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2_143036.jpg

戰爭啟示錄-戰情篇》
2023仍是血腥僵局?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3種可能結局

2023-02-23 09:05 風傳媒 李忠謙

1.jpg
2022年9月,烏克蘭戰爭,烏軍在哈爾基夫州鄰近俄羅斯邊界樹立國旗。(資料照,美聯社)

去年全面爆發的俄烏戰爭,如今的新聞熱度卻大不如前。作爲台海危機的前車之鑑,烏克蘭過去一年經歷了什麼?這場惡戰又將如何收場?在俄烏戰爭一周年前夕,風傳媒特別策畫《戰爭啟示錄》,深入探討俄烏戰爭的現在、過去與未來、以及台灣可從中學到的教訓。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總統普京下令全面進攻烏克蘭。這場拂曉攻勢雖然號稱是「解放頓內次克與盧甘斯克,免於『新納粹』侵略的特別軍事行動」,但沒人相信普京只想把烏克蘭軍隊趕出東部的內戰區,連美國總統拜登日前訪問烏克蘭都直言「擔心基輔迅速淪陷」。但這場二戰後歐洲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烏克蘭苦撐一年後竟然仍在頑強抵抗,也讓世人看見了烏克蘭無懼獨裁者侵略的勇氣。

戰爭的第一年


2022/2-3月:烏克蘭擋下首波攻勢

一年前的2月24日,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這一天已經銘刻在每個烏克蘭人的記憶裡。除了戰火與殺戮已經成為日常,根據聯合國統計,一年來至少有805萬烏克蘭難民在歐洲各國流離;留在國內的烏克蘭人也不好過,除了在前線奮戰的烏克蘭軍人之外,歐洲政策分析中心(Center for European Policy Analysis)指出,烏克蘭的GDP去年下降了41%、產品價格上漲33%、總體通膨率26.6%、失業率高達40%,1770萬烏克蘭人被聯合國歸類為「需要救援」這個數字比大多數歐洲國家的人口還要多。

2.jpg
烏克蘭戰爭週年圖表: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拂曉攻勢。

俄羅斯全面入侵的那一天,長達8年的「烏東內戰」擴大至烏克蘭全境,也顛覆了歐洲的安全秩序。除了數以十萬計的敵軍跨越邊境,俄軍飛彈甚至落在基輔市區與烏克蘭全境。普京說是要解救頓內次克(Donetsk)、盧甘斯克(Luhansk)兩個「鄰國」,但烏克蘭北部的激烈戰鬥最讓外界擔心。顯然普京有意直取烏克蘭首都,空降基輔郊區機場的攻勢就是一場斬首行動。不過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並未選擇流亡,而是在基輔街頭頻頻直播、在社群媒體上發表演說鼓舞士氣,堅稱自己不會逃走、也不會投降。這名喜劇演員出身的政治家成功將整個烏克蘭團結在他身後,全世界也為烏克蘭的勇敢所感動。

3.jpg
2022年2月26日,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在首都基輔市中心用手機直播,破除俄羅斯媒體報導「烏國總統已逃出基輔」的假新聞。(資料照,美聯社)

4.jpg
2022年4月9日,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在基輔辦公室接受美聯社採訪。(美聯社)

雖然如此,但烏克蘭從遭受攻擊的第一天起,就有數以萬計的民眾越過國境逃往歐洲,歐盟各國也對烏克蘭湧出的數十萬難民敞開大門。進入3月之後,烏克蘭戰爭的影響擴散到全世界,因為食品與能源的價格都因為戰爭飆漲,糧食安全更成為許多發展中國家的隱憂。烏克蘭軍隊的頑強抵抗,使得入侵北部的俄軍停滯不前,最終只能從基輔周邊地區撤退。布查(Bucha)鎮亂葬坑中的大量平民屍體,則成為俄軍虐殺平民、犯下戰爭罪行的證據。

5.jpg
2022年4月6日,烏克蘭正在為布查大屠殺的受害者進行身份識別與收屍。(美聯社)

6.jpg
2022年4月18日,77歲的烏克蘭老婦Valentyna Nechyporenko在兒子的墳前哭泣。她47歲的兒子Ruslan在布查大屠殺中喪生。(美聯社)

