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 Wu
中正預校5期(72年班)、陸軍官校正56期文史系,砲兵科。
陸軍防空飛彈部隊副排長、排長、副連長、連長、副營長、飛彈指揮部人事科首席參謀官、群作戰官退役(8.5年)。
退役後民間學歷: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
企業人力資源主管。
現任企業講師、鐵道攝影師
陸軍軍官學校四年制大學史
陸軍官校從大陸至鳳山時期校門照片
黃埔軍校原址
中央陸軍官校南京本校
中央陸軍官校成都分校
第四軍官訓練班時校門
民國39年剛剛復校的陸官大門
新建完成的陸軍官校大門
陸軍官校大門口(前)
陸軍官校大門口(後)
目前陸軍官校的校門
陸軍官校在大陸的簡史
陸軍軍官學校從民國13年6月16日,在廣州黃埔島正式成立以來,在大陸時間總共招收1-23期,在校學習年限各期都不同,有幾個月到2年都有,然後除了黃埔軍校前幾期外,後來因為抗日戰爭, 陸軍急需大量基層幹部,所以全國廣設分校,哪一年畢業算哪一期?這真的非常困難, 基本上都是以黃埔第幾期、第幾分校(什麼分校)、第幾總隊來稱呼,同期之間的感情,基本上是沒有太強的凝聚力的!
軍校22期是抗戰後招收的,基本上素質是比較整齊,軍校23期對外招收時,大陸局勢丕變,所以,軍校23期基本上是沒完整受完訓練, 大陸就易手淪陷了,除了77位長官子弟,還有台籍學生先行搭機來台,後面還有參加韓戰被俘投降來台之外,幾乎全部在成都起義,23期算是當時到台灣人數不多的一期 ....後來有一位大陸美籍華人哈金,寫了一本 「戰廢品 」,就是在敘述軍校23期在韓戰時為了選擇返回大陸,那些年在戰俘營拼鬥的故事 !
陸軍官校遷校至台灣的前三期
民國39年陸軍官校在鳳山復校, 接連每年招收一期,也就是24期、25期、26期三期,也都採取以前在大陸的模式,也就是接受2年至2年半的軍事與分科訓練, 然後就下部隊擔任基層幹部!每一期的人數也都破千人,因為當時陸軍急需大量軍官幹部。
陸軍官校24期於民國40年3月9日入學,入校人數為1001人,於民國42年6月16日畢業,畢業人數為965人。
另外,「戰車隊」因任務需要,於民國39年6月先行招生,並提早於民國41年3月畢業,畢業人數為192人。
「高射砲兵隊」則是委由空軍防空學校招生代訓,之後於民國42年年返回鳳山校本部學習第二專長-山野砲教育,及參加畢業典禮,在校期間被賦予第九中隊番號,當期總共畢業92人
故24期總計畢業人數為1252人。
陸軍官校24期畢業典禮
陸軍官校25期於民國41年4月1日入學,入校人數為1000餘人,於民國43年8月31日畢業,畢業人數為929人。
陸軍官校25期畢業典禮
陸軍官校26期於民國42年9月上旬入學,入校人數為1000餘人,於民國44年8月30日畢業,畢業人數為1016人
陸軍官校26期畢業典禮
新制陸軍官校成立過程簡介
可能為了提升整個陸軍幹部的水準, 民國43年入學的第27期起,參考美國西點軍校,改為比照大學教育四年制,為新制陸軍官校第一期,平日以學科教育為主,「寒暑期軍事訓練」(早期稱夏季訓練)在每學年暑假期間實施10周,畢業後掛少尉階級,並授予理學士學位,再到各兵科學校實施分科教育(初級班),服役年限為10年。
陸軍官校34周年校慶,27期學生的服裝穿著
陸軍官校第27期,民國43年9月進入陸軍官校,入校時計有109人,區分成學生第一連(55人)與學生第二連(54人),每個學生連3個排,每排三個班,共計9個班,連長軍校22期,副連長軍校23期,排長軍校24期,教育班長為軍校25期,隔年第28期學生入校,擴編為學一營,下轄學一連、學二連、學三連、學四連。
先總統蔣公主持27期開學典禮
陸軍官校27期在民國43年9月入學,然後至民國46年3月止,校長為謝肇齊中將(黃埔軍校六期畢業),在民國46年3月到民國47年9月畢業,校長為徐汝誠中將(黃埔軍校六期畢業)。
先總統蔣公主持27期畢業典禮
先總統蔣公主持27期畢業典禮
謝將軍早期是從英國皇家軍校畢業,當初成立四年新制軍校前, 又以陸軍官校教育長的身分,被派去美國西點軍校考察,回來後開始辦理27期招生事宜,作法與觀念上當屬於洋派,從27期開學當天,謝校長就在司令台掛上陸軍官校47年班開學典禮幾個大字, 就可以了解謝將軍想對陸軍官校做根本的改變, 在當年那個氛圍, 絕對會受到保守的黃埔派的長官所反對, 這應該也是謝將軍, 無法把27期帶到畢業, 就被拉下來的原因之一!
