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06_104123.jpg

揭仲專欄:
新義務役若不想夭折,
得聽這三個建議

2023-01-06 06:40 風傳媒

揭仲 (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

1.jpg
義務役役期延長為一年後,役男接受的訓練與現行志願役士兵訓練流路相近,並能參加漢光演習。看似紮實卻不易實現。(取自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臉書)

引發高度關注的「常備兵現役」(即義務役)役期自2024年起恢復為一年,在紛紛擾擾近8個月、還一度因為執政黨在「九合一」選舉中落敗以致內部出現雜音,最後仍趕在公告期限前,由蔡英文總統於去年12月27日親自召開國安高層會議拍板定案,適用對象為2005年1月1日(含)以後出生的役男。

在國安高層會議後所舉行的記者會中,國防部也首度對外說明役期延長後的相關配套措施;其中較為人矚目者有三項,包括:延長為一年後的義務役二兵「實領月薪」2萬0320元、服役期間總共52週的訓練流路,與步槍兵實彈射擊數不低於800發等。

然而,這三項令人矚目的配套措施中,恐怕除「實領月薪」能真正做到外,其他二項都不太可能落實。

在訓練流路部分,國防部在記者會中宣稱,義務役役期延長為一年後,役男於服役期間將接受8週的「基礎訓練」、18週的「駐地訓練」、7週的「專精訓練」、13週的「基地訓練」和6週的「聯合演訓」。與現行志願役士兵的訓練流路相較,義務役士兵在「基礎訓練」與「基地訓練」的週數基本相同,只有在「專精訓練」比較短,並以參加漢光演習等演訓取代志願役的「三軍聯合作戰訓練」,乍看之下十分紮實。

多數義務役無緣基地訓練和聯合演訓

國軍能實施步兵營「基地訓練」的場地只有新竹、台南兩處,這些基地在現階段就已經飽和。台灣地狹人稠,本島根本不可能再新增訓練基地。

2.jpg
總統蔡英文宣布將恢復一年期的義務役,並充實52週的訓練、增加實彈射擊,但恐怕很難實現。。(蔡英文臉書)

但儘管國防部排出滿滿52週的精實課表,礙於現階段國軍基地訓練的能量早已飽和,新的訓練場地因為條件嚴苛幾乎不可能增加等因素,使這份課表中最重要的「基地訓練」和「聯合演訓」,絕大多數的義務役士兵恐怕無緣參加。

首先,所謂的「基地訓練」,在訓期中是以整個步兵營為單位,有時加上配屬的工兵或砲兵,實施營作戰教練與兵種聯合作戰訓練,包括營所轄各種兵器與配屬支援武器的實彈射擊。事實上,在台灣地狹人稠、大型訓練場地不足的環境中,「基地訓練」幾乎成為國軍培養合格戰鬥兵過程中最關鍵的階段。

但國軍能實施步兵營「基地訓練」的場地,只有新竹湖口的陸軍部隊訓練北區聯合測考中心,與台南白河的陸軍部隊訓練南區聯合測考中心,三軍聯合作戰訓練基地更只有屏東保力山一處,而這些基地現階段就已經飽和。以陸軍聯兵旅所轄的聯兵營為例,平均要等上1年半才能排到一次「基地訓練」,每2年才能排到一次三軍聯合作戰訓練。

而兵科訓練基地為了讓進訓單位有足夠的空間實施營戰鬥教練,面積不可能太小;又要讓各種武器,包括配屬的砲兵能進行實彈射擊,必需與民宅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這些限制因素,使台灣本島根本不可能再新增兵科訓練基地。

基地訓練形同虛設,如今卻又走回老路

受完33周訓練的士兵往往不超過三分之一,這些由義務役士兵所組成的步兵營根本不符合接受「基地訓練」的條件,又遑論三軍聯合作戰訓練。

3.jpg
役期只有一年,使這些由義務役役男組成的步兵營中,能受完33周訓練、符合接受「基地訓練」資格的士兵往往不超過三分之一。(示意圖/取自總統府flickr)

目前國軍陸軍常備部隊,共有7個聯兵旅、關渡指揮部與蘭陽指揮部等9個旅級單位。而根據國防部的估計,在役期延長後,每年需入營服役一年的人數,將從2024年的9127人,逐年上升至2029年的5萬3600人。換言之,國防部為接收一年期義務役役男,扣除少數分發到專業單位者,所需增編的步兵(守備)旅,光是2024年就有2到3個,到2029年時甚至可能超過11個。

在目前僅有9個旅級單位的情況下,常備部隊聯兵營尚且無法每年實施「基地訓練」,試問當旅級單位增加到11個、甚至20個時,國防部如何能變出足夠的空間,讓一年義務役士兵中的絕大多數,有機會接受「基地訓練」?除非國防部大幅削減常備部隊聯兵營的訓練週數、或大幅增加聯兵營「基地訓練」的等待期,甚至進一步減少聯兵營的數量;但這將致國軍整體戰力的大幅下降,只會得不償失。

