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jpg
 

聯合報社論
美國定義台灣角色,
卻怕蔡政府盲人瞎馬

2022-06-12 00:11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在美中關係處於美國駐陸大使伯恩斯所稱一九七二年尼克森訪問北京以來最低谷之際,兩國國防部長藉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舉行場邊會談。大陸防長魏鳳和警告美國別搞「以台制華」,美國防長奧斯丁則呼籲北京停止對台恫嚇與破壞台海穩定。悲哀的是,美中越聚焦台灣,台灣越看不到自主性。

美國國務院最近罕見在一個月內二度更新其網站上有關台美關係事實清單的內容,一度被移除的「不支持台灣獨立」等句子又放回網頁上,以反映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的對中政策演說內容。在拜登總統澄清自己的「軍事保台」說後,國務院再度強調美國對台政策不變。然而,在美國對中政策框架內,台灣的角色已經改變。

另一方面,美國將台灣排除在「印太經濟架構」之外,又與台灣啟動「廿一世紀貿易倡議」。雖然還沒人知道「牛肉」在哪,我方主談的政委鄧振中卻說「等卅年了」,並以現在訂婚,希望未來多子多孫,比喻倡議目標就是要簽署雙邊貿易協定。但證諸台美TIFA時斷時續,以及人民吃萊豬卻等不到貿易協定,國人只能期盼不必再等卅年,而且台灣半導體不會被押送美國。

台美關係「堅若磐石」,但美國反覆宣示「不支持台灣獨立」。台美經貿關係終於趕上「廿一世紀」腳步,但還圍繞著談判的方法論和價值觀紙上談兵。布林肯贊譽「台灣是區域蓬勃的民主政體與經濟領頭羊」,但區域各國政治避險或經濟打拚,都不忘拉幫揪團,被邊緣化的台灣,只能扈從美國,並且越來越深地鎖進美國的框架裡。

美中競爭凸顯台灣角色;蔡政府難掩得意,頻頻驕其國人。但台灣的真實處境,恐怕不像大內宣那般美好。布林肯以「投資、結盟、競爭」定義拜登政府的對中戰略;他談了投資美國實力,也談了結盟印太、日韓、東協和歐盟,然後在與中國競爭的部分討論美國對台政策,從而定義了台灣的角色與功能。

雖然從美國川普政府時期開始,蔡政府已習慣跳上火線,忠誠扮演抗中棋子角色;但拜登政府在激烈競爭的同時不忘密集外交,包括與北京的危機溝通與風險管控。亦即,競爭,但避免衝突。因此,說了軍事保台,要強調政策不變;賣了武器,也要再曬「不支持台獨」。我外交部長吳釗燮接受美媒專訪,被解讀為「台灣企圖避戰,不尋求形式上的獨立」,似在呼應布林肯的中國政策演說,但看起來更像是台灣正銜命學習新角色。

事實上,即使在布林肯所說投資美國和結盟印太,也不會沒有台灣的角色,只是隱而不彰,並且服從美國利益。當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可以公開表示,美軍晶片全購自台灣不安全,就有台積電被迫赴美設廠;當「印太經濟架構」排除台灣,就有「台美廿一世紀貿易倡議」勉強補位。出錢出力,不能出頭,這是台灣角色必須學習的課題。

在美國對中政策框架內,台灣仍是抗中棋子,但不准暴衝;台灣的供應鏈地位益發重要,但脆弱而危險;台灣有參與國際的權利,但外交仰賴美國操盤;台灣應保持自衛能力,但美國指導取代了台灣建軍方向與國防自主;台灣可爭取和表達自己的利益,但先由美國界定什麼是台灣的利益。台灣不但隔著美國看世界,甚至改變了自己的世界觀:美國等於世界,沒有美國就走不出去,走出去也要遵循美國指引,通往世界最近的道路就是經由華盛頓。但在美中低谷裡,蔡政府盲人瞎馬,夜半臨池,更令人擔憂。

photo1.jpg
美國防部長奧斯丁。(法新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