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6_004232.jpg

假訊息.自救》
不實謠言滲透台灣社會!
該如何分辨假消息?
事實查核團體3招教你破解

2022-09-14 09:10 新新聞 李佳穎

1.jpg
隨著九合一選舉接近,各種假新聞、假訊息充斥台灣言論市場。示意圖(資料照,台中市選舉委員會提供)

假訊息從文字、圖片變型成影音、語音,甚至還有難以辨識的深偽變造(deepfake),除了靠政府查緝、開罰,以及事實查核機構連日研究提供報告,面對日常生活中的假訊息,我們有什麼方法可以應對?

就在2022年九合一大選的參選人登記當周,法務部調查局舉辦「選舉查察工作」誓師大會,要打擊賄選、防制假訊息並杜絕境外勢力介入選舉。那個周末,致力於媒體識讀的民間團體「假新聞清潔劑」則兵分北中南三路,前往市集擺攤、廣場宣講與社區大學開課。

假訊息滲透日常生活,根據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台灣事實查核中心)針對台灣社會的「假訊息現象與事實查核成效」大調查發現有超過9成民眾都曾收過假消息,主要來源包括媒體、政治人物及境外勢力。從政府到民間都想抵制,然而台灣在選舉期間又總是沉浸在高亢的情緒當中,令人一不小心就順手轉發、口耳相傳,要如何避免自身與親朋好友受到假訊息影響?

第一招:有情緒就不要轉傳

「有情緒就不要轉傳。」假訊息花樣百百種,事實查核的難度不一,也不是大部分閱聽眾的使用習慣,所以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副編審陳偉婷直言,在推廣講座過程中,她總是要民眾警覺「怎麼會發生這種事情」的情緒,若有類似情緒浮現,就要冷靜下來,檢視訊息內容。

陳偉婷也提醒假訊息通常篇幅短、容易挑撥閱聽眾的情緒,因此經常會使用聳動的標題與文字,「若內容令人『怎麼會發生這種事情』的情緒,很有可能就是不實報導。」在還沒確認訊息的真實性之前,就不應繼續分享。

「唯一可以分享的對象是事實查核機器人。」陳偉婷開玩笑地說。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的Line帳號可供回報不同形式的假訊息並提供查核報告,「Line訊息查證」平台也同時和多個查核機構合作,閱聽眾回傳文字訊息後,就會傳送資料庫當中已經查證的結果或類似內容或回報查核機構。

2.jpg
使用「LINE訊息查證平台」,有助確認資訊真實性。示意圖。(518熊班提供)

與「Line訊息查證」平台合作的查核機構還有「MyGoPen麥擱騙」與「蘭姆酒吐司」,另外由台灣公民科技社群g0v開發的「Cofacts真的假的」則是由公民協力闢謠提供查核意見,並可透過其開放資料庫研究假訊息的變化,三者都有官方帳號可以回傳訊息。

固然「追問來源」是警覺到假訊息時更為積極的作法,文字可以透過搜尋引擎、公開社群平台查證,圖片與影片也能以圖搜圖,進階一點的還有查核地理位置與氣象觀測等「查核工具箱」,台灣事實查核中心也持續在推廣講座中向民眾宣導。

第二招:訊息可信度評量

陳偉婷也提到台灣事實查核中心主要查核的假訊息是具有特定意圖、存在捏造或虛構並可能造成損害的「惡假害」訊息,但是難以取得公開資料查核的帶風向訊息,就有賴民眾一一拆解。而致力於推廣資訊判讀力的台灣資訊環境研究中心(IORG)便研擬了一套「訊息可信度評量」。

訊息可信度評量主要分成4個步驟,首先拆解訊息,分清「事實」及「觀點」。根據IORG出版的《資訊判讀力》一書,事實是已經存在的事物或事件,可以被驗證為正確或錯誤;觀點則是看法或意見,不一定有根據。

