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2_000334.jpg


設定2026開戰的24場台海兵推:
台灣在什麼情況下會輸?
擊退解放軍又付出了什麼代價?

2023-01-11 19:16 風傳媒 李忠謙

1.jpg
CSIS的台海兵推報告:下一場大戰的的第一仗。

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日前公布了一份長達158頁的兵推報告,《The First Battle of the Next War》,中文姑且可以譯作「下一場大戰的第一仗」。這場戰役位於何方?副標很快就給出了答案:中國入侵台灣。

CSIS強調,如果台海發生戰事,將會演變為美中之間的直接衝突。由於中國崛起成為一個經濟與軍事大國,對於台灣與其他美國的亞太盟友日益強硬,美國則將中國視為是唯一具有重塑國際秩序意圖與能力的競爭對手,美國的民主共和兩黨都希望平衡中國的經濟與軍事實力—這使得互為戰略競爭對手的美中關係更為緊張,兩個核武國家之間甚至可能引爆第一次武裝衝突。加上雙方都擁有全方位的現代軍事能力,像是匿蹤戰機、遠程精確彈藥與太空監視能力,對於美中直接衝突將如何發展當然需要進一步分析。

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2021提交國會的年度報告指出,中國軍隊幾十年來的改革「從根本上改變了戰略環境」,削弱台灣的軍事威懾能力,更削弱了美國的地位。CSIS認為,目前幾乎沒有討論美中衝突的公開資料,大部分材料都是政府機密,五角大廈舉行的多次兵推同樣保密,外界只能知道美軍似乎會面臨重大傷亡甚至敗戰,但細節往往付之闕如,其他民間資料則是不夠全面與嚴謹。這使得公眾要討論相關決策時無所依據,CSIS最新的24場兵推與報告填補了這個關鍵空白,並且希望藉此推動輿論對三個關鍵問題的討論:
2026年中國入侵台灣會成功嗎?
哪些變數對結果影響最大?
雙方需要付出多少成本?

2.jpg
美軍布希號航空母艦。(美國海軍IG)

CSIS指出,這份台海兵推報告的特殊之處有三:

(一)這份報告並非「一場台海兵推」的過程與結果,而是初始想定經過各種微調,盡量測試所有可能性的「24場兵推」。其中只有3場採取初始條件持平的「基本設定」、1場爲台灣設定了各種有利條件(樂觀模式),其他20場都是採取各種不利台灣條件的「悲觀模式」,希望藉此找出台灣防線的問題與隱憂,因此更值得關心台海局勢者參考。

(二)無論兵推結果為何,報告標題都透露了「共軍侵台風雨欲來」的判斷;而且台海戰爭爆發後,很可能引發後續規模更大的戰事(下一次大戰)。這並非「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一家之見,除了美軍將領多次警告中國的武統野心,外交關係協會(CFR)也已經連續三年將台灣海峽列為「全球潛在衝突中最高級別」。

(三)從這24場兵推的結果來看,只要美國與日本介入戰事,絕對會讓中國的武統行動徹底失敗,不過台灣以及美日友軍也要付出巨大代價:包括以美國為首的友軍可能損失數十艘軍艦、數百架戰機、至少數萬名部隊陣亡;慘重損失甚至讓美國全球霸主一去不返;至於台灣的軍隊與經濟則在防禦戰中遭受重創,台灣也將面臨一場全島斷電、基本設施損毀的慘勝。至於美日若不介入台海戰事,兵推結果則是中國統一台灣。

3.jpg
美軍在阿利伯克級拉梅奇號(USS Ramage)驅逐艦上操作50機槍。(美國海軍IG)

兵推源起

CSIS在報告指出,儘管軍事入侵是中國解決「台灣問題」最危險的方案,目前相關計畫也尚不明確,但這仍是一個有可能發生的選項,因此當然成為美國國安討論的焦點。美方有必要對台海戰事進行徹底分析,如果台灣能在沒有美國援助的情況下抵禦中國,就沒有理由因為此一突發事件調整美方戰略;另一方面,如果美國提供再多的援助也無法阻止台灣淪陷(比方說解放軍一天之內就能攻佔台灣),那麼美國也不該採取不切實際的行動來保衛台灣。

當然,上述兩種情形屬於「美軍不介入」(沒必要介入,或者介入不影響台灣淪陷結果)的極端情況,美國更需要的可能是透過兵推的各種分析與模擬,找出究竟應該如何幫助台灣抵禦入侵的答案。CSIS利用歷史數據和作戰研究設計一套兵推,模擬2026年中國對台灣的兩棲入侵,包括中國的兩棲作戰是以諾曼第、沖繩、福克蘭群島戰役為藍本,其他交戰規則則是基於真實武器性能的相關數據,希望透過嚴謹的兵推設計得出值得參考的分析結果。