7.jpg
烏克蘭發行的「去你X的」蛇島防衛戰紀念郵票。

8.jpg
2022年4月30日,烏克蘭基輔郊區的伊爾平在鏡頭下滿上斷垣殘壁。(美聯社)

2022年4月8日,俄羅斯的飛彈襲擊了頓內次克的克拉馬托爾斯克火車站,造成至少50死百餘人傷。這場災難也開啟了俄軍對烏克蘭東部發動大規模攻勢的序幕當俄軍在烏東步步進逼,其黑海艦隊的旗艦莫斯科號(Moskva)卻在黑海遭到飛彈擊沉,成為烏克蘭軍抵禦外侮的重大勝利。不過烏克蘭的東南部大城馬里烏波爾也在5月陷落,烏軍則在6月奪回黑海的蛇島,一定程度解除了南部大城黑爾孫遭到包圍的壓力。

9.jpg

10.jpg
黑海艦隊旗艦「莫斯科號」(Moskva)飛彈巡洋艦沉沒前。(截自推特)

2022年7月,烏克蘭的盧甘斯克州宣告全境淪陷烏軍只能專注於頓內次克的保衛戰。隨著俄軍在烏克蘭東部有所斬獲俄羅斯也開始定期關閉北溪天然氣管道,對歐洲打起能源戰俄羅斯能源巨頭Gazprom甚至以維修管線為名,在8月份宣布全面停工天然氣,使得能源價格大幅飆升。不過俄烏雙方也在此時達成協議,允許烏克蘭的農產品通過黑海出口,緩和了烏克蘭戰爭引發的全球糧食危機,克里米亞的俄國空軍基地則發生嚴重爆炸。

11.jpg
2022年8月9日,克里米亞一處俄羅斯空軍基地發生大爆炸,遠處海灘也能見到大量濃煙。(資料照,美聯社)

12.jpg
烏克蘭空軍說,有九架俄羅斯戰機在8月9日的克里米亞空軍基地爆炸中被摧毀。(資料照,美聯社)


2022/9-11月:烏克蘭展開反攻

2022年9月,烏克蘭軍的東部反攻大有斬獲,短短數日就收復了包括第二大城哈爾基夫在內的數千平方公里失土。西方國家援助的海馬斯飛彈(HIMARS missiles)等裝備在這波反攻扮演重要角色,哲連斯基甚至親自趕往光復的前線失地伊久姆(Izium)參加升旗典禮。

13.jpg
2022年9月13日,伊久姆附近可以看到大批遭到擊毀的俄軍裝甲車。(資料照,美聯社)

面對俄烏戰爭失利,普京則宣布增援烏克蘭戰場30萬士兵這項命令也引發大批俄羅斯男性逃往鄰國喬治亞與哈薩克。此外俄羅斯也在9月30日宣布併吞札波羅結(Zaporizhzhia)、黑爾孫(Kherson)、盧甘斯克、頓內次克等烏克蘭4州的佔領區(約9萬平方公里、佔烏克蘭國土15%),正式將其納為俄羅斯聯邦的領土,國際社會普遍譴責此舉是「非法併吞」。

14.jpg
2022年9月30日,俄羅斯總統普京(中)在克里姆林宮慶祝烏克蘭四地區公投加入俄羅斯。他身邊的四人是莫斯科任命的黑爾孫、札波羅結、頓內次克領導人,以及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領導人(由左至右)。(資料照,美聯社)

2022年10月8日,連結克里米亞半島與俄羅斯本土的克里米亞大橋被炸,俄軍則開始大規模轟炸烏克蘭的能源基礎設施,顯然是希望在冬天到來之前切斷電力和供暖,不過這仍然無法扭轉俄軍在南部戰線的劣勢。11月,烏軍成功收復開戰初期淪陷的黑爾孫,北約也承諾接納烏克蘭加入,但未給出具體時間表。

15.png
2022年10月8日,克里米亞大橋發生大爆炸(Twitter)

16.jpg
2022年11月20日,頓內次克前線的烏克蘭砲兵正在向附近的俄軍陣地開火。(美聯社)


