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前總統柯林頓在其回憶錄中所說,兩岸「不說什麼和不做什麼」,就能相安無事。中美關係影響兩岸關係,美國是「戰略模糊」還是「戰略清晰」?
美國「戰略模糊」 兩岸何去何從
卓越雜誌2021.7號423期 趙春山(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
白宮國安會主管印太事務官員坎博(Kurt Campbell)五月二十六日在一場線上會議指出,中美「接觸」(engagement)的時代已經結束,今後主導雙方關係的典範就是「競爭」(competition)。
中美接觸由來已久。在冷戰時代,雙方是在中美蘇戰略三角關係下進行接觸,目的是為了「聯中制蘇」。美國在冷戰後與中共接觸,則是為了促使中國大陸「和平演變」。川普執政時期,美國並沒有放棄改變中國的意圖,只是把「中共」和「中國」加以區隔,鼓勵中國人民反對中共政權。拜登上任後,接受中國崛起的現實,不再存有改變中國的念頭,轉而要與中共進行戰略競爭。
中美關係影響兩岸關係
戰略主張不一
中美存在結構性矛盾,戰略競爭必定是一場長期鬥爭。冷戰時期,美國認為「恐怖平衡」可以產生「相互嚇阻」的效果,故採「均勢原則」(doctrine of equilibrium),坐等蘇聯軍力迎頭趕上。但今天的中共非昔日的蘇聯,美國無論在「硬實力」和「軟實力」方面,都無法處在絕對優勢的地位。這就是拜登上任後,積極結合盟國力量,組織「抗中統一戰線」的主要原因。
中美關係影響兩岸關係,而美國的對台政策必須為美國的對中政策利益服務。在川普執政晚期,美國國內就出現「戰略模糊」或「戰略清晰」的論辯。主張「戰略清晰」者認為,華府應明確表達軍事協防台灣的承諾,或是乾脆就放棄台灣。目前看來,「戰略模糊」是拜登政府的主流意見。坎博就明白表示,「戰略清晰」的作法有「嚴重的缺點」。
我認為,缺點是制約美國處理兩岸問題的活動空間。而維持「戰略模糊」,則可迫使兩岸在採取行動之前,必須先研判華府可能做出什麼反應。「台灣問題」現在不是拜登外交政策的當務之急。他最希望看到的是,如美前總統柯林頓在其回憶錄中所說,兩岸「不說什麼和不做什麼」,就能相安無事。我認為,美國想維持的就是一個「分而不獨,和而不統」的現狀。
台灣在中美戰略競爭中仍是要角
但從地緣政治的觀點看,拜登不會忽略台灣在中美戰略競爭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拜登不僅延續其前任支持台灣的政策,並把台灣視為他民主聯盟的重要一員。拜登在許多外交場合講話時提到台灣,並成功促使美國的亞歐盟國領袖,在與他會面發表的聯合聲明中,公開表示對台海和平穩定的關切。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是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處理「台灣問題」,故不會接受美國對現狀的定義,也不會讓這個現狀長久維持下去。中共不認為兩岸目前的現狀是「不獨」,否則不會動輒用「以疫謀獨」、「以武謀獨」、「倚美謀獨」等字眼,在「台獨」議題上作文章。中共當然反對「不統」的說法,強調「台灣問題」不能久拖不決,但沒有設定兩岸統一的「時間表」。此外,中共主張「和統」,但沒有排除「武統」的可能性。所以,中共的立場可說是「戰略清晰」,但「戰術模糊」。
面對中共與美國,台灣的處境是「兩大之間難為小」。民進黨反對統一,但是不會放棄獨立。台灣視中共為安全威脅的主要來源,但如同前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卜睿哲(Richard Bush)所說:「台灣領導層看來並沒有就如何維持台灣的安全防衛,以及他們應該採取何種應對策略達成共識。」但對台灣民眾而言,有相當多數人是把自身的安全保障,寄望於美國的「善意」之上。
兩岸互不往來,讓美國在台美中三邊關係中,處在「球員兼裁判」的有利地位。而美國的「戰略模糊」,也迫使兩岸以「摸石頭過河」(muddle through),來面對不可知的未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