4.jpg
美國海軍特種戰鬥艇上的士兵在希臘進行北約海上特戰訓練。(美國海軍IG)

不過CSIS也提醒,對中國入侵台灣進行兵推並不意味著這是不可避免的,中國領導人確實可能對台灣採取外交孤立、灰色地帶攻勢或者經濟脅迫的策略。即便中國選擇軍事力量,也可能採取「封鎖」而非「直接入侵」的形式,甚至美國也有可能封鎖中國作為反制。不過這些作法並不在這次的兵推考量之內,由於共軍侵台的風險真實存在,更具有潛在的破壞性,因此進行嚴謹的戰爭分析依舊有其必要。

兵推想定

如前所述,這24場兵推設定的時間都是在2026年。無論各方的初始條件如何設定,在中國對台動武後各方的動向如何,解放軍的入侵都以同樣的方式開場:在入侵行動的最初幾個小時,火箭軍的飛彈就摧毀了台灣大部分的海軍與空軍,中國的軍艦也對台灣進行包圍,阻止任何想要提供援助的飛機船艦靠近。數以萬計的解放軍士兵搭乘兩棲艦艇與民用滾裝船穿越台灣海峽,空中突擊部隊則在灘頭空降登陸。

狀況一:兵推的「基本情況」

CSIS雖然設計了24種想定反覆進行兵推,不過報告也指出其實最可能發生的仍是「基本情況」,因為這種情況的給定變量都是最可能值。包括中國將發動一場出其不意的攻擊、台灣守軍將頑強奮戰、美軍當然參戰、美軍並沒有駐台部隊、日本提供基地等後勤支援、自衛隊遭受攻擊才會反擊、美日中台的戰力未經調整、美中都有可能攻擊對方領土。

5.jpg
解放軍的殲-20戰機。(中國軍網)

在「基本情況」中,雖然中國對台灣一開始就進行了大規模轟炸,但台灣的守軍依舊湧向灘頭陣地,入侵者只能在海邊艱難地進行運補,並且緩慢地向內陸移動。美軍則派出潛艦、轟炸機、戰機攻擊中國的兩棲艦隊,日本自衛隊也提供了增援。中國雖然也對美軍的軍艦與駐日基地發動攻擊,最終依舊無法統一台灣,甚至開戰10天後無法佔領台灣任何一座城市、失去補給、至少90%的兩棲艦隊遭到摧毀。

在基本情況的兵推中,中國大致能夠登陸37個營,扣除交戰傷亡後,仍有30個營(30000人)。直到兵推結束(基本情況共軍平均堅持14天後落敗),中國大致能佔領2600平方公里(台灣面積的7%)。不過因為兩棲艦隊基本被消滅,僅剩下空投和直升機補給的方式苦撐。然而美國的空中戰力損失(大部分在基地就被飛彈炸燬)是自越戰以來最慘重的一次,海軍損失比二戰以來的任何戰爭都還要大(損失兩個航母戰鬥群),日本也遭受了沉重的打擊;台灣在人員和基礎設施的損失很大(海軍主要艦艇全滅、空軍損失過半、陸軍因戰鬥規模有限,傷亡約3500人),中國的損失也令人震驚,包括138艘主力艦艇、161架固定翼戰機、在台灣的戰役中約有7000人傷亡、另有15000人死於海戰。

6.jpg
武警廣西總隊北海支隊組織特戰隊員開展實戰化山林地反恐演練。(中國軍網)

CSIS強調,「基本情況」的兵推雖然由台灣這一方贏得戰爭,不過即便對美國來說,這也是一場「代價高昂的勝利」。戰敗的中國雖然也遭受巨大的痛苦,但從長遠來看美國的損失可能更大。因此美國應該制定政策和計劃,以降低在衝突中獲勝的成本,以免降低美國在此地區的威懾力,因為中國可能判斷美國「不願承擔保衛台灣的高昂代價」。

台灣獲勝的基本條件

此外,台灣獲勝有四項重要假設必須成立:台灣必須頑強抵抗、台灣不存在「烏克蘭模式」、日本基地必須支援美軍作戰、美軍必須在中國防區之外快速攻擊對方艦隊—其中又以「台灣不可在美軍馳援前投降」最為重要。

(一)台灣必須抵抗而不是投降。CSIS也說,只要台灣在美軍馳援台海之前投降,那麼其餘的努力都將只是徒勞。因此台灣有必要強化地面部隊,使其能夠抵禦來自任何灘頭陣地的攻擊,並且在中國後勤短缺時發動反攻。CSIS也直言批評,台灣的陸軍有許多缺失,因此台方必須強化部隊、進行嚴格的聯合兵種訓練,讓陸軍成為台灣國防的焦點。不過CSIS也說,台灣軍隊遭到中共滲透的報導令人擔憂,但若假設台灣投降就無法進行後續兵推與分析,因此排除了這種特殊情況。

