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jpg

photo.jpg
李喜明提出整體防衛構想(ODC),強調台灣要對抗中共強大武力威脅,必須揚棄舊思維的框架,徹底採不對稱方式建軍。圖為他擔任參謀總長期間,搭乘直升機視察國軍演習。圖/軍聞社

台海攻防以小制大
李喜明倡不對稱作戰
潛艦戰車可割捨

2022-08-14 18:00 聯合報 / 記者程嘉文

前參謀總長李喜明上將2019年退伍,相較於嚴德發、邱國正、黃曙光,是蔡英文時代唯一未續任公職的參謀總長。卸任後的李喜明活躍於台美兩地學界,積極鼓吹他提出的整體防衛構想(ODC),強調台灣要對抗中共強大武力威脅,必須揚棄舊思維的框架,徹底採不對稱方式建軍。

李喜明力倡ODC與不對稱,但具體內容為何,以往只有零星的論述。李喜明與聯經出版社合作,發表新書「台灣的勝算:以小制大的不對稱戰略」,以500頁篇幅,闡述自己的理論架構,以及具體主張。

photo.jpg
閱讀連結網址

★ ★ ★ ★

photo.jpg
前參謀總長李喜明(圖)提出後備兵力目標,是從事「現代化的機動游擊作戰」。本報資料照片

不對稱建軍
勝算何在

2022-08-15 00:14 聯合報/記者程嘉文

前參謀總長李喜明上將二○一九年退伍,積極鼓吹他提出的整體防衛構想(ODC),強調面對中共強大武力威脅,必須揚棄舊框架,徹底採不對稱方式建軍。李喜明近日發表新書「台灣的勝算:以小制大的不對稱戰略」,闡述理論架構與具體主張。

中共日前在台海周邊舉行大規模軍演,日方宣布東風飛彈飛越北台灣上空後,我方才被動證實,被批評粉飾太平。對此李喜明認為,彈道飛彈在大氣層外飛越,的確沒有直接威脅,但政府應該老實講清楚,讓民眾有真正健康的心態。他指出,大家常感嘆國人對局勢缺乏危機意識,不正是因為政府報喜不報憂所造成?

面對華府與北京兩大強權爭霸,李喜明坦言,台灣能夠著力者很少,唯一能做的是不要跳出來當火引子。一旦衝突爆發,不管結果如何,對我方都沒好處。台灣必須把「中國」與「中共」分清楚,不該去挑動反中仇中情緒,與所有中國人為敵。

photo.jpg
前參謀總長李喜明提出後備兵力目標,是從事「現代化的機動游擊作戰」。圖為七月漢光演習後備軍人挖設地下戰壕。本報資料照片

李喜明說,當下台灣常出現的論調,一是認為中共太強,我方無法抵抗;另一批人認為對岸是紙老虎,不敢真正動武。過度示弱或過度挑釁,兩種心態同樣危險。他引述美國老羅斯福總統的話,「手裡握著棒子,說話輕聲細語」,才是應該採取之道。

ODC主張大幅削減戰艦、戰機、戰車,改採大量小型機動化載台,常被質疑不適用衝突爆發前的灰色地帶。此次共軍機艦逼近,我方大舉派機艦阻攔監控,似乎更證明上述理論。對此李喜明承認,不對稱兵力此方面的效果,的確不如傳統大型載台,但這是有限資源下的無奈選擇,必須優先充實因應真正衝突的能力。他表示,諸如沱江級飛彈巡邏艦之類輕快兵力,也可執行多數相關任務,不一定非得大船對大船。

政府可能恢復一年期徵兵,李喜明認為,目前民氣可用,真正問題是部隊如何消化大量湧入的義務役人員。同樣道理也見於後備動員,例如國防部先前曾宣稱一年有十六萬人次的訓量,後來修正為一萬五千人,就是根本做不到。不過,他對現任部長邱國正有信心,認為以邱的強硬個性,敢和總統提出現實困難,而不會為了討長官歡心,就拍胸脯誇海口,承諾達不到的目標。

後備兵力方面,李喜明提出國土防衛部隊的主張,目標是從事「現代化的機動游擊作戰」。國土防衛部隊應以自願化方式編組,利用特戰部隊退役軍士官為幹部,定期接受訓練,操作反裝甲飛彈/火箭、肩射防空飛彈等,符合不對稱的高機動化輕型武器。有心參與保衛國家的民眾,不一定非要擔任長期服役的職業軍人。

★ ★ ★ ★

photo.jpg

博客來-臺灣的勝算:以小制大的不對稱戰略,全臺灣人都應了解的整體防衛構想

內容簡介

總長級上將親自執筆,攸關臺灣安全防衛的務實鉅著!

