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101大樓可能化為灰燼,
台灣危機意識還是不夠!」
《華郵》專欄作家建言:
加快國防改革腳步,
增加核電確保能源安全
四川美術學院學生製作的解放軍武統台灣示意圖,(翻攝微博@野生灰熊)
華府智庫外交關係委員會的研究員馬克斯‧布特日前訪台,與外交部長吳釗燮、前國防部長楊念祖等政要與專家交換意見,了解台灣當前的危機與相關作為。還沒等返回美國,布特便寫就一篇給台灣的建言,9日由《華盛頓郵報》刊出:〈台灣終於加強國防,但會不會做的太少太遲了?〉
布特在這篇專欄文章中指出,台灣人民對於台海戰爭的危機意識仍舊不足;台灣政府的國防改革雖然終於起步,但是要看到實際成果恐怕還需要好幾年;布特更直言「民進黨政府堅持非核家園,但在全國98%的能源都仰賴輸入的情況下,台灣需要的是增設而非關閉核電廠」。
馬克思‧布特(Max Boot)除了是華府智庫研究員、平日多在英美主流媒體發表評論。布特也著有多本歷史與國際關係的暢銷書籍,2018年出版的《The Road Not Taken: Edward Lansdale and the American Tragedy in Vietnam》(暫譯:未選擇的道路:愛德華‧蘭斯代爾與美國在越南的悲劇)一書更在2019年入圍普立茲傳記文學獎決選,英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則評價他是「全球武裝衝突權威」,2018年則被選為《前進》(Forward)列出的「50名最有影響力的猶太裔美國人」。
圖文被限制嵌入功能,請點選連結網址
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即將屆滿週年之際,這位武裝衝突權威特別訪問台灣,並且稱讚這是一個欣欣向榮的民主國家,更是「中國漫長歷史第一個民主國家」。台北到處都是高樓大廈、購物中心、泡沫紅茶店跟夜市,更是一個事實上國家的首都。台灣的面積比不上美國的西維吉尼亞,卻能產出全球9成以上的最尖端半導體,人均GDP幾乎是中國的3倍;台灣除了比中國更自由,比起剛剛擺脫「清零」的中國更是早就靠著新冠疫苗恢復正常生活。
不過布特也說,由於烏克蘭許多城市在戰爭中的淒慘遭遇,這趟台灣之行也讓他分外感到沮喪~因為民主繁榮的台灣可能化為灰燼,101大樓也可能成為中國飛彈的目標。當然這些武力威脅並非新鮮事,早在蔣介石當年敗退台灣之後,這座島嶼就一直是共軍的瞄準目標。俄羅斯對於烏克蘭的攻勢,使得人們無法假裝這種赤裸裸的侵略不會發生在現代世界,不久的將來更可能在台灣上演。
台北101的璀璨煙火。(顏麟宇攝)
不幸的是,布特認為許多台灣人似乎尚未意識到自己的危險處境。解放軍因為裴洛西(Nancy Pelosi)舉行圍台軍演後,8月份的一項台灣民調指出,只有39%的成年受訪者認為戰爭可能(或很可能)爆發,卻有53%認為戰爭不太可能或完全不可能發生。雖然布特觀察到台灣的領導人多數已經意識到這場台海危機,但他們卻遲遲沒有採取避險的相關行動。
布特表示外交部長吳釗燮對他強調,「我們需要加強防禦能力,因為我們知道中國隨時可能發動攻擊」。這是因為華府長年對台海兩岸奉行「戰略模糊」策略,雖然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多次表明「美軍將會協防台灣」,但每次都會被政府發言人收回言論。吳釗燮強調:「如果台灣不願意表現出自我防衛的意願,也就沒有權利要求其它國家保衛台灣。」畢竟沒人知道美國總統在戰爭發生時將會如何決斷,但烏克蘭戰爭讓台灣相信,他們必須展示抵禦共軍攻擊的能力和意願。
2022年8月3日,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率領的國會訪問團離開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在松山機場送行。(AP)