(二)除了台灣必須抵抗之外,CSIS也提醒「台灣不是烏克蘭」,無法以「烏克蘭模式」在開戰後仍持續獲得各種軍事補給,中國可能封鎖台灣數周甚至數月之久。因此台灣與美國必須在和平時期共同努力,讓台灣獲得更多武器;此外,由於美國無法在戰時支援台灣所需軍備武器,只要美國決定保衛台灣,一旦戰爭發生,美軍就必須迅速直接投入戰鬥,只要美方出現拖延或者半途而廢,除了會增加美軍的傷亡人數,並且增加戰爭升級的風險。

7.jpg
美軍的A-10C、B-1B、A-10s在菲律賓海上空操演。(美國空軍IG)

(三)美國的駐日基地必須用於作戰行動,因此美國必須深化與日本的外交和軍事關係。CSIS指出,雖然其他盟國(如澳洲和韓國)對於美中競爭也至關重要,進而影響台灣安全,但箇中關鍵還是日本。如果沒有美國在日本的基地,美君的戰機與攻擊機就無法有效參與戰事。

(四)美國必須能從中國防區之外快速、大規模地打擊中國艦隊,因此美軍必須增加長程巡弋飛彈的庫存,可從防區外發射反艦空射飛彈的戰機,也能提供損失最少的攻擊方式。因此採購與升級此類武器,應當成為美軍採購的首要任務。

CSIS也對美國應該採取的策略提出幾項建議,包括縮短戰爭計畫與政治現實之間的差距、不要計劃攻擊中國導致核升級(計畫將因此遭到否決)、認識到在重大傷亡情況下也需要繼續開展行動(CSIS預估開戰三週後,美軍的傷亡人數就會達到伊拉克與阿富汗戰爭的一半)、推動台灣採取不對稱戰略、鞏固和擴大日本和關島的空軍基地、提高戰機在地面的生存能力、不要讓戰機飛越中國(因為中國的防空力量太強)、轉向採購更小更具生存能力的艦艇、優先添購潛艦和其他海底平台、繼續開發和部署高超音速武器、優先維持轟炸機隊而不是戰機、在匿蹤戰機與非匿蹤戰機之間必須取得平衡(以免數量太少過早在台海的戰事中全數耗盡)。

狀況二:特殊情況

相對於「基本情況」CSIS只進行了3場兵推,但給定變量經過調整的「特別情況」則進行了21場—其中有些情況對台灣有利,但大部分情況都是對台灣更為不利:包括美軍並未參戰、由台灣獨自抗敵(或者美國參戰的時間延後多日);日本保持中立,不願駐日基地捲入衝突,不提供美軍後勤支援;增加解放軍軍備、減少美台軍備(比方說美援武器未到位,美軍潛艦無法出動);台灣的動員時間出現遲延,或者台軍戰力下降;美軍不准直接攻擊中國領土。

對台灣有利的情況則包括:自衛隊在解放軍動武日就積極參與協防台灣、菲律賓也提供美軍後勤支援、解放軍兩棲戰力下降、解放軍防空能力降低、美軍第五代戰機優於中國第五代戰機、衝突開始時台灣已有美方駐軍部署(不過這一點也可能直接成為北京動武的直接原因)等等。

8.jpg
解放軍的飛彈部隊。(中國軍網)

CSIS的「特殊情況」兵推共有1場「樂觀模式」、20場「悲觀模式」(包含一場「台灣獨力作戰」、一場「巨大劫難模式」),也就是希望探討在偏離基本情況之下,台灣要如何贏得勝利?但在「台灣獨力作戰」與「巨大劫難模式」以外的「悲觀模式」兵推中,中國沒有一次取得明顯勝利(即成功佔領了台北,或者佔領台灣超過四分之一的領土):其中3次為中國明顯而決定性的失敗,其餘則是戰爭開打14至35天後陷入僵局、並未產生決定性的,僅有其中3場僵局對中國有利。

在所有悲觀模式的兵推中,解放軍平均能夠登陸60個營,上岸的最終兵力平均為43個營(即43000人)。在遊戲結束時,解放軍平均控制了台灣36000平方公里中的6240平方公里(或17%),比賽平均持續了六個回合(或21天)。不過僵局並不意味著戰爭真的結束了,而是還需要多打幾周、甚至好幾個月的仗。至於美國的損失包括平均484架戰機(比「基本模式」高了70%),中國平均損失327架戰機(最低48架、最高826架)。美國和日本的船舶損失與基本情況相似。在衝突的前幾周,悲觀的情況往往會減少海軍增援,因為任何一艘接近台灣的水面艦艇都遭到摧毀。至於地面作戰的損失,解放軍平均傷亡17000人、台軍22000人。