(以上27期資料轉錄於"怒潮澎拜",前陸軍226師師長劉超榮將軍回憶錄一書)
陸軍官校27期與飛彈部隊
1958年(民國47年)9月陸官27期順利完成四年學業, 畢業人數僅只有84人,恰逢823砲戰後, 美國緊急派遣一個力士飛彈營協防台灣,後面也決定轉移給台灣,也因此陸軍防空飛彈營準備成立,就直接在陸官27期遴選27位優秀學生,於隔年(1959年)1月3日赴美國德克薩斯州的貝力絲堡(FORTBLISS,TEXAS)美國陸軍防空學校接受操作訓練,於7/6日返回台灣,並於1959年8/16日成立陸軍防空飛彈第一營,所以,陸官新制第一期(27期),也是陸軍防空飛彈部隊後來的骨幹,也是來飛彈部隊人數較多之一期,英文與各項能力素質之高,都是當年非常之選。
陸軍飛彈第一營的年輕軍官
一個飛彈營也才幾個連,隔年陸軍再獲得美國一個鷹式飛彈營,編制擴大為飛彈群,還是僧多粥少,影響不少27期未來的軍旅發展生涯,但是,陸軍官校27期的學生,整齊的素質卻也把陸軍防空飛彈部隊,建立成當年國府陸軍部隊裡面,素質最佳的部隊之一。
陸軍飛彈第一營,未掛階的年輕軍官
陸軍官校預備學生班成立過程簡述
後續陸官28期畢業學生113人,29期畢業學生88人,30期畢業學生117人、31期畢業學生167人,新制前五期畢業人數總和,遠遠低於舊制陸官一期人數,所以,從民國47年開始,陸軍官校就開始設立預備班,有關陸軍官校預備班成立的緣由與人數,上一集 「中正預校(中正國防幹部預備學校)與三軍官校預備班的歷史 」 ,已經有詳述,這裡就不再贅述,成立預備班之後,從32期開始畢業學生增加至228人、33期畢業學生212人、34期畢業學生197人、35期畢業學生264人、36期畢業學生327人、37期畢業學生365人、38期畢業學生385人、39期畢業學生373人,尤其是預備班實施三年制後,40期畢業學生461人、41期畢業學生475人、42期畢業學生502人,就可以知道,預備班的成立,還是很有成效的!
先總統蔣公主持28期開學典禮
先總統蔣公主持28期畢業典禮
先總統蔣公主持30期畢業典禮
陸官32期開學典禮
三軍官校與政戰學校聯合畢業典禮
民國51年三軍官校及空軍飛行學校(民國51年成立,57年併入空軍官校)開始舉辦聯合畢業典禮(陸官31期、海官51年班、空官43期),於陸軍官校舉辦,民國56年加入政工幹校(政戰學校)(陸官36期、海官56年班、空官48期),聯合舉辦畢業典禮。
民國52年三軍官校與空軍飛行學校聯合畢業典禮!
民國76年10月28日三軍五校聯合畢業典禮,我與其他官校與國防管理學院,入伍生同學合影!
陸軍官校各期的教育班長
新制陸官的教育班長,27期是由25期班長擔任,28期,29、30期都由27期負責新生訓練,以後都是由三年級晉升四年級的學長擔任,39期以前都是一年級入學後,編組入伍生連,進行授槍儀式,實施入伍訓練(暑訓)。
陸官44期的入伍訓練,改由二年級升三年級的42期擔任,一直延續到47期入伍訓練,48期以後改由當年畢業生,也就是44期擔任,47期改成4年3個月,所以,51期校方以實驗性質,改派當年畢業專修班來擔任,52期以後一直到67期入伍訓練,都是由四年級分科的步兵科,返回學校來擔任教育班長,其中41期、47期沒有擔任過教育班長,44期、45期擔任過兩次教育班長(二升三年級,以及四年級畢業後)。
陸官正56期開始,擔任入伍生第二階段(4周)教育班長,應該到63期為止,64期以後有段時間一樣由當年四年級畢業生擔任,再後面的變化就不清楚。
陸軍官校30期新生入校
32期入伍訓練,由四年級29期學長實施。
陸官正32期新生(入伍生)整理內務
33期教育班長,正對36期新生實施基本教練
陸官39期入伍生第四連
三軍各校聯合入伍生團
民國56年將當年所屬各軍事院校,「入伍生團訓練」(三軍官校60年班)開始集中於陸軍官校實施,8月25日三軍官校新生到陸軍官校報到,混和編成三個營九個入伍生連,隔年(民國57年)政戰學校也開始加入。
民國63年至65年,三軍官校67-69年班的入伍生,為了培養三軍官校間,更堅實的親愛精誠,入伍教育結束後,海軍官校、空軍官校仍留在陸軍官校,實施一個學期的學年教育!
民國56年入伍生團軍事訓練
民國57年度(民國56年)三軍官校聯合畢業入伍結訓,空軍官校學生返校,走出陸軍官校大門
陸官正46期(三軍四校)入伍生團,中間是當時三年級的44期教育班長
陸官正44期教育班長對48年班入伍生,實施入伍教育
陸官正48期(三軍四校)入伍生團
陸官正48期(三軍四校)入伍生團,中間是掛中尉的正44期教育班長,44期總共擔任兩次教育班長
陸軍官校正48期四年級步科,擔任68年度三軍四校72年班(陸官52期),聯合入伍生教育班長
民國72年8月,我們是三軍八校一起入伍,照片中有陸、海、空、政戰、國防管理學院、國防醫學院、中正理工學院、中央警官學校同學。
民國72年入伍訓練,實施毒氣室體驗訓練後,52期四年級,步兵科教育班長(正中間),與我們一起合影!