此時此刻,你最需要熟讀的一本書。

前參謀總長李喜明上將,精粹49年戰略實務經驗

具體闡釋國外政軍高度推崇的不對稱作戰、擘劃臺灣整體防衛藍圖

你知道,臺灣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國家嗎?

你有準備好直視恐懼、面對危險嗎?

我們該如何「避免戰爭」、「嚇阻戰爭」、「打贏戰爭」 

  ★ 務實面對始終存在的威脅,思索臺海戰爭的可能性。

  ★ 2022、2027、2032、2049年……戰爭什麼時候可能爆發?

  ★ 面對戰爭,我們的勝算又是什麼? 

  身為臺灣人,面對險峻情勢,你有徹底了解、做好準備嗎? 

  ▍臺灣與戰爭的距離,比你我想像的要近

  2022年2月,俄烏戰爭爆發,震驚國際。戰火的煙硝吹向地球的另一端,各大媒體紛紛刊出「下一個會是臺灣嗎?」為題的報導,然而臺灣民眾處「驚」不變、見怪不怪,很快又投身日常。但臺灣的安全局勢,真的如此穩定嗎?  

  ▍第一本全面剖析臺灣國防的重要著作

  在種種受限的情況下,我們該如何面對戰爭、共同守護未來?《臺灣的勝算》作者李喜明上將,為第26任參謀總長,在其任內依據「創新與不對稱作戰」概念,發展出臺灣的「整體防衛構想」,務實擘劃臺灣未來的國防藍圖。 

  他透過長期觀察、解讀中共動向,深入解析其政治、軍事動態與發展邏輯,全面性掌握臺灣整體國防條件與國際關係現實,於書中深入淺出地說明臺海可能戰爭的成因和時機,以及兩岸軍力的落差與國際外援的可能性,並確實根據臺灣處境提出「整體防衛構想」,觀點宏大,關照細膩,涵蓋各個國防軍事作戰領域。 

  ▍關心臺灣安全、未來發展,不可不讀

  國防問題攸關全民安全,不能單靠軍隊,需要提供全民正確的國防認知,才能認清現實環境、了解全盤局勢,並喚醒全民國防意識,建立正確觀念與防衛向心。 

  在中國大陸經濟蓬勃發展、國際情勢變換迅速的現在,《臺灣的勝算》無疑是一記警鐘,期待能讓更多人理解臺灣現況,並為未來可能的危機做最佳準備。 

  [如何閱讀這本書]

  1. 關心臺灣國防安全的讀者:閱讀全書,能全面掌握臺灣國防概觀、建立正確國防思維。

  2. 關心國家安全、想知道臺灣是否會發生戰爭的讀者:重點閱讀1~6章,務實了解現況。

  3. 對臺灣國防軍事有初步認識,想更進一步了解的讀者:從第5章開始閱讀,重點了解不對稱作戰內涵。

  4. 熟悉軍事與作戰概念,欲了解「整體防衛構想」的讀者:從第7章讀起,能掌握「整體防衛構想」全貌。

  5. 軍人與軍事相關領域的讀者:讀通全書,獲得作戰實務分析、了解整體國家安全概念,成為實務助力。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李喜明 上將 

  中華民國海軍二級上將。海軍官校66年班、海軍指揮參謀學院、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畢業。曾任參謀總長、國防部副部長、海軍司令,現任國防安全研究院戰略諮詢委員、臺北政經學院和平與安全中心執行長、美國華府2049智庫客座資深研究員、政治大學社科院兼任教授。出身潛艦軍官,曾於1996年臺海危機時擔任海虎潛艦艦長,率艦出海執行作戰任務。於參謀總長任內提出「整體防衛構想」」(Overall Defense Concept)。 

目錄

自序 臺灣防衛的關鍵選擇

第一部 演變中的臺灣安全
第一章 我們與戰爭的距離
樂觀的臺灣
國際視野看臺海戰爭
為什麼中國尚未跨海進犯
中國的意圖、如何武統臺灣
決定臺海戰爭爆發的因素
什麼時候可能爆發戰爭