更值得注意的是,士兵在實施「基地訓練」前,理論上必須完成所有前三階段、共33周的訓練,否則不僅影響訓練效果,更會產生不小的安全顧慮。

然而,多數義務役役男因為就讀大學,只能在下半年分幾梯次入營;但役期只有一年,使這些由義務役役男組成的步兵營中,能受完33周訓練、符合接受「基地訓練」資格的士兵往往不超過三分之一。換言之,這些由義務役士兵所組成的步兵營根本不符合接受「基地訓練」的條件,又遑論參加聯合演訓。

在2008年1月義務役役期縮短為1年,志願役士兵也還未大量進入軍中前,國軍在各步兵營半數以上士兵服役不超過6個月的情況下,為了讓「基地訓練」能如期實施,又要減少安全顧慮,就只好在訓練要求上大幅放水。即便如此,在訓練結束後不到三個月,服役較久的士兵大批退伍後,整個營又馬上打回原形,根本無法維持訓練效果。

正是因為一年役期讓「基地訓練」形同虛設,導致常備部隊戰術水準低落,甚至不如漢光演習時由剛退伍老兵動員組成的後備營,這才使國防部痛下決心,爭取將常備部隊全數改由志願役士兵來擔任。

如今國防部在役期恢復為一年後,又打算重走以前的老路,讓這些由義務役士兵所組成的步兵營在達不到進訓標準的情況下,勉強接受「基地訓練」,就算真能做到,又能有多少訓練效果?

靶場不足,士兵打到800發子彈難

役期4個月的軍事訓練役士兵,在新訓中心期間打靶數量為24發至44發;志願役士兵則為每年276發。但多數單位根本無法達到此一標準,因為排不到靶場可以射擊。

4.jpg
國軍士兵實彈射擊的數量長久無法改善,一個關鍵的因素是國軍的靶場數量不僅不足,使用限制又多。圖為地處桃園及新北交界的「南勢埔靶場」。(蘇仲泓攝)

在一年實彈射擊數不低於800發部分,落實的可能性也讓人無法樂觀。國軍士兵實彈射擊的數量之所以長久無法改善,除了整個流程與規定亟待檢討外,另一個關鍵的因素就是國軍的靶場數量不僅不足,使用限制又多。

就是因為靶場不足,使基層部隊要打靶時,多半要先行軍一段距離才能抵達靶場;等好不容易到了靶場,卻又面臨許多使用限制。例如國軍在楊梅的靶場,為了避免噪音擾民,每天真正能進行實彈射擊的時數,一度只有4個半小時。

依國防部現行規定,役期4個月的軍事訓練役士兵,在新訓中心期間打靶數量為86發;志願役士兵則從2016年開始,由原本的每年92發增加為276發。但據了解,多數單位根本無法達到此一標準,因為排不到靶場可以射擊。

國防部在面對立法委員質疑時,曾表示會讓每單位每次打靶時間由1天變為2天,以增加每位士兵的射擊數量;但在靶場數量不足、使用限制又多的缺失無法大幅改善前,國防部的「藥方」只會讓基層單位排不到靶場的問題更形嚴重!

更何況在義務役役期延長為一年後,陸軍還要新增至少5個、多則超過11個滿編的步兵(守備)旅,屆時基層部隊進不了靶場的問題只會更惡化!因此,國防部讓每位義務役步槍兵打靶800發的目標,對絕大多數役男來說,恐怕又是另一個願景雖好卻難以實現的鏡花水月!

務實面對問題修正規畫

應考慮讓役男於完成「基礎訓練」、「駐地訓練」與延長版的「專精訓練」後就退伍,不必為一年而一年。

5.jpg
大多數義務役役男幾乎不可能接受「基地訓練」,以致難易具備參加漢光等聯合演訓資格。圖為漢光演習陸戰隊登陸搶灘。(青年日報)

在前述限制條件短期內無從解決的情況下,國防部應務實的面對問題,修改不切實際的規劃。

首先在大多數義務役役男不可能進入兵科訓練基地,實際接受營戰鬥教練的情況下,日後新編成的步兵(守備)旅根本難以運作;不如編成專門負責戍守固定區域的守備營或守備大隊,讓志願役官士兵所組成的常備部隊能專心執行機動打擊任務。

第二依照「分類分流」原則,讓義務役士兵於服役時,只接受與日後所擔任之守備任務有關、單一化的訓練。

第三在絕大多數義務役役男幾乎不可能接受「基地訓練」,以致難以具備參加漢光等聯合演訓資格,承平時期又無太多守備陣地可實際戍守的情況下,應考慮讓役男於完成「基礎訓練」、「駐地訓練」與延長版的「專精訓練」後就退伍,不必為一年而一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