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4_164559.jpg

觀點投書:
俄烏衝突週年
漫長的收尾

2023-02-24 06:10 風傳媒

雁默 *自由撰稿者

1.jpg
俄烏戰爭持續一年,對世局造成影響。圖為烏克蘭一名婦女從被炸毀的學校收集木材取暖。(美聯社)

一週年,這場衝突拖沓到令人不耐,不過,早在去年6月歐洲對俄實施第六輪制裁時,勝負底定,歐洲失去了牽制俄方的力量,而後者立於不敗之地,原因在於此輪制裁的石油禁運,此後的發展都是「收尾」而已。

從歐洲利益的視角看,解決俄烏衝突的最佳途徑,就是利用能源交易作為籌碼,以實現停戰,一方面騰出時間尋找替代方案,實現軟著陸,以迴避能源短缺壓力;另一方面,藉由暫時停火,與俄方談出一個彼此都能接受的政治方案,以迴避自己內部的分裂。

但歐洲沒有這麼做,而是任由美國擺佈,放棄自己手中自主解決俄烏問題的籌碼,讓戰事無限期拖延,繼續侵蝕歐洲的實力。反觀俄羅斯,在歐方切斷了俄歐關係後,方能下定決心向東發展,脫離後冷戰時代的西方舒適圈,將國運投資於世界多極化發展。

多極化,意味著美國單極霸權的退場;俄羅斯「脫歐」,則意味著歐洲進入一個新的分裂時代,一體化的前景面臨嚴峻考驗。

若只泡在短線而狹隘的西方敘事裡,那麼以上結論是荒謬的,我們必須用幾個基本事實,將眼界拓寬,看長線,才能看到全景。

事實一:美、西方經濟走下坡。

世界銀行預測,今年美國經濟成長率將下滑1.4%,相較於去年,僅能實現0.5%的增長;歐洲下滑3.3%,零成長。面臨人類史上最大規模制裁的俄羅斯,雖維持負增長,但卻能在今年回升0.2%。中國,則能提升1.6%,達到全年4.3%的增長。

預測數據只能當參考,隨時會微調,但趨勢是確定的,在全球GDP萎縮1.2%的前景下,美西方還落後於世界平均值。

換言之,除非烏克蘭能在戰場上迅速獲勝並實現停火,俄羅斯才會在多極世界裡成為一個不重要的邊陲國家,但這個機率低到可以忽略不計。戰事拖愈長,對美西方愈不利,而俄羅斯的東進政策,能確保自身的發展基礎,痛苦地轉型。

將中俄綁定為西方的共同敵人,只會提前實現多極化世界,在東方的經濟拉力下,歐洲必然分裂,美國則必然得告別單極霸權時代

2.jpg
2023年2月21日,美國總統拜登在華沙皇家城堡花園發表談話,紀念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一周年。(美聯社)

事實二:制裁反噬自身。

根據全球制裁追蹤數據庫(Castellum)的數據,全球有至少46個國家對俄實施制裁,俄方遭受11307項制裁,其中80%的制裁針對個人,18%針對實體。

誠然,制裁令莫斯科在金融,貿易與技術上遭到衝擊,但俄方維持了盧布匯率並抑制了通膨,其人民雖也不免遭到物價上漲的壓力,但制裁對生活層面影響有限。

技術與貿易層面,俄羅斯可以靠中,印等國的往來基礎實施脫離西方的「整骨」政策,在投資層面,美西方跨國公司的流失,也可以在友好國家與本土找到替代公司。在軟體技術面的專利問題上,俄羅斯甚至不排除取消對盜版的罰則以求持續生產。

總的來說,西方預期的制裁效果並沒有實現,雖一定程度破壞了俄羅斯融入全球經濟的進程,但矛盾的是,全球化因其他因素也正在變形,此刻正是俄方適應此變形過程的時機點。反觀歐洲,正在承受制裁的副作用,許多國家在社會層面已面臨人民對抗俄惡果的怒火。

此外,許多發展中國家也不堪糧食短缺,物價飛漲等問題,反感於美西方不願實現停火的自私,歐美在不知不覺中遭到孤立。

事實三:綁定中俄的現實矛盾。

對美歐而言,同時對抗中俄是不現實的,因為西方實力並不足以這麼做。

俄羅斯在世界貿易中的份量並不高,只提供不到2%的全球商品出口,其本土市場也只佔全球1.4%的商品進口。但作為能源與原物料供應大國,制裁俄羅斯的成效很有限。

換言之,光是制裁俄羅斯,就引發了西方的經濟萎縮並讓全世界受創,遑論對中國實施同等制裁是多麽不現實。

3.jpg
2023年2月20日,美國總統拜登為烏克蘭陣亡將士獻花致哀。(美聯社)

事實上,西方心知肚明,制裁俄羅斯削弱了自己降低對華依賴的能力,美國在保護主義下救不了歐洲,甚至落井下石,致使歐方只會對中國商品與市場更為依賴。因此,在失去牽制俄羅斯籌碼的同時,歐洲也流失了牽制中國的籌碼。

而美國,連強大的軍工產業,其生產力都無法滿足烏克蘭戰場,就別提其國債危機有多麽需要中國解圍了。

這使得中國有十足的底氣,於近期接連發布三個重要的公關攻勢,
其一是「美國的霸權霸道霸凌及其危害」,
其二是「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
其三是習近平對俄烏問題的「和平演說」。

三個中國文件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象徵美西方外的世界,因俄烏衝突而找到了支點開創多極新世界,並最大程度削弱了美西方意識型態戰爭的正當性。

以上三個事實,說明為何俄羅斯已處於不敗之地,即西方對付俄羅斯的手段不如預期,反而削弱了自己的實力,以致無力再應對中國挑戰。這個後果,就得追溯到去年6月的第六輪制裁,而此後的發展,都只能算是俄烏衝突的收尾階段,儘管它如此漫長。

北京在一週年的時刻出手,有多重意義,簡言之,中國必須防止俄烏衝突的效應蔓延到東亞地區;必須在可能於烏克蘭戰場發生的一場大型戰役之前,廓清自己的立場,以應對殘局;必須將肇事的美國鷹派與北約標訂為「好戰者」,將其驅趕到和平的對立面;必須讓希望停戰卻不敢忤逆美國的西歐國家,有退場基礎。

誠然,在話語權上,中國遠遜於西方,但窘迫的現實會逼西歐產生倡議和平的力量,他們需要另一個大國給出堅實理由實現停戰,尤其,在美國內部已有削減援烏的聲量,儘早落幕的呼聲有希望逐漸成為主流。

西方鷹派的聲量在週年時刻不減反增,一定程度上也是感到促戰動力正在減弱中,而不得不吹哨狀膽,甚至將矛頭指向全世界採取中立的國家。但這麼做,只會將中立國推得更遠,激發出更高的和平訴求。

俄羅斯近期加大了和平談判的呼籲,並不是無力再戰,而顯然是醞釀一場大戰的佈局。西方對此充耳不聞,甚至大肆吹噓烏克蘭必勝,加碼軍援,形同自我認證為好戰者,讓俄方站在被逼出手的位置,回補其一年前發起軍事行動的正當性。

此刻,習近平與拜登似乎各自在俄烏兩方探詢可能的止損點,白話說,就是在為全球找尋下台階,無論之後是否會有一場大戰,終點已逐漸浮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