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jpg

photo.jpg

為何而戰-金門篇》
他們願意再為台灣擋炸彈?
上兵叛逃後金門戰地最前線實錄

2023-04-10 08:30 風傳媒 潘維庭

1.jpg
近期外島風波不斷,讓身為保台最前線的金門,成為國人關注焦點。圖為金門太武山地標「毋忘在莒」。(潘維庭攝)


金門上兵「叛逃」中國,金門縣議會跨黨派政團先前還發表倡建「永久非軍事區」宣言,第一線陣地金門怎麼了?台灣至今仍沒放棄金門的戰略定位,可是因為小三通,金門於宗族、生活、經濟上,都和對岸更緊密,金門人如今對戰爭與和平的視角如何?《風傳媒》特地規劃金馬專題,透過實地採訪與國際智庫的觀點,反思台澎金馬的未來。

春暖花開的3月,卻是國防部禍不單行的日子。在先後爆出馬祖守軍沒肉吃、槍械丟失後,3月9日,金門最前線二膽島上兵陳嘉壎「叛逃」中國,軍方丟盡顏面;事實上,就在2月,金門縣議會2個跨黨派政團,才發表倡建「永久非軍事區」宣言。金門會不會「克里米亞化」?出了「逃兵」還想當「永久非軍事區」?第一線陣地金門出了什麼事?又或者,其實一直是本島台灣並不了解金門?

逃兵事件後,《風傳媒》踏上金門,榜林圓環上,12道光芒國徽底座映托著「把意志變為力量、把理論變為行動、把思想變成信仰」標語,那是一座由故總統蔣介石軍事嫡系,曾打過國共內戰、抗日戰爭、古寧頭戰役、八二三砲戰的陸軍一級上將胡璉,所立的無名英雄紀念碑。不只榜林圓環,金門頻密的路口圓環也令人印象深刻。圓環是當年為軍管崗哨設的,如今尚算承平時期,用不著的崗哨即便對交通不便也沒撤,撤了就失去戰爭遺跡;而戰地風情,是除了貢糖、菜刀、高粱、一條根外,支撐金門現代史與旅遊經濟的主角。

和台灣本島有一段距離的金門,在兩岸暫時休兵後,一度越來越成了台灣地圖上的邊邊角角;但隨著美中、台海關係緊張,加上後疫情時代重啟小三通,以及逃兵事件,這座「中華民國的前線島嶼」再成媒體焦點。只是,台灣人都從本島視角看金門,但金門人的視角呢?台灣以戰爭前沿對待金門,金門人自己又如何看待戰爭?怎麼思考「為何而戰」這件事?

2.jpg
金門榜林圓環承載著戰地的歷史與犧牲。(潘維庭攝)

Google地圖上,大金門像只狗骨頭,中窄、兩頭寬,地圖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分別為金寧、金城、金沙、金湖鎮;大金門左側有一個小金門(烈嶼鄉),右上角有一個烏坵鄉。從小金門的雙口海灘,「近」眺6公里對岸,就是廈門,晚上小金門此岸漆黑原始,對岸廈門一排高樓璀璨;烈嶼鄉西南方還有大膽、二膽島,離廈門更近,這次發生的逃兵事件,就在二膽。

大金門西南側的金城鎮,集聚縣政府等各個政府單位,人口占全縣3成多,密度最高;島四周有環島西、東、北、南路,中間為伯玉路(昔稱中央大道),多跑幾次,在Google地圖時間軸重疊起來,就穿行成一個數學裡無限大(∞)的符號。金門對台灣的戰略作用,過去曾是無限大,現在呢?

歷史上,1895至1945年,台灣屬於日本統治,台灣島上連總統府都是日治時期留下的建築;但同一時間,金門隸屬福建省,曾前後由清朝、中華民國治理,金門島上較多的,是許多到東南亞發展的華僑回鄉蓋的洋樓,和大量傳統閩式古厝。所以百餘年來,金門和台灣的歷史記憶,其實不一樣。

3.jpg
金門模範街融合中西建築特色。(潘維庭攝)

實施36年戰地政務 金門與台灣歷史記憶不同

台灣與金門,是直到1949年國共分治、國府遷台後,在中華民國「台澎金馬」實質連結下,才成為「生命共同體」。在和台灣命運更緊密連結後,金門在第一線承受砲火。歷經1949年古寧頭戰役、1950年大二膽戰役、1954年九三砲戰、1958年八二三砲戰;之後它成為冷戰最前線,1956到1992年,實施了36年的「戰地政務」。