第二章 當中國成為東方不敗
上下同欲的強軍夢
由上而下的軍隊轉型
解放軍威脅臺灣的方式
解放軍的無形戰場
中共武力犯臺手段

第三章 躊躇在十字路口的國軍
由攻轉守的戰略思維
模糊的軍事戰略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永遠不足的國防預算
誰來當兵:募兵制與少子化的衝擊
捨不得放手的傳統軍武
熱門的「國防自主」有什麼問題
軍購的美麗與哀愁

第四章 臺灣的美國情結
臺灣人為何相信美國會介入兩岸戰事
美國的意願
美國的能力
美國如何介入臺海衝突?可能的時機與方式
臺灣該如何看待美國支援?有什麼合理期待

第二部 臺灣國防的再省思
第五章 臺灣應有的國防思維
避免戰爭──讓戰爭沒有理由發生
嚇阻戰爭──讓敵人不敢發動戰爭
打贏戰爭──使敵人奪臺任務失敗
形塑正確的國防思維

第六章 臺灣國防的困境與解方
臺灣國防面臨哪些困境
何種戰略能解決國防困境
臺灣防衛的新希望:「整體防衛構想」

第三部 整體防衛構想的創新與不對稱思維
第七章 整體防衛構想的創新與不對稱思維
什麼是「整體防衛構想」
重新審視臺灣傳統的防衛戰略
臺灣的傳統建軍與作戰思維
「整體防衛構想」的建軍與作戰思維
「整體防衛構想」與國軍現行作戰思維的差異

第八章 戰力整建:如何打造整體防衛構想
戰力整建的全般性思考
戰力整建應該考量些什麼
高存活戰力
傳統戰力
不對稱戰力

第九章 作戰構想:如何執行整體防衛構想
戰力防護
濱海決勝
灘岸殲敵
縱深防禦

第十章 深層的嚇阻:建立國土防衛部隊
臺灣的後備制度出了什麼問題
亟待建立新的全民防衛機制

第四部   臺灣國防安全的未來
第十一章 整體防衛構想的實踐與挑戰
我們該如何實踐「整體防衛構想」
為何有如此多的窒礙、挑戰

第十二章 邁向新的戰略典範
美中大國博弈下的臺灣安全
「整體防衛構想」對臺灣安全的重要
臺灣需要戰略典範轉移

附錄 「整體防衛構想」摘要列表

自序(節錄) 

臺灣防衛的關鍵選擇 

  二○○八年臺灣開始正式推動募兵制,我當時在軍中的職務是國防部戰略規劃司長,依令規劃「精萃案」縮減國軍兵力規模,以配合募兵制的整體推動。 

  當時我被賦予的任務是「兵力精簡、戰力不墜」,這是個相當艱難的工作,其中最棘手之處還不是兵力精簡、內部反彈的壓力,而是在兵力精簡之後如何能夠維持「戰力不墜」的疑慮。我並不想自欺欺人僅只交差了事,要能說服外界,首先得說服自己。面對這個根本問題,我不斷的自我辨證,企圖找出合理又能夠讓外界聽得下去的論述,曾經想使用「以品質代替數量」或「以火力代替兵力」等說辭來構建具有說服力的「兵力精簡、戰力不墜」目標,然而在當時國防預算並未大幅增加,國軍也未革新訓練制度的情況下,最終我也不敢使用這些說辭來強調「精萃案」的正當性。 

  在竭盡心思仍不得解的情況下,所幸當時美軍已經在提倡「創新/不對稱」的作戰概念,因而啟發我運用此一嶄新概念來合理化募兵制兵力精簡後戰力不會下墜的論述。最後,「精萃案」完成具體規劃公布,我即以此論述與媒體溝通,總算完成這項專案任務。 

  帶著這段歷練引發的思維辨證,我在爾後不同的軍職歷練過程中看到中國經濟飛躍成長、整體國力大幅提升,迅速帶動了解放軍的現代化,再看我們臺灣仍囿於有限的國防資源,兩岸軍事實力對比愈見懸殊,更加體會「創新/不對稱」是國軍要達成防衛任務的唯一之道。經過不斷的反覆思索,如何構建臺灣不對稱作戰能力的整體構想,就在腦海中逐漸成熟並具體化。 