民國75年10月,我接任55期步兵科學長,擔任三軍11校79年班,第二階段(四周)入伍生教育班長。
陸軍官校晉級儀式介紹
陸官一年級是完全沒有自由,要被二、三、四年級學長管理與教導,37期以前一年級自稱為「新生」,38期開始一年級自稱為「入伍生」,晉升二年級時由四年級學長,實施「晉級儀式」,正式成為學長。
查閱資料36期對39期入伍生實施「晉級儀式」,由於過程太過火爆,被一位在陸官服役的預官投書給陸總部,後來校方就廢除嚴厲的「晉級儀式」,直到正51期入伍訓練時,因為教育班長為專修班少尉,入伍結束後,陸官正48期下令對他們重新實施「入伍訓練」,經過一年以後,恢復執行30鐘嚴格的「晉級儀式」,由四年級正48期予以執行,後來這傳統就被延續了下來。
29期對32期實施晉級儀式
陸官正36期對正39期實施晉級儀式
陸官正51期對正54期實施晉級儀式
正53期四年級學長,對正56期一年級學弟實施晉級儀式
陸軍官校學制的演變
民國59年陸官39期起,正期班畢業改授,成為中尉官階,正41期升三年級夏訓期間至各兵科部隊實習體驗士兵生活三個月,41期升四年級夏訓,首次赴屏東大武營,接受完成為期一個月的基本跳傘訓練!(感謝正41期段國基學長的補充)
民國62年陸官42期開始,改為學科教育於三年級結束,四年級上學期到兵科學校分科,四年級下學期接受各專長訓練,學生部隊指揮權交由三年級代理一年,畢業後直接下部隊。
民國63年陸官43期開始, 改為學科教育於四年級上學期結束,四年級下學期到兵科學校分科,學生部隊指揮權交由三年級代理半年,畢業後直接下部隊, 服役年限也延長5年,也就是服役15年(陸官43-46期)。
民國67年第47期起學制再延長為四年三個月,年級的晉級也延後至每年11月中,第一至第七學期全部修習普通學科,於3年之內完成,取消「寒暑期軍事訓練」,學科教育期間,寒假放假21天(3周),暑假放假28天(4周)。
學生部隊指揮權交由三年級代理一年,而陸官47期的服役年限,也從15年改為最大年限,所以,陸官47期又暱稱自己為「終一期」(終身第一期)。
時任國防部長蔣經國先生,巡視學生軍事訓練
陸官47期三年級擔任校旗隊與實習幹部
陸官正47期學生三年級任實習幹部,穿著夏季軍常服,肩上掛著實習連長、連級幹部肩飾。
三年級實習幹部
陸官正56期三年級擔任實習幹部
學科教育在三年級暑假結束後,一直到四年級上學期,搬至小北營區(現在的校友紀念館),集中實施第八學期(二十五週 〉的專精教育(跨越三年級的8月初至隔年四年級3月初) ,實施步兵班戰鬥教練及步兵連編制兵器訓練,內容以步兵班、排教練,步兵槍枝、迫擊砲、機槍、火箭彈操作裝備訓練
陸官正48期四年級,實施軍事專精訓練
陸官正48期四年級,實施軍事專精訓練
陸官正48期四年級,實施軍事專精訓練
陸軍官校從正51期開始在每學期中安排一周野營訓練,共計5次,其中三年級上學期,會安排一次到合歡山接受寒訓。
陸官51期開始實施野營訓練,上合歡山實施寒訓,
陸官正56期三年級,到合歡山實施寒訓
陸官56期一至三年級的野營訓練
從陸官55期開始,四年級分科前,會到金門見習一周,至陸官66期結束。
陸官四年級上學期軍事專精訓練,最後一周到金門見學。
陸軍官校學生分科教育
正期學生班在分科教育時,27期只有步兵科、砲兵科、裝甲兵科、工兵科可以選擇。
28至30期為步兵科、砲兵科、裝甲兵科、工兵科,通信科、運輸科。
31、32期為步兵科、砲兵科、裝甲兵科、工兵科,通信科、運輸科、憲兵科。
33、34期為步兵科、砲兵科、裝甲兵科、工兵科,通信科、運輸科、憲兵科、經理科、海軍陸戰隊。
35、36期為步兵科、砲兵科、裝甲兵科、工兵科,通信科、運輸科、憲兵科、化學兵科、經理科、海軍陸戰隊。
42期以前步兵不受分科教育,直接下部隊。
我經歷的52期-60期可以選擇步兵科、砲兵科、裝甲兵科、工兵科、通信兵科、化學兵科(偶數期)、運輸兵科、憲兵科、航空兵科與海軍陸戰隊!
