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jpg

photo.jpg

photo.jpg
大學教育與當兵服役是兩件截然不同的專業,不應該捨本逐末,意圖兩者兼得反而讓兩者都像是東施效顰。(中央社)

(社論)
大學四年教育壓縮三年
恐落得兩頭空

2023/06/26 16:39 台灣醒報 

為了徵兵,台灣教育部跟國防部真是無所不用其極。

最新政策是讓大學四年修課時間,壓縮到三年,另外一年則是拿來當兵。這個措施基本上是拿補助來讓大學讓步配合。

教育部對學校提出種種補助,包括學校每專案協助1位學生服役,公立大學補助6萬元、私立大學補助12萬元,課程部分,為了配合役男服役,課程部分將不受人數跟學校開課限制,包括大學暑修課如果選課人數不足的學分費差額,也都由教育部補助。

天翻地覆的改變

俗語說,用錢能解決的問題都是小事,但真正的大事其實往往是錢不能解決的。三年大學、一年兵役最大的問題,就是會讓大學專業教育變得破碎,甚至需要跨校跨班造成上課出席跟考核標準難定的雙重難度。

試想原定四年的大學學分分散到三年修完,那是對大學四年教育天翻地覆的改變。之所以大學教育分為四年,有其修課上限的考量,畢竟很多學科有循系漸進的程度,限制學分上限也是怕學生貪多嚼不爛,如果囫圇吞棗想修多少就修多少,那所有大學生都可以這樣修,何必浪費大家多一年的就讀時間。

現在為了讓男生可以當兵,讓男女修課規範改變,女生還是硬性規定四年,男生卻可以因為一年當兵,修三年的課即可畢業。同一個學校、同一個專業有兩種畢業標準,光是公平性就讓人大啟疑竇。

學以色列又不像

大學教育與當兵服役是兩件截然不同的專業,不應該捨本逐末,意圖兩者兼得反而讓兩者都像是東施效顰。對於促進當兵,其他國家並非沒有他山之石。最著名的大學與當兵的結合,莫過於中東國家以色列。以色列秘笈江湖一點訣,就是讓軍隊成為專業的代名詞。以色列並不是把大學教育跟兵役放在一起互相傾軋。

以色列人是在高中畢業後先當兵,在軍中發掘出自己的興趣、培養技能,甚至連旅居海外的以色列人,都會特地回國服役。等到退役後,真正去念大學的只有五到六成的人。

加強高科技專業

以色列國防軍的專業跟高科技程度在世界相當馳名,還被當作可以跟比美國普林斯頓、耶魯、哈佛等世界級高等學府相提並論。以色列強調「以軍隊為基地,向全國服務」的高技術人才培訓政策。以色列高中生為了能進入好的軍事單位,可以說是卯足全力,一旦升上高二或高三,各軍事單位就開始接受高中生的申請。

其中,菁英情報單位「8200」部隊更是申請者有如過江之鯽。8200成員的科技能力相當有名,包括遠端入侵敵人的電子系統,有能力駭進全世界任何國家的軍方網絡。8200部隊的軍人,從軍隊退役後,也都走上資安創業之路,像是第一個在美上市的以色列網路安全公司Cyberark,創辦人莫卡迪(Udi Mokady)就是出身8200部隊。

資源帶入偏鄉

以色列另外一個創舉,就是讓軍事基地來帶動當地的教育。許多基地原先就位於偏遠的地區,以色列國防軍為了讓更多人能夠操作高科技的精密設備,乾脆在偏遠地區直接培養當地人。從當地學校,挖掘好人才來積極培養,因為國防軍本身人才濟濟,因此可以直接把優秀的教育資源帶到偏遠地區。軍隊還會提供語言、基礎技能等課程,讓新移民或身心障礙者,更快融入軍中生活,同時也讓他們退役後更加能夠和適應社會。

