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jpg
 

拜登18日接受ABC專訪表示,美國信守每一個承諾,若有人侵略北約盟國,美國會採取行動,對日本、南韓和台灣也是。美聯社

聯合報社論
把拜登的失言想成協防,
未免太天真

2021-08-23 03:25 聯合報 / 社論

阿富汗政權變天,引發盟國對美國的信任危機。美國總統拜登在答覆國際間的「疑美論」時說,如果有人入侵北約,美國會作出「回應」,對日本、韓國和台灣也一樣。拜登將台灣與北約並列,美國戰略專家認為這是他的「失言」,國務院也隨即強調美國對台政策「沒有改變」。但蔡政府官媒卻將此解讀成拜登承諾「出兵助台」,總統府表示感謝,顯然是刻意誤導。

長期以來,美國對中共武力犯台是否會進行軍事干預,始終保持著「戰略模糊」。這次拜登的「回應」說,引起綠營見獵心喜,認為美國已轉向「戰略清晰」。事實上,在國際社會「疑美論」四起時,拜登突將台灣與北約、日韓放在同一位置談論,更大的可能是情急之下作了失當比擬。原因是,美國是北約的成員,負有集體安全義務;美日間有安保條約,美韓間有共同防禦條約,美國在北約與日韓都有駐軍;這些條件,皆非台灣能比。拜登的談話打破戰略模糊,其實已踰越紅線,因此國務院才急忙重申對台政策不變。

台灣當然歡迎台美關係提升,但如果對失言任意解讀,便失之天真。面對阿富汗政局生變,蔡政府幾乎手足無措,多日後蔡英文才發表「依賴別人保護,不是我們的選項」的談話。對於拜登的失言,民進黨立即擴大解讀,聲稱台灣的地位和北約同級;這種台詞,連蔡總統也不會相信吧!

阿富汗被美國輕率拋棄,拜登政府的可信度備受質疑,因此拜登必須極力消毒。事實上,許多台灣人曾親歷一九四九、一九七九遭美國背棄的經驗;昨日台灣與今日阿富汗最大的不同,在於台灣是靠著自立莊敬自強度過危難,而不是靠著美國半調子的支持生存下來。

根據美國對北約「第五條款」的集體防衛承諾,任何北約成員國遭到入侵,美國都要「回應」;但直到冷戰結束,這項條款都未曾用過。現在拜登把對北約的「第五條款」隨便跳接到台灣身上,連美國專家都覺得他言過其實;至於他聲稱的「回應」會是什麼,則更令人質疑。是口頭讉責嗎?或是召回大使?或是經濟制裁?乃至派幾艘機艦前來周邊聲援一下?如果幻想美國會派大兵為台灣流血犧牲,不會太天真嗎?

從川普到拜登,美中對抗的形勢不斷升高,成劍拔弩張之勢。這次美國自阿富汗撤軍,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把更多軍力和資源從阿富汗移向印太戰略部署,以集中對付中共。在這盤美國棋局中,美台關係表面上固然顯得比以往密切,但台灣也因此日漸被推向更不可測的風險。這些天來,阿富汗甘尼政權的崩解,一方面讓國際社會看到美國的現實,另一方面也讓人們認清美國面對承諾的草率,包括美方對阿富汗情蒐的不實乃至對情勢評估的偏差。此時此際,除了對外交甜頭上癮的蔡政府,誰還會相信拜登的大話?

美中的對抗情勢將如何發展,目前仍難斷言。但對台灣而言,若是被推入雙方交鋒的漩渦,而成為美國抗中最前線的馬前卒,那將是不幸的開始。一旦台海爆發戰事,不論是誰掀起,不論美國如何「回應」,處於第一線的台灣都難逃成為焦土的命運。且看香港目前的窒鬱處境,兩年多前在一旁對「反送中」叫好的台灣和美國,又承擔得起什麼道義責任?