步兵科、砲兵科、裝甲兵科是通科(每個系都可以選),53期以前是二年級選兵科並選系,54期以後是二年級選系,四年級專精教育前後,才依成績選兵科,54期步兵科、砲兵科、裝甲兵科、工兵科是通科,55期以後才又改回步兵科、砲兵科、裝甲兵科為通科,工兵科是土木系才能選,通信兵科為電機系,運輸兵科為機械系,化學兵為物理系,憲兵科在53期以前歸文史系,54期以後是自由報名遴選,航空兵科也是。
陸軍官校41期以前,畢業後掛階,才至兵科學校接受分科(步兵科直接下部隊),42期開始,四年級開始分科,一直到63期為止。
陸官46期砲兵科,四年級下學期實施分科教育
陸官正48期四年級砲兵分科教育
陸官正50期四年級裝甲兵分科教育
陸官正50期四年級裝甲兵分科教育
其中海軍陸戰隊在陸官51期以前,有分別從海軍官校,還有陸軍官校遴選,從陸官正52期(中一期)開始,全部在中正預校考入海軍陸戰隊預備生後,畢業直接進入陸軍官校就讀,分科教育時,可以選擇步兵科(在海軍陸戰隊學校實施分科)、砲兵科、裝甲兵科、工兵科、通信兵科、運輸兵科,陸官正69期以後,海軍陸戰隊軍官來源又恢復從海軍官校為主,陸軍官校為輔。
海軍陸戰隊隊徽
34期畢業生,開始從步兵抽選到空軍警衛旅(空軍防砲指揮部)服務。
空軍警衛旅的舊臂章(早期俗稱空軍步兵)
陸軍官校學制的再度演變與招收女學生
民國82年陸官62期起恢復初任少尉,民國84年陸官64期,陸軍官校依照教育部規定,重新將學制改回四年大學教育,畢業後才實施分科教育,民國87年陸官67期開始招收女性學員,2000年(民國89期)陸官69期,軍校學習年制,從4年3個月改回4年。
陸軍官校67期開始招收的女學生
陸軍官校「賽爾教學法」介紹
陸軍官校於民國51年,引入西點軍校「賽爾教學法」,這種教學法是美國西點軍校第五任校長—賽爾上校所創立,首重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獨立思考等能力,授課要領為學生必須做到課前預習、課中問題質疑、黑板解題、講解與辯論,而老師在下課前針對學生的質疑與發問,還有黑板答題情況予以評分,再予以講評。賽爾教學從民國51年,陸官34期開始,實施至民國56年,陸官39期為止。
賽爾教學大樓,建於民國51年,後來成為陸官軍校正期學生上課的教室,後由民國77年由兵工單位自建新的志清教學大樓取代之。
賽爾教學大樓
志清教學大樓
陸軍官校學年教育的演進與改革
民國44年7月1日陸軍官校教育委員會改組為普通科學部,下轄數學、理化、電機、機械、土木、測繪、政治、語文等八個學系。 學生接受通才教育之課程。民國52年 將原語文系之中文組及原政治系之史地組合併,正名為文史系,而與政治、外文(由語文系更名)兩系另組成社會科學部(部主任由政戰部主任兼掌) ,1975年民國64年4月1日,普通科學部改組為自然科學部;1996年民國85年8月,社會科學部、自然科學部合併改制為大學部。
正期學生班從27期新制成立以後,採共通課程,四年都不分科系,如果想要向上進修,必須先插考各大學各系三年級,兩年後獲得畢業證書,方才能再報考民間系所的研究所。
後來由官校正28期畢業的陳秉民將軍,擔任自科部主任,改革教育從正51期開,在一年級學年教育結束後,二年級依照成績與意願選擇科系,最早共計有文史系、電機系、機械系、數學系、物理系、土木系、6個學系,後來又成立管科系、資訊系兩個系,畢業兩年後,即可報考各大學的研究所,新制官校畢業學生,都是依照教育部大學規定,比照大學畢業,其實並未真正與民間大學一樣,受教育部管制,以前陸官畢業都是理學士,48期開始,增設文學士,同時於1985年(民國74年)開始,成立科技軍官班,各系(不含文史系),每年底招考4到8員畢業服役二年以上之軍官,同時為防阻部隊阻撓報考,特別指定畢業前10名必須報考,科技班第一屆正52期以前畢業均可報考。(感謝42期黃景良學長提供上述資料)
1999年(民國88年)元月,陸軍官校依照大學法之要求,獲教育部核准,正式成立電機系、機械系、土木系、管科系、物理系、化學系、資訊系與政治系八個系,近來陸續成立應用外語系、運動科學系。
正56期學生在學校上課時的照片
陸軍官校新制開始,各期畢業前三名
北營區正期生的學生寢室
陸軍官校進餐廳儀式與門侍、標兵、校旗隊
民國53年6月完成之學生大餐廳,學生部隊在每周固定時間,或是外賓參訪時,會進行進餐廳儀式,由高年級高階實習幹部、長官、來賓,站立於藍色水泥台上,校閱同時從兩側進入餐廳部隊,安排開門的為一年級新生(入伍生)門侍,這個傳統維持至今,尚保存著。
站立於藍色水泥台上的高階實習幹部
32期進餐廳儀式
民國55年35期四年級時,學生實施進餐廳儀式的照片
一年級擔任門侍的學生,二年級開始擔任標兵,照片為41期二年級標兵,
三年級、四年級會被選拔為校旗隊
陸軍官校制服、標誌演進史
接著來談陸軍官校學生的制服,民國43年陸軍官校27期正式入校,不過,剛開始陸官27、28期,幾乎都是穿著早期陸軍黃色平布軍服,後面開始發放陸軍軍米黃色軍常服,也在手臂上有年級識別!
27期學生剛入學前兩年,學生穿著的黃色平布軍服
民國45年雙十節國慶,陸官27、28期學生穿著夏季黃卡其軍常服、頭戴黃卡其、黑色帽牆的大盤帽,參加閱兵分列。
民國48年3月24日奉總統核定公布,並自民國48年6月1日執行「陸軍服制條例」,裡面將陸軍服制,分成下列四種:
一、禮服。
二、晚禮服。
三、軍常服。
四、軍便服。
民國52年陸軍軍官學校學生制服展示
裡面專門針對陸軍官校學生服制式說明,有對於年級識別清楚說明:軍便服左臂綴寬一公分之藍色道,表示年級,一年級一條,二年級兩條以此類推,每條距離一公分,藍色道長度八公分。
軍常服具袖口六公分繡寬一公分之絲帶,冬季黑色,夏季與服裝同色,一年一條,二年級一條以此類推,每條距離一公分,長如袖口大小!
