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jpg

photo.jpg

聯合報社論
俄烏鏖戰周年:
一場各方皆輸的戰爭

2023-02-25 00:55 聯合報

俄烏戰爭廿四日滿一周年,各方都在統計數字:初步看來已造成雙方共卅萬軍人的傷亡,八百多萬烏克蘭人逃離家園,是歐洲自二戰以來最大規模難民潮,其中婦女和兒童占近九成,因為男丁多半被徵召上戰場。即令戰爭結束,重建所需金額逾二千億美元。這些數字背後的血跡斑斑,造成的國族傷痕,可能百年都難以平復。

對俄羅斯而言興兵烏克蘭本想向世界示警,不要步步進逼莫斯科,因此最好速戰速決。但事與願違,俄軍碰到頑強抵抗,不但受到西方國家的抵制和制裁,並背上發動戰爭的罪名。更因此,使歐盟對俄的圍堵之勢,加速成形。普丁的「俄羅斯被迫害意識」,從噩夢變真實,非常符合希臘悲劇的古典定義。如今俄羅斯深陷泥淖,逐漸往核武移動,牽扯全球敏感的神經。

對美國而言固然在表面上逆轉了川普的單邊主義,重拾西方世界的領導地位,但其實也凸顯了美國在自由與和平的角色扮演上,有其偏倚及缺陷。美國在這場戰爭中出錢不出人,不但引起議論,更被指責烏克蘭之戰其實是美俄對峙的「代理人戰爭」。包括北溪天然氣管遭爆炸破壞,如果果真證實是美國主導,則美國和俄羅斯發動戰爭一樣,都得承受道德譴責。

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參與及主導了韓戰、越戰、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等等。美國亟欲扮演世界警察,捍衛及推廣西方民主體制,但這些戰爭的結果和影響,至今仍然爭議不休。

對烏克蘭而言人員損傷及國土瘡痍之慘烈自不待贅言。到目前為止,西方承諾的軍援已逾四百億美元,如果加上俄羅斯和烏克蘭本身的軍事耗費,總計已近千億美元。而這次戰爭造成的人員傷亡、城市破毀、土地被侵犯,都發生在烏克蘭的領土上。烏克蘭四千多萬人口,現在有四分之一是難民,流離失所,有家難歸,必須靠救濟度日。

對全球而言俄烏戰爭造成的糧食和能源短缺擴及各國,也使通膨加劇。在富裕國家,或許還可節衣縮食度日;對低度開發國家,百姓則面臨斷炊處境。在政治上,儘管聯合國大會有百餘國要求俄羅斯撤軍,但實際的情況卻如華盛頓郵報所說:「暴露了深刻的全球分歧」。未開發和開發中國家未必對西方聯手抗俄有共鳴,因為他們其實深受俄烏戰爭的池魚之殃。華郵說,這樣的分裂,「反映出許多國家對美國及其盟友的積怨」,認為西方國家其實從未真正重視他們。

二次大戰之後,由於美俄的對抗,冷戰接踵而至,全球分成所謂「集權」與「民主」陣營,強硬對峙。待蘇聯解體,柏林圍牆倒塌,世人亟欲看到一個「美麗新世界」的到來;但宗教與文化的紛爭,紛至沓來。更不祥的是,冷戰遺緒未消,美俄從未真正進入「和解」心態,加上中國大陸崛起,更加深西方國家的疑慮。俄羅斯此時出兵烏克蘭,終於引爆了西方國家深層的憂患意識。

湯姆.克蘭西曾用邱吉爾的名言「恐懼的總和」為名,以小說體來演繹核戰的恐怖。俄烏戰爭一周年,困局未解,反而向核戰靠近。流離失所的難民,成為焦土的國家,「可憐無定河邊骨」的戰士,凋敝的經濟,皆難以緩解救濟。

從大局觀察,俄烏之戰短期內獲得和平解決的希望渺茫。尤有甚者,冷戰的陰影籠罩全球,軍備競賽已重新啟動,全球兩極化、對立化死灰復燃。人類的智慧與愚昧放在歷史的天平上,已經明顯傾斜。俄烏戰爭毋寧是一個淒慘的見證。

1.jpg
俄烏戰爭開戰一年,至今沒有贏家,俄國導彈狂炸烏克蘭基礎設施與平民區,致烏國經濟凋敝、民不聊生。(美聯社)