9.jpg
美軍空降部隊正在跳出C-17機艙。(美國空軍IG)

「樂觀模式」迎來中國入侵者的決定性失敗,中國艦隊在開戰後三天便遭到嚴重破壞,在關鍵的前三天,甚至無法將三個以上的兩棲旅登陸。平均而言,解放軍總共能登陸25個營,損失後的最終兵力為22個營。這些部隊只能在岸上建立小小的根據地,總面積還不到一個六角(780平方公里)。隨著兩棲艦隊在前兩回合遭到大部分摧毀,兵棋推演也宣告結束。

狀況三:台灣獨力應戰

一般認為要是沒有美軍協防,台灣恐怕無法獨力對抗解放軍的入侵。CSIS也針對這種情境設計了一次兵推,用來研究「在沒有美方直接援助的情況下,台海戰事會如何發展」。因為美國一直處於觀望,其他國家也不願冒險干預。因為觀察美軍沒有介入的影響,在其他悲觀想定的任何特殊條件都沒有被納入此次兵推。也因爲美軍沒有介入,該次兵推假設開戰兩個月後,彈藥短缺將迫使台灣的開火頻率減半,三個月後,彈藥耗盡更迫使炮兵部隊改為步兵部隊。

這次兵推是唯一解放軍確定獲勝的兵推。解放軍在進攻台灣時取得緩慢但穩定的進展:首先在南部登陸,三周後佔領台南和高雄,第六周結束時佔領台中。由於解放軍指揮官不滿推進速度過慢,又在花蓮開闢第二戰線。在登陸南部的十週後,解放軍的裝甲部隊佔領了台北的總統府。如果第三方真的未能協防台灣,台灣政府很可能會提前投降。

10.jpg
四川美術學院學生製作的解放軍武統台灣示意圖,(翻攝微博@野生灰熊)

在這次兵推中,台方守軍以重型裝甲及火砲沿著河流部署防線。一旦防禦被攻破,台軍就會撤退到下一條河流。CSIS指出第二次大戰期間,盟軍在義大利的戰役與這一情景非常相似,德軍在那裡緩慢撤退,試圖守住每條河流和山脊。在為期兩個半月的戰役中,解放軍在台灣共登陸了230個營。儘管台灣部署了岸基反艦巡弋飛彈,在擊沉17艘兩棲登陸艦、17艘護航艦艇後,依舊沒能擋住兩棲艦隊登陸。

當台北陷落時,解放軍在台灣共有165營的戰鬥兵力(傷亡7萬人,約23100人死亡),是涉及基本情況兵推的四倍之多。台灣海軍與空軍全滅,台軍傷亡85000人、死亡28000人—傷亡人數已達總動員兵力的一半。

狀況四:諸神黃昏

該狀況設想東京方面保持嚴格中立,不允許美國在日本基地作戰,美軍戰機就無法有效參與作戰。雖然美軍可以使用以關島為基地的加油機,但這將(1)在地面上容易受到中國彈道飛彈的攻擊,(2)如果加油機被攔截,則在空中很容易受到攻擊,(3)無法在台灣上空發動足夠的出動架次,對戰鬥產生重大影響。如果沒有駐紮在日本的美軍戰機護航,美軍的長程轟炸機將很容易受到裝備空對空飛彈的中國戰機襲擊—「諸神黃昏」(Ragnarök)的想定最後迎來解放軍的勝利。

11.jpg
一名美軍正在A-10C前保養彈藥。(美國空軍IG)

CSIS分析,美軍戰機如果沒有日本基地的支援,中國空軍將可以集中力量打擊台灣的目標,並且登陸更多部隊。雖然美軍轟炸機可以提供決定性數量的彈藥,但結果將取決於其效能,而且美軍轟炸機也很容易遭到中國戰機襲擊。失去了美國空軍的有效奧援,台灣發射的飛彈顯然不足以阻止中入侵。即便美軍在開戰三周後,組織了一支由29艘巡洋艦和驅逐艦、兩艘航母和10艘核動力潛艦組成的龐大艦隊馳援台灣,但在解放軍潛艦、空射反艦巡弋飛彈和水面艦艇的猛烈火力下,這支美軍艦隊最後無力扭轉敗局、甚至基本被摧毀。

12.jpg
2022年11月,美日英澳加五國海軍在菲律賓海進行聯合操演。(美國海軍I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