早年國軍的團體臂章,是民國48年1月1日起,奉參謀本部命令,開始全面佩戴官兵團體臂章,並明令同年7月15日前全軍須全面配戴,並佩掛於左臂,士官兵軍校生均便服、草綠服階級與年紀識別,掛於右臂上。
民國57年7月1日起,國防部考量保防因素,全軍停止配戴部隊團體章規定,將原佩掛士官兵右臂階級章改佩於左臂,本來民國48年6月1日發布執行的「陸軍服制條例」,針對陸軍官校學生軍便服上,年級識別臂章與官校團體臂章,均掛於左臂,後來年級識別臂章改掛至右臂,直到民國57年7月1日國軍團體臂章廢止,年級識別臂章,一律改掛回左臂。
原來頒布的年級識別與陸軍官校團體臂章,都是掛在左邊,後來年級識別臂章,改掛在右邊。
陸官學生夏季軍常服裝
陸官學生冬季軍常服裝
冬季軍常褲之褲側,各縫製寬約3公分隻黑色絲帶一條,夏季軍常褲免,這就是當年陸官正期生常自稱的榮譽帶緣由,以前都有傳說榮譽帶是為了紀念23期學長死守成都,其實應該不是,詳細上面已經有說明......
榮譽帶
民國70年春季,陸軍官校因為正期生與專科生,發生幾次衝突,校方為了平息紛爭,下令在校的51、52、53期拆除榮譽帶,因為,當時50期已經分科,所以,一直到陸官新校服出現以前,陸官生已經沒有榮譽帶!
我官校四年級的畢業照,褲側已經沒有榮譽帶,只有四年級才可以掛的三勾四直的肩飾!
陸軍官校43期以前,四年級實習幹部的草綠服,都會將實習職務縫在右邊口袋上,當時都稱叫 「雙名條」
照片為陸官正32期實習幹部
陸軍官校44期學長,布條製的學生名牌
陸軍官校48期學長,三年級時合影,左臂的三條槓臂章,以及左胸布條製的學生名牌(與上一張44期學長的一樣)
陸官46期學長穿著夏季軍便服,左臂掛有三條藍槓
陸官46期學長穿著夏季軍便服,左臂掛有三條藍槓
民國70年5月以後,陸官生草綠服都縫上布條,右邊是兵籍號碼與姓名,左邊為陸官學號
陸官56期四年級實施軍事教育,練習托槍敬禮
陸軍官校現在新的校服,係模仿西點軍校而製作的新校服,是民國87年7月陸軍總司令部同意改革,88年5月參謀總長同意以墨綠色系列為主,民國89年5月撥發,初期是休假外出穿新式校服,校內穿軍便服。(感謝陸軍官校校史館林小姐提供資訊)
民國95年7月開始全面穿著新式校服。(感謝正56期郭力升將軍協助確認)
陸軍官校現在新的制服(夏季)
陸軍官校現在新的制服(冬季)
陸軍官校典禮服的緣由與發展
民國49年雙十節,陸軍官校校長徐汝誠將軍,要求聯勤單位在國慶日前,幫陸軍官校學生,專門訂做一套典禮服,參加該年的國慶遊行的閱兵分列,從此陸軍官校就有所謂的典禮服,隔年(民國50年)第二代典禮服正式出版,發放給每位學生,當成制式禮服。
民國49年國慶閱兵,陸官第一代閱兵服正式亮相。
民國50年國慶閱兵,第二代典禮服,正式穿著
個人猜測,也是因為典禮服的出現,就替代前面敘述的禮服,所以,後來黑白禮服就不再發放,也有可能學生越來越多成本也很高,再者穿著時間很短,陸軍官校真的不需要太多禮服、典禮服.....(海軍國際軍種才需要,陸官畢業下部隊,只要一套草綠服就夠了)
第一代典禮服
第二代典禮服
第三代典禮服
目前的典禮服
新式軍樂隊禮服(陸軍官校校史館內展示拍攝)
陸軍官校肩飾緣由與演進史
「陸軍服制條例」辦法中也制定實習幹部肩章用絲帶(冬白色,夏黑色),輟人型道,班長一道,排長兩道,連長三道,營長四道,僅於營內實習時配於肩上!
目前資料僅查到在民國31年9月,實施指揮權從31期轉移給32期,當時陸軍官校校長艾靉與副校長? 把肩飾從31期實習團長羅大楨,改掛到32期實習團長陳大德,應該就是早期這種四個人字道的肩飾,不過,平時並未佩掛,只有在指揮權轉移時,象徵性的作為指揮權轉移儀式用!
陸官官校校史館展示,35期以前的四勾實習職務肩飾(實習營長) (感謝陸軍官校校史館提供)
陸軍官校校長艾靉,在民國31年9月,實施31期指揮權轉移給32期
陸官29期四年級至35期一年級止,學生有配發白色禮服(白帽、白衣、白褲與黑鞋子),年級識別佩掛於肩飾上,一年級一槓,二年級兩槓,以此類推!
陸軍官校36周年校慶,黃埔合唱團學生,穿著白色夏季禮服!
穿著白色夏季禮服慶生的32期學長
陸官30期丘衛邦將軍,四年級時穿著白色夏季裡服拍照留念,當時第二代典禮服,並未出現,陸官學生還是穿著正式夏季禮服!
