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中,國防預算總規模達5,197億,是經濟發展支出的兩倍。圖為公開編列對美採購岸置型魚叉飛彈系統。圖/取自波音推特
【專家之眼】
軍購舉債是變相的「代際掠奪」
2021-09-20 07:58 聯合報 / 陳國樑/政大財政系教授
下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中,國防部主管預算編列3,726億,加計新式戰機採購特別預算401億,與特種基金業務支出590億,合共4,717億;若再加計行政院會16日通過之5年2,400億《海空戰力提升計畫採購特別條例草案》、平均每年分攤之480億,111年度國防預算總規模達5,197億。
如此鉅額的國防預算,是總預算所編列經濟發展支出(2,607億)的兩倍、高過教育科學文化支出(4,561億),直逼社會福利支出(6,018億)的水準;換算GDP占比為2.3%。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2020年《世界各國紀實年鑑》之155國排名,台灣軍費支出GDP占比可從第65名,躍昇進前40名,甚至高於中共之1.9%。
軍費支出的大增,容或有厚植國防能量、鞏固國家安全之不可不為,筆者非軍事專業,不敢置喙;然伸手向後代子孫要錢買武器,則應有公斷。
總預算(含基金預算)之債務舉借應歸屬國防支出的部分,或可根據國防支出份額計算;但為簡化討論,此部分舉債姑置不論,以下聚焦於特別預算之債務舉借情形。
新式戰機採購特別預算規模2,500億,已自109年度起,分7年編列2,472億預算,其中舉債2,322億;111年度起進入舉債高峰期,至115年度每年債務舉借分別為351、451、452、430及399億。
若5年2,400億之海空戰力提升計畫特別預算又全數以舉債因應,平均攤列於111至115年度間,則每年須舉債480億。加計前項新式戰機採購舉債,111至115年度,國防特別預算舉債分別為831、931、932、910及879億。
由於舉債必須於未來以增加稅負償還,後續5年,年年高達8、900億的國防特別預算舉債,可視為向後代子孫課稅支付。如果當前世代無力因應軍購支出,而必須向後代子孫伸手,情有可原;但如果只是媚俗的政治考量、便宜行事而舉債軍購,實為進行「代際掠奪」。
總統及行政院長多次表示,歸功於台灣防疫的成果,當全世界的經濟衰退時,台灣逆勢擁有「傲人」的經濟成長;主計總處預估今年將是11年來經濟成長「最高」;國發會認為加上五倍券效益,很有機會經濟成長率「超過6%」。在這些亮眼數據背後陰暗的角落,執政者絕口不提的是台灣三流國家水準的租稅負擔率。
台灣2020年租稅負擔率為12.1%,相較於2019年之13%,下跌將近1個百分點、創下2014年以來最低;筆者預估今年租稅負擔率將跌破12%。介於12、13% 間之租稅負擔率,為《財政統計年報》所列21國中最低,甚至低於被標記為「避稅天堂」(tax haven)的新加坡。
既然當前世代的台灣人,正享受傲人的經濟成長,何以購買武器自衛須向後代子孫伸手?自古先人頌禱,爾福爾祿,永錫子孫;我輩豈非倒行逆施,竟厚顏要求子孫庇蔭?
疫情仍有隱憂、多項美方對我軍售及前瞻計畫第四期預算尚未編列、勞工保險破產在即,台灣財政前景,履薄臨淵。因應軍購財源,請蔡政府以開徵國防捐或增稅籌措。租稅負擔率只消提升0.5%,即可新增約1,100億稅收,用作軍備採購財源,綽綽有餘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