對台灣而言,最重要的仍是團結與自強;正值八二三砲戰六十三周年,這個意義格外鮮明。只會內鬥的政黨,無法團結國家;只想依賴美國的政府,不會有自主性。          

★ ★ ★ ★

photo.jpg
軍事觀察家指出,神舉士攻佔阿富汗絕大多數地域後,卻在進軍首都喀布爾時,突然放慢腳步減緩進程。圖為大批阿富汗人聚集在機場旁馬路上,希望搭機逃難。法新社

【專家之眼】
從阿富汗挫敗
看美國嚇阻能力的失效


2021-08-22 09:52 聯合報 /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

美軍在阿富汗遭遇到羞辱性挫敗,恐怕已經是完全無法爭辯歷史事實,但在台灣因為拜登總統接受媒體訪問時,不慎失言將台灣列入美國具有條約性協防義務對象,儘管隨即遭致美國外交政策主管官員,以迴避直接駁斥拜登發言方式,透過重申政策不變拐彎抹角地加以否認,但在台灣社會所激發政治口水論戰,恐怕還要相當時日才能平息。

對比南越淪亡是在美國完成撤兵後,北越才開始發動攻勢南侵,顯然阿富汗塔利班武裝團隊,比起北越來說,更不把美國放在眼中。美國政府在川普執政時期,與塔利班達成協議,將其所扶持建立之阿富汗政府完全蒙在鼓裡,對於協議條件與內容根本就無法置喙,其實就已經讓塔利班高層看出美國對其真正支持程度高低,因此塔利班能夠決心全面開戰,順利攻城掠地完全不令人意外。

許多軍事觀察家在評斷塔利班武裝團隊在攻佔阿富汗絕大多數地域後,卻在進軍首都喀布爾時,突然放慢腳步減緩進程,並且特別不攻佔哈米德·卡爾扎伊國際機場(Hamid Karzai International Airport),都紛紛拿出【孫子兵法.軍爭篇】中名句「圍師遺闕」加以詮釋,認定塔利班到底還是懂得兵法,針對美國撤兵行動刻意留下生路,免得迫使美軍到達困獸之鬥地步,反而會讓整個戰局延長。

其實嚴格來說,塔利班並未真正握有大軍壓境,對喀布爾進行全面包圍,所以就精準來說,真實狀況是「歸師勿遏」或是「窮寇勿迫」,倒還真不算是到達「圍師遺闕」地步;只是國際媒體都將阿富汗境內群眾恐慌逃難鏡頭,完全聚焦在哈米德·卡爾扎伊國際機場,所以讓全球誤認到好像這是僅存逃亡路線,所以軍事評論者才會只想到引述「圍師遺闕」,卻看不出其實塔利班所採策略是「歸師勿遏」或是「窮寇勿迫」。

回頭檢視【孫子兵法.軍爭篇】這段文字:「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從,銳卒勿攻,餌兵勿食,歸師勿遏,圍師遺闕,窮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其實所闡述用兵基本要領都是一點就通,並無任何非常高深艱澀難以理解道理。但是整個阿富汗局勢會產生如此劇烈變化,在極短時日內就急轉直下,真正關鍵是在何處?

戰略嚇阻能夠有效端賴其可信度,但影響其可信度存在兩個關鍵要素:實力與決心。支持戰略嚇阻所表達之決心,能否讓對手理解與感受,能否讓盟友相信與接受,就與國家威望與政治信譽息息相關。

塔利班有膽在美軍還未完成撤兵前,就開始與政府軍全面開戰,講穿了就是看出美軍已完全無心再捲入戰局,就算情勢逆轉,美國亦是黔驢技窮心餘力絀,不會再加碼押注在毫無希望之戰爭賭局與政治遊戲。

美國在阿富汗挫敗後,不斷對許多盟友喊話,重申其支持盟友之安全承諾與軍事保證,其實就是因為華盛頓理解到,盟友會對此有所懷疑,並產生信心危機,所以才要出面明確表態。但是說不說在華盛頓,信不信就在於這些盟友以及其潛在敵手。

華盛頓在阿富汗所損傷之國家威望與政治信譽,必然會對其戰略嚇阻能力產生負面效應;台北所激發出之政治論戰與情緒口水,其實都是信者恆信,最後不會有任何人獲得上風,更不會產生具體效果。

面對拜登失言,最可怕政治信號,其實是北京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輕描淡寫地表示,大陸已注意到有媒體將拜登言論解讀為口誤,氣定神閒不當一回事如此帶過。吾人切勿低估如此回應,對於美國嚇阻效力來說,這才是最為嚴重警訊!

photo.jpg

張競
中華民國榮民,曾任海軍中權軍艦艦長,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績優畢業,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在大學執教國際關係等政治學門課程。勤於媒體針砭時政與探論國際現勢,亦經常接受媒體電訪;偶爾出席政論節目,評論政軍議題。著述文稿課題廣泛,獲得讀者極多迴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