2022年12月-2023年2月:俄烏戰事陷入膠著,春季攻勢蓄勢待發

2022年12月,哲連斯基在開戰後首次出訪,前往美國進行國事訪問。拜登當面承諾「烏克蘭永遠不會孤單」,並且提供更多軍事與財政援助。普京則在耶誕節當天宣稱「已準備好與烏克蘭談判」,但遭到烏克蘭否決。

17.jpg
2022年12月21日,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在美國國會演說。(資料照,美聯社)

當時序進入2023年美國與德國在各界壓力下終於承諾援助主力戰車這也讓烏克蘭燃起發動反攻的希望,此舉也被俄羅斯抨擊為「公然挑釁」。不過西方各國援助的戰車數量有限、短時間內無法到位,慣用俄系裝備的烏克蘭軍能否有效操作、後勤補給是否跟得上,都成為新的隱憂。另一方面,哲連斯基再次呼籲西方援助戰機,但包括德國總理蕭爾茨與美國總統拜登都不願伸援。俄羅斯和白羅斯也在2023年1月開始聯合軍演,引發人們擔心俄軍再次聯合盟友發動春季攻勢。

18.jpg
烏克蘭戰爭週年圖表:戰爭爆發一年後,俄烏兩軍仍在東南部相持。

烏克蘭國防部長列茲尼科夫(Oleksii Reznikov)警告,俄羅斯將在2月24日烏克蘭戰爭屆滿一周年之際,發起大規模攻勢北約秘書長史托騰伯格(Jens Stoltenberg)則宣稱「俄軍的重大攻勢已經開始」。歐盟承諾今年培訓的烏克蘭軍隊人數將翻倍為3萬人,但哲連斯基在訪問歐洲盟國時,仍呼籲國際社會提供烏克蘭包括F-16在內的更多軍援,也對俄羅斯實施更多制裁。就在俄烏戰爭週年前夕,美國總統拜登於2月20日無預警閃電造訪基輔,表達美國與全世界對烏克蘭的堅定支持。

19.jpg

戰爭的第二年

當俄烏戰爭進入第二年,各界最關心的莫過於「戰爭會不會在2023年結束」、以及「誰能贏得最後勝利」。不過美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Mark Milley)已經指出,烏克蘭不太可能在今年就把入侵者趕出國境市場情報和諮詢公司FrontierView也判斷無論烏克蘭勝出(發生機率30%)或俄羅斯打贏(發生機率5%),都不太可能在今年第二季之前達成,而且最可能的發展就是「持續拉鋸戰」(發生機率50%)北約與俄國直接衝突的發生機率則為15%。

戰爭爆發一年來,俄烏參戰人員傷亡均超過10萬人,雙方損失了數以千計的戰車、裝甲車與無數軍備。烏克蘭的基礎設施遭到嚴重破壞,發電能力萎縮至少40%,超過3成人口流離失所。即便戰事陷入膠著,基輔與莫斯科都堅稱「只有對方讓步,和平才會降臨」對烏克蘭而言,這代表俄軍離開烏克蘭全境——包括2014年遭到併吞的克里米亞,以及札波羅結、黑爾孫、盧甘斯克與頓內次克——但普京根本不可能接受。普京去年底雖宣稱「準備好與烏克蘭談判」,但哲連斯基同樣沒給他好臉色看,甚至揚言「只跟普京的繼任者談」。

20.jpg
2023年2月,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展開訪歐之旅,與法國總統馬克宏與德國總理蕭爾茨會面。(資料照,美聯社)

21.jpg
2023年2月20日,美國總統拜登與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一同造訪基輔的聖米迦爾教堂。(美聯社)

縱然有西方國家力挺,面對強敵俄羅斯,烏克蘭苦撐一年能有如此表現仍屬不易。不過俄羅斯在動員徵召數十萬人、祭出核武威脅、攻擊基礎設施的情況下,俄烏戰線如今卻依舊侷限在東部與南部區域,也讓許多專家感到意外。當俄烏戰爭進入第二年,烏克蘭可望繼續從西方取得穩定的彈藥與武器供應,俄羅斯則有意擴大徵召、重振國防工業,擺出長期戰的架勢,試圖拖垮烏克蘭。然而俄羅斯沒有烏克蘭那樣的有力外援,甚至遭到西方的聯合抵制,加上俄烏戰爭讓普京政權無能、腐敗的一面,這場戰爭若陷入長期化,哪一方更佔優勢其實不好說。

