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jpg

▲中國擁有的核彈頭數量,難以估計。(圖/CFP)

我們想讓你知道…
要讓北京願意坐下來與華盛頓商談此項軍備議題,在美國與俄羅斯達成協議之前,在這個面向上,恐怕絕對不太可能出現任何轉機。

2021年07月02日 10:30 ETtoday新聞雲 

張競
從華郵報導談中共核武建設與政策


7月1日美國華盛頓郵報同時推出三份涉及中國大陸核武建設之報導、評論與專家解析,顯然該報對於此項議題是有備而來,並且相當公允持平提供平衡報導論述與分析,就媒體立場與專業品質來說,確實是應當予以肯定。

這三份報導、評論與專家解析分別是由華郵國家安全事務與調查團隊,負責武器擴散事務議題專業寫作幕僚Joby Warrick,以「專家指出:中國大陸政在其西部沙漠地區新建超過百處導彈發射窖」(China is building more than 100 new missile silos in its own western desert, analysts say)為題,依據訪談相關專家,所撰寫之調查報導。

第二份則是以「主筆室」(Editorial Board)名義,在「華郵觀點」(The Post's View),以「意見:中國大陸正在建造更多導彈發射窖,因此美國與其會商軍備控制確有必要」(Opinion: China is building more silos for missiles. That makes arms control talks with the U.S. essential.)為題,所撰寫表達華盛頓郵報立場,但又未達到社論等級之政策評論。

而第三份則是由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核武政策研究計畫共同主持人James M. Acton,以「對中國大陸最新核武實力切莫亂了陣腳-美國政府應當會是老神在在毫不驚慌」(Don’t panic about China’s new nuclear capabilities - The U.S. government probably isn’t panicking, either.)為題,呼應前述華郵報導內容所撰寫之分析論述。

前述三份報導、評論與專家解析,刻意安排在同日刊登,顯然是經過精心規劃,因此國內媒體在轉述報導時,若只是摘取其中某份加以翻譯引述要義,其實是未能善盡媒體處理外電之應有職責,亦未達媒體處理新聞基本水準。依據其內容,整體說來,吾人可以歸結出下列各項要點:

神秘沙漠工程

首先是中國大陸在甘肅玉門沙漠地區多處進行開挖工程可以確認,基本上各方都判斷此為建設能夠攜帶核武之洲際彈道飛彈發射窖;但在多次西方媒體運用商用衛星圖像報導分析中,雖然都辨識出工程所在位置,在完成初期開挖作業後,就建構環境控制氣囊式棚架,遮掩後續開挖與建設工程遭致衛星繼續偵蒐其影像。

為何要如此大費周章,去掩蓋此等工程建設,究竟是因為工程技術上必須管控施工環境,還是單純希望遮掩工程施作細節,來增加其保密安全性,到目前雖無定論但是因為架設環境控制氣囊式棚架所費不貲,在沙漠地區維持環控作業又要付出極高成本,因此更讓整個工程項目蒙上讓人無法理解之神秘色彩。

其次就算中國大陸此項工程建設,確實是在建設洲際彈道飛彈發射窖,但各方專家都對從施工地點數量,來推估未來將實際進駐之導彈數量,甚至再進一步估計是否再增加製造核武彈頭,抱持相當保留態度。

photo1.jpg
▲中國疑似在境內建設洲際彈道飛彈發射窖。(示意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為何對比江湖術士等級之戰略胡說家,會就此大吹法螺,聲稱中國大陸將擴建核武戰力,但真正專家卻會非常保守,不願看到此種工程建設,就無限上綱到誇張估算地步,其實是因為陸基洲際彈道飛彈發射窖向來都是狡兔三窟,亦就是西方專家經常借用魔術戲法「猜猜豆子在那個果殼中」(shell game),來形容核武戰略中此種故佈疑陣,來困擾對方無法精準發動核武突擊,透過第一擊消滅對方核武戰力所採應對策略。

而且就美國卡特政府時期,為隱藏200枚編號LGM-118之和平衛士陸基洲際彈道飛彈(MX/Peacekeeper),曾經計劃要建造總數高達4600個發射窖掩人耳目,讓蘇聯完全無法下手,率先對美國採取第一擊核武突擊戰略。

而中國大陸此等工程建設又與美國卡特政府時期所持理念極度神似,因此確實很難就此去推算,中國大陸與此實際搭配之陸基洲際彈道飛彈,以及在其上所配備核武彈頭數量高低。

再者就是中國大陸雖然透過真正武器試射,證實其具有多彈頭導引技術,但因測試時所展現之多彈頭分裂導引數量有限,究竟能否就此推斷導彈實際配備彈頭數量,其中確實還存在不確定性。

因此與其就發射窖數目來推斷導彈數與彈頭數,毋寧正本清源從中國大陸能夠濃縮精煉產製核彈頭,所需要鈽與鈾兩種放射性物質數量,估算中國大陸確實具備之核武實力。

photo2.jpg
▲中國大陸核武實力不容小覷。(示意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此外前述三份報導、評論與專家解析,都只聚焦於中國大陸在甘肅玉門市沙漠地區之疑似核武導彈發射窖工程建設,但若就此去論述中國大陸整個核武實力,其實才真是見樹不見林。

軍備議題 難見轉機

中國大陸目前針對核戰略所用武器、裝備與設施各項發展建設,其實焦點不是在於打擊力與突穿防禦能力,而是在於其核武兵力在執行核反擊任務前,承受敵方先制核武打擊之存活力。