民國55年開始出現的「三道人字形四條直槓」肩飾,以顏色區別實習職務,白色代表「實習班長、排長、連部」,綠色是「實習營部」,紅色(金色)是「實習旅部」(包含校旗隊),(41期段國基學長補充,當時他們為金色)肩飾,三道人字型各種顏色都有。實習職務以直槓區分。
白色為連級實習幹部--兩槓代表班長、兩直粗槓一細槓是副排長、三槓排長、三直粗槓一細槓是副連長、四槓連長。
(41期段國基學長補充,40期以前,只有三槓實習排長,在他擔任41期實習旅長,曾向當時的指揮官建議,將未擔任實習職務的四年級同學,都掛上三道人字形兩條直槓的肩式,以代表實習班長的職務。)
綠色實習營部--營部幕僚三槓、三直粗槓一細槓是副營長、營長四槓。
紅色(金色)為實習旅部(團部)--旅部(團部)幕僚三槓、三直粗槓一細槓是副旅長(副團長)、旅長(團長)四槓。
三勾(人字道)是不論何種實習職務都一樣。
(以上資料感謝37期華復良大學長的資訊提供)
備註:41期實習旅長段國基學長回憶, 『他們那時候的肩飾「金」(實習團部)、「翡翠」(實習營部)、「銀」(實習連部)』。
最近十幾年,肩飾也出現「四道人字型四條直槓」,而「人字型」代表年級,「直槓」代表實習職務,最近幾年又倒過來,「直槓」代表年級,「人字型」代表實習職務。
目前查閱照片首度出現這種四條直槓,三個人字型的肩飾,是在民國36年6月,陸官36期將指揮權轉移到陸官37期,校長幫37期實習團長,在軍常服掛上肩飾,再從41期段國基學長口中獲悉,這種肩飾他是從36期四年級開始看到的,35期以前是草綠服時手臂上有配掛臂章「天藍色」!(35期高安國將軍說明,肩飾飾從他們期上開始,但是,當時只有實習團部、營部有佩掛,實習連部以下無佩掛)
民國56年9月,時任校長張立夫中將,將學生部隊實習指揮權,從陸官36期實習團長王宗智,轉移至37期實習團長高華柱肩膀上
個人目前判斷,這種最早佩掛於軍常服上的肩飾,出現於民國54年9月以後,當年是陸軍官校,頭一次四個正期班,以及三個預備學生班,七個期別(班別),正式編組完成,這個肩飾當初掛在實習團部與營部,應該是象徵全校七個年級最高指揮單位,並非實習職務的象徵。
個人研判當時無論實習職務高低,都是以三勾(人字道)為基礎,應該是最早以三勾(人字道)三直代表副主官與幕僚,只能管轄六個年級(三個期的預備班與三個正期生學弟),後來慢慢推廣至連部,就以直槓多寡作為實習職務的分別。
實習連部肩飾
實習營部肩飾
實習旅部肩飾(41期段國基學長補充,原來是金色,後來不知道何時改為紅色)
有在網路上找到52期校期隊,高天瑞學長當時的肩飾,確實有金黃色的。
52期校期隊三勾三直的肩飾,這肩式的三直,應該是因為那時候,校旗隊是三年級擔任。(摘錄自52期高天瑞學長臉書)
陸官40期四年級,夏季軍常服,配掛三勾三直實習排長的肩飾!
陸官40期四年級,冬季軍常服,配掛三勾三粗直槓一細槓,實習副連長的肩飾!
陸官40期四年級,冬季軍常服,配掛三勾三粗直槓一細槓,實習副連長的肩飾!
陸官46期三年級冬季軍常服,佩掛肩飾
陸官正48期三年級旅遊,當時著夏季軍常服的學長,有佩掛肩飾,那時候的肩飾,應該還是實習職務的階級
陸官正48期四年級學長,著夏季軍常服有佩掛肩飾,那時候的肩飾,應該還是實習職務的階級,左右兩位肩飾均不同
陸官正48期四年級學長,著夏季軍常服有佩掛肩飾,那時候的肩飾,應該還是實習職務的階級,每位佩掛的階級均不同
陸官正48期學長,著冬季軍常服有佩掛肩飾,那時候的肩飾,還是實習職務的階級,直槓有差別,也有三年級學生未配掛,當時的實習指揮權,已經是三年級正48期學長在執行
陸官正48期學長,著冬季軍常服有佩掛肩飾,那時候的肩飾,還是實習職務的階級,直槓有差別
陸官正48期四年級演唱,當時的肩飾應該還是實習職務的階級
陸官正51期四年級某連合影,當時的肩飾還是有實習職務的分別
有趣的是,我在陸軍官校就讀的那段時間,有個很奇怪且不成文的規定,也就是肩飾只有四年級(專科班三年級),才能配掛,可是,真正在學校代理實習職務的卻是三年級(專科班二年級),也就是不管正期班或是專科班高年級,都是在打專精教育,或到分科學校才掛肩飾,實質上他們已經不負責學生部隊的實習職務工作,我們只能用實習職務牌,別在左胸前,以做為區別,真的是怪哉!