如同德國《明鏡週刊》(Der Spiegel)所說的,「戰爭是一個怪物,最終會越過發動者的頭頂自由發展」。普京原本希望通過這場戰爭來實現他復興俄羅斯的野望,但現在他發現自己不但要與西方世界支持的烏克蘭作戰,甚至要為自己的政治生命而戰;哲連斯基曾經希望找到和平解決與俄國發生衝突的途徑,開戰前甚至想跟普京談判頓巴斯與克里米亞問題,現在他卻決心不計代價解放整個烏克蘭、完全趕走侵略者。

22.jpg
2023年2月13日,烏克蘭頓內次克前線的烏軍指揮官指示向裝甲車對俄軍陣地射擊。(資料照,美聯社)

此外,烏克蘭戰爭不僅影響俄烏兩國,更牽動歐洲安全、俄羅斯擴張、甚至美中衝突與台海危機。在各方勢力的傾軋之下,沒人說得清楚這場戰爭會以什麼方式、在什麼時間結束。以色列的軍事專家根德爾曼(David Gendelman)指出,只有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司令扎盧茲尼(Valeriy Zaluzhnyi)知道他手裡準備了多少反攻兵力與裝備,恐怕要等到烏克蘭的冬季雪融,俄烏兩軍的春季攻勢能端出什麼樣的大菜才會揭曉。話雖如此,西方媒體與專家仍對烏克蘭戰爭的未來做出以下幾種預測——


情境1:烏克蘭勝出

對於烏克蘭的支持者來說,這個結局最為鼓舞人心,但也最可能引爆核戰爭。烏克蘭在奮戰一年之後,確實奪回了俄軍全面入侵以來奪走的半數領土:包括烏軍在北方戰線全面擊退俄軍、在東部戰線與南部戰線收復哈爾基夫與黑爾孫、更將俄軍趕回聶伯河以東——如此看來,烏克蘭擊敗俄羅斯似乎不是不可能。但華府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er for New American Security)的專家考夫曼(Michael Kofman)指出,烏克蘭雖然有西方相挺,但俄羅斯的消耗戰確實奏效。即便俄軍的訓練不足、裝備更差,俄烏兩軍已在烏東前線相持數月。

23.jpg
豹2型坦克(資料照,美聯社)

烏克蘭總參謀部去年12月表示,他們需要300輛戰車來發動反攻。雖然美國與德國先後承諾要支援艾布蘭與豹2式主力戰車,但數量明顯不足。何況德國今年3月底才會移交14輛豹2式,另外20輛豹1式因為需要翻修則要等到今年底才能開始交貨;至於美國承諾的31輛艾布蘭戰車,同樣要拖到2023年底才能到貨。《新聞周刊》(Newsweek)便質疑「烏克蘭的支持者真的希望基輔獲勝嗎」?因為無論是德國、法國甚至是美國,在大力支持烏克蘭的同時,卻又小心翼翼地避免觸怒俄羅斯,升高與克里姆林宮之間的緊張關係,這讓烏克蘭總是難以及時獲得他們所需要的武器——無論是西方各國已經承諾的主力戰車,還是他們還不願意支援的F-16戰機。

24.jpg
美軍的艾布蘭M1主力戰車。(資料照,美聯社)

25.jpg
因為缺乏燃料而被棄置在烏克蘭境內的俄軍T-90A主戰坦克。(Turan Oguz SSS@Twitter)

《經濟學人》指出,烏克蘭倘若擊潰俄軍的盧甘斯克防線,深入頓內次克腹地,西方的愛國者飛彈也迅速到位,大幅減少俄羅斯飛彈對於基礎設施與市區居民的傷害,或許哲連斯基今年春天就能下令全面反攻,除了在札波羅結開闢新戰線,甚至切斷克里米亞大橋,在夏季來臨前包圍馬里烏波爾,進而收復克里米亞。但《經濟學人》也提醒,如此大快人心的反攻劇情,可能引來普京的最後通牒:烏軍立刻停止進攻,否則俄羅斯將動用核武。許多分析家也一再警告,北約如果直接介入衝突,核對抗的風險將急劇上升。


