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飛彈。 圖/海軍司令部提供
台灣已有能力攻擊北京?
淺談國軍刺蝟戰術的下一步
王臻明
喜歡閱讀歷史書籍,特別是戰史,也因此略為涉獵軍事領域,希望可以從地緣戰略與武器戰術的不同角度,來分析台灣所面臨的一些外在挑戰與國防問題。
立法院長游錫堃日前對媒體透露,國軍已開始量產的雲峰巡弋飛彈,有能力攻擊北京,引起諸多的討論。加上立法院之前才通過上限2,400億的「海空戰力提升計畫採購特別條例」,將量產多款攻擊性武器,包括增程型的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飛彈、增程型的雄風二E型巡弋飛彈、劍翔無人機、萬劍彈等,讓台灣的刺蝟戰術進一步成型。剛好美國也從烏克蘭戰爭中獲得教訓,不斷鼓勵台灣發展不對稱戰力。因此可以預見,將台灣打造成一座布滿毒刺的要塞,是未來一段時間的重要國防發展方向。
攻擊北京意義不大,刺蝟戰術必須多樣發展
不過游錫堃院長的發言也受到一些質疑,撇開兩岸政治上的紛擾不談,就軍事的角度來看,雲峰巡弋飛彈攻擊北京的效果並不大。原因在於中國國土極為廣大,台灣能生產的雲峰巡弋飛彈數量則有限,戰時中國的指揮中樞勢必會移往安全地點,國軍不太可能有辦法掌握正確的位置,只配備普通彈頭的雲峰巡弋飛彈,也無力破壞那些能抵擋核彈攻擊的堅固掩體。若選擇攻擊北京的軍事機構,那多半是行政辦公室,意義不大,萬一不小心誤擊附近的社區,造成居民的死傷,反而授人以柄。
面對這樣的情況,國軍在發展刺蝟戰術時就要有所選擇,毒刺扎到敵人身上的目的,是要使其痛不欲生,才會有嚇阻的效果,所以不一定要侷限於某種特定的武器,只要能達到效果,都是值得考慮的策略。目前台灣所發展的,多數是飛彈,包括攻陸、反艦、防空與跑道破壞等不同功能,但性質非常類似。優點是可以共用技術,飛彈也有速度快,反應靈敏的優點,缺點是飛彈是可以被攔截的,發射平台也容易受到攻擊。其實台灣不妨擴大思考範圍,就種類、發射平台、目標獲取能力等方面,採取多樣化投資。
如近來美國水雷戰協會(Mine Warfare Association)所舉辦的徵文活動中,就有美國海軍中校投書,建議採「攻擊式布雷」的方式,在台海爆發衝突時,用水雷封鎖長江三角洲與珠江三角洲的外圍航道。這篇獲獎文章的觀點其實非常的簡單,因為長江三角洲與珠江三角洲是中國的經濟命脈,一旦被封鎖,不只所有的能源、原料與民生必需品都無法輸入中國,中國的產品也無法出口,對中國的經濟將產生巨大的壓力。這會比輕濟制裁還要有用,才能逼使中國坐上談判桌,阻止解放軍在台海的軍事行動。
目前台灣所發展的,多數是飛彈,包括攻陸、反艦、防空與跑道破壞等不同功能,但性質非常類似。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採用水雷的好處,在於水雷是相對便宜的武器,可以長期部署,而且不必與中國快速發展的海軍艦隊硬碰硬,問題是這種戰術可能會違反國際法,威脅到民間船舶。但中國武力犯台時,有很高的機率會以海空軍力進行聯合封鎖,以阻止外國介入。所以整個台灣海峽、部份的東海與南海,都會變成封鎖區,沒有道理中國可以封鎖台灣,但台灣不能封鎖中國。國軍近年來已開始重視水雷的作戰價值,籌建了四艘快速布雷艇,不過這些快速布雷艇的噸位較小,只能用於近岸防衛,想要進一步發展「攻擊式布雷」仍力有未逮。
國軍也曾計畫向美國採購Quickstrike空中布雷系統,能由戰機、運輸機或反潛機施放,其增程型的滑翔距離超過七十公里,軍機能在安全的空域,將水雷部署到定點,可惜這項採購案最後並無下文。對台灣來說,未來最適合進行「攻擊性布雷」的載具是潛艦,國造潛艦計畫可以考慮發展布雷套件,甚至之前傳出的小型無人潛艇發展計畫,如果真的進入設計階段,也應該以布雷能力做為主要目標。美軍發展無人潛艇的目的之一,就是進行布雷,這能以極小的成本牽制敵方的龐大水面艦艇,是典型的不對稱作戰。