4.jpg

舉島配置10萬大軍,實施軍事戒嚴與宵禁,不只是上一代長者的生命經驗,中壯年金門人對此也有深刻印象。前金門縣長、50歲的楊鎮浯告訴《風傳媒》,即便步入1980年代,他小時候仍躲過防空洞、躲砲彈,「軍管」是司令官一句話,明天就可以當成全島行政命令;擔心鴿子傳遞訊息就全島禁鴿,也能要求車子拔掉收音機,怕民宅的日光燈成攻擊目標要求罩黑布,甚至能要房子限建高度。

1979年,金門馬山連上尉連長林毅夫泳逃廈門,當時傳說他是抱著籃球游渡。楊鎮浯說,因為這事,他小學上體育課時要打球,需要去管制的運動器材室借,很多球被對半剖拿去當水井的舀器;楊鎮浯的暑假作業是去田裡撿大陸空飄來的宣傳單;當時的金門男生也「不用服兵役」,因為到65歲以前,都是「民防自衛隊」一員,早期集訓1年2次,穿軍服領槍;連女性也要加入女子自衛隊,「這對我來說不是聽說,是我這個年齡經歷的事。」

5.jpg
過著「戰地政務」的日子,是前金門縣長楊鎮浯這一代人的真實經歷。(潘維庭攝)

不想當夾縫中孩子 金門出現「永久非軍事區」論

金門因為地處「反共前線」,受軍管數十載;2001年小三通、2008年馬政府時代迎來陸客財;在當前美中衝突、兩岸緊繃下,又引來是否從冷戰「重回熱戰」的焦慮。

2023年2月6日,金門縣議會2個跨黨派政團,發表倡建「永久非軍事區」宣言,主張贊成兩岸和平發展、推動金廈大橋興建;21日還到民進黨金門縣黨部遞交陳情書。其中,49歲的跨黨派問政聯盟召集人陳泱湖,曾是縣長陳福海擔任立委時的助理,經商多年的他這次選上議員,接受《風傳媒》採訪時,陳泱湖說他想問的是,「政府到底要把金門定位為什麼?」

6.jpg
金門縣議會跨黨派問政聯盟召集人、議員陳泱湖提出「非軍事區倡議」。(潘維庭攝)

陳泱湖的服務處在金湖鎮的「八二三行館」民宿旁邊,後者是一棟紅色醒目建築,大廳裡全是戰車、機槍等昔日軍事器材陳設。「台灣政治人物口口聲聲說欠金門人情,古寧頭、八二三,金門去擋子彈,繁榮了台灣,欠金門的人情要怎麼還?」陳泱湖說,金門戶籍人口14萬、常住不到6萬人,旅居南洋百萬人,在台灣含二、三代有4、50萬鄉親,「我們不想再捲入戰爭」。

「金門橫豎在戰地政務、小三通已成實驗的白老鼠,應該試辦經濟特區!」陳泱湖認為,島上4000多士兵應改制為海巡、岸巡或警力保衛治安與追緝走私,還應更大授權給金門縣政府與對岸談經貿交流。他也擔心民進黨政府無心於金、馬,連黨旗都沒有金門、馬祖,把金、馬當燙手山芋,當年提「金馬撤軍」,前總統陳水扁時期再撤軍移防到澎湖,「我隨時怕被你民進黨犧牲掉」。陳泱湖比喻,金門是夾縫中的孩子,「大陸是母親、台灣是父親,但不該搞得爹不疼、娘不愛」,畢竟父母吵架,小孩何辜?

7.jpg
軍人訓練標語,彰顯著金門戰地特性。(潘維庭攝)

對於陳泱湖提出的「非軍事區宣言」,楊鎮浯解釋,因為歷史背景,「金門人對兩岸的感受,絕對不可能跟台灣人相同」,很多長輩的戰地經歷比他這代更苦,年輕人則是連他這段都沒經歷過。因此面對中國大陸、台灣,不同世代會有不同的情緒與看法,已呈多元,各代表一部份金門人的心聲。

但楊鎮浯也直指,設立非軍事區、要撤兵,需兩邊政府政治談判、佐以配套,才可能成事,不是單方一廂情願,「否則我們把整個台灣都劃成非軍事區,就能高枕無憂了嗎?」在兩岸執政的民進黨、共產黨缺乏互信下,要政治協商很不容易。

無心金馬?民進黨籲務實看待金門定位

被指「對金馬無心、連黨旗都沒有金門」的民進黨,其金門縣黨部主委蔡其雍對《風傳媒》表示,陳水扁、蔡英文總統任內,民進黨對金門的建設比國民黨治理時好,不管是當年試辦小三通,蔡英文上任後進駐24小時醫療專機、增設新兵訓練中心、金門大學開設博士班,還有一度中斷的、連接大小金門的金門大橋,也在蔡任內復工並完成通車;2018年也完成協商多年的兩岸通水,身為金門子弟的他經商多年後返鄉12年,從事醫療、急難救助等服務。蔡其雍說,民進黨在金門會持續努力,但應該用務實態度看待金門。

