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3_223736.jpg

俄烏戰爭就耗盡武器彈藥,
台海怎麼辦?
經濟學人:
西方戮力建「民主武器庫」

2023-02-23 20:10 風傳媒 蔡娪嫣

1.jpg
2023年2月22日,烏克蘭第68旅的士兵使用SPG-9無後座力砲向俄軍陣地發動攻擊。(美聯社)


根據CSIS台海衝突推演,美國不到一周就耗盡長程反艦飛彈庫存。因此歐美國家因俄烏戰爭耗盡武器庫的事實,令人擔憂。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將屆滿一周年,隨著戰爭演變成砲火對決,根據歐盟外交事務專員(外長)波瑞爾說法,目前俄羅斯平均每天會向烏克蘭發射5萬枚火炮,烏克蘭必須具備與之相當的火力。烏克蘭估計每天要接收大約2萬發砲彈和火箭彈,這幾乎耗盡歐美的彈藥庫存,迫使西方國家政府與軍備供應商準備大規模擴產。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19日以「西方正竭力打造新的民主武器庫」為題刊文指出烏克蘭的戰鬥提醒人們,西方自1945年以來從未經歷過如此高強度的戰爭,並以如此驚人的速度消耗彈藥。西方上一場戰爭的敵人──伊拉克、阿富汗神學士和伊斯蘭國恐怖份子──在技術和戰術上完全處於劣勢,因此西方大型國防工業並沒有使上太多力氣。

儘管武器產量將大幅增加,但對於烏克蘭以及未來潛在衝突地──台灣──來說,軍武庫存的補給太慢了。過去5年來,西方軍事將領雖口頭上說,台海發生衝突的可能性增加,但西方國家並沒有做好相應的備戰,包含針對持續數週以上戰爭儲備必要的大量彈藥或投資彈藥生產線。

2.jpg
2022年11月20日,頓內次克前線的烏克蘭砲兵正在向附近的俄軍陣地開火。(美聯社)

在賓州斯克蘭頓陸軍彈藥廠(Scranton Army Ammunition Plant),技術人員忙著全力增產砲彈以支援烏克蘭。該工廠專門生產155公厘榴彈砲的鋼製外殼,美國過去一年向烏克蘭提供逾100萬枚榴彈砲,其中一半是從給以色列和南韓的物資中召回的。但即使這麼多彈藥也不夠烏克蘭一個月發射的155公厘砲彈數量差不多等於美國一年砲彈產量。

烏克蘭可能已經用光蘇聯產製的大部分152公厘和122公厘砲彈,急需北約國家提供155公厘砲彈與相容槍械。但西方盟友的庫存即將耗盡,美國已開始發送口徑較小的105公厘砲彈,以彌補大口徑彈藥的不足。預計接下來烏克蘭只能完全依賴美國和歐洲國防工業的製造能力,加上美國亞洲盟友南韓提供的一些砲彈。

美國每年能製造約18萬枚155公厘榴砲彈;國際戰略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Strategic Studies)軍事分析專家吉格里希(Bastian Giegerich)指出,歐洲去年的155公厘砲彈產量約為30萬枚──歐美年產量總共只夠烏克蘭消耗約3個月。

3.jpg
2023年2月21日,美國總統拜登在華沙皇家城堡花園發表談話,紀念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一周年。(美聯社)

武器彈藥需求爆發 歐美各國瘋狂擴產

西方民主國家的彈藥匱乏問題從幾年前就浮現。2011年,在歐洲轟炸利比亞的行動中,歐洲國家幾周內就用光高準度炸彈,不得不向美國尋求補給。

《國防分析》(Defence Analysis)編輯圖薩(Francis Tusa)認為,北約的歐洲成員國恐怕僅持有戰爭早期階段所需資源的十分之一。他估計,德國若要應對30天左右的高強度戰爭,需要耗費200億歐元(約新台幣6444億元)才能打造相應彈藥庫存。德國雖承諾在未來幾年額外增加1000億歐元(約新台幣3.2兆元)用於國防,但尚未規劃任何一筆資金專門用於重建彈藥庫存。

《經濟學人》指出,歐美彈藥不足的部分原因在於,政治家和軍方都傾向於優先購買船艦和戰機,而非可供發射的彈藥。大型國防供應商往往只向單一買家──本國政府──出貨,供應商僅根據國家的需求量來調整產能,一旦政府在某段時間內停止購買某種武器,那麼該武器的供應量就會歸零,想再買也買不到了。也就是說,如果沒有來自政府的明確訂單,民營公司能響應擴產的程度有限。

如今,西方政府和國防供應商正爭先恐後增加產量。這股熱潮讓人想起新冠疫情爆發初期,廠商瘋狂擴產口罩、防護服和呼吸機的景象。不幸的是,與口罩相比,重建武器生產線和供應鏈需要更長的時間。

2月20日,在布魯塞爾舉行的外長會議上,歐盟各國政府同意籌資40億歐元(約新台幣1289億元),採購100萬枚當前最緊缺的155公厘彈藥,供給烏克蘭,此模式就像疫情期間集體採購新冠疫苗那樣。德國、捷克、挪威的火藥商預計將155公厘彈藥提高到60萬枚以上。前華沙公約國家甚至考慮重新開設工廠生產152公厘彈藥,這樣烏克蘭就可以繼續使用熟悉的蘇聯火砲。

