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jpg

photo.jpg

photo.jpg

聯合報社論
台灣防疫不如新加坡,
蔡政府想不通的原因

2022-06-10 00:20 聯合報/ 社論

我國疫情停滯在高原期已一個多月,未見有效下降。指揮官陳時中上周稱,台灣疫情曲線「和新加坡類似」,預期會在確診率達到十%左右反轉。但一周過去,台灣確診率已達十一・六%,單日確診仍高達七、八萬人,居全球之冠;陳時中說好的反轉呢?更諷刺的是那句「和新加坡類似」,新加坡最高峰一日僅兩萬多確診,且很快就擺脫高峰解封;而台灣的中重症和死亡數都還在刷新紀錄,這樣的曲線怎麼類比?

立委高虹安最近挖出她去年九月的質詢影片,陳時中在對話中的傲慢答覆,說明了蔡政府「以不變應萬變」的態度,如何使台灣落到今天步步皆輸的慘況。當時,高虹安要求行政團隊參考新加坡和日本的防疫作為,思考改變從「清零」到「與病毒共存」策略。由於新加坡當時一日有上千人確診,陳時中霸氣答道,「我們絕不會讓台灣的疫情控制成那樣」。閣揆蘇貞昌也說,「台灣目前的防疫績效優於這兩國」。誰知,大言不慚的後果,是使台灣跌為全球解封末段班。

其中,台灣輸掉的不止是時間和人命,台灣更輸掉社會和經濟的及早正常化;最嚴重的,是台灣輸掉了為政者的瞻矚與格局。試問,什麼樣的國家會把全部的力量押在一個慣常閃爍其詞的防疫指揮官身上,任他為所欲為?什麼樣的政府從來不在錯誤中學習,兩年半來都用同一套威權模式在控制疫情?什麼樣的官員會拒絕聽取專家及民間的聲音,卻不斷徇私、偏頗、專斷行事?

目前Omicron疫情在新加坡基本已進入尾聲。儘管有時一天可能仍有上千人染疫,但社會和邊境均已解封,民眾四月起在室外即不必再戴口罩,可以正常度日,並早其他國家一步迎接百萬觀光客回流。當許多國家仍無法擺脫疫情的糾纏,新加坡能比他國快上幾個月掃除疫情陰霾,這就是政府為人民創造的國家紅利。要達到解封的條件,並不是靠一名指揮官每天在那裡喊話即可,而是需要各政府部門精密而細心地規劃部署:讓人民打夠疫苗,為社會備妥試劑,為醫院供應足夠的藥物和床位。這些,新加坡做到了,而台灣沒做到。

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其一新加坡十二歲以上人口的完整接種率為九成二,七成四接種第三劑;但台灣的兩劑接種率僅八成一,三劑接種率才六成多,尤其長者接種率不高是死亡率偏高的主要致命傷。
其二新加坡很早就推出「居家康復」計畫,讓輕重症患者分流,使醫院空出人力來搶救中重症病患。而台灣卻一直糾結於PCR檢測、居隔天數、診斷證明、不承認快篩等行政權威,讓北台灣的第一波衝擊惡化。
其三新加坡放棄「政府全包」思維,將一些業務「外包」給民間承攬,提升了服務效率。反觀台灣,指揮中心不僅包辦所有決策及指揮,連疫苗、藥物等物資都不肯公平下放,攬權又不肯負責,是最糟的施政模式。

長期以來,台灣人眼中的新加坡,是「有效率而沒民主」的國家,不值得羨慕。但歷經這場兩年半的疫情煎熬,民眾對於「效率」和「民主」的想法,恐怕已漸漸改觀。最讓人沮喪的是,蔡政府已明顯失去了效率,但台灣的「民主」還在嗎?從陳時中的顢頇傲慢,從蘇貞昌的無能霸道,從蔡總統的假大空心態,誰在乎人民?

台灣的防疫,論事前的部署、論死亡率、論解封的遠見,無一能與新加坡相比。就連對待死者,新加坡允許家屬守靈三日,台灣死守廿四小時火化的規定,是誰比較人道?

photo.jpg
波波漫畫

★ ★ ★ ★

photo.jpg
致死率達萬分之10.5 製表/醫藥組

死亡數翻倍全球第2快
46%確診死者3天內亡

2022-06-10 01:12 聯合報/ 記者楊雅棠、鄒尚謙、許政榆、邱宜君

致死率破陳時中防線

本土昨天新增七萬二九二一例,確診率約百分之十一點四,近七天平均新增七萬例本土案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分析國內疫情正往下走。但昨新增中重症案例五七五例及死亡二一一例雙創下新高。