8.jpg
民進黨金門縣黨部主委蔡其雍認為,應以務實態度看待金門。(潘維庭攝)

小三通重啟碼頭湧人潮 金門人寧願等大霧散去

對金門而言,什麼叫務實?3月25日,疫情後初步恢復的小三通再擴大開放,除了設籍金門的人能搭,其他在陸台灣人開始能透過小三通回台灣。《風傳媒》3月22日上午10點直擊施行小三通的水頭碼頭,當天僅有1班船到廈門,但遇上吹南風起大霧,不少乘客拿著行李坐在位子上等待。

時隔3年重啟小三通,金門人趕去對岸忙什麼?有居民透露,不少人赴陸第1件事,就是申請換發5年為期的台胞證,因為台胞證過期會導致在對岸銀行戶被凍結,近年來開戶實名制日益嚴格,要特別去對岸辦門號,大陸帳戶可在台灣的有銀聯字樣的ATM小額提款,也成為台商家人小額取款的方式。

在水頭碼頭等待大霧散去渡輪能開的60多歲黃先生告訴《風傳媒》,此行他要帶農具機器的橡膠皮去對岸的工廠訂做他說這3年沒有小三通,只能飛到台北轉桃機,而台灣到廈門光機票就1萬多,金門籍民眾原靠小三通僅需花600元,還半小時就到⋯⋯。常在兩岸最前線穿梭,黃先生是否擔心對岸攻打金門?他認為中共要打會打有飛彈的馬祖或澎湖,還指金門人都是對岸廈門或漳州來的,「不像台灣有原住民」,顯然認為因血緣同胞的背景,對岸很難對金門兵戎相見。

9.jpg
透過水頭碼頭小三通船班,金門人與中國往來頻繁。(潘維庭攝)

《風傳媒》在地隨機訪談,不少金門人認為「對岸要動武會直接打台灣」,先攻金門反而徒留給台灣本島軍事反應的時間;且要是金門在第一線反擊廈門,是中國不可承受之重,加上金門與對岸頻密的宗族與「尋根」之情,比起媒體上整天報導的兩岸緊繃,或「2025、2027年美中為台開戰」的說法,他們其實較為平和看待。

經濟緊密連接 金門人在廈門置產至少3萬戶

金門與廈門在經濟上也有緊密連接。除藉小三通到對岸採買、疫情前「進城」逛街,當地人粗估,金門人至少在廈門有3萬戶房產。一位退休老師戴先生告訴《風傳媒》,早於2001年小三通之前,他就與友人曾透過轉機到廈門觀光,「以前幾十年在此案看著廈門,卻到不了,現在繞一大圈到了對岸,可以看到老家。」

戴老師說,在建商友人推銷下,不少金門鄉親買下當時廈門中山公園附近的新建房產,雖然擔心使用權僅70年(店面40年),但一戶不到台幣200萬,就以度假自住目的買下。只是,台灣人投資喜歡店面,結果時隔20多年,住宅比店面的漲幅還大,跌破台灣人眼鏡。拿出一本「廈門市土地房屋權證」,戴老師指著裡頭記載從店面建案落成後40年的使用權,但依《物權法》可以續約,他表示,租店面的商家近3年雖因疫情影響生意,但他有降低租金,大抵租戶仍正常按期交租。

10.jpg
金門居民在廈門置產的土地房屋權證。(潘維庭攝)

大到在廈門買房,小三通促成的「跑單幫」產業,疫情後也重啟生機。通常是嫁至金門的陸配在碼頭邊,托要坐船到對岸的民眾,帶拿著像是面膜、胃腸藥、免稅菸酒等物品,到對岸五通碼頭找接頭人,事成再給1、200元人民幣的走路工;回岸時則托帶些香菇、花生、魷魚乾等乾貨,但若包裹嚴實不知內容物,會擔心是否挾帶違禁品,現在連警察也要求不要在港口勉強人家代拿貨品。

戰爭與和平 年輕人更關心公不公平

年輕一輩36歲返金青農陳弘銘,在8年前回鄉於金沙鎮碧山成立「風車牧場」。唸漁業系的他,畢業後沒有跑船,反而去澳洲打工度假3年,在屠宰場習得相關技能,回故鄉養羊,他從台灣引進較好的羊隻品種,開墾家族留下的荒地、搭建羊舍與管理室,到現在有500多隻羊,加工煮熟羊肉塊後送回台灣加工製作成羊肉爐料理包,未來希望打出自己品牌。