將重點放在強化核武戰力之存活力,其實是與北京多年來所堅持之「最低嚇阻」(minimum deterrence)具有緊密之因果關係。

若要真正審視中國大陸核武戰力在鞏固其核反擊可信度上,最讓人不能忽視之發展,其實是在彈道導彈核潛艦質量兩個面向上之驚人成長,再加上相關基地配套工程,以及逐漸成熟穩定之戰備巡航週期與指揮管制體系。所以在沙漠地區大張旗鼓地進行工程建設,讓各方焦點轉移,或許才是中國大陸核武戰略上最高段之謀略欺敵。

最後還是要充分肯定華盛頓郵報在處理此等問題上態度審慎公允,沒有看到黑影就開槍,更沒有從某些還無法完全肯定之工程跡象上,就開始胡扯中國大陸核武政策會有變化。不論是代表華郵立場所發評論,抑或是真正夠水準之專家解析,都是有憑有據。

但就北京目前與華盛頓在核武實力上根本就不在相同等級,雙方在核武問題上又沒有任何交集,而且雙方關係經過相互叫陣早就喪失互敬互信要讓北京願意坐下來與華盛頓商談此項軍備議題,在美國與俄羅斯達成協議之前,在這個面向上,恐怕絕對不太可能出現任何轉機。

photo3.jpg
▲中美關係緊張。(圖/達志/示意圖)

原文網址: 
https://forum.ettoday.net/news/2020889?redirect=1&fbclid=IwAR342nnUu3KvzBZzem7utSsvn7VE0VQBpm_5ZVQ8y63T_YROfN8zzNVAx6I

★ ★ ★ ★

photo.jpg
圖為陸軍機步269旅聯兵營部隊「聯勇109-8號地空整體作戰操演」畫面。軍聞社

【專家之眼】
我與美軍事交流
見樹不見林?

2021-07-03 10:54 聯合報 /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

最近國內軍事報導議題又再度聚焦於陸軍近年來整編之聯合兵種營,報導提及從美軍派來專家,針對我國陸軍聯兵營實彈操演,抱持某些負面意見。

其實過去幾個星期,數起涉及美軍來台協助訓練媒體報導訊息,都未獲得台北與華盛頓主管部會證實。但媒體還是充分運用話語魔術,將相關發言人回覆不予置評,詮釋成官方並未否認,如此繪聲繪影充分將某種心理期待,投射在似有似無臆測想像空間。

在此不論其事之真實性,但若是台北與華盛頓軍事交流,僅將焦點匯聚在陸軍聯兵營,這其實在整個軍事作戰上,將會真是見樹不見林。在此逐條陳述下列數項觀察與分析意見,讓關心軍事朋友能夠更深入思考此等議題。

首先必須指出,雖然軍事先進強國有其可取之處,但是千萬不要迷信外來洋和尚,必然念經就會更高明。平心而論,美國投入協助盟友進行軍事合作交流業管單位,在其內部檢討會議中,其實就不斷強調,派遣軍事顧問,提供盟友各項建議時,務必要考量交流對象各項客觀條件,而且本身更須虛心理解掌握對方軍事思想、裝備編制、武器性能、組織架構、準則教令與戰術戰法。

美軍對於如何進行軍事交流與安全合作相當重視,而且亦有其長久累積傳統,並且在實務上亦須遵循既定法令規章,同時相關章法亦顯現在其軍事準則,力求以標準化、規範化來推動此等非作戰性軍事任務。

但是要在此強調,安全合作與軍事交流卻不屬於非戰爭性軍事行動(MOOTW:Military operations other than war),所以美軍針對安全合作任務要求與行動準據,曾經另外規範出編號JP 3-20,在2017年5月23號頒布,以「安全合作」(Security Cooperation)為名之聯合作戰教則。 

其實遠在前述準則還在編修階段,美國國防部聯合參謀體系所轄「國際安全兵力協助作業聯合中心」(JCISFA:Joint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Security Force Assistance)就曾經在2016年1月1日,針對相關計畫作為人為所須知基本概念,編寫過洋洋灑灑八大章,還附上課後測驗之教育訓練教材;此份「安全兵力協助作業計劃作為人員指南」」(Security Force Assistance PLANNER’S GUIDE)相關內容其實在美國正統指揮參謀學院與戰爭學院課程中,亦會提到整體概念;由此就可理解到美國對此項軍事任務是以極度嚴肅態度面對認真執行。

不論我國陸軍聯兵營操演是否真正邀請美軍相關人員前來交流,但就事論事,假若事後會將本身意見對外洩漏,其實是相當違反許多軍事交流基本原則與道德。此外就我國應對各項軍事威脅所將採取之應對行動來說,陸軍聯兵營所要面對之戰場狀況與預先擬定之作戰想定,其實會與能夠進行實彈演練之教練場內各項作為,存在著相當落差。

講得更明白些,假若將台海可能發生軍事衝突整個想定推演當作一齣戲,陸軍聯兵營只會在某幾幕中現身,同時在現身時,就其重要性與戰力規模來說,亦將不會占據整個舞台或是銀幕。最重要的是像聯合作戰訓練中心實彈教練場內之作戰場景,究竟如實重現機率有多高?台灣現實作戰環境落差有多大?所以當面對軍事實戰問題是如此千頭萬緒時,想像或許很豐滿,但現實卻是很骨感,因此必須理解,若僅聚焦聯兵營,實乃見樹不見林!

photo.jpg

張競
中華民國榮民,曾任海軍中權軍艦艦長,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績優畢業,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在大學執教國際關係等政治學門課程。勤於媒體針砭時政與探論國際現勢,亦經常接受媒體電訪;偶爾出席政論節目,評論政軍議題。著述文稿課題廣泛,獲得讀者極多迴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神仙、老虎、狗 的頭像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