3.jpg

IORG共同主持人游知澔就分享,他們過去先將這一套訊息可信度評量帶到校園推廣時,許多教學現場的老師光是第一步就卡住,台灣過去的公民教育與媒體試讀欠缺了解「事實」、「推論」與「觀點」的關係。

而在確認觀點是否可信之前,第二步即是要針對事實查證「資訊來源」及「事實內容」是否完整。游知澔就提到過去被判讀為假訊息的內容當中,就充斥著許多「鄰居說」、「家人說」、「朋友說」等無法證實或假造的來源,再加上斷章取義或移花接木的內容。

了解事實之後,進而才能進行第三步也就是檢驗從「事實」到「觀點」的推論過程是否合理,以不當因果關係等內容,或像是「短命」、「致癌」、「新聞都沒報」等字眼,都要先貼上「可疑」的標籤。

第四步判斷訊息可信度的過程中,若有涉及假造來源、變造內容、以偏概全、錯誤類比時,就可以大致判斷為假訊息。不過游知澔也強調,這不是一個權威性的方法,而是一個檢視的過程,讓每天接收數以萬計訊息的民眾有一個思考的框架。

這一套思考的框架也用於非文字訊息,假訊息花樣百百種,從文字、圖片、影音、語音到引發爭議的深偽變造(deepfake),游知澔也建議,可以透過「訊息可信度評量」提供的思考流程,檢視不同媒介所傳遞的內容。

第三招:同理後才對話溝通

不論是回報假訊息、針對訊息評量可信度,都是日常的功課,假新聞的影響力在於傳播,這正是「假新聞清潔劑」的倡議方向。在2018年開始自發行動的假新聞清潔劑,一開始是為了緩解公投期間的意見歧異,自發性地在街頭擺攤、發放傳單,宣導假訊息的重要性,著眼於假訊息傳播後的影響。

爾後,假新聞清潔隊轉入社區,在社區大學開課,也到教會、廟宇開辦講座,從「大哥大姊!你有看過這則訊息嗎?」開啟對話,過程中解決長者的科技落差、宣導假訊息的查核方法,與非同溫層的民眾拉近距離。

假新聞清潔劑成員張書懷提到「地瓜葉加牛奶可以治三高」是長者之間廣傳的假訊息,且有多人因此受害,甚至洗腎,他從查證不實的健康養生訊息著手,先教他們使用手機,一步一步教他們使用Line等實用的程式,辨別一頁式網頁廣告等網路詐騙,增進科技識能,也能保護民眾的資訊安全。

4.jpg
「地瓜葉加牛奶可以治三高」的假訊息,因慢性腎臟病患者無法正常代謝磷、鉀離子,而牛奶、地瓜葉分別磷、鉀含量高,反而害人洗腎。(資料照,顏麟宇攝)

在日常的對話與溝通過程當中,而他們在學會使用手機程式後,也能進一步教導查證習慣,反思假訊息的影響。張書懷認為假新聞清潔劑是面對面找到民眾在乎的核心價值、同理對方感受,再進一步對話溝通。

張書懷說假訊息是「善良被惡意操控」,不同類型的假訊息在不同群體、年齡層之間都有散播的可能性,因此掌握溝通方法很重要,以「地瓜葉加牛奶」的例子來說,從民眾的健康與經濟損失來切入,就能有效促進針對「假訊息」的討論。

極化、片面訊息不利公共溝通,連政黨人員也可能影響決策

另一位IORG共同主持人王希提到在今年IORG的研究可以發現,已有政黨與政治人物自陳,不具完整訊息的圖卡、高度親中的帶風向言論、與特別極化的網路匿名性的言論不利於公共溝通,民眾無法了解公共政策,甚至連政黨內部人員也如同遭煽動的民眾,進而影響決策。

假訊息的影響不只是在選舉期間,已經深入日常生活。面對琳瑯滿目的訊息,要留意情緒變化,思考訊息的可信度,對話溝通時同理他人感受,才能有效免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