台灣近來大學入學考試正在沸沸揚揚,但是大學過剩的現象已經十分嚴重。如果又因為當兵,打亂大學原先的學科規劃跟就讀時間,那對於大學教育的深化恐怕更是另外一個浩劫。如果大學教育目的是要培養專業人才,軍隊需要更多菁英加入,這兩個目標必須並行不悖。那就必須要慎重規劃,獲取社會共識,如果見樹不見林,最後將落得兩者皆空。

※ ※ ※ ※ ※

1.png
行政院長陳建仁26日接受聯訪時表示,該方案是給大學生有更多自我選擇的機會,並沒有強制,請不要以訛傳訛。(直播截圖)

3+1方案招罵聲
陳建仁:
非強制性政策

2023/06/26 16:40 台灣醒報 記者簡嘉佑

「書讀不好、兵也當不好!」教育部最新學生役期政策,招來一片罵聲!國防部與教育部日前公布「3年唸書,1年當兵」的3+1方案,引發在野黨與網路上年輕人撻伐。對此,行政院長陳建仁26日接受聯訪時表示,該方案是給大學生有更多自我選擇的機會,並沒有強制,請大家不要以訛傳訛。

3+1是削足適履

我國去年宣布,民國94年次以後出生的役男,義務役期由4個月恢復為1年,並研議大學彈性修業制度。國防部與教育部規劃後推出「3+1」方案,讓學生能夠選擇3年唸書,1年當兵的方式,一併完成學業與服役,不影響後續投入職場或升學的時間。

國民黨立委吳斯懷痛批該方案是「削足適履,治絲益棼」,搞亂教育體制、影響服役成效,讓學生無所適從。他指出,所有問題的根源其實是兩岸關係惡化,戰爭風險日益升高,不得不增加軍購、強化後備戰力、將兵役延長為一年,積極準備戰爭。

國防、教育一起爛

民眾黨立委張其祿亦說,幾乎全世界大學學制都是四年,某些專業科系更因專業實習更達到了6年制以上。教育部若要求學校及大學生為了「三年大學,一年當兵」可行,強行挪用原有的課程規劃及排課順序,不但在教育上有揠苗助長疑慮,可能使學生學習上囫圇吞棗。

有PTT網友就質疑,「誰會蠢到少享受一年的大學生活去當兵?」還有網友痛批該政策說,「國防、教育一起搞爛,真是厲害」、「4年都不一定能順利畢業了,何況3年」,也有人酸說「建議白天上課,晚上當兵,這樣問題全部解決」。

非強制性政策

面對眾多的批評聲浪,陳建仁26日出席頒獎典禮前受訪表示,教育部推出此政策,實際上是給大學生有更多選擇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能夠自由選擇修課的期限,並沒有強制,所以請大家不要以訛傳訛。

他強調,這樣規劃的重點在於,年輕人在大學課程中,能多一個選擇的機會,也希望自己既能夠充實自己的學識,同時也能夠有更好的服兵役規劃。

教育部也說,為提供學生支持措施,協助學校實施相關配套,除訂定指引協助學校放寬校內修業彈性外,也會補助學校經費,來提供學生所需的教學及輔導支出。

※ ※ ※ ※ ※

photo.jpg
教育部配合兵役政策公布「大學校院學士班學生就學期間服役彈性修業實施指引」,推出「3+1方案」,讓役男可選擇「3年讀書、1年當兵」方案。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專家之眼】
政府就學服役
「3+1」政策就是歧視

2023-06-27 07:54 聯合報

楊穎超/銘傳大學副教授

在蔡政府匆忙延長義務役役期後,最新推出的配套是就學服役「3+1」政策。面對社會不滿聲浪,行政院目前定調該政策是尊重學生自由意願選擇,然而,這裡所謂的尊重自由意願成分有多少?背後對學生出身與通識教育的隱性歧視,值得各界注意。

配合義務役役期延長為1年,國防部先拋出「3+1」方案構想,喊話盼大學生在3年內完成學業,用1年時間當兵;教育部近日就公布「大學生就學期間服役彈性修業指引」(下稱指引)。

教育大計讓外行指手畫腳,主管機關本身就失去專業尊嚴。國教出身的教育部長潘文忠稱,在尊重學生自由意願選擇前提下訂定「指引」,協助大學提供相關彈性修業措施,讓有意願的就學役男,得同時兼顧服役並完成學業;行政院長陳建仁接力強調,該政策是給大學生更多自我選擇的機會,並沒有強制。

然而,這是個歧視政策。外界多把相關討論限縮在對女性的歧視,因為目前政策並未納入女學生。這部分可衍生的問題很多,畢竟光是女性可服志願役卻不能服義務役,就可以吵翻天了;再把本文歧視邏輯考慮進去,誰被歧視還很難說。

本文要提的歧視,首先是對於弱勢家庭出身的大學生。原因很簡單,會選擇參與此政策的學生,絕大多數將來自於社經地位較低,無法讓小孩享受大學「空閒」時間的家庭。學生看似有選擇機會,實際是政府知其經濟弱勢或不懂大學教育時期的珍貴性,引誘他們選擇速食教育,違背國家對學生學習權的保障。

我教育基本法規定「學生之學習權、受教育權、身體自主權及人格發展權,國家應予保障。」而對學生學習權的保障,不僅是受教機會,也包括受教機制是否滿足學生學習需求與有效的學習。

「3+1」政策會破壞學生的有效學習。因為大學不把課程排得跟義務教育一樣密集,是為了此階段的學生已可進行較成熟的思考,學校除了單向傳授知識外,更希望培養出學生獨立思考能力,並讓他們多用寶貴青春歲月探索興趣。每學年密集排課,學生很難有沉澱思考空間。尤其是如果學生要打工賺學費生活費,不能利用寒暑假,平日晚上就更不可能有時間念書了。

過去台大、台師大、台科大三校系統將學期縮短成16周的理由,已經證明了上述觀點。台大教務長說,學期縮短讓師生有充裕時間參與國際交流、交換、實習與相關密集課程。台大教授忙於升等研究,恐怕少開暑修相關密集課程,學期縮短對三校學生之利,主要就是國際交流、交換、實習等。經濟弱勢學生選擇參加「3+1」方案,等於損失了以大學生身分參與的學習權。

而台師大教務長指出,一學期長達18周,老師跟學生對上課產生疲乏,也減少教師備課與投入研究時間。才18周就疲乏、減少備課研究時間,那「3+1」政策的連續密集上課,必然超過現行暑修長度與密度,恐怕更會降低大學教育品質。

或有人質疑:就算不推「3+1」政策,還是有很多學生浪費光陰,也不是每個學生都會參與交流。但現行教育制度至少給這些人機會了。如果讓學生接受填鴨式教育一路到大學畢業,國家等於限制了學生對未來的選擇機會。

至於「指引」另外引起的歧視疑慮,是對於通識教育教師。在第四項提供支持性措施的學校對學生之支持措施,明指「學校應適度調整必修、專門課程及通識課程之開課規劃,視需要安排通識課程於暑期開課,俾利就學役男於學期間進行專業選修。」現行專業科目多仍在各校暑修科目範圍內,不知教育部為何單挑通識課程於暑期開課?

而「指引」以「應」字指示學校調整開課規劃,由於不是所有學生都在暑期上通識,等於通識教師幾乎要開整年課,且不論已惡化的平時修課人數減少有無配套,相對於學術金字塔上層教授放長假的學術品質經營,教育部有無考慮通識教師也需要參與國際交流或研究?又其中所反映出教育部對通識教育看法如何?有待官員解惑。

延伸閱讀:

辦教育亦或辦訓練?

Peter Wu:最近熱門話題大學念三年 然後第四年去服兵役 剛好這在我們學生時代就遭遇到這種待遇 當年在陸官就是深受其害的一群 最後是學藝不精 寒暑假也被剝奪殆盡

聯合報黑白集:教育部在開速食店?
photo.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神仙、老虎、狗 的頭像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