情境2:俄羅斯勝出

核威懾讓俄國似乎立於不敗之地,除非普京政權從內部發生變故,使得烏克蘭不戰而勝,否則莫斯科手裡的核彈頭始終讓西方各國有所忌憚。不過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認為,普京下台的最可能原因是「入侵烏克蘭失敗」除非普京在一般大眾、菁英階級、安全部門、國家機器都失去合法性,否則普京的支持者與戰爭鷹派將繼續支持普京掌權。許多專家也認為即便普京倒台甚至自然死亡,俄烏衝突恐怕也不會因為俄國換了總統就此結束。

26.jpg
2023年1月,俄羅斯總統普京出席對二戰期間納粹對列寧格勒(今聖彼得堡)包圍戰的紀念活動,並對陣亡與罹難者獻花。(資料照,美聯社)

那麼俄羅斯有可能贏得這場戰爭嗎?這個問題的答案,首先取決於普京如何定義這場軍事行動的「勝利」。然而普京的戰爭目標似乎不只是接管頓巴斯,尤其他曾多次質疑烏克蘭不該作為一個獨立國家。即便他從未明示要征服整個烏克蘭,《明鏡週刊》認為普京想要的是在政治上完全控制烏克蘭,將其變成類似白羅斯之類的附庸國。

27.jpg
俄羅斯總統普京(中)與國防部長紹伊古(右)、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左)。(資料照,美聯社)

軍事專家根德爾曼認為,俄羅斯去年追加動員的30萬大軍目前僅投入半數,所餘部隊加上從黑爾孫後撤保留的兵力,將是俄軍發動春季攻勢的本錢。《經濟學人》指出,俄軍的新一波攻勢若能成功讓烏克蘭防線後撤,隨著夏季的到來,俄軍很可能繼續擴大戰果。畢竟在西方制裁之下,俄羅斯的國防工業雖然無法取得晶片等先進元件,但俄國仍有能力生產足夠的裝甲與火砲,但西方承諾的主力戰車可能遲遲無法到位。如果普京此時提出停火協議,西方國家有可能敦促烏克蘭坐上談判桌,屆時哲連斯基恐怕別無選擇、只能接受。

28.jpg
在馬里烏波爾教導平民使用槍械的「亞速營」士兵。(資料照,美聯社)

但《明鏡週刊》認為,烏克蘭的武裝分子肯定會讓俄羅斯的佔領者不好過,畢竟85%的烏克蘭人不接受在領土上做出任何讓步,即便普京只想把札波羅結、黑爾孫、盧甘斯克、頓內次克這四州抓在手裡,恐怕也會迎來無盡的血腥衝突。畢竟在過去的一年時間裡,烏克蘭戰爭極力鼓動了民族主義好戰者,他們將是普京治理烏克蘭的不定時炸彈。《彭博社》的俄國專欄作家波希德斯基(Leonid Bershidsky)更認為,俄軍去年入侵之初浪費了勝利良機後,如今已不可能在戰場上擊敗烏克蘭,俄羅斯勝出的設想根本不切實際。

情境3:血腥僵局

《經濟學人》與許多智庫專家都認為,這是目前最有可能的一種情況。對俄軍來說,雖然普京追加動員了數十萬人,但在急就章的情況下,這些增援軍無法成為訓練有素的戰士。由於新兵往往被編入最基本的輕步兵部隊,缺乏裝甲車輛的加持,不適合繼續推進,只能在戰壕與防禦工事裡打消耗戰。至於烏克蘭這邊,除了西方援助無法及時到位俄軍去年11月離開黑爾孫時一舉後撤到聶伯河東岸。這表面上看來是烏克蘭的大勝,問題是聶伯河也成為俄軍的天然防線烏軍不但無法快速擴大戰果,甚至往後每推進一公里就得付出慘重代價。

