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jpg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聯合報社論
武器裝備升級,
組織士氣卻成軟肋?

2021-08-21 04:35 聯合報 / 社論

阿富汗變局,引發國內重啟「徵兵制」的呼聲。事實上,撇開兵制不談,軍方士氣問題更值得重視。拜登政府日前宣布首批對台軍售,包括四十輛M109A6自走砲與附屬裝備;這批自走砲入列,讓國軍砲兵科技進步一整個世代。近年華府軍售放寬,但我方預算不足,國防部軍購周轉極其吃力,成為隱憂。然而比起資源匱乏,國軍組織與士氣頻現警訊,卻是更凶險的國安危機。

近期軍方發生連串事件,包括媒體「驚爆史上最大共諜案」,劍指剛由國防部副部長轉任國防大學校長的張哲平上將;另空軍李姓少校申請延役遭拒,穿軍服到總統府前下跪;稍早美軍秘密派員來台協訓曝光,原因是官兵上網爆料美方有鮮奶喝自己卻無。這些例子,對國軍的組織與士氣都是嚴重惡性警訊。

軍隊的特殊矛盾性,在於戰爭既是最野蠻行為,卻又要求最高貴情操。貪生畏死是人情之常,要讓手握武器的官兵甘於服從,不惜執行可能犧牲自己的命令,是練兵的核心目標。一支能戰之兵,要在「專制」與「開明」間找到平衡。一方面,下級對命令必須貫徹到底;另一方面,上級要窮盡可能為部屬謀福利,建立成員的榮譽與歸屬感。

因此,軍隊必須反覆揭櫫榮譽、服從、團結、犧牲等德行,所有舉措都要環繞這個目標,符合對核心價值的捍衛。以美軍為例,西點軍校嚴禁撒謊、偷竊、欺騙,連漠視不報者也要懲處;最高階的國會榮譽勳章,限定「超越自身應盡職分的英勇行為」,一線戰鬥人員才能獲頒,有極高比例是陣亡追贈。政府看待軍人,乃至官兵自我定位,都要維持國士之風。

回頭檢視近年國軍諸多亂象,都因背離上述原則。政府乃至社會往往忘掉國軍存在是為了因應戰爭,替國家生存買保險。官兵違規亂紀最嚴重者,莫過於傷害軍人核心價值,高層卻習於對這些行為輕輕放下;面對外界對軍人榮譽的挑戰或褻瀆,也表現事不關己。

國防部副部長是國軍第二把交椅,國防大學校長是所有軍官進修教育的業師,張哲平被指「通敵」,是何等嚴重控訴。若確有嫌疑,國防部就該立刻將他調離接受調查;若是空穴來風,就該嚴譴謠言並主動追訴,因為這已對國軍形象造成傷害。同理,當年洪仲丘案、阿帕契案,當事官兵飽受撻伐與妖魔化,事後證明多屬不實,軍方的態度卻形同切割。如此,不僅當事人心寒,其他同袍看在眼裡,誰還能相信「親愛精誠」?

由於政治風氣日趨下流,國防部捍衛軍人的榮譽陷於被動,對搶湊社會熱門議題或替政府高層粉飾,反而一馬當先。例如,若酒駕問題備受關注,國防部立刻規定官兵「酒駕即失業」;颱風將至,軍方派出兵力超前部署往往比地方政府還快,但《災害防救法》明定地方政府應歸還軍方支援救災開支,國防部非但不追討,還主動打消。軍官當街下跪是軍恥,獲致懲罰卻不及酒駕;有人戮力在府院高層面前露臉,覺得比替部隊守住戰訓經費重要。

近年國軍武器裝備不斷提升,台美軍事合作持續深化,但組織與士氣恐成軟肋。從徵兵制轉型為志願役後,國軍薪資不算差,卻常為湊足招募指標所苦,社會對軍人的尊敬亦難與歐美相比。如果軍方高層對軍人的榮譽與福祉抱著可鄙可棄的態度,卻把迎合政治及媚俗當成首務,失去自重自尊的軍人如何贏得外界肯定?民眾又如何相信,在國家面對真正考驗時,國軍能英勇無畏地承擔起保國衛民的責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