  二○一七年,我擔任參謀總長後開始推動「整體防衛構想」,並在推動過程中,深刻感受到「整體防衛構想」在政治及軍事上遇到的種種窒礙。由於此構想需推動的許多措施,徹底顛覆了過往傳統建軍備戰的思維及做法,而基於在軍中超過四十年的服務經驗,我對於臺灣最終會否採納「整體防衛構想」,其實內心從來就沒樂觀過,不過我深信,面對當前兩岸國防資源及軍事實力的巨大差距,以不對稱作戰為基底的「整體防衛構想」如果能夠實踐,會是臺灣在資源極端弱勢的情況下,能夠嚇阻中國發動武統戰爭,達成防衛目標的具體解決方案。當時我既已身為國軍最高軍階職務,在戰時必須肩負聯合作戰指揮官的任務,自然不應妄自菲薄,縱有再大困難也應勇往直前,戮力推動。 

  「整體防衛構想」推出後,我竭盡所能多方宣導、協調、解說,期間碰到許許多多的困難,當然也得到無數的認同與支持,然而二年多的推動時間畢竟太短,短到連扎根奠基的工作都難有所成,所幸「整體防衛構想」不論在國內還是國外、不論人們贊同與否,都已經在無心插柳之下,成了耳熟能詳的名詞。 

  二○一九年七月我卸任退伍,當年年底出版的《國防報告書》對「整體防衛構想」仍然有所論述,不過自二○二○年開始,臺灣所有的官方文件就不再出現「整體防衛構想」這個名詞。於此同時,隨著中國的整體國力及解放軍的軍事實力不斷增強,武力統一臺灣的聲音逐漸高漲,國外針對臺灣「整體防衛構想」的討論,相對地也愈來愈多。這種由外而內的影響,使得「整體防衛構想」在臺灣雖遭擱置,卻仍然話題不斷。其中最大的差異是,在國外不時有學者、專家為文呼籲臺灣採用「整體防衛構想」,以建立不對稱作戰能力提升自我防衛能力,在國內卻經常出現質疑甚至反對的聲音。我仔細觀察這些批評,發覺除了在本質觀念上的不以為然、根本否定以外,也有不少是出於對「整體防衛構想」內涵的誤解及扭曲所致,這些因素堅定了我撰寫本書的決心,希望能夠藉此具體說明「整體防衛構想」內容,同時也表達我個人對臺灣整體安全環境的評估,以及國人該建立的國防思維,提供關心國防安全的有識之士及普羅大眾閱讀、思考……

內容連載 

為什麼中國尚未跨海進犯
 
中國統一臺灣的大業,不論在哪一個年代、對哪一位領導人來說,都是清晰、明確、肯定的神聖使命。然而在如此強烈的意圖之下,為何中共始終沒有採取行動呢?其原因大致可歸納如下:
 
(一)臺灣海峽的天塹深溝
 
跨海攻擊就得進行陸海空三棲作戰,這是所有作戰類型中最複雜,也最困難的軍事行動。過去,解放軍並無此類現代化的跨海攻擊能力;即便現在,解放軍各方面的能力都呈現大幅躍進,但要順利跨過臺灣海峽這道深溝壁壘,仍有諸多實務上的困難。
 
(二)中共內部不穩無暇顧及
 
早在毛澤東時代,中共不得不專注於派系鬥爭、內部穩定、西藏問題、大躍進、大饑荒、文化大革命等事件,因此無暇也沒有能力處理臺灣問題。
 
一九七八年鄧小平成為領導人,中國甫經四人幫之亂,百廢待舉,鄧小平必須優先解決國內問題。他是一位有遠見的卓越領導人,鑑於當時中國落後,他大膽採取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並著重以科學和技術,推動中國的現代化,為後續治理奠立良好的基礎。
 
緊接著江澤民、胡錦濤兩位領導人,基本上都屬按部就班的個性,他們依循鄧小平「改革開放、韜光養晦」的政策,也因為如此,這段期間中國在經濟上的發展空前鼎盛。加上馬政府時代,兩岸在九二共識、擱置爭議的默契下,「和平統一」出現了曙光,「武力統一」僅是偶爾出現的制式口號,中共領導階層並未認真思考,更不可能執行。
 