29.jpg
2022年9月30日,俄羅斯民眾在莫斯科紅場慶祝烏克蘭被佔領區加入俄羅斯。(資料照,美聯社)

雖然俄羅斯一再提出警告,但西方目前仍未放棄提供烏克蘭更多彈藥與反戰車飛彈,烏克蘭也不願放棄俄羅斯這幾年取得的烏克蘭領土普京看來也不願放棄延長戰爭時間,打一場讓西方與烏克蘭感到疲累的消耗戰。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的專家韋克斯勒 (William Wechsler)指出:「這是一種非常俄羅斯的戰爭方式,拿破崙與希特勒就是這樣輸在他們手下。」畢竟將近四分之三的俄羅斯人支持普京的「特別軍事行動」,所有像樣的反對派不是被關就是流亡——烏克蘭與俄羅斯目前看來都有繼續消磨下去的本錢。

30.jpg
2023年1月20日,烏克蘭首都基輔一名婦女在被摧毀的俄軍裝甲車前駐足。(資料照,美聯社)

烏克蘭戰爭如果形成僵局,那麼在長期消耗戰的盡頭會是什麼?目前華府堅持的政治路線,仍然是由烏克蘭自行決定合適的談判時機,國務院官員便強調「我們必須讓烏克蘭人在談判桌上盡可能處於最佳位置」,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也認為「確實有可能透過政治解決,讓俄羅斯人同意撤軍」。然而隨著國際情勢的變化,很難預料基輔會接受何種停火協議。《明鏡週刊》就尖銳的指出明斯克協議與《布達佩斯安全保證備忘錄》的失敗,證明了西方難以調停俄烏衝突,更無法提供烏克蘭可信的安全保證。

31.jpg
2023年1月13日,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街頭的普京肖像與俄羅斯國旗遭到塗鴉。(資料照,美聯社)

不過這場血腥衝突如果拖到2024年,或者尋求連任的拜登急於促成停火,很難說烏克蘭會不會更傾向有條件的停戰。《彭博社》專欄作家波希德斯基認為,任何讓俄羅斯保有侵略領土的協議對烏克蘭來說都不可能接受,即便哲連斯基迫於情勢點頭,事實上也不可能長久。《經濟學人》則分析,普京的目標是把這場戰爭拖到2024年底,因為屆時川普要是重新入主白宮、結束美國對烏克蘭的大力支持,俄羅斯的贏面將大幅提升。這同時也是一場高風險的賭博:除了川普的選票號召力不如從前,俄羅斯在消耗戰中同樣也在苦撐,要是經濟萎縮使得俄國輿論轉向反戰,普京的政治地位勢必也將更加脆弱。

32.jpg
2023年2月13日,一名烏克蘭軍陣亡士兵的妻子基輔郊區的葬禮上撫屍哭泣。(資料照,美聯社)

33.jpg
2023年2月9日,一對夫婦坐在聖彼得堡的酒吧裡。美聯社指出,即使俄軍入侵烏克蘭將近一年,莫斯科和聖彼得堡的夜生活照常進行。(美聯社)

倫敦大學戰爭研究系的講師贊切塔(Barbara Zanchetta)認為,即便俄羅斯大舉破壞烏克蘭的基礎設施,打擊烏克蘭人民已經支離破碎的士氣,但烏克蘭已經證明了他們的應變能力、加上西方國家的堅定支持,他有信心烏克蘭人不會放棄。倒是俄烏戰爭一旦曠日持久,普京對於戰爭形勢的誤判(他一度以為烏克蘭戰爭將會很快取得勝利)要是碰上俄羅斯國內政治情勢的變化,屆時「退出戰爭」可能將是普京的唯一選擇——當年美國的越戰、蘇聯的阿富汗戰爭都是如此。不過贊切塔也認為,這場涉及雙方政治、經濟和軍事決心較量的激烈戰爭,有可能到了2023年底仍舊無法結束。

34.jpg
022年9月12日,一名烏克蘭士兵在哈爾基夫地區攙扶受傷的戰友。(美聯社)

35.jpg
2023年2月20日,美國總統拜登親赴基輔為烏克蘭陣亡將士獻花致哀。(美聯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