除此之外,在烏克蘭戰爭中表現優異的繞行式械彈系統,也是國軍可以考慮的方向。事實上,劍翔無人機應該已經算是一種繞行式械彈系統,只是專門用來擔任反輻射任務,國軍或許可以嘗試,在劍翔無人機的基礎上,研發反艦型的繞行式械彈系統。烏克蘭在俄烏戰爭中,以海王星反艦飛彈擊沉俄羅斯的光榮級飛彈巡洋艦莫斯科號,靠的不完全是海王星飛彈,還包括擔任誘敵任務的無人機。同樣的,台灣若發展反艦型的繞行式械彈系統,未來也能用來對付小型艦艇、登陸艇或氣墊登陸艇,並輔助雄二、雄三飛彈攻擊。
在烏克蘭戰爭中表現優異的繞行式械彈系統,也是國軍可以考慮的方向。 圖/美聯社
發射平台應多元發展,推動不對稱戰術更需要心思
除了武器種類的多樣性外,更多元的發射平台可以分攤被摧毀的風險,在戰術運用上也會更靈活。台灣從過去的電腦兵推中發現,機動式發射系統擁有較高的存活率,因此海軍負責操作岸置反艦飛彈的海鋒部隊,正在全力擴編機動發射中隊。而海巡署的新型六百噸級巡防艦,採用與海軍沱江級巡邏艦一樣的艦體設計,並預留飛彈發射箱空間與發射介面,可在戰時進行平戰轉移。日前安平艦(CG601)已完成雄二飛彈的試射,另一艘成功艦(CG602)也將參與今年的漢光38號演習,以驗證作戰能力。
量產中的勇鷹高級教練機已在日前成功投擲訓練彈,說明擁有執行攻擊任務的能力。騰雲無人機也在飛行測試中,繞行了大半個台灣島,展現極為優異的滯空性能。目前正在研發的空射型雄三飛彈,則朝縮小彈體的方向發展中,好掛載在IDF戰機上發射。國軍或許在設計階段,就可考慮將空射型雄三飛彈整合在勇鷹高級教練機與騰雲無人機上,讓這款空射型反艦飛彈的發射平台變得更多元。特別是騰雲無人機如果能配備雄三飛彈,以後解放軍的艦隊又在台海周邊進行演訓時,國軍可派出騰雲無人機長時間監控,將有很大的意義。
台灣未來無可選擇,必須將刺蝟戰術的攻擊範圍向外延伸,這並不是要主動挑釁敵人,而是隨著科技發展,解放軍的打擊能力也越來越成熟,國軍若不增加反制的距離,將會陷於極為不利的處境中。近年來中科院積極發展各式增程型飛彈,就是這個原因,不過只有武器增加射程是不夠的,目標獲取能力與指揮管制系統,也必須同時強化,依靠目前並不完整的聯合作戰系統,絕對無法因應未來的挑戰,必須進一步以新型資料鏈來構連海空兵力,甚至發展海洋監視衛星與能夠自主的軍用通訊衛星,才是長久之計。
特別是現在已進入高超音速飛彈的時代,美、中、俄等國都正在加緊腳步研發這種速度超過五倍音速,射程動輒上千公里的新型武器。據媒體報導,台灣也在雲峰巡弋飛彈的基礎上,發展出性能接近高超音速的新型巡弋飛彈。雖然目前用使雲峰巡弋飛彈攻擊北京,在軍事上的價值不高,但接續投入研發高超音速飛彈,則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高超音速飛彈能突破現有防空系統,攻擊地面或水面目標,射程也夠遠,有助於台灣進行源頭打擊,攻擊第二線、第三線的解放軍部隊,而這更需要遠程的目標獲取與識別能力。
雖然不對稱作戰是以小搏大的一種戰術,但不代表發展不對稱戰力就不需要投入資源。甚至,採取不對稱戰術,思維需要更靈活,更勇於創新,搶在敵人之前發展作戰效益更高的新型武器。國軍想要發展不對稱戰力,將台灣打造成一座刺蝟島,最大的問題恐怕是相對保守的思維。當然,許多新型戰術或武器的發展構想,需要謹慎的評估,以確定可不可行,但保持開放的態度與多方嘗試非常重要。同時,台灣社會也應該瞭解,想採取不對稱戰術,就必須投入更多的研發經費,來升級武器系統,以保毒刺的嚇阻性。
新型戰術或武器的發展構想,需要謹慎的評估,但保持開放的態度與多方嘗試非常重要。示意圖。 圖/中華民國陸軍臉書粉專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