但是自二○一二年習近平接任中共總書記,提出「中國夢」2以後,情況開始改變,統一臺灣成了實現「中國夢」的一個重要目標。隨著時間的推移,習近平對統一臺灣問題逐漸失去耐心。二○一九年二月,習近平發表《告臺灣同胞書》,將「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畫上等號。對了解中共政權的人來說,這種重要文告,必定經過黨內仔細思考、反覆研討,並且字斟句酌的產品。因此這代表中共高層已經充分明瞭,不論未來如何發展,基於意識形態的不同、制度典章的迥異,兩岸不可能透過和平協議的方式達成統一,要統一就得用強迫的方式。在二○二一年七月一日於北京天安門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週年大會上,習近平發表講話指出:

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中國共產黨矢志不渝的歷史任務,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
 
在這個前提下,臺灣由誰執政,中共已經毫不在意。習近平在不同的公開場合不斷強調,想要在他的任內親自解決臺灣問題。當意願已經確定,剩下的是能力與時間的問題。
 
(三)美國因素
 
美國不斷演變的對臺安全承諾及實際作為,深刻地左右兩岸關係的發展。
 
當前亞太區域的國際秩序,是美國在二戰以後所塑造,直到現在,美國仍然在這個區域中居於主導地位。而就兩岸的安全情勢而言,一九五四年的《共同防禦條約》,以及一九七九年中美斷交後取而代之的《臺灣關係法》,扮演著維持兩岸現狀的關鍵角色。在共同防禦條約的年代,解放軍想要跨海犯臺,在現實上是不可能的事,武力統一也從來不曾是議題,原因之一是國軍的武器裝備及人員素質,在此期間享有一定的優勢;原因之二是美軍第七艦隊,經常性的在臺灣海峽巡弋。不過,在《臺灣關係法》取代《共同防禦條約》以後,美國除了提供臺灣武器裝備及技術服務,以協助臺灣建立自我防禦能力的法律依據外,已經完全沒有出兵協助防衛臺灣的法律義務。在上述這種改變初期,由於臺灣的武器、裝備,以及人員仍享有質的優勢,因此不覺得中共會武力犯臺。但是,近二十餘年中國在高度成長的經濟支持下,軍事現代化快速進展,如今兩岸的軍事實力早已翻轉易位。所幸美國迄今仍居世界超強的地位,對中國武力犯臺的嚇阻能力仍在,無論在政治、外交、經貿、金融、軍事等各方面,中國對美國仍存顧忌。中共深知,臺灣問題本質上仍是美中問題,要統一臺灣,必須先搞定美國,不論用什麼方式,只要消弭中美實力落差,臺灣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近年,從喜馬拉雅山區到東海、臺海、南海,中國大力聲索領土主權;中印邊界發生血腥死亡衝突;中國潛艦出現在日本領海鄰接區、武警船隻頻頻進出釣魚臺海域;解放軍的機艦頻繁出現在臺灣周邊;漠視國際法庭的仲裁結果;七年內完成南海島礁軍事化;強力聲索九段線領海主權;驅趕其他聲索國家船隻……,蠻橫的區域霸權隱然成形。
 
許多國家或囿於中國的龐大市場,或懼於其強大的軍事實力,產生爭端時多以妥協的態度低調處理。然而,不滿中國強勢處理紛爭姿態的氛圍,亦逐漸成形。
 
此時,中國在沒有充分說服力的前提下,面對統一臺灣的問題無故從和平處理轉變為武力進犯,不啻就此宣告:中國在處理主權與領土爭議上,只要能以武力迫使對方屈服,就會毫不手軟地動手。中國的態度會使周邊鄰國疑懼,從而採取自我保護的防衛態勢。若此時區域安全維護的主導者美國,利用此種氛圍名正言順地號召、構築一個抗衡中國的區域聯盟,如此將使臺海武裝衝突擴大為區域武裝衝突,北京將被迫面臨一場戰線更廣的戰爭,災難性的結果不可避免。
 
二○二一年舉行的美日及美韓高峰會的聯合聲明中,均將臺灣衝突列入關注重點,美國、澳洲、日本、印度所組成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rilateral Security Dialogue, Quad)亦加強運作演訓,甚至連遠在歐洲的英、法、德國艦艇,亦紛紛駛經南海與區域國家共同演習,這種區域性的聯合兵力展示行動,再再說明了臺海戰爭確有可能衍生成區域性衝突。不論往區域衝突的發展機率有多高,一旦發生,就會形成無法控制的情勢,在北京對此未做好萬全準備之前,必定會詳加盤算。
 