至於美國如何處理目前庫存壓力最大的155公厘砲彈?五角大廈已在德州新建另一條生產線並與加拿大的一家供應商簽約,預計產量將增加二至六倍,達到每年100萬枚以上,但大部分新增產能要到2024年甚至2028年才能到位。美國主管武器採購的陸軍助理部長布希(Doug Bush)坦承,美國擴產需要時間,「我認為美國經濟有這個能力,並且知道如何做到這一點,這只是時間問題。」

4.jpg
拜登在俄烏戰爭一周年之際拜訪烏克蘭。(圖/AP)

對美國來說,除了砲彈,命中概率較高的制導彈藥快速消耗,尤其是「標槍」(Javelin)和「刺針」(Stinger),也會在未來造成大問題。不僅烏克蘭需要用到,美國也需要補充庫存以應對未來其他潛在衝突。

美國陸軍助理部長布希說,美國國防部正快速簽訂採購合約,向國防工業界發出明確的「需求信號」。預計這將使烏克蘭獲得更多戰場上有效的武器:「刺針」肩射式地對空飛彈的產量增加六倍(產量原先非常低);「標槍」反裝甲飛彈系統的數量增加一倍;「海馬斯」(HIMARS)多管火箭系統也會增加一倍。

據「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國際安全項目主任瓊斯(Seth Jones)所述,烏克蘭已分別收到8500枚「標槍」、1600枚「刺針」飛彈,即使加快當前生產速度,美國也需要分別花費7年、6年的時間,來恢復原有的飛彈庫存數量。

解決擴產障礙 建議西方共建「民主武器庫」

《經濟學人》指出,擴產障礙重重的問題根源在於,國防工業供應鏈極其不透明。由於中上游的供應商通常是高度專業分工的小型企業,通常僅製造某一武器的某些元件,且需要經過嚴格認證才能與國防部做生意。

因此,不但新公司進入該產業的壁壘很高,武器中的特定元件通常僅由一家公司製造,一旦哪一個環節出錯,例如零件短缺或支架供應商倒閉,整個供應鍊就會崩潰,需要花時間認證新供應商,並對其產品進行兼容測試。

武器當中的晶片需要更新,則是另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五角大廈一位官員匿名指出,若武器使用已經停產的舊晶片,就難以找到替代品。例如,美國欲增加「刺針」飛彈產量的話,需要先重新設計飛彈零件,以便它可以與較先進的晶片相容。

5.jpg
2023年2月20日,美國總統拜登閃電造訪烏克蘭,在基輔街頭與烏國總統哲連斯基交談。(美聯社)

五角大廈採購官員拉普蘭特(Bill LaPlante)建議,西方國家增強武器供應鏈任性的方法包含,達成各種武器裝備的統一標準化、盟友間緊密合作。歐美國家可以合作制定共同的武器標準,合作開發與生產武器,例如,澳洲將與美國、英國合作開發高超音速飛彈。但標準化和聯合採購是一大挑戰,因為國防公司無不希望保留獨家技術;各國也會優先保護國內的國防工業。

西方國家的武器各不相容,讓烏克蘭特別為難,也增加學習使用與後勤的複雜度。「我們正把我們的支離破碎出口給烏克蘭,」一名歐洲國家的國防部長於是評價道。

中俄軍備不容小覷 耗盡彈藥不可能贏

《經濟學人》指出,如果國與國的戰爭僅是敵對國家之間工業能力的較量,那麼歐美的經濟實力應足以對付俄羅斯這樣的敵人,甚至是中國。但專制政權只要一聲令下便能使工業與經濟產能進入戰爭狀態,而自由民主國家往往較不願意備戰且需要更多時間才能調整到戰爭動員狀態。

俄羅斯的軍火工廠不需要等到克里姆林宮來談合約,就已經進入全天候增產狀態。至於中國,它在過去20年裡不停儲備大量精準導引飛彈,以便攻台之際能阻止美軍前來拯救台灣。為了製衡中國,美國需要擁有大量自己的長程精準打擊飛彈,才能夠威脅到中國海軍。

6.jpg
CSIS的台海兵推報告:下一場大戰的的第一仗。

但是美國仍然沒有足夠的長程精準打擊飛彈。根據CSIS台海衝突推演,反艦飛彈將是戰場致勝關鍵,然而美國會在戰爭開打不到一周的時間內,就耗盡長程反艦飛彈庫存。今年五角大廈計劃只購買88枚此類飛彈。CSIS專家瓊斯指出,目前大部分反艦飛彈生產需要兩年時間。

一旦對台發動入侵,中國耗盡武器、無法戰鬥的可能性高嗎?它擁有迄今世界上最強大的製造能力,對指揮私營企業毫無顧慮,更不用說國有企業了。它還具有決定何時入侵台灣的優勢。領導力、戰術、士氣、後勤和技術都可能影響戰爭勝負,而在敵人面前耗盡彈藥從來都不是製勝法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