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eenshot_20230303_162429.jpg

photo.jpg

《日經》
引述「9成退伍軍官赴中賣情報」惹議 
亞太青年協會解讀報導有此用意

2023-03-03 15:30 風傳媒 簡恒宇

1.jpg
日本自衛隊。(美聯社)

《日本經濟新聞》日前刊出「台灣未知的一面」系列報導,其中軍事篇提到我國高達9成的退伍軍官會前往中國,以軍事情報換取金錢利益。該報導在我國掀起熱議,而亞太青年協會日本政情觀察室3日認為,此專題系列旨在強化「台灣有事,日本有事」論述,進而帶動增加日本國防預算的支持。

《日經》的「台灣未知的一面」(台湾、知られざる素顔)系列報導,2月28日至3月2日間陸續刊出軍事、認知作戰、半導體及科技面向報導而軍事篇引用受訪者的話寫道:「這樣的軍隊在緊急狀況時不可能與中國作戰。幾乎9成軍官退伍後都去中國,提供軍事情報換取金錢,此情形正變為常態。」

亞太青年協會由台灣及在台日本青年組成,致力於推廣台灣和國際交流,並於2022年成立聚焦日本的日本政情觀察室。2023年1月,日本國會第2大黨「立憲民主黨」(立民黨)青年局局長、眾議員青山大人一行5人,應該團體邀請訪問台灣,開啟民間組織推動國會外交的新模式。

2.jpg
2023年1月,日本立憲民主黨(立民黨)眾議員青山大人應亞太青年協會邀請訪問台灣(簡恒宇攝)

對於《日經》報導的爭議論述,我國國防部1日痛批相關報導憑空杜撰,無助台海及印太區域和平與穩定。總統府2日稱,這對奉公守法的現役和退役國軍不公,呼籲媒體善盡查證責任。外交部同日強調,政府不容錯假消息誤導大眾,並指示駐日代表處要求報社澄清。退輔會主委馮世寬更直言,依他個性會把記者「抓來槍斃」。

爭議敘述非記者本身臆測

日本政情觀察室提到,此為「逼真實地報導」(ルポ迫真),ルポ是實地報導(ルポルタージュ,reportage)日文簡稱,而這樣的報導模式是針對某一主題,把受訪者的話、局勢動態及含意寫入內文,其中引發爭議的話是出自受訪者,並非記者解讀。


「そんな軍が有事で中国と戦えるはずがない。軍幹部の9割ほどは退役後、中国に渡る。軍の情報提供を見返りに金稼ぎし、腐敗が常態化している」(関係者)。鄭もそんな一人だった。

日本政情觀察室指出,報導中引用句子後,都有括號註記誰說的,只是「關係者」(知情人士)範圍很廣,從文中化名受訪者鄭宗賢本身、退伍軍官眷屬到官員都有可能。報導也在引用受訪者的話之後,提到年約50多歲的鄭宗賢,就是用軍事情報交換利益的退伍軍官之一。

日本政情觀察室表示,該系列報導也出現在紙本,可看出報社編輯部對此內容有行使編輯權,即編輯通過刊登,「代表即使訊息是間接的,也是報社的意向在起作用」,而《日經》立場傾向執政的自由民主黨(自民黨),此報導可能意在凸顯「台灣有事,日本有事」。

3.jpg
日本國會(AP)

意在提升增加國防預算支持

2022年12月,日本政府決定2023年度國防預算為510億美元(約新台幣1兆5510億元),比2022年度預算暴增26.3%,同時提出今後5年要將國防開支提升到800億美元(約新台幣2兆4330億元),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日本政情觀察室稱,因應「台灣有事」是日本提高國防預算的主要原因。

日本政情觀察室推測,《日經》系列報導就是在帶動增加國防預算的支持,因日本朝野仍為如何增至占比為GDP的2%辯論,且支持占比達到2%的人主要是自民黨安倍派。「這樣預算經費要怎麼來?」青山大人訪台時向《風傳媒》表示,立民黨反對為了提高國防預算而增稅。

青山大人當時強調,經歷COVID-19疫情的衝擊,日本優先要做的是執行經濟政策。此外,《日經》2日刊出系列報導的半導體篇,而日本2022年5月通過《經濟安全保障推進法》,同年12月依據該法,把半導體、蓄電池等11個項目列為「特定重要物資」。