中國的意圖、如何武統臺灣
 
一般而言,戰爭是否發生決定於侵略國的意圖與能力,而意圖與能力兩者之間互為影響,意圖是主觀的,能力是相對的;有意圖沒能力,或有能力沒意圖,都不會引起侵略戰爭。不過意圖的強烈會影響能力的增長,而能力的增長自然也會帶動意圖的提升。
 
中共解放臺灣的意圖從來沒有停止過,只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解放」一詞逐漸被「統一」取代。然而,在人民解放軍內部,時至今日「解放」一詞仍然很習慣地被使用著,因為「解放」代表的實質意義就是「武力統一」。截至目前為止,中國是否會「武統」臺灣雖然沒有定論,但中國「統一」臺灣的意志不容置疑,國內外的學者專家,對此有難得的共識。(四)區域國家高度關切
 
中國幅員遼闊,邊界總共與十四個國家接壤,兩岸的武裝衝突勢必會受到周邊國家的高度關切。過去二十餘年,中國全力發展經濟,不曾對外輸出意識形態,也數度宣稱絕不稱霸,但是隨著其快速的軍事現代化,中國軍力擴張的速度遠遠超過區域內其他國家,這使得北京有更多手段積極威嚇鄰國,從而讓區域各國對這個集權式的共產主義國家高度警戒。

不論中共領導階層對武力統一臺灣的意圖有多強烈,有多少內外因素必須考量,回歸基本面,他們都必須對下述三個問題的答案具備合理的信心,才可能以軍事手段跨海入侵臺灣:
 
(1)解放軍是否具備跨海犯臺且能全面控制臺灣的能力?
 
(2)國軍是否有能力阻止解放軍的武力統一?
 
(3)北京能否承受美國介入的模式及手段?

 
當前解放軍的整體發展藍圖,是完全依照習近平的「強軍夢」來規劃。「強軍夢」簡單地說,就是解放軍在二○二○年要基本實現機械化,信息化建設要取得重大進展,戰略能力要大幅提升,到了二○三五年,要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而在本世紀中葉,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百年時,要把解放軍全面建成世界第一流的軍隊。什麼是世界第一流的軍隊?簡單來講,就是取代美軍,或至少能分庭抗禮。
 
解放軍近年來的硬體建設,是將重點置於彈道反艦飛彈、先進戰機、長程轟炸機、航母及其艦載機、大型水面作戰艦及潛艦等武器裝備。而有關跨海作戰所需的三棲作戰艦艇的建造速度,卻不如外界原先預期,這顯示解放軍有關武統臺灣的建軍優先次序是:
 
(1)嚇阻及拒止美國以軍事手段介入;
 
(2)威懾及制止臺灣走向法理臺獨;
 
(3)跨海及占領臺灣的全般軍事能力。

 
我們很慶幸中國尚未具備上述所有能力,而中國對此也心知肚明,但是如果美、中、臺的資源發展及建軍模式維持過去二十餘年的趨勢,時間絕對站在中國這邊,要滿足這三項指日可待。
 
必須警惕的是,即使中國目前尚未具備這些完整能力,也不會僅是坐待時機成熟而無所作為。隨著時間的推移、能力的精進及局勢的發展,中共對臺灣的武力鬥爭基本上會循著以下的軍事進程演變:
 
(一)以武抑獨:持續漸增的軍事壓迫
 
二○二一年一月,蔡英文總統囊括我國總統直選以來得票數最高的八百一十七萬票獲選連任,這種令人意外的壓倒性票數,一般評論認為是受到香港反送中運動的影響。這表示臺灣的多數民意拒絕了「一國兩制」的臺灣方案,人民不想讓今日的香港成為明日的臺灣,臺灣不願意在中國的壓力下屈服。但問題是,中國會尊重臺灣民意就此妥協嗎?答案當然是絕對不會。

隨著軍事能力的提升,過去兩年解放軍持續以機艦增加在臺灣周邊海空域的軍事活動,在每一個可能面向持續向臺灣施壓。未來也將隨著政治情勢的變化,侵犯臺灣防空識別區(Air Defense Identif ication Zone, ADIZ),且繞臺航行的機艦數量將會更多、頻率將會更高、位置將會更近。臺灣的海空防禦空間將會持續被壓縮,而其中最需要擔憂的,是兩岸軍事活動的潛規則「海峽中線」遭到破壞。
 
