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圖/揭仲提供
揭仲:
雲峰可攻擊內陸高價值目標
但難形成戰略嚇阻
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今天表示,中科院研發的雲峰飛彈,確實可以用來攻擊位在中國大陸內陸之大型、固定式高價值軍事目標,例如重要的指揮中心、大型C4ISR設施或儲存設施;但由於我國不具備核彈頭,受限於國防資源又不可能大量部署,因此雲峰飛彈雖然可望獲得若干戰術效果,但很難形成戰略嚇阻力量。
中科院前院長龔家政於接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訪問時,首度曝光「雲峰」高空超音速巡弋飛彈的研發過程,並認為該型飛彈能建立國軍的戰略嚇阻力量。
揭仲指出,雲峰在高空朝目標區前進時,由於速度極快讓共軍很難攔截,進入目標區時又會以接近垂直的角度高速墜落,過程中的重力加速度讓雲峰對大型堅固掩體、甚至地下設施具一定程度的穿透力;若量產時能再開發特殊彈頭,就能對位在中國大陸內陸,有堅固掩體保護甚至地表下的高價值軍事目標進行攻擊。
揭仲也表示,由於國軍對遠距離外之共軍目標、特別是機動目標,缺乏即時的追蹤與監視能力,也不具備在攻擊完成後的戰果評估能力,使雲峰比較適合攻擊中國大陸內陸的大型、固定設施,例如位在堅固掩體、山洞或地面下之大型聯合作戰指揮中心、高價值C4ISR設施、大型彈藥庫或燃料庫等。揭仲說,若能成功對前述目標造成一定的破壞,確實有可能達到降低共軍指揮效率、遲滯共軍行動與干擾共軍計畫的戰術效果。
但揭仲表示,在我國不具備核彈頭,有限的國防資源又不可能部署大量雲峰飛彈的情況下,想對中共形成戰略嚇阻,確實有些好高騖遠。
揭仲表示,在國防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國軍還是應該以射程較短、更容易大量部署的武器系統,例如雄二E等,作為源頭打擊的主力;盡可能對福建、浙江、廣東等地的共軍後勤與重要C4ISR節點發動比較密集的攻擊,以直接破壞共軍的入侵計畫。雲峰等彈藥或許只需少量部署,於戰時嘗試對位在中共內陸之固定式高價值軍事目標進行攻擊即可。千萬不要一廂情願地認為藉雲峰等遠距彈藥,攻擊三峽大壩或北京上海若干指標性建築,就能對中共產生嚇阻效果;因為不但結果可能適得其反,還會造成資源的錯置而兩頭落空。
延伸閱讀:
時任中科院長龔家政(左)與丁肇中院士合影於中山科學院龍園園區。圖/取自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口述歷史叢書 (109)龔家政先生訪問紀錄
「他」首度證實我擁超音速巡弋飛彈
雲峰計畫走出機敏迷霧
國軍擁有代號「雲峰」的遠程地對地導彈,是國內流傳已久,綠營政治人物經常「欲言又止」的神秘軍備,比目前呈現「半解密」雄昇(雄二E)巡弋飛彈,都更被軍方視為高度機敏的「傳說」。海軍退役中將龔家政近期接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歷史訪問,首度完整而明確地證實,由蘇玉本博士一手主導、代號W–99的雲峰飛彈,屬於超音速巡弋飛彈,射程超過1000公里,當年在李登輝前總統任內建案、陳水扁前總統支持下完成研發並服役,為台灣產生無可比擬的嚇阻力量。
海軍退役中將龔家政2003年12月至2007年12月擔任中山科學研究院長,任內曾推動完成中科院的雄二E巡弋飛彈、雄三反艦飛彈、天弓三防空飛彈等新三彈。退伍多年後的龔家政,接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歷史訪問,發表出版,書中同時披露了雲峰飛彈發展的始末。這是我國具公信力接觸研發退役軍職人員,首度完整披露此型飛彈性能與研發細節。由於外界對「雲峰計畫」的紀錄相當稀少,本報特別全文摘錄龔家政受訪說明此型彈研發過程,供讀者詳讀:
雲峰計畫是研發代號W–99的超音速巡弋飛彈,W–99 飛彈運用衝壓式引擎,起飛後到某個高度,點燃引擎發射,速度很快,大約在3馬赫以上,到達目標之前高速垂直下墜,對準目標攻擊,具有強大的穿透破壞力。雲峰飛彈的射程可以超過1千公里,屬高空超音速巡弋飛彈,非常不容易被攔截到,很有嚇阻效果,全世界當時只有美俄兩國在研製,我們是在研發自製。
這個計畫在李登輝總統任內就建案,經過十多年,我到任之後正值工程發展階段。通常科研建案到了最後要經過三階段:展示確認,工程發展,測試驗證。國防部當時認為W–99 在工程發展時,試射失敗率極高,有一次國防部長李傑親臨現場,目睹發射後在半空中爆炸碎片如仙女散花掉落海中,因此認為中科院研發此型高空衝壓引擎的巡弋飛彈能力不足,決定不再支持接下來測試驗證的研發預算,也等於是現況結案。
但我覺得這樣的半途而廢是十分可惜。幸好陳水扁總統在那段時刻要到中科院,視導各項武器裝備的研發進度與成果現況展示,我們的簡報以及展示的項目需要在事先提報軍備局,當時我把這個W–99列入。總統視察的前一天,我們收到指示,將W–99的展示項目刪除。雖然收到這個命令代表國防部並不支持這個案子,但我還是請相關計畫的人員做好準備,把動態的影片介紹和靜態的實體展示都擺好,以備臨時突然獲得許可,我們就可以把握最後機會,獲得繼續研發的機會。
當天下午兩點,李傑部長在總統到達之前進入貴賓室時,我趁機先向李部長說明,雲峰飛彈已經完成兩階段了,W–99計畫團隊努力不懈做到現在的成績,可否請總統看看我們這個計畫目前的狀況,就是不繼續研發,也請總統給同仁們過去的努力一點肯定。沒想到李部長竟然改口說好吧。可是我們的簡報中已經沒有這一項了,我急忙跑到外面吩咐:「按計畫向總統做簡報!」我一說完,陳總統就進來了。李部長馬上就跟總統說 :「報告總統,他們有個研發計畫也順便展示給總統看一下。」我接著說,最後一項是超音速的巡弋飛彈,現在全世界只有兩個國家在做,我們有信心可以做成功,陳總統說:「好,好。」我們先做大簡報,然後總統一行人坐上中型巴士,在中科院裡面一站一站進去不同的廠房視察。最後一站就是雲峰飛彈,計畫主持人蘇玉本博士向總統詳細描述,輔以影片的動態模擬圖示,陳總統非常震撼,轉頭問李部長,現在這個飛彈的進度怎麼樣?李部長示意要我說明,我趕緊向總統報告,我們已經進展到第二階段,先前申請預算時被批示暫緩,因此計畫就卡住,我們很希望能夠得到支持,可以繼續將第三階段完成。
陳總統就問副部長蔡明憲還有多少時間可以補遞計畫,蔡副部長說應該還有兩個月。陳總統對著李部長說:「這個我們一定要做!」總統一句話,我們如獲至寶,趕忙向部裡補報計畫並申請預算,接著很快就被核准,繼續執行。幸好這個案子最後翻案成功,獲得國防部的預算支持,否則現在根本就沒有這個計畫與建立戰略嚇阻力量的成果。
W–99是蘇博士一手主導的計畫,歷經10多年的努力,我在蘇博士面前向陳總統報告,W–99已經成為蘇博士一生的志業。後來的第三階段果然繼續進行,而且突破了許多瓶頸,最後終於完成戰術測評,奠定邁向更深更遠的發展方向。
台灣雲峰飛彈可打到北京
以攔截的關鍵在速度
2022-12-14 05:50 聯合報 / 資訊圖表小組整理
海軍退役中將、國防部中山科學研究院前院長龔家政近期接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歷史訪問,首度證實,中科院研發由蘇玉本博士一手主導、代號W–99的「雲峰計畫」,屬於超音速巡弋飛彈,射程超過1千公里,當年在前總統李登輝任內建案、前總統陳水扁支持下完成研發,是台灣無可比擬的嚇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