追求自由,是當時生活在德國的難題。西吉的父親顏斯是納粹黨的一員,他經常要求西吉監視畫家好友麥克斯,因為當時政府已經下了「禁畫令」,但麥克斯仍舊無視禁令照常作畫。

photo.jpg
《偷畫男孩》劇照。 圖/IMDb

「善盡職責」是否就能帶來快樂?

或許對父親顏斯來說,不論是為政府服務,或遵循內心的道德準則,都一樣會感到快樂。只不過,前者無需面臨殺身之禍,只要與政府站在一起,便能掌握他人的生命與自由;也不需要思索自由的意義,成為一個平庸的「惡人」似乎比較「快樂」。

更為諷刺的是,納粹黨人之所以會是「惡人」,很大原因在於德國輸掉了二戰,若當年軸心國獲得勝利,那麼世界的準則將被改寫。也因此在片中,即便英軍壓境,顏斯依舊要求大家整裝投入戰事,因為他的信仰已經完全服膺於納粹,他的快樂來自於他如此善盡職責。更因為直到納粹投降前,他所深信的真理依然完好運行,為了保有這份「快樂」,他必須更加地善盡職責。

顏斯的好友、畫家麥克斯所追求的「善盡職責」又是完全相反的面向。雖然政府下了「禁畫令」,但麥克斯依舊日日於畫布上塗抹,因為畫畫的能力、產出的畫作是他標誌自己的最大象徵。繪畫表現了他人生的每一次閃耀或蒙塵,不論是畫下他與好友顏斯愛上的同一個女孩,將顏斯成為納粹爪牙的醜態繪出,將髮妻的愁懼遺於白色畫布之上等等。他的「善盡職責」是記錄世間百態,記錄圍繞於他身邊的愛恨情仇。

這樣的記錄在當時足以成為罪狀,因為每一個不再信任國家的靈魂、每一個不再忠於國家的面孔,對於掌握政權的獨裁者來說,都足以撼動政權根基。獨裁者害怕那些藏在畫裡的寓意,期盼人民永遠愚鈍與天真,藝術的純粹在他們眼中複雜得可怕。因此,父親顏斯與畫家麥克斯的兩種「善盡職守」終將對撞,而橫躺在他們之間的就是西吉。

photo1.jpg
《偷畫男孩》劇照。 圖/IMDb

恐怖的幽魂仍在

西吉被迫與父親顏斯合作,但卻又為那些畫作所著迷;小小年紀的他在服從與自由之間搖擺,從未真正地與哪一方站在一起。「善盡職責」的意義,或許直到二戰結束後他才逐漸明白。

父親顏斯在二戰結束多年後返家,卻依舊按照納粹當年的規矩行事,將房中的畫拆除、燒毀。顏斯是離不開舊時代的人,因為他無法適應新的價值觀,也不願就此撒手任自己的信仰崩解。他固執地在自己可以宰制的範圍內,成立一個小小的納粹社會——而這樣的人,直到今日依然存在。

另一個無法脫離舊時代的人則是西吉,因為他明白如同父親顏斯一般的人仍然存在,甚至可能永遠存在。在父親顏斯放火將西吉過去偷藏起來的畫作燒掉以後,西吉開始竊取畫家麥克斯新的畫作,因為唯有將它們隱藏起來,才能永遠保存。

然而西吉忽略的是,這些畫作的價值從來不在於畫作本身,而是人們觀賞這些作品後所得到的啟發,那才是藝術真正的價值所在,也是藝術得以改變社會的一種方式。

西吉因為他的「善盡職責」而入獄,然而在監獄中,他或許才感受到真正的自由。他明白了自己生存的意義,也終於在服從父親或追求自由中,找到了自己該走的方向。他堅持寫下這段改變他一生的故事,如此他的職責才算圓滿達成——這次他不再偷畫,而是以創作撫平心中的紊亂,也以創作記錄這段價值觀搖擺的時光。

photo.jpg
《偷畫男孩》劇照。 圖/IMDb

腐敗的天堂

西吉藏畫的房子裡有許多動物的屍體,對比貼在牆上的畫作顯得特別有張力。這個小小的空間,正是當時德國的縮影,也是所有極權國家的縮影。這些國家弊端叢生,而人們對它視而不見。也許是因為害怕,也許是無能為力,那些弊病就如同動物屍體一般,沒有人敢觸碰,任其越來越腐敗。

然而在這些地方,也絕對會有一群「頑固」的藝術家們,不斷地創作。不論是以文字、圖像,或聲音,他們傳達自己的信念,也紀錄這個國家發生的悲劇;或者更單純地,想留住當時已經難尋的人性之美。這藏畫的屋子是納粹時代的世外桃源,也是西吉在這樣幼小的年紀能夠攫住的光輝。

直至今日,即便是轉型正義足以作為世界楷模的德國,仍有許多曾經的劊子手未被揪出,更遑論曾經的納粹佔領地中,幫助納粹迫害平民的人們。而當今世界仿若回到了戰期,困頓的生活與對未來的迷茫,彷彿將再次成為極端主義的溫床。導演期待透過《偷畫男孩》反思今日的反民主浪潮,提醒人們:若稍加懈怠,1930年代的德國就會再度於世界各地重生。

https://youtu.be/3THoThotvWE
若網頁無法觀看,則請點選 YouTube連結網址,前往 YouTube觀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神仙、老虎、狗 的頭像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