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消防局發聲明指爆料的救護技術員後悔提供音檔給恩恩父親的高中同學、新北市議員參選人卓冠廷(如圖),並已向政風室自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重磅快評】
弊案吹哨者與政治吹哨者
恩恩案持續延燒,繼特定媒體曝光新北市消防局受理案件與衛生局橫向聯繫音檔後,新北消防局也發聲明指爆料的救護技術員相當後悔提供音檔給高中同學、新北市議員參選人卓冠廷,並已向政風室自首,也掀起該名救護技術員是「吹哨者」或「抓耙仔」的論戰。
幾乎同時,黑心快篩案也傳「吹哨者」被政府「反咬」情事。據報導,醫優科技早在一個多月前就打電話、甚至親送公文給衛福部食藥署通報有假貨,但都沒下文,直到張姓吹哨者透過軍方人脈聯絡已決標的國防部軍醫局,全案才由檢調偵辦並曝光;但食藥署昨天發出聲明,反指醫優今年3月申請輸入的快篩試劑混有其他產品、早有問題。
台灣民心對於貪官汙史、政府失能向來痛惡,因而,立法保護願意為公平正義揭捍而起的「吹哨者」,實屬難得的社會共識。遺憾的是,從三年前行政院會通過「揭弊者保護法草案」之後,立法進程就延宕至今,不過草案仍可作為鑑別「吹哨者」的標準。
根據草案說明,立法目的是為鼓勵及保護民眾勇於舉發貪腐,提供安心吹哨之保護措施、型塑揭弊者正面形象…。且因弊端項目涵蓋公私部門,包含公務員貪瀆、影響國計民生、危害公共健康與安全等涉及公共利益之犯罪與違規行為等,均為草案所涵括。因此,無論是救護責任問題或快篩試劑弊端,當然都屬於可「吹哨」的範圍,吹哨者也應享有保護、甚至「正義光環」。
然而,揭弊目的更重要的是能即時、有效遏止弊端擴大或發生,因此草案設有兩層通報機制,
第一層為政府內部的單位主管、檢警、監察院、政風機構等,
第二層則是具外部監督功能的民代、媒體、公益團體等以補救第一層揭弊失靈,主要仍是考量後者並無調查權,如揭弊內容不實造成的社會衝擊將甚為鉅大。
從此檢視恩恩案與黑心快篩案,最大的差別就在於吹哨者首先通報的單位。
在恩恩案,既然事涉中央、地方責任之釐清,且已繫屬司法、正由檢方偵辦中,若擔心新北市府滅證,相關音檔、通聯等事證自宜交由檢方,但該名救護員卻是交給刻正參選新北市議員的高中同學作政治攻防。
至於黑心快篩案,確實,「吹哨者」當然有可能是心生不滿的業者、或是動機不單純,但畢竟是首先向食藥署舉報,因而,人民更想要知道的絕不是吹哨者品性作為端不端正,而是為何政府竟未能立即作出調查或回應?
同樣是吹哨者,但弊案吹哨者與政治吹哨者卻是大不同。真是為追求公平正義,抑或自甘淪為政治打手?當一切吹哨過程都攤在陽光下,答案也呼之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