個人研判,這應該跟後來專科班成立,專指部二年級學生幹實習幹部掛肩飾,又發生衝突,學校也不允許在校實習幹部掛肩飾,最後變成只有高年級才會佩掛,所以,正期班四年級學生開始打專精教育,專科班到分科學校受訓時掛三年級,也開始掛起肩飾。
陸官46期實習幹部右胸前,已經佩掛鐵製的,實習幹部職務識別牌
陸官46期實習幹部左胸已經佩掛,鐵製的實習幹部職務識別牌
陸軍官校正51期實習班長職務識別牌
三年級任職實習班長,左胸掛著綠底白字的實習班長牌子。
陸官四年級砲校分科教育結束,返回官校,準備北上政戰學校,參加反共復國教育,當時全期人人,都是掛著三勾四直的肩飾。
四年級畢業業照,全期統一都掛上白色的三勾(人字道)四直槓,實習連長的肩飾
陸軍官校實習幹部制度
陸軍官校實習幹部制度,係自28期入學以後,混編成四個學生連,開始模仿西點軍校, 採取 「老生制度 」 ,也就是由學長帶領學弟,27期就開始有年級識別。
民國47年9月30日陸軍官校27期畢業,先總蔣公頒發績優學生獎狀,注意照片上的27期畢業生,左臂上已經有四條金黃色的槓槓!
民國59年4月林初耀中將接任第九任校長,也是從40期四年級開始,各期學生自治,「實習幹部 」一律改成「演習幹部」,除「演習旅部」外,其餘各連、營級「演習幹部」,均住連隊,取消實習幹部帶領學弟, 除「演習旅部」設於學指部大樓(仁傑樓)外,其餘各營、連級演習幹部,均住連隊,逢週五下午閱兵分列時至二、三年級各營連入列就位 。(上述感謝41期段國基學長補充),一直到民國62年2月份秦祖熙中將,接任第十任校長,才又恢復實習幹部制度。
學長糾正學弟
學長糾正學弟
學長糾正學弟
學長糾正學弟
實習幹部整理部隊
實習幹部主持早點名
陸軍官校主要社團介紹
陸軍官校校史上有記載,最早成立的社團為: 「黃埔合唱團」 、 「輕音樂隊」 、 「國樂隊」 、 「口琴隊」 ,都是成立於32期入學後,也就是民國48年至49年間。
「黃埔合唱團」於民國45年10月成立,最初從27、28期學生,挑選60位音樂較佳的同學組成,隨著入校學生增加,人數慢慢擴編,至民國52年「黃埔合唱團」,本校全體學生均為團員,成員已經增加至1200人,民國48年至49年間,慢慢轉變成社團性質。
黃埔俱樂部,最早陸官的舞會,都在這裡舉辦,後來的輕音樂社、國樂社以及合唱團的社址均在此處。
民國52年黃埔合唱團表演
民國67年黃埔合唱團表演
「輕音樂隊」在民國48-60年主要是擔任學校舞會的樂團,後來還成立「熱門音樂社」,是類似今天舞廳DJ的角色,後來這社團與「輕音樂隊」合併。
陸軍官校38周年校慶,陸官輕音樂隊表演的紀錄
32期輕音樂隊鼓手
學生練習跳舞
學生著軍常服跳舞
學生著白色夏季禮服舉辦舞會
校長與校長夫人開舞
陸軍官校最有名的橄欖球,最早成立於民國52年。
民國54年,由前國防部長高魁元將軍指定,橄欖球為陸軍的軍種球,掀起了軍中對橄欖球的風潮,該年陸軍官校前校長張立夫將軍,開始於學校推動與陸軍軍風「勇猛頑強」相符合的橄欖球運動,此舉開啟了陸軍軍官學校橄欖球隊輝煌歷史。
「橄欖球」是陸軍的軍種球,陸官「橄欖球隊」出去參加比賽,只能是冠軍,要是沒抱回冠軍獎盃,「橄欖球隊」全隊都要理光頭,然後從校門口爬進來…。
橄欖球隊獲得冠軍
陸官正46期橄欖球隊
陸官正46期橄欖球隊
陸軍官校橄欖球隊
陸軍官校橄欖球隊
陸軍官校正90、91期(110年班、111年班),女學生,在2018年(民國107年)組成女子橄欖球隊,也開始在各項比賽中展露極佳的成績。
陸軍官校女子橄欖球隊
陸軍官校實習團長(旅長)與指揮刀
30期入學後,擴編成9個學生連,兩個學生營,設有一個實習團部,判斷27期就有實習團長,27-33期實習團長、營長、連長,均未配掛指揮刀,第一次出現閱兵、分列式指揮官佩掛指揮刀,是在民國53年雙十節,當年底年三軍官校畢業聯合典禮,34期實習團長與各實習指揮官幹部,開始佩掛指揮刀,閱兵分列式都實持刀、撇刀禮。
民國58年7月陸軍 「嘉禾計畫 」 開始實施,陸軍部隊開始廢 「團 」 為 「 旅 」 ,陸軍官校亦配合將 「學生團 」 改成 「 學生旅 」 , 「實習團長 」 也同時改稱為 「實習旅長 」 ,所以,第一任實習旅長應該為正39期。
28期實習團長,於陸官35周年校慶,接受美國西點軍校校期。
民國50年9月19日,30期實習團長,陪同先總蔣公校閱部隊。
31期實習團長,於陸軍官校38周年校慶時,當時的副總統陳誠先生與其握手致意。
32期實習團長,於陸官39周年校慶,在先總統蔣公旁邊,陪伴校閱。
33期實習團長,於陸官40周年校慶,在先總統蔣公旁邊,陪伴校閱。
34期實習團長,於陸官41周年校慶,開始佩掛指揮刀,實施校閱典禮。
陸軍官校各期實習旅長(團長)名單:
陸官正27期實習團長:王志修 (裝甲兵科)
陸官正28期實習團長:叢其瑞 (步兵科)
陸官正29期實習團長:高正明 (步兵科)
陸官正30期實習團長:丁善理 (步兵科)
