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參議員調整行程來台,由於到訪時搭乘軍機降落松山機場,引起國內政治派系論戰。記者黃義書/攝影
【專家之眼】
層峰移樽就教跌停板?
美機來台實無關軍演
2021-06-08 10:10 聯合報 /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
美國參議員利用休會期間出訪,本來並未安排訪問台灣,但卻臨時調整行程來台,由於到訪時搭乘軍機降落松山機場,引起國內政治派系論戰,各自解讀出不同結果。筆者受到多方質詢,本來不想理會某些毫無根據臆測推論,但因網路發言逐漸升溫,長者與好友多次敦促,因此被迫出面在此向各個不同陣營人士,同時當頭澆下這盆無情冷水。
首先必須指出,台灣確實在過去數年政治對立逐漸激化,以無所不用其極手段贏得選戰後,又無意修補對立所產生創傷,更變本加厲權力砍殺政治對手,確實就讓整個台灣社會走上極化分裂不歸路。態度立場極化後,就會讓思維判斷逐漸極端,因此更無法認清這個世界真實面貌究竟是什麼樣子。
所以社會輿論光譜上,將美國軍機降落松山機場,定位點從建構同盟協防關係、驗證未來派兵馳援、運補、營救政要與撤僑,真是五花八門無奇不有,但是所有臆測都顯然是低估軍事行動之複雜性,並且是在未就事實提出假設,再武斷做出過早論斷情況下,各個政治派系都端出能夠讓本身政治期待滿意之解讀內容;不過,所有這些結論恐怕都站不住腳,亦經不起任何合理檢證。
儘管諺語中有「一葉知秋」說法,同時更傳入西方社會變成“The falling of one leaf heralds the autumn.”版本;但是嚴肅軍事問題,只能腳踏實地用最笨也是最務實方法去驗證,不可能僅憑著虛晃一招就算將全程走過。更沒有任何國家軍事組織,膽敢憑著紙上談兵與稍作演練,就敢放心大膽派兵開赴戰場。
就先拿最被繪聲繪影地形容美機是來測試撤僑作業當案例講起;美軍針對撤僑行動是將其定位為「非戰鬥員撤離作戰」(Noncombatant Evacuation Operations),並且就此項作戰行動所須理解基本概念、掌握事項與作業程序,編寫出以編號JP3-68統一規範,厚達200頁之聯合作戰教則。
此份軍事準則最初是在2010年12月23日經過整理,讓該準則所採用「非戰鬥員撤離作戰」基本定義,符合美國國防部以「Evacuation of US Citizens and Designated Aliens from Threatened Areas Abroad」為題,編號3025.14之國防部訓令(Department of Defense Directive 3025.14)政策要求。該項準則再經2015年11月18日修訂後翻新;並且更在2017年11月14日經過準則檢討審查程序,再度認可其內容不必加以修訂後沿用至今。
從整個準則架構逐項討論美國政府各部會各個不同參與作戰行動單位,再加上地主國甚至再加上國際組織所承擔職能、協調與互動關係,再嚴謹定義其指揮管制權責,探討此項作戰行動之軍事計劃作為過程與需求,然後規範兵力部署與撤離作戰程序,並針對撤離對象設定處理流程與保護安置處所,再加上必要時適當之遣返作業需求,其實就可理解美國對「非戰鬥員撤離作戰」所抱持嚴肅態度。
因此從軍機在松山起降,就可以推論出這是在演練撤僑,實在是太過誇張。這就好像咳出像鵝毛般鮮血,最後被轉傳變成咳出兩隻天鵝般之可笑。光是將此去扯上撤僑都已經是匪夷所思,至於建構軍事同盟關係、驗證派兵馳援、運補、營救政要,恐怕要靠軍事小說家發揮想像力,來填補那些不可思議空白情節囉!
只是回過頭來,靜心思考當前情勢,為何以往美國參議員或是與政府相關人士來訪,不是沒有搭乘過軍機,只不過現在換個機種,就讓大家如此氣急敗壞胡亂遐想,請問這個國家在綠營主政下,是不是愈來愈不安全?以往參議院只要外交部次長與司長去機場接機,現在要層峰移樽就教,親自到機場來見面,台灣行情到底是為何會如此跌停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