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海協會副會長孫亞夫受訪表示,台海形勢基本格局還不會發生0根本的變化,戰爭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談判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和統談判如果破裂,那還得武統。中新社
【重磅快評】
孫亞夫說武統和統不對立
國安部門請細品
大陸海協會副會長孫亞夫接受陸媒「看台海」訪問時說,台海形勢基本格局還不會發生根本的變化,中共今年要開20大,有可能會提出一些新的主張與部署,會對推動對台工作、台海形勢產生積極影響。
更值得重視的是,孫亞夫提出警告說,「戰爭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談判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和統談判如果破裂,那還得「武統」。
這兩個部分殊值注意。
首先,孫亞夫已預告中共20大,勢必會有新的「主張」與「部署」;這個主張在答案未揭曉前不得而知,但很可能是一種積極的促統主張,與現今消極防獨的作為有所不同。「主張」主要是涉及權利的,特別是主權、領土與人民,它有可能是強化台灣隸屬於中國的本質性主張,也有可能是促成兩岸和談的策略性主張。
至於「部署」一詞則更為微妙,由於中共一些武器的研發與建造,包括航空母艦、隱形轟炸機等,都可能在今年度下水或亮相,「部署」可能意指在台海周遭軍事上的戰略布局。
其次,孫亞夫這個訪談的另一個焦點是「武統」的可能性。這是他第二次談論「武統」話題。上一次是去年10月16日在四川舉行的第5屆「天府論壇」上,當時他說,「如果有一天大陸方面使用武力方式解決台灣問題,那一定是被台獨勢力和外國干涉勢力逼出來的。」
上一次,孫亞夫主要是在闡述「武統」的被動性,是在被台獨與外國干涉勢力的步步進逼下,被迫發生的。但這一次,孫亞夫則在解說,「和統」與「武統」是一種辯證關係,不能將兩者割裂或對立起來;換言之,和統與武統是互為表裡的一個整體的兩個方面,是可以搭配運用的。
這隱含的是,武統已不盡然是「被逼出來的」,而可以是主動的作為。這是中共對於「武統」在認識論上的變化。
一方面,中共已認識到「武統」的可能性已因美國持續打出台灣牌,慫恿台灣做出各種趨獨謀獨的舉動而增高,必須積極作好戰爭的心理與實質準備;另一方面,中共已經逐漸跳脫被迫武統的「機械論」,而往「和統」與「武統」巧妙地揉合起來,以形塑統一形勢與氛圍的「有機論」。
孫亞夫作為曾經的兩岸事務性協商主談人這樣的鴿派色彩極其濃厚的角色,卻接二連三地去談論武統的可能性,已經表明「武統」不再是一種遙遠的「傳說」,不再是違反其「和平統一」方針的突發的、異常的行動,而是被納為統一目標下的「常態」甚而是「必要」的作為。
簡單地說,中共已經從「和平統一」的思維,認真地往「武力統一」的方向移動。雖然迄今為止,「和平統一」仍然是主調,即使20大後也不致於改變,但「武力統一」已經從政策的邊陲地帶逐漸往中間移動,成為混合在「和平統一」裡頭的「成分」。就像孫亞夫說的:和統談判如果破裂,那還得「武統」。
亦即,「和平統一」的配方裡就有「武統」,就像一帖藥劑,或一道方程式,它有不同的編程、方案與比例,並不是和平統一就沒有武力,武力統一就沒有和平,不再是截然劃分、油水不容的情況了。孫亞夫的說詞,國安部門及相關決策者恐要細細玩味!就像對岸常用的台詞:「你品,你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