陸官正31期實習團長:羅大楨 (裝甲兵科)
陸官正32期實習團長:陳大德 (步兵科)
陸官正33期實習團長:張學海 (步兵科)
陸官正34期實習團長:周定中 (砲兵科)
陸官正35期實習團長:曾長海 (步兵科)
陸官正36期實習團長:王宗智 (步兵科)
陸官正37期實習團長:高華柱 (步兵科)
陸官正38期實習團長:戴伯特 (砲兵科)
陸官正39期實習旅長:張正言 (憲兵科)
陸官正40期實習旅長:單家驊 (步兵科)
陸官正41期實習旅長:段國基 (步兵科)
陸官正42期實習旅長:洪克荊 (步兵科)
陸官正43期實習旅長:嚴俊傑 (步兵科)
陸官正44期實習旅長:陳幗忠 (步兵科)
陸官正45期實習旅長:宇宙 (砲兵科)
陸官正46期實習旅長:畢學文 (步兵科)
陸官正47期實習旅長:劉宗勇 (步兵科)
陸官正48期實習旅長:朱崇義 (砲兵科)
陸官正49期實習旅長鞠正平 (步兵科)
陸官正50期實習旅長:陳肇義 (工兵科)
陸官正51期實習旅長:王華山 (憲兵科)
陸官正52期實習旅長:戴學文 (步兵科)
陸官正53期實習旅長:趙志華 (砲兵科)
陸官正54期實習旅長:鄧克強 (步兵科)
陸官正55期實習旅長:鄭偉德 (憲兵科)
陸官正56期實習旅長:洪鴻鈞 (步兵科)
陸官正57期實習旅長:孟德中 (步兵科)
陸官正58期實習旅長:汪良友 (步兵科)
陸官正59期實習旅長:于北辰 (裝甲兵科)
陸官正60期實習旅長:蕭大川 (步兵科)
陸官正61期實習旅長:莊啟鴻 (步兵科)
陸官正62期實習旅長:蔡則明 (砲兵科)
陸官正63期實習旅長:傅建華 (步兵科)
(感謝陸軍官校校史館提供)
陸官四年新制畢業人數:
27期畢業學生84人(民國43年入校,民國47年畢業)
28期畢業學生113人(民國44年入校,民國48年畢業)
『民國43年11月13日國軍海軍太平艦遭襲擊後,全國學生響應獻艦復仇運動,當時有一群高中肄業學生,志願從軍加入陸軍軍官學校,陸軍官校特地成立一個 「預備教育連 」 ,於民國44年進入28期學習,不過,這一批學生,並未被列入預備班的紀錄內』 。
29期畢業學生88人(民國45年入校,民國49年畢業)
30期畢業學生117人(民國46年入校,民國50年畢業)
31期畢業學生167人(民國47年入校,民國51年畢業)
32期畢業學生228人(民國48年入校,民國52年畢業),陸軍官校預備學生班第一期(1年制)
33期畢業學生212人(民國49年入校,民國53年畢業),陸軍官校預備學生班第二期(1年制)
34期畢業學生197人(民國50年入校,民國54年畢業),陸軍官校預備學生班第三期(1年制)
35期畢業學生264人(民國51年入校,民國55年畢業),陸軍官校預備學生班第四期(1年制)
36期畢業學生327人(民國52年入校,民國56年畢業),陸軍官校預備學生班第五期(1年制)
37期畢業學生365人(民國53年入校,民國57年畢業),陸軍官校預備學生班第六期(1年制)
38期畢業學生385人(民國54年入校,民國58年畢業),陸軍官校預備學生班第七期(1年制)
39期畢業學生373人(民國55年入校,民國59年畢業),陸軍官校預備學生班第八期(1年制)
40期畢業學生461人(民國56年入校,民國60年畢業),陸軍官校預備學生班第九期(3年制)
41期畢業學生475人(民國57年入校,民國61年畢業),陸軍官校預備學生班第十期(3年制)
42期畢業學生502人(民國58年入校,民國62年畢業)陸軍官校預備學生班第十一期(3年制)
43期畢業學生615人(民國59年入校,民國63年畢業)陸軍官校預備學生班第十二期(3年制)
44期畢業學生577人(民國60年入校,民國64年畢業)陸軍官校預備學生班第十三期(3年制)
45期畢業學生549人(民國61年入校,民國65年畢業)陸軍官校預備學生班第十四期(3年制)
46期畢業學生459人(民國62年入校,民國66年畢業)陸軍官校預備學生班第十五期(3年制)
47期畢業學生462人(民國63年入校,民國67年畢業)陸軍官校預備學生班第十六期(3年制)
48期畢業學生540人(民國64年入校,民國68年畢業)陸軍官校預備學生班第十七期(3年制),轉入陸軍第二士校,更名為陸軍軍官預備學校,簡稱(陸官預校)
49期畢業學生481人(民國65年入校,民國69年畢業)陸軍官校預備學生班第十八期(3年制),轉入陸軍第二士校,更名為陸軍軍官預備學校,簡稱(陸官預校)(49期學長畢業人數資料,感謝49謝瑜學長的提供)
原文網址:
https://peterprimax.pixnet.net/blog/post/47736990
上文承蒙 Peter Wu 先生同意,引用他的部落格與臉書系列文章,特此致謝!
延伸閱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