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圖/揭仲提供
美擬援台百億美元軍費
揭仲:
百億軍備 須編更高作維費
美方傳出將在國會國防授權法案(NDAA)中授權軍援台灣100億美元,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今(7)日提醒,國軍若用美方提供的100億美元來增購武器系統,則在後續15到20年內,國軍就需設法從納稅人的口袋中擠出120億、甚至150億美元的「作業維持」預算,維持這些裝備運作。
針對美國國會可能在協商版的國防授權法案中,列入未來5年提供台灣100億美元軍援,且將優先把美國「超額防衛物資」提供給台灣的相關條文。揭仲表示,對於美國國會山莊的善意,我們當然十分感謝;但法案通過後,台灣究竟該使用多少額度的援贈或融資以來採購武器裝備,還是必須根據國軍的操作能量,尤其是每年作業維持預算的額度,審慎與華府行政部門進行討論。他提醒,千萬不要為了想把額度用完而暴飲暴食,導致嚴重的消化不良、自傷其身。
揭仲進一步指出,在接下來幾年內,國軍將同時接收或換裝多種武器裝備,包括陸軍的主力戰車、「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大量的防空與反裝甲飛彈與戰術型無人機;海軍則有高效能艦艇、100套岸置魚叉反艦飛彈及數量不詳的國造雄二、雄三岸置魚叉反艦飛彈;空軍則有F-16A/B性能提升、新購66架F-16 C/D Block 70戰機及各式精準彈藥、MQ-9B「海上衛士」無人機、高級教練機、國造萬劍武器系統;另外還有國造劍翔反輻射無人機的量產與雄二巡弋飛彈的增產等,未來數年國軍各基層單位負荷之重、壓力之大可想而之。揭仲擔心,在國軍部隊的接收與操作能量早已接近臨界點的狀況下,若此時再新增大量的美製武器系統,國軍官兵根本無法有效吸收、發揮新裝備的效能,形成變相的浪費。
揭仲提醒,這些援贈或融資,固然可在未來5年內大幅增加國軍用於武器採購或設施建設等「軍事投資」項目的財源,但買回來的裝備在後續服役期間,所需的維修、操作和中壽期性能提升預算,還是只能自行籌措;而現代高精密武器裝備在後續服役期間的各項成本,往往還多於採購預算。換言之,未來5年國軍若用美方提供的100億美元來增購武器系統,則在後續15到20年內,國軍就需設法從納稅人的口袋中擠出120億、甚至150億美元的「作業維持」預算,來維持這些裝備的運作。
揭仲憂心,在國軍年度「作業維持」預算早已無法足額編列的情況下,屆時國軍會不會在帳面上空有一堆數量可觀的裝備,但緊急狀況下能馬上派上用場的卻屈指可數,則又是另一種變相的浪費。
延伸閱讀:
《郭正原/美折衷版國防授權法案追加預算 彭博:擬納入100億美元的對台軍事援助》《鍾秉哲/美國擬編列100億預算軍援台灣 雷倩揭背後盤算:台灣將淪為遠征前進基地-風傳媒》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