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黑白集
御用學者滿地走
憲法法庭日前舉行「農田水利會改公務機關違憲案」辯論,四位應邀辯論學者有三人支持「不違憲」。細究這些「支持派」學者的背景,有兩人曾任行政院訴願委員,另一人論述與其論文主張截然相反,被質疑為「御用學者」。
這種「御用」現象,其實充斥當今政壇。本報記者翻出,在「軍公教年金改革」、「黨產條例」及「萊豬」等釋憲案中,就有多位「熟面孔」學者,在不同的案件中擔任政府機關代表或鑑定人。表面上,他們具有「學者」身分,看似代表客觀意見;實際上,他們政治認同明確,立場即是支持蔡政府決策。更嚴重的是,有些人頻頻承接政府委託案,有些人與案件當事人有師生關係,卻完全不顧利益迴避。
藉由「御用學者」的唱和,近年釋憲案屢屢呈現一面倒現象,除重傷大法官公信,也重創司法獨立。而御用學者之氾濫,絕不僅限於司法。以媒體為例,理應監督通訊傳播健全發展的NCC,政府先派御用學者盤踞地盤,然後藉機關掉「中天」,再派華視上場替補,一路暢行。包括最近公廣集團的改組,當選董事長的胡元輝就身兼六個不同基金會的頭銜,若非御用,如何能獲此榮寵?
御用學者並非蔡政府的發明,但其滿地走的程度,恰在踐踏民主。最糟的是,他們假冒成民間的客觀聲音。
民進黨執政後對信用合作社、農漁會的金融制度大力改革,也修法將農田水利會會長改為官派,斷了地方派系人脈串連和財源,示意圖,與新聞無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