台大公衛教授詹長權提出數據指出國內染疫死亡數十三天內翻倍,居全球第二,籲政府加強分析本土數據找原因,降低死亡是現階段防疫關鍵。

今年截至昨天為止,已有二七三一人染疫亡。據指揮中心統計,發病到死亡在三天內,多達一二六○人,占整體四成六。死者年齡在六十歲以上占九成,未接種過任何一劑疫苗死者占四成三。台灣致死率前天已達「陳時中防線」萬分之十,昨致死率已破防線,來到萬分之十點五。

603例不計入新冠死亡

去年新冠肺炎死亡採「全死因統計」,只要有確診就會算進去,但今年則修改定義,僅計算經審查認定死因與新冠有關的人數。指揮中心公布今年新冠死亡通報總數是三一二三例,截至六月八日,二五二○例列入公告,六○三例排除。排除因素包含自殺、意外,或是被醫師懷疑「可能」非染疫亡等六大因素。

台大醫院急診部臨床副教授李建璋則認為指揮中心應該要公布「全死因死亡數」,並建議將排除死亡個案的數字,加上時間軸的資訊,會得到更多有意義的資訊,否則六大排除的原因中,有部分過於武斷,也導致死亡數可能失去意義。

青少年死亡增第二例

昨新增二一一例死亡案例中,其中一例為十七歲青少年,是今年疫情以來第二位因染疫死亡的青少年。

該案本身有神經系統疾病,五月卅日發病送至急診,檢測PCR陽性,診斷肺炎併呼吸衰竭,使用藥物治療短短二天內過世。目前十三至十八歲青少年重症共四位,包括肺炎三例、心肌炎一例;其中二例死亡。

另增一例孩童多系統炎症徵候群(MIS─C)重症兒童個案。十二歲以下兒童重症累計四十三例,包含十八例腦炎、九例肺炎、三例敗血症、四例哮吼、五例家中死亡,二例共病、二例MIS─C;其中十七人死亡。

九月有可能出團旅遊

莫德納公布已研發莫德納次世代疫苗,台灣目前仍有一千多萬劑莫德納疫苗還未到貨,並保有選擇次世代疫苗的選擇權。

至於外界關心九月是否可以出團旅遊,陳時中表示,可能性應該是有。

★ ★ ★ ★

photo.jpg
昨本土新增七萬二九二一例,而中重症增五七五例、死亡數增二一一例,雙雙創單日新高。記者胡經周/攝影

死亡數13天翻倍
詹長權:是警訊

2022-06-10 01:26 聯合報/ 記者邱宜君、鄒尚謙

國內死亡人數不斷攀升,而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指出,台灣死亡數在十三天內翻倍,且現在位居全球第二快,在這一場死神及病毒之間的競速賽中,詹長權表示,翻倍數是個警訊,若不找出根本問題,死亡數會繼續翻倍,籲政府應公開重症及死亡個案資料,近一步分析才有辦法找到阻止死亡數攀升方式,不該再「天天報數」而不做研究。

根據「Our World In Data」網站公開資料,台灣五月廿六日累計一六五八例死亡,六月八日累計三三七三例死亡,十三天內死亡數翻倍,名列全球第二。南韓八十二天翻倍名列全球第八,累計二萬四千多人死亡、香港八十五天內翻倍位居第九,累計九千三百多人死亡、新加坡一九三天名列第廿七,累計一千三百多人死亡。

詹長權表示當全球開始採取「快篩陽即確診」,都會陸續出現難以用確診數分析疫情走向的問題,因快篩陽者不一定誠實通報,或有偽陰性確診者,因此死亡率可以補充難以單一用確診率判斷防疫走向的指標之一。

只是指揮中心每天用幾張表格來呈現重症及死亡數,資訊有限,先進國家都是將完整資訊透明公開,攜手學界尋找解方。如今天天報新增案例,指揮中心也未深入分析資料,難以探究近期國內死亡數不斷攀升的原因。

詹長權表示從死亡數翻倍來看,台灣的疫情流行期來得晚,且還在持續流行中,死亡人數上升及高峰值類似南韓。現階段應要找尋各種有效的防疫方式,降低死亡率的發生。

北醫附醫胸腔內科主任周百謙表示死亡數快速成長原因多,確診到死亡若在三天內,可能是醫療資源不到位,或是給藥速度慢,又或是確診者共病多。指揮中心應提出相關的統計數據分析,才有辦法釐清,並解決問題。他也批評,「每天只公布數字卻不看原因,是沒辦法改變節節攀升的死亡數。」

台大公衛學者陳秀熙不贊同以死亡數翻倍討論疫情,此舉不但無法釐清疫情中直接死亡和間接死亡的原因,也會導致民眾恐慌,影響邊境解封。
他建議
應以死亡率控制在十萬分之廿以下為監督目標,另應改列第四類法定傳染病。若不快調整,醫療量能吃緊,恐怕增加間接死亡的案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