過去幾十年,海峽中線一直扮演著兩岸軍事行為準則的楚河漢界,兩岸雖無軍事互信機制,但有了海峽中線這條潛規則,雙方第一線的巡弋兵力就不會發生誤判,進而導致擦槍走火的風險。但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是,「海峽中線」畢竟只是兩岸軍事活動的潛規則,它並沒有任何條約律定,也沒有國際法的基礎保障,它的存在及功能依賴雙方的意願與自制。當任何一方不再願意遵守這個潛規則,「海峽中線」將只是一個名詞,不再能夠發揮實質作用。
 
過去幾年,我們看到共軍機艦不斷地越界,幾乎已成常態性的軍事活動,兩岸關係如果持續惡化,我們勢將面臨更多的共軍機艦跨過海峽中線,甚至於在中線以東海空域實施軍事演訓。可以肯定的是,未來這種「以武抑獨」的軍事威懾只會有增無減,而這使得兩岸之間避免誤判、防止意外的機制愈來愈脆弱,是個非常危險的警訊。
 
(二)以武制獨:懲罰性的軍事打擊
 
中國雖然會不斷地在臺灣周遭海空域對我進行軍事施壓,企圖創造新的「現狀」,但是只要我海空第一線兵力能夠謹慎應對、進退有據,那麼即便處境艱難,尚不至於兵戎相見。然而,導致兩岸發生武裝衝突的因素,並不僅局限於第一線機艦的擦槍走火,中國內部的矛盾更值得密切關注。
 
就現況觀察,習近平的企圖是不受任期限制,繼續掌權領導。換言之,二○二二年底,在二十大(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續任中國共產黨中央總書記是延續掌權的關鍵。如果情勢演變非如習近平所願,黨內派系、地方山頭不願支持習無期限延任,那麼在激烈的黨內鬥爭之下,若習近平居於劣勢,那麼選擇對臺發動局部性的武裝衝突以作為其政治賭注,並非毫無可能。營造兩岸發生巨變的情勢,並且在民族主義的催化助燃之下,彰顯中國在關鍵時刻需要習近平繼續領導,對廣大的中國人民而言,如此脈絡是具有說服力的。

如果二○二二年底,上述的假設真的發生,中共會如何蓄意發動這場武裝衝突呢?
 
雖然中國正在傾全力建造如○七五型大型兩棲登陸艦,但囿於時間的因素,二○二二年尚無法建立全方位、大規模的三棲登陸作戰能力,那麼習近平能夠選擇的只有區域性、有限度、可控制的動武模式,因為任何一種攻擊行動都必須有絕對的勝算,如果局面失控,那麼就無法達成對臺動武的政治目的了。
 
至於武力犯臺的實際方式,習近平則會依當時政治鬥爭目標所需,選擇小自攻擊臺灣特定機艦,大至以遠距火力打擊臺灣軍事目標,或選擇性的攻占外島等作戰行動。對現行中國的軍事能力而言,要成功完成上述這類行動方案輕而易舉,而這種用懲罰性軍事打擊手段進行「以武制獨」,以解決中共內部矛盾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三)以武統一:跨海作戰實質占領臺灣
 
最近幾年中共對內需處理新疆再教育營、香港反送中、國安法等維穩問題,對外則必須面對與鄰近國家的領土紛爭等國安議題,如果二○二二年底,習近平能夠順利續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自然必須優先處理這些迫在眉睫的事項,然而當前中共所面臨最困難的問題是來自美國的挑戰。
 
感受到中國的強烈威脅,「全面遏制中國擴張」已成美國難得的兩黨共識,因而不斷推出全方位的貿易壁壘、科技管制、文化圍堵及區域結盟,這些作為未來幾年將對中共的政治、外交、經濟、科技及軍事等領域帶來嚴峻挑戰。面對這些挑戰,除非產生重大政治變局,中共恐暫無能力另興風波,同時在臺海開闢更棘手的戰場。
 
即使如此,臺灣仍然必須戒慎恐懼,以中國這樣一個新興大國所積蓄的能量,一旦讓它順利解決內外的艱難挑戰,在自信心爆棚的民族情緒之下,中共勢將以更強勢的軍事及經濟手段,壓迫臺灣回歸祖國懷抱。屆時如果臺灣堅持不肯上桌談判妥協,兩岸在相互僵持、緊繃的態勢下,中共終將對臺用兵,以武力迫臺就範,達成「武力統一」的目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神仙、老虎、狗 的頭像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