選擇回鄉「安身立命」創業,看待金門似又籠罩在戰爭陰影下,陳弘銘說「我們習慣了啦!」比起兩岸問題,他反而更關注國內對金門的制度是否公平。他提到,日前看到金門立委陳玉珍質詢行政院長陳建仁,為什麼要跟澳洲買貴的蛋?而金門的蛋帶到台灣需要檢疫,可是金門明明沒禽流感,只因「離大陸近」,就需開檢疫證明才能帶到台灣;台灣南部有禽流感,卻可以把蛋送到台北,「明顯是歧視」。

陳弘銘說,「我覺得只要講得有道理的內容就支持」,也略帶得意地提到,自己養了放山雞,「每天撿一撿也有50顆雞蛋」,比起缺蛋的台灣,在金門相對「悠然見南山」的生活模式,更合他的心意。

11.jpg
比起擔憂兩岸開戰,金門風車牧場青農陳弘銘更關心政府對金門的制度是否公平。(潘維庭攝)

看待中國大陸與金門,越年輕的一代越以「民主制度」為重點。今年28歲,在金門公務部門任職的王筱(化名)向《風傳媒》表示,「我們應該要的是裡子」,他贊成經濟交流,雖有限度的陸客來對金門經濟有幫助;但大學時在台灣唸書,遇上太陽花事件的他認為,金門人應該很清楚知道,「我們是不同的制度」,珍惜民主與言論自由,不用網路「翻牆」,才是最重要的。

王筱的同事阿江則舉了個例子,2018年8月,金門與對岸簽約引水來到本島,完成了「通水」,最近鬧水荒,但因為兩岸已簽約,「泱泱大國」再怎樣都會履約持續供水,結果福建反而自己搞人造雨,「這樣的交流獲得的利益是具體的」。對於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曾提的與金門「新四通」,「通水、通電、通氣、通橋」,在《風傳媒》隨機訪談中,金門人多認為,只要通水電僅占一定比率,水質經過檢測、沉澱確保食安,或金廈大橋在兩方均有軍事置高點監控,這樣的「通」對金門是利大於弊的。

12.jpg
重視對岸「新四通」等務實政策,但金門人也在意民主的生活。圖為連接大小金門的金門大橋。(潘維庭攝)

民眾黨前進金門獲2成支持率 金門人開始想藍綠之外的選擇

年輕一代對金門也有著不同的期許如2022年初返鄉參選的「金門曉姐姐」周曉芸,5歲時隨著父親從金門搬到花蓮,原本在台灣開長照機構,因認同民眾黨主席柯文哲的理念,決定返鄉從政耕耘,首度參選差400票當選。

在台灣目前與國民黨票源較為重疊的民眾黨,因金門一直很想要有藍營以外的選擇,但又覺得綠不OK,且看著柯文哲似乎跟對岸有對話空間,如今民眾黨已成金門「第2大黨」,有約2成支持率。只是,於本島曾受年輕人力挺的「白色力量」,在金門卻是年輕人投票率較低,周曉芸認為,持續耕耘下,相信能走出未必純靠宗族的支持者結構。無論如何,金門人是想要動一動傳統政治板塊的,這又釋放出什麼訊息?

13.jpg
民眾黨竄為金門第二大黨。縣黨部執行長周曉芸表示,會持續走出未必純靠宗族的支持者結構。(潘維庭攝)

金馬變克里米亞?台灣需重思外島戰略定位

不再那麼藍、但也討厭綠,與台灣愈來愈遠、又不想跟中國統一,金門人有自己認知的「中間」路線。但想要往「中間」移,議會2個跨黨派政團,還曾發表倡建「永久非軍事區」,金門會不會走著走著,就「克里米亞化」了?兩岸一旦打仗,金門、馬祖又會不會像克里米亞「脫烏入俄」般,「脫台入中」?

楊鎮浯向《風傳媒》表示,克里米亞與烏克蘭相連,金門雖「近大陸、遠台灣」,但中間還有台灣海峽隔開,難有可比性,金門不管是軍事、政治的克里米亞化,都沒有這樣的條件。「部分民進黨人與其一直喊克里米亞化,把金門標籤化,不如把金門感化。」

因為歷史因素,金門人對台灣的施政有著某種不平不甘,可也習慣了民主;但地緣較近,看著一海之隔的廈門,又希望對方經貿能量可以提供金門變身的動能。水頭碼頭因大霧誤點的小三通渡輪,到了中午,乘客陸續上船,但船還停泊在港口動都不動,一位海巡隊員說,「他們應該在評估什麼時候可以開船」。

在台灣與中國之間的金門人,很人性地想要兼顧此岸的自由與彼岸的經濟,因此對當今的金門人而言,即便如渡輪遇上初春大霧,還仍想等待撥雲見日。儘管已經大幅減少部隊駐守,但台灣沒放掉金門的戰略定位;只是被當成前線、僅八二三砲戰就曾承受55萬顆炸彈的金門人,如今的視角卻是,為何而戰?且為什麼要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