對於台灣政府將2023年的國防預算提高13.9%、將義務役的役期從4個月延長為1年、向美國購買魚叉(Harpoon)、刺針(Stinger)、海馬斯(HIMARS)等先進武器,布特認為這是台灣面對危險「早該採取的對策」,但他也表示台灣無論是面積或人口都遠遠比不上烏克蘭,單靠上述做法恐怕也難以抵禦人口與實力遠遠超過俄羅斯的強敵。畢竟台灣國防預算的GDP佔比(2.4%)仍低於美國,義務役的役期也還比不上以色列與韓國——台灣需要更多國防改革才能維護國家安全。
布特指出,華府希望台北採取「不對稱戰略」(asymmetric strategy),畢竟戰車、軍艦、戰機都不太可能在中國的飛彈攻勢下存活,台灣更需要的是用飛彈阻斷中國的兩棲攻勢。問題是台灣仍有許多將領抵制「不對稱戰略」,即便台灣已向美國購置更多刺針飛彈與海馬斯系統,但在烏克蘭的急迫需求下,這些訂單恐怕還要等上好幾年才能交貨。台灣軍方也對布特表示,無人機作戰跟自製無人機在台灣只是剛起步。一位退役將領對他表示,台灣應該利用無人機群在台灣海峽阻擊共軍艦隊,問題是這些無人機在台灣還不存在,而中國卻已經是全球最重要的無人機生產國。
任內推動「不對稱作戰」整體防衛構想(ODC)的前參謀總長李喜明。(柯承惠攝)
除了武器與設備之外,布特指出包括人員培訓、組織改革、以及操作新設備的相關準則都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完成。他認為美國應該比照2014年之後訓練烏克蘭軍隊的作法,擴大對台灣軍隊的訓練,甚至讓台方參加多國聯合軍演。不過即便美國真的這麼做了,也不可能立即產生效果。前國防部長楊念祖對他表示:「交付武器需要時間,裝備到部隊則需要更長的時間」、「我們需要培訓專業士兵與軍官,讓他們熟悉新系統。但這無法一蹴可幾,可能還需要5到6年的時間。」
布特強調,台灣提升國防最大的問題,恐怕在於「台灣還有沒有那麼多時間」。在台海兩岸的軍備競賽中,資金更為充裕的解放軍顯然佔有上風。根據美國中情局(CIA)的報告,習近平希望解放軍在2027年之前取得能夠接管台灣的能力(雖然他還沒有做出這個決定);台灣的國防部長則說,解放軍最早可能會在2025年入侵—如果真的想遏制北京的侵台野心,台灣就必須加快建軍備戰的腳步,美國也必須加強在太平洋的兵力。
民進黨政府堅定推進「非核家園」,但布特認為核電攸關台灣的能源安全,不應輕言廢核。(台電提供)
布特在吳釗燮的辦公室看到了上頭有烏軍簽名的烏克蘭國旗、以及基輔市長克里琴科(Vitali Klitschko、前世界拳擊冠軍)的拳擊手套。他承認台灣的官員確實密切關注烏克蘭衝突,從中學習他們如何保衛自己的國家,克里琴科的拳套就是烏克蘭對於台灣3000萬美元人道援助的小小謝禮。不過布特也提醒,台灣寄望「烏克蘭得到國際援助頑抗至今」讓習近平不敢侵台,但習近平可能也看到了俄羅斯的核武庫讓美軍始終不敢派兵參戰,這或許也給了北京更多信心—美國或許也不會為了台灣,跟同樣坐擁核武的中國兵戎相見?
布特表示,台灣與烏克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區別。那就是烏克蘭與北約成員國之間有安全的補給線,但是台灣作為一座海島,外界的援助很容易被封鎖阻斷。因此台灣必須做好承受長期圍困的準備,但台灣目前仍未儲備足夠的能源、食品、藥品與彈藥。台灣的天然氣儲備僅有10天,執政的民進黨仍頑固地執行非核家園,淘汰僅剩的核電場。布特強調,當台灣98%的能源來自進口,應該做的是增加核電,而不是關閉它。
布特在這篇專欄的最後表示,台灣人的態度讓他想起了烏克蘭人。因為包括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在內,許多人都是到了最後關頭才承認俄羅斯真的會入侵。雖然烏克蘭以行動證明了他們的堅毅不屈,但他們還是沒能阻止侵略者,從而避免一場正在蹂躪他們國家的戰爭。布特強調,烏克蘭的錯誤台灣絕對不能再犯。在上個世紀的解嚴與冷戰結束後,台灣的國防力量已經衰退,如今台灣的國防重建有了好的開始,但是前路依舊漫漫,而且所剩時間不多。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