※ ※ ※ ※ ※

photo.jpg
俄烏戰爭屆滿一週年。路透社

經濟日報社論
俄烏戰爭周年的台灣啟示錄

2023-02-25 01:01 經濟日報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已滿一年,俄烏雖然均已力竭,但雙方卻形成對峙的趨勢。俄烏戰爭爆發已屬突然,延續迄今更是出乎意料。

俄烏戰爭再次驗證「戰爭沒有贏家」,不但使得原本經濟在歐洲已經殿後的烏克蘭繼續探底,也重創俄羅斯經濟,而且未來在各國長期抵制下,經濟也很難回穩。

中國大陸與俄羅斯因俄烏戰爭關係更加緊密,共同與美國抗衡,雖然不會立即有瀕臨戰爭的凶險,但未來地緣政治對抗會更加白熱化。以美國為主的西方國家在東歐築起對俄羅斯的防線,在東亞則加強對中國大陸的圍堵,全球有進入「冷戰2.0」的趨勢。處在前沿的烏克蘭及台灣雖然在政經體制及意識形態傾向美歐,美歐也提供安全保障;但經濟方面卻和中俄霸權往來密切,與以往冷戰時期東西陣營涇渭分明的情況不同。

俄烏戰爭使得各國體認國家安全的重要性。在軍事國防上尋求強化,外交政治上追求結盟,經濟上則是提升自給能力,以加強產業的韌性。

對於台灣而言,「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警示或許過於牽強,但俄烏戰爭使美中對抗更為劇烈,也撼動兩岸關係。台灣不僅面臨選邊站的問題,更需進行有效槓桿,處境更具挑戰性。

在美中貿易戰及新冠肺炎雙重衝擊下,台灣經濟表現還算穩健,但是俄烏戰爭對台灣經濟卻造成不小影響。俄烏兩國均為原物料出口大國及世界糧倉,戰爭使得原物料及食品類價格大漲,引發全球性通貨膨脹;台灣當然無法避免,2022年台灣消費者物價上漲率為2.95%,為自2009年全球金融風暴以來的最高水準。

俄烏兩國GDP合計不到全球2%,但俄烏戰爭卻導致全球經濟成長明顯放緩。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估計,若是俄烏戰爭仍持續,在今年年底將使全球經濟損失2.8兆美元。長期損害更難以估算,全球經濟成長在未來幾年很難回復到戰前水準。

雖然未來全球經濟展望不佳,但各國紛紛進行產業調整以鞏固競爭力,全球經貿及產業結構面臨重新洗牌。目前各主要國家短期主要是以控制通膨,儘速恢復成長,而中長期則是確保關鍵產業的自主性,強化經濟韌性,並藉由國際結盟以維繫經濟安全,台灣也應積極布局而不缺席。

台灣去年深受通膨之苦,政府雖然一再宣稱通貨膨脹率仍低於3,在可控制範圍內,但與民眾感受有巨大落差。而且目前政府主要是以凍漲油電價格,自行吸收成本方式來抑制通膨,最終仍然是由全民埋單。另外去年台灣生產者物價上漲率高達6.4%,不但對產業形成沈重負擔,更影響到其出口表現。

特別是今年1月台灣通貨膨脹率為半年來新高的3.04%。在全球通膨已趨緩的情況下,政府表現不符預期,最近雞蛋價格上漲即是一例;未來必須拿出更有效平抑物價的措施,才能改善經濟基本面。

photo.jpg
圖/波波漫畫

全球供應鏈已由過去「成本導向」,轉變為「信賴優先」;為因應此變局,台灣中長期應鞏固既有供應鏈優勢,並尋求多元突破。台灣雖然在半導體相關產業,被國際公認是信賴夥伴,成為各國競相拉攏的對象。但是為提高經濟韌性,確保上游和關鍵中間財供應無虞,應有系統盤點所有產業,規劃降低關鍵原材料及零組件的依賴度及集中度,並透過國際結盟與產業合作的方式,以降低企業風險。

另外,政府應以具體行動強化基礎建設,才能促成企業回流台灣,也需協助企業建立海外備援基地,以確保供應鏈安全。惟有多管齊下並結合信賴夥伴,形成更具韌性的精實產業鏈,方能因應全球劇變的環境及上升的風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