日本政情觀察室說,《日經》此系列報導想對日本國內傳達一個訊息,即針對「台灣有事」的影響,必須強化日本軍事,且透過放大對事情的看法,以及較嚴重的敘述,讓日本國內更能感受到緊張和潛在威脅,以達到提升對增加國防預算的支持。

※ ※ ※ ※ ※

photo.jpg
有網友今天中午在網路社團「記者爆料網」中張貼兩張照片,稱「日本經濟新聞社被我潑尿」。圖/取自「記者爆料網」

【重磅快評】
日經應務正業
台灣多少人賣情報不勞操心

2023-03-03 22:09 聯合報/ 主筆室

《日本經濟新聞》寫了一條猶如夢遊的報導,惹怒了眾多的退伍軍人,《日經》位於台北的辦公室大門,今天被潑尿抗議,雖說潑尿的抗議行徑不甚可取,《日經》還是得想想,那條報導的出現,可能比尿被潑在門上更令自己難堪。

疑似潑尿者自行在網路社團上貼圖爆料,但此一行徑卻被批判「這很驕傲嗎?」,該網友說:「對退伍軍人抹屎,那我只好對你潑尿」,以此自證行為的正當性。

屎尿交加減損了這一新聞應被嚴肅對待的空間,這樣的報導除了極少數具有同等幻想症患者可能相信外,對國軍的殺傷性其實極弱,理性的讀者也不必跟它一般見識,以後對它報導的新聞多打個問號就是了。

問題在於一家堂堂名望在外的報紙,竟可以作出「高達9成的台軍退役軍官提供情報給中國」,「蔡英文一直著手國軍改革,但至今仍無法掌控軍隊」,原因是「軍中外省人太多」等連說它是「揣測」都嫌太抬舉它的報導,《日經》的水準直線下降到了比之於狗仔小報不如的境地,真令人唏噓不已。

不管這個所謂的「知情人士」如何言之鑿鑿地說有9成的退役軍官會跑到對岸賣情報,撰稿的記者又如何對它深信不疑,《日經》內部從編輯到高層,竟無一人曾經質疑這一說法的真實性?

這一情況表明,一家著名的日本媒體已經被一種莫名的仇恨或意識形態所控制,以至於它即將做出匪夷所思的報導前,竟無一人曾經有過短暫的片刻,質疑這很可能只是一條的假訊息。

就用最簡單的邏輯推論,一支一退伍就有9成軍人會去向敵人賣情報的部隊,早該對它的主政者實行無數次的政變了,何需熬了半輩子的青春在部隊,只為了最終能去對岸向共軍秤斤秤兩地賣情報?

一葉知秋,一家知名報紙的淪落,其實反襯了日本整體衰弱。日本的衰敗反映在許多層面,比方說,它的人均GDP竟然已不知不覺被台、韓趕上,2022年的GDP總值只剩4兆3千億美元,這甚至比20年前即2003年的4兆5千億還低。已有學者預言,在今年2023年可能出現兩個標誌性事件,其一是日本的人均GDP被韓國超越,第二是日本的GDP恐被德國超越。

《日經》該關注的仍應是經濟新聞,並更應專注於日本自己的經濟難題,比方說,日本厚生勞動省剛公布去年日本新生兒人口創下新低,首次低於80萬人,而它的死亡人口卻達158萬人,兩者都創各自的歷史新猷;一生一死之間,日本人口去年年減78萬人。這早已不是生不如死,而是死倍於生。

日本不只失去了人口紅利,更受害於人口赤字,一個超級老化的社會,正是日本經濟不斷衰落的元凶。去年5月,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就曾對日本人口銳減有感而發,推了一條推文說,如果日本出生率的下降趨勢持續下去,這個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國家將「不復存在」(eventually cease to exist) ,而這將是世界的重大損失。 但當時,日本前一年只減少了64萬 4千人,而一年後的今天,這個數字已達到78萬人。

對這麼重大的危機,奉勸《日經》應多務些正業,多做些深入的專題報導,並可試圖提出一些解決的方案,這對日本才有實益與貢獻;至於台灣有多少人到大陸去賣情報,日本人大概